兒童分離性焦慮障礙
(又稱:兒童分離焦慮癥、兒童分離性焦慮、兒童分離性焦慮癥)就診科室: 小兒精神科

精選內(nèi)容
-
一個離不開媽媽的9歲小男孩
近期在門診碰到一個9歲小孩,被我初步考慮是“兒童分離焦慮”。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小孩,并且在網(wǎng)上檢索了一下,發(fā)現(xiàn)兒童分離焦慮相關(guān)的文章大多說的是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引發(fā)的分離焦慮,而跟這個小孩不同。并且,兒童的問診過程不比成人,因此就特意把這次問診和處理過程簡單記錄下來并分享,順便學習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01兒童莫名其妙的緊張和害怕下午,一對青年夫妻帶著一個小男孩走進診室。男孩看著稍有緊張,但是他并不對陌生的我顯得過于怯懦,因此我就直接對他開始問診。我:小朋友,怎么不好呀?小:我老感覺好緊張,好害怕,不敢離開媽媽。(此時我內(nèi)心想的是,小孩子莫名的緊張,決不能排除一些多疑敏感、甚至一些精神病性癥狀的可能。)我:是為什么害怕呀??。簺]有害怕什么,就是想跟家里人在一起,不跟家里人在一起就害怕。我:那有沒有一個人的時候聽到什么聲音,看到什么人,或者覺得不太安全、有人對你不好呀??。簺]有。(此時我初步排除了一些精神病性癥狀導致他緊張、害怕。于是我轉(zhuǎn)由尋找是否有一些誘因?qū)е?。)我:那你的這種感覺是啥時候開始出現(xiàn)的??。何也挥浀?。小孩的爸爸:國慶節(jié)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他這樣的。我:國慶節(jié)有發(fā)生什么事嗎??。海ㄒ苫蟮乜粗?,好像不太懂我的問題)沒有。小孩的爸爸:沒什么事啊。(此時我有點不知所措了,找不到誘因和原因,那么這種緊張和害怕難道是憑空產(chǎn)生的?我決定從別的方面入手先問一下。)我:那除了緊張害怕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小孩的媽媽:他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上著上著就哭了,老師勸也沒用。我轉(zhuǎn)而問小孩:那為什么會哭????。阂驗橄雼寢屃?。(這句話說得奶聲奶氣的,讓人心生憐憫。然而,這句話對我的診斷并沒有任何幫助)我:那最近你睡眠吃飯好不好呀??。汉弥?。(此時我更有點不知所措了。思前想后,我決定采取一個從來沒試過的方法:和小孩單獨交流。之所以說這個方法沒有試過,一是因為以前看到小孩子來看病就發(fā)怵,擔心不好交流,所以大多數(shù)都是和家長交流的;二是因為孩子太小,可能不愿和父母分開,跟我這個陌生人交流會緊張、害怕,無法交流。但是目前我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試一試,看看這樣能不能問出一些問題。)我試探性地跟小孩和家屬說:那阿姨和你單獨說一下話好不好呀?沒想到小孩沒有任何害怕,說:好。02他的害怕究竟來自于哪里?我:你這么害怕和家人分開,以前和家人分開過嗎??。簢鴳c節(jié)媽媽出去了。我:以前沒有離開過媽媽嗎??。簺]有。我:那媽媽國慶節(jié)出去了多久?你那時候是什么感覺????。核f去學習,去了一個禮拜,但是沒有提前告訴我。我讓她不要去,媽媽不聽,讓爸爸把我的被子拿走,還說“不要我了”,說她“說到做到”。我好傷心啊,就不停地哭,結(jié)果爸爸還拿皮帶打我的腿,都打青了。(從9歲的小孩嘴里說出“傷心”二字我還是很詫異的,可見父母二人不當?shù)慕逃绞綄⒆赢a(chǎn)生了多么大的影響。)我:哦,那爸爸平時會打你嗎??。簳职终f他不會講道理,只會打人。(小孩說這話的時候帶著哭腔,看來平時沒少被爸爸“教育”。此時,我約略明白了他的害怕來自哪里:本來從未和媽媽分開過,因此有一些分離焦慮。在父母不當?shù)奶幚矸绞较拢慕箲]變得更嚴重了。那么,他剛開始時的分離焦慮,只是因為對母親的親密依戀關(guān)系導致的,還是別有隱情呢?我決定再問問。)我:你家里有沒有兄弟姐妹呀?比你大多少,關(guān)系怎么樣??。何矣幸粋€哥哥,比我大7歲,他老打我,我跟他關(guān)系不好。我:他怎么打你的?小:從小他就打我,有一次我吃泡面把自己燙著了,就喊了一聲,他就打我(哭腔…)。我又沒有惹他,他就打我(哭起來了…)我:那他這樣爸爸媽媽知道嗎?不管他嗎?小:爸爸媽媽知道,他們說了哥哥,但是他不聽(哭起來了…)此時,我大概明白小孩的病因和初步診斷了。我考慮他是“兒童分離焦慮”,病因和長期的家庭關(guān)系、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guān)。——《正念生活:心理醫(yī)生教你擺脫焦慮的折磨》
包祖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6月03日326
0
0
-
To 家里即將有上幼兒園的家長:3歲幼兒入園適應(yīng)水平自測表,建議家長老師都測一測
陳大夫從9月到現(xiàn)在,一直都有因為上幼兒園出現(xiàn)的分離焦慮的家長的咨詢,在此向家長們說聲辛苦了!對于小班入園的孩子來說卻無疑是一場考驗,入園焦慮將在這段時間上演。孩子初期入園因為焦慮導致會有各種癥狀出現(xiàn),所以我們鼓勵家長及老師在這期間一定要多多關(guān)注孩子,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異常情況,避免焦慮擴大范圍。今天推薦一份3歲新生入園適應(yīng)水平的自測表,分別從交往能力、語言能力、運動能力、獨立能力、認知能力、安全能力等6大方面對孩子進行測試,建議家長和老師都要測一測,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做出調(diào)整,平穩(wěn)度過焦慮期。注:6大項共58道題,每題為1分。一、交往能力準備自測(10條)1. 有興趣與小伙伴交往2. 見面在家長提醒時能夠向老師和同學問好3. 不經(jīng)常推搡別人4. 不經(jīng)常搶小朋友東西5. 不經(jīng)常咬人6. 不經(jīng)常打人7. 在需要時敢求助于成人8. 在一定熟悉的基礎(chǔ)上,能夠回答成人的問話9. 在大人的要求下,能夠與其他小朋友進行簡單合作10. 家庭中對家長的要求,80%以上能夠配合執(zhí)行二、語言能力準備自測(6條)11. 能完整地說:我想上廁所12. 能完整地說:我想喝水13. 能完整地說:我還想吃14. 能完整地說:有人打我(搶我東西)15. 大人講話,有目光注視,學會傾聽16. 大人問話,無論是否知道,都能用嘴巴表達,至少要用肢體動作點頭或搖頭三、運動能力準備自測(6條)17. 敢獨自玩滑滑梯18. 能夠用正確的方式玩滑滑梯19. 喜歡并能自己走10厘米左右寬的馬路牙子或平衡木20. 自己能獨立上下樓梯(可借助扶手)21. 能做青蛙跳22. 會在奔跑中轉(zhuǎn)彎四、獨立能力準備自測(共20項)(一)吃飯能力準備自測(4項)23. 能自己握勺子吃飯24. 不嚴重挑食25. 吃飯時不會離開座位26. 不含飯(二)睡覺能力準備自測(3項)27. 睡覺時不會嚎啕大哭28. 睡覺時不用大人抱或者必須摟著大人29. 睡午覺不會尿床(三)上廁所能力準備自測(4項)30. 能自己脫褲子31. 能蹲下并有扶手的情況下起來32. 能自己拎褲子33. 知道上完廁所后要擦屁股(四)洗手(3項)34. 知道從外邊玩回來,吃飯前、上廁所后要洗手35. 知道大致的洗手流程,打開水龍頭——弄濕手——涂香皂——搓手——沖水——擦干36. 穿長袖的情況下知道捋袖子,并能高于手腕(五)喝水(3項)37. 不特別排斥白開水38. 能用廣口杯喝水39. 會用雙手端杯子(六)穿衣服(3項)40. 穿自己穿粘扣的鞋子41. 能自己套短襪42. 在老師協(xié)助下分清衣服和褲子的前后,能自己套上褲子或衣服五、認知能力準備自測(10條)43. 知道自己的大名44. 能點數(shù)1-3,能順數(shù)到5以上45. 會玩積木46. 會簡單的撕紙47. 會簡單的涂色48. 喜歡兒歌,并愿意跟唱或跳49. 知道幼兒園有誰50. 知道自己住在哪里51. 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的名字,并能說出其中一個的電話號碼52. 知道去幼兒園做什么六、安全能力準備自測(6條)53. 不是在學步車里學會走路,摔倒時能夠手撐地54. 外出時能夠在大人周邊跑,大人喊就會回來55. 不玩門56. 不經(jīng)常摔跤57. 沒有塞下東西進耳朵鼻子等習慣58. 被別的小朋友侵犯時知道用手去擋測試結(jié)果:① 如果分數(shù)18分以下,說明孩子對幼兒園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很差,家長要嚴重重視,努力與老師配合。如果孩子是過度依賴家長,建議家長平時可留下自己的小物件在幼兒園,給予孩子在陌生環(huán)境里的一絲熟悉感。此外,也需要積極引導孩子在幼兒園交朋友,友誼可以讓孩子快速融入到園區(qū)環(huán)境內(nèi)。② 分數(shù)在18-28分,要特別重視,父母送孩子去幼兒園,千萬不要做出傷感或緊張等情緒,要潛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想象幼兒園的快樂與自在。③ 分數(shù)是28-38分,比較容易適應(yīng),父母需要密切關(guān)注孩子在幼兒園和小伙伴相處的情況。④ 38-48分,能很好適應(yīng),這說明孩子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非常強,且獨立能力也很優(yōu)秀,父母可繼續(xù)默默培養(yǎng)。END在分離焦慮這件事上,我看過很多父母比孩子更焦慮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表現(xiàn)的過于緊張與不舍,因而才導致焦慮的產(chǎn)生。所以為了孩子能更好的融入幼兒園,真心建議一些粑粑麻麻們一定要心靈強大,不要讓自己的情緒隱形的帶給孩子壓力。在面對孩子新生入園時,家長要做好孩子可能會哭1周到1個月的心理準備,你們需要面對孩子可能會說不想去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可能會受點小傷、孩子可能會和其他小朋友發(fā)生沖突等情況,而你們需要做的是及時和老師溝通、了解幼兒園的一日安排是怎么樣的,以及尊重園方。幼兒園是孩子開始融入集體生活所遇到的第一次挑戰(zhàn),做父母的的,最需要的便是要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陪伴他們走過,未來,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準備,跟著他們接受更多的成長體驗,所以,加油吧!在分離焦慮的路上,幼兒園老師也是幫助我們減輕焦慮的必備良友!分離焦慮是以孩子為主體,家長和老師為輔助和導向的一個關(guān)系發(fā)展體!分離焦慮!不是虎小孩長大必備路!
陳靜靜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0月20日2034
0
3
-
每個媽媽都應(yīng)該知道的——孩子斷奶的誤區(qū) !
斷奶是每一個家庭都要遇到的挑戰(zhàn),但是由于對生理與心理知識的不了解,導致斷奶之路困難重重,甚至還有一些錯誤的斷奶行為廣為流行。一位一歲孩子的母親,寫信跟我說了她的困擾。這位母親您好,感謝您的來信和對我的信任。信中得知,您初為人母一年有余,對您表示祝賀,這一年以來應(yīng)該有很多的育兒養(yǎng)育知識都需要學習吧,這是正確的選擇,母乳喂養(yǎng)也是很正確的,與孩子共同成長是一件很快樂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就像斷奶確實是一個困擾很多家庭的難題,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首先要確認,孩子一歲半的時候,是斷奶的最佳生理時機,生長所需營養(yǎng)已經(jīng)超過了母乳所提供的能量,選擇輔食替代母乳勢在必行。對母親而言,也有從母乳喂養(yǎng)中解脫,回歸生活的需求。除了正常的社會需求,哺乳期的結(jié)束才代表著生理上做好了下一次懷孕的準備,毋庸諱言,這是人類生物性的需求?,F(xiàn)在的你已經(jīng)體會到這一重要性,且開始嘗試。不過,因為沒有經(jīng)驗且準備不足,導致在實施上困難重重,母親從而了產(chǎn)生了焦慮的情緒,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媽媽的焦慮從何而來,是不是孩子傳遞過來的,那么孩子的焦慮又來自哪里呢?這值得我們好好思考。有一種貫穿人類生命始終的精神慣性是:生理上已經(jīng)做好準備向前走,但是心理上依然沉浸在過去的狀態(tài)。在孩子斷奶這件事情上的體現(xiàn)就是——接觸“斷奶”時孩子會想:“怎么好好的“生物鐘”忽然亂掉了呢?原來在中午、晚上、睡前、媽媽都會過來喂奶“催眠”,這讓我很舒服,睡得好,含著乳頭讓我很安心,可是最近乳頭不見了,媽媽去哪了呢?”(怪不得在醫(yī)學解刨中的乳頭一次為mamma,如媽媽同音)當孩子體會到這種陌生的狀況后,會有一種被拋棄了的感覺,同時會有不安全感出現(xiàn),自然會發(fā)出撕心裂肺的哭鬧,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嬰兒的“分離焦慮”,是兒童早期的一種常見的焦慮情緒體驗。媽媽本來是為了孩子健康著想為孩子斷奶,卻不想給孩子帶來這樣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自然讓人焦慮,隨后也就慢慢的妥協(xié)、退讓,斷奶工作困難重重。但是,事情終究有一天是要解決的,在那最后一天來臨的時候,媽媽會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與壓力,痛下決心給孩子斷奶,這種突然間的變故會更加棘手。媽媽各種情緒混雜:憤怒、焦慮、擔憂、一旦這些情緒面向孩子,這無疑會加重孩子的早期心理創(chuàng)傷,很多的斷奶如果處理不好,很有會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小小的陰影的種子。在斷奶時要避免的誤區(qū):比如:有的媽媽會采取極端的做法,在乳頭上涂些黃連、辣椒、醋等產(chǎn)生不良刺激性口感的物質(zhì),通過讓孩子吸奶的時候嘗點苦頭來斷奶,盡管往往很奏效,但心理學是不推薦的。因為這樣做相當于對單純的孩子的欺騙。想想看,孩子充滿信任與渴望地含起媽媽的乳頭,收獲到的卻是意外的痛苦,孩子在無助時求助親愛的媽媽,卻得到了媽媽尷尬、無奈、內(nèi)疚、痛苦,甚至是得意、挑逗的表情,很容易由此不再信任媽媽,進而可能影響到將來對他人的信任。很多的媽媽可能會采用“安撫奶嘴”替代喂奶,在心理學上這對處于“口欲期”的嬰兒或許有效,口欲期一般在一歲之內(nèi),大一些的孩子仍然用奶嘴就不一定合適了。奶嘴固然有用,但在本質(zhì)上可能在鼓勵孩子退行,從生理上觀察,孩子的某些本能感知比成人更敏感,并不容易欺騙的,成人給孩子奶嘴后,雖然孩子看起來很安靜,被安撫的可能只是成人的焦慮情緒而已。在早期哺乳習慣上要注意:比如:要避免邊哄睡邊喂奶,這相當于在吃奶與睡覺之間建立了一種聯(lián)系不恰當?shù)臈l件反射。而睡覺的前提是安全、舒適、溫暖等愉快體驗,這些體驗也將以嘴含到乳頭為額外的條件刺激,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誤區(qū)。因此,當孩子睡眠規(guī)律逐漸形成時,應(yīng)避免養(yǎng)成“奶睡”的習慣。較好的辦法是直接強化睡眠前的安全感,可以采用擁抱、愛撫、細語、哼唱搖籃曲等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在持續(xù)地陪伴,而不再以喂奶為唯一的方式。一旦“媽媽”的概念離開了嘴里的乳頭,開始以新的抽象體驗植入孩子的大腦,這意味著孩子在心理上成長了一大步,相反,如果睡覺時吃奶,相當于腦休息而胃工作,本身也是很不健康的。當然,這操作起來可能有難度,對媽媽而言是個挑戰(zhàn),其中最關(guān)鍵的是耐心。你能否在孩子哭鬧時仍堅持微笑、愛撫、擁抱、輕聲細語決定了你給孩子什么樣的媽媽印象,媽媽的焦慮和慌亂會讓孩子莫衷一是,別無選擇之下,他只能回到原來習慣的條件反射中,即使這個反射是不合理的。這就是孩子的退行現(xiàn)象,退行的結(jié)果必然是使條件反射被不斷強化、穩(wěn)定。相信你在給孩子斷奶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所收獲,特別是作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與見證者,你會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同時培養(yǎng)起自己的耐心,提升對生活的興趣,這對全家人的幸福生活是至關(guān)重要的。祝你成功!本文作者:彭旭副主任醫(yī)師、心理治療師
彭旭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0月12日1479
0
0
-
媽媽產(chǎn)后上班,如何處理好與孩子的分離?
媽媽產(chǎn)后要重返職場,面臨與寶寶分離,大多媽媽都會有一些矛盾與糾結(jié)。媽媽擔心寶寶會接受嗎?怎么做才不會給寶寶留下陰影和傷害?今天和大家談?wù)剫寢屌c孩子分離的問題寶寶數(shù)月大或是一歲多時,許多媽媽都會重返工作崗位,有的會停止母乳,有的會繼續(xù)背奶。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轉(zhuǎn)變,許多因素會影響寶寶面對這樣重大轉(zhuǎn)變的反應(yīng),包括年齡、他和父母間的感情、早期面對失落感或分離的態(tài)度,以及是否已經(jīng)準備好對母親以外的人產(chǎn)生依賴感。與媽媽的分離,對孩子來說是一次心理上的一種考驗和創(chuàng)傷,如果處理的好,則會在創(chuàng)傷中成長,不恰當?shù)奶幚砼c孩子的分離,只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陰影和傷害。如何處理好與寶寶的分離呢?首先,媽媽可以繼續(xù)選擇母乳喂養(yǎng)。對孩子來說,如果媽媽不在的時間里,能夠繼續(xù)喝到象征著媽媽的乳汁,會讓孩子得到極大的安慰。而媽媽能夠在與寶寶分開的時間里,為寶寶擠奶,對媽媽來說也是極大的安慰。在白天短暫分開之后,寶寶晚上再見到媽媽時,媽媽撩起衣服喂一個奶,也能夠極大的緩解寶寶的情緒。其次,我們要開口說“再見”。當媽媽要重返職場時,媽媽的心理是非常矛盾和充滿罪惡感的,最困難的莫過要如何跟寶寶說再見。媽媽會覺得有愧疚感,很多媽媽會因為回避心中的這份愧疚感而拒絕開口說再見,偷偷溜走。雖然開口說再見,真的很難,但切記,媽媽絕對不能偷偷溜走,這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陰影和傷害,他不敢去相信媽媽,對外部會不敢信任。在我門診的一位來訪者,就曾經(jīng)跟我講訴她小時候媽媽偷偷溜走去上班的故事,她說每一次都是知道媽媽要走的,但是媽媽想要偷偷溜走,她也就假裝玩的很開心,事實上她心理非常難受。長大之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已經(jīng)1歲了,但是他一次都沒有離開過她的孩子,她很想出去逛逛街、透透氣,但是又很害怕她離開的時候孩子會哭,她無法離開孩子,因為無法面對她的離開造成孩子傷心,看到孩子傷心,就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還有非常重要的是,媽媽可以處理好與寶寶分離之后的各種矛盾情緒。這一部分是最復雜也是最重要的。在媽媽離開寶寶的時候,需要面對處理很多問題:媽媽是否能保持信心,持續(xù)做正確的事,同時又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看待寶寶想跟她表達的需求,比如寶寶哭了,媽媽允許寶寶哭嗎?寶寶表達自己不舍得媽媽離開的情緒,媽媽會接受這份離開的歉疚感嗎?媽媽如果能夠同情、感受、接受對寶寶的失落或憤怒的感受,為寶寶承擔這種分離的痛苦,同時又可以處理自己感到后悔、難過或罪惡的感覺,那么寶寶的分離情緒就能被接納和被處理。寶寶可能會因為媽媽離開,而表達對媽媽的攻擊。如媽媽回到身邊時,寶寶會生氣、會憤怒,有一些母乳寶寶會去咬乳頭來表達自己的憤怒,還有一些寶寶會拒絕媽媽的懷抱,這個時候媽媽需要允許寶寶表達他的心情,接納寶寶的情緒,陪伴在寶寶旁邊。當媽媽重返工作崗位時,她是否能對寶寶的事情稍微放手,使其他人能有機會更接近寶寶,分享親密的經(jīng)驗,如:喂奶、幫寶寶洗澡、安撫以及和寶寶嬉戲。很多時候,會是婆婆來接替媽媽的照護工作,如果婆媳關(guān)系不是非常好,這個時候,媽媽不信任照護的人,寶寶也同樣會感受到,寶寶會更加的不安。最后我想跟大家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媽媽的分離是孩子必將會面臨的課題。與母親穩(wěn)定、安全的體驗是孩子未來分離、能夠個體化順利發(fā)展的基礎(chǔ)。在早期親子互動中媽媽從識別嬰兒的要求并給予滿足,形成最初的信任感,建立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安全,孩子對與媽媽的分離焦慮的耐受能力就更強,個體化發(fā)展過程就會比較順利。
葉敏捷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7月09日2778
0
1
-
分離性焦慮
幾乎所有的兒童都曾經(jīng)因為與父母或主要養(yǎng)育者分離而焦躁不安。但如果兒童在父母離家與分離時,表現(xiàn)出不恰當?shù)倪^度的影響功能的焦慮時,而且持續(xù)時間超過4周,就可能罹患了分離性焦慮障礙。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重復出現(xiàn)被綁架、被傷害或父母死亡的噩夢;年齡大的孩子則擔心家人離開自己后出車禍,或自己被拐騙等,表現(xiàn)出情緒低落,不愿上學,即使勉強去,也經(jīng)常哭鬧,有時出現(xiàn)頭痛、腹痛等癥狀。拒絕上學在分離性焦慮障礙的兒童中十分普遍。當然,導致不愿上學和拒絕上學的原因多種多樣,分離性焦慮僅是其中之一。分離性焦慮的主要表現(xiàn):1. 對與家人離別感到過度焦慮,與孩子的發(fā)育水平不相稱;2. 持久地過分擔心不幸事件會把自己和主要依戀者分開;3. 長期因為害怕離開家長而不愿意上學或去其它地方。兒童罹患分離性焦慮障礙的比例高于青少年,男女相似,起病可在學齡前,但大部分起病于7-8歲。兒童的患病率3-4%,青少年1%。病因常和生物社會因素及學習因素有關(guān)。這些孩子經(jīng)常有睡眠困難。病程與預后和起病的年齡、癥狀持續(xù)時間、合病有關(guān),可以堅持上學的孩子預后較好。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主要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家長教育等。家長應(yīng)鼓勵孩子上學。當單獨的心理治療不足夠時,藥物治療可以有幫助。本文系王晨陽醫(yī)生授權(quán)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王晨陽醫(yī)生的科普號2009年12月22日7424
1
2
相關(guān)科普號

彭旭醫(yī)生的科普號
彭旭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安忻門診部
精神心理科
1310粉絲86.6萬閱讀

柯曉燕醫(yī)生的科普號
柯曉燕 主任醫(yī)師
南京腦科醫(yī)院
兒童心理研究中心
1397粉絲59.9萬閱讀

師建國醫(yī)生的科普號
師建國 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廣東
線上診療科
1940粉絲361.6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孫黎北醫(yī)六院 兒童精神科
小兒多動癥 68票
兒童焦慮癥 27票
抽動癥 24票
擅長:多動癥、學習困難、抽動癥、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孤獨譜系障礙、兒童少年行為障礙、兒童焦慮、抑郁、強迫障礙及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 -
推薦熱度4.9曹慶久 主任醫(yī)師北醫(yī)六院 兒童精神科
抑郁癥 59票
兒童心理問題 29票
情感障礙 24票
擅長:兒童青少年精神及心理障礙、學習困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情感障礙及情緒行為障礙 -
推薦熱度4.4孫凌 主任醫(yī)師天津市安定醫(yī)院 兒童青少年心理科
焦慮癥 15票
抑郁癥 12票
兒童心理問題 8票
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精神障礙的咨詢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