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博主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口腔頜面外科 尋常疣是病毒性疾病,好發(fā)于皮膚,偶見于口腔黏膜。有人認為尋常疣與乳頭狀瘤是同一類病變,不同的是乳頭狀瘤發(fā)生與黏膜,尋常疣發(fā)生于皮膚。特點:好發(fā)于青少年,成人很少發(fā)病。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臨床上表現為孤立或多個乳頭狀增生。多個乳頭狀增生往往是由于病毒的自身接種所致。口腔黏膜的尋常疣好發(fā)于唇、頰、舌黏膜,呈白色或灰黃色,色澤的深淺依角化的程度而定;表面粗糙,存在深的裂紋;基底無蒂,觸之堅硬。組織學表現為棘層增厚,乳頭瘤狀增生,表層過度角化或不全角化,在棘細胞和粒細胞層中含有圓形的嗜酸性病毒包涵體。鑒別診斷:1、乳頭狀瘤:口腔黏膜的乳頭狀瘤,呈外生性生長,高出黏膜表面,外觀呈疣狀或菜花狀。腫瘤的邊界清楚,下方有蒂與正常黏膜相延續(xù)。大部分腫瘤的直徑不超過1cm,偶可達數厘米。腫瘤由增生的鱗狀上皮和結締組織所組成,表面色澤粉紅或呈白色改變。2、乳頭狀鱗狀細胞癌:是一類常見的外生型鱗狀細胞癌。表面呈息肉或呈卵石狀,基底部無蒂。乳頭狀鱗狀細胞癌生長迅速,病變可很快超過常見的乳頭狀瘤的大小。3、疣狀癌:好發(fā)于老年患者,生長緩慢,惡性程度低。與乳頭狀瘤相比,基底部較寬,但突出黏膜表面的高度低于乳頭狀瘤。疣狀癌表面呈白色粉刺或小乳頭狀,其間存在深的裂隙。腫瘤邊界清楚,周邊??砂l(fā)現黏膜白斑。4、假性上皮瘤樣增生:常繼發(fā)于真菌感染、梅毒、顆粒性肌母細胞瘤、周邊型造釉細胞瘤,由上述病變區(qū)的上皮發(fā)生乳頭狀增生所致。表面呈卵石狀,基底無蒂。5、疣狀黃瘤:是皮膚上常見的角化型白色病變。發(fā)生于口腔黏膜的疣狀黃瘤少見。本病在口腔黏膜上呈白色,表面稍隆起,存在許多淺的皺褶,基底部較寬,與疣狀癌類似,但質地較軟,皺褶淺且排列規(guī)則。6、尖銳濕疣與扁平濕疣:臨床表現與乳頭狀瘤相似,但口腔濕疣較乳頭狀瘤少見。濕疣患者多有口性交病史。處理:主要是手術切除,亦可采用電灼、冷凍或腐蝕劑治療。解放軍總醫(yī)院(301醫(yī)院) 口腔科魏博醫(yī)師2019年11月25日
4779
0
0
-
郭波副主任醫(yī)師 桐鄉(xiāng)市皮膚病防治院 皮膚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郭大夫就是有不少的這個呃門診上的患者或者網上的患者經常問啊,待會我在其他醫(yī)院去看,或者是都看過了,呃,我這個指甲周圍啊,長得這個就是you,有的大夫說是刺瘊,有的說是尋常喲,有的說是甲周喲,你說這哪個大夫說的對,實際上告訴大家這個字都對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這個呃甲州長這個u的話,我們可以診斷尋常疣也可以診斷甲周疣也可以診斷就是他的通俗講叫刺瘊,或者叫猴子,這都是指的一類的都是這個就是病毒喲啊,而且都屬于尋常喲,哎非常常見,而且他們的治療呢,也是都是差不多的,可以激光啊,冷凍啊,或者一些藥物啊,這些都可以甚至一些口服藥物都行。 他們的表現都是類似的像乳頭驢一樣的像菜花一樣的這種啊,針尖大小的或者更大啊,這個診斷都是一樣的。2019年08月10日
1182
0
23
-
2019年08月05日
1149
0
0
-
黃郁林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yī)院 耳鼻喉科 尋常疣的疣體細長突起伴頂端角化者稱絲狀疣,好發(fā)于頸部、眼瞼等部位。 疣是由人類乳頭狀病毒(HPV)感染皮膚引起皮膚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和增生而產生的良性贅生物。疣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染,也可以自體接種。傳染源為患者及攜帶者,主要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因HPV通過皮膚微小破損感染患者,并在皮膚表層復制、增殖,故經搔抓可引起自身接種導致皮損多發(fā),外傷及水中浸泡也是常見的誘發(fā)因素。尋常疣是由HPV 1、2、4、27或57型引起。絲狀疣可選用冰凍、激光等物理治療。 預防:1. 防止自身接種:因皮膚疣可隨患者搔抓而從感染灶處轉移至其它皮膚粘膜破損處,引起自身接種,導致身體各部位發(fā)生感染,故應盡量避免搔抓、摩擦疣體。2.作好保護: 該病由HPV通過皮膚黏膜的微小破損感染患者,應注意勞動保護,防止外傷,避免各種因機械、物理、化學等因素引起皮膚破損,減少病毒入侵的可能。3. 良好衛(wèi)生習慣:皮膚疣可通過間接接觸傳播,若身邊有人患有此病,應注意將毛巾、臉盆、拖鞋等個人物品分開使用,并注意定期消毒,注意個人衛(wèi)生,減少密切接觸,避免相互感染。2019年06月08日
5249
0
2
-
孟昭影主任醫(yī)師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感染皮膚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腫物。病毒疣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傳染源為疣病患者或病毒攜帶者,可以經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播。普通人群都容易感染,其中以16~30歲為發(fā)病高峰,免疫功能低下及經常受外傷者易患本病。目前HPV已經分離出100多種亞型,其中約80種與人類疾病有關。HPV不同的亞型感染后引起的不同的臨床表現。病毒疣臨床上分為五型,即尋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銳濕疣和疣狀表皮發(fā)育不良。一、尋常疣:俗稱“刺瘊”、“瘊子”。主要由HPV-1、2、4、7型引起。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好發(fā)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背、足側緣、甲周等處。皮損為綠豆至黃豆大小或者更大,圓形隆起性丘疹,呈黃色、灰色、褐色等,表面干燥,觸之較硬,頂端有毛刺或呈花蕾狀;數目不等,少則一兩個,多則數十個。一般無自覺癥狀,病程慢性,可以長期不變,大約有30%的尋常疣能在2年內自行消退。有的皮損發(fā)生于眼瞼、頸部、下頦部,呈一細長單一柔軟的突起,頂端干燥,正常膚色或褐色,稱為“絲狀疣”;也有的在頭皮部位,呈一簇參差不齊的手指樣的突起,頂端有干燥角質,稱為“指狀疣”如圖1二、扁平疣:好發(fā)青少年,又稱“青年扁平疣”,中醫(yī)稱“扁瘊”。主要由HPV-3、10、28、41型引起。常見于顏面、頸部、胸部、手背、前臂、大腿屈側等。典型皮損為米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質硬,正常膚色或淡褐色,多數突然發(fā)生,數目較多且密集;因有輕度的瘙癢而搔抓,之后皮損便可“自體接種”而呈串珠狀排列。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消退,少數患者可復發(fā)。如圖2三、跖疣:跖疣的本質是發(fā)生于足底的尋常疣。多見于運動員、經常赤腳者或者局部受外傷史者。皮損多在足底受壓的跖部,為黃豆大小的發(fā)亮的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邊緣為稍高起的角質環(huán)。常多個疣體相互融合,即“鑲嵌疣”,或者在大疣周圍有許多小疣,即“衛(wèi)星疣”。跖疣局部看似平坦,其實“根基”很深,若用刀削去表面的角質層后,其下方有疏松的乳白色的角質軟芯,可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點,自覺疼痛觸痛明顯.如圖3四、尖銳濕疣:又叫“生殖器疣(genital wart,GW)”、“性病疣”。主要由HPV-6、11、16、18、33型等引起。是發(fā)生于生殖器或肛門部位的菜花狀或乳頭狀的良性贅生物,為目前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如圖4五、疣狀表皮發(fā)育不良:本病為一種全身泛發(fā)性扁平疣樣損害。主要由HPV-3、5型等感染所致,同時與先天性細胞免疫缺陷有關?;颊咄杂啄臧l(fā)病,皮損好發(fā)于面、頸、手背及前臂等處,數目較多,廣泛對稱分布,嚴重者可以泛發(fā)全身,甚至口唇、尿道口部。典型皮損為米粒至黃豆大小,暗紅色、紫紅色或褐色的扁平疣狀丘疹,手足為大片角質增殖呈疣狀。HPV-3型的皮損多為良性,一般不發(fā)生惡變;HPV-5型的皮損為一種癌前病變,除了扁平疣狀皮損外,還可見到鮮紅色或紅棕色斑塊,有的輕微角化表面附著鱗屑,排列分布似“花斑癬”,常伴掌跖角化、指甲改變、雀斑樣痣及智力發(fā)育遲緩;患者可有家族史,病程較長,可持續(xù)終生不退,約20%患者經過10~30年之后暴露部位皮損可發(fā)生癌變。如圖5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皮膚科 主任醫(yī)師 教授 孟昭影專家門診時間 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下午、星期四上午2011年01月04日
476388
1
3
-
胡剛副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qū)醫(yī)院 皮膚科 【概述】 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腫瘤,共五型即尋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銳濕疣及疣狀表皮發(fā)育不良。人是該病毒的惟一宿主。根據核酸雜交技術可分成60型,不同型引起臨床表現不同的疣。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機體免疫功能紊亂被認為與疣的感染有關,尤其是細胞免疫紊亂更易患本病?!九R床表現】 (1)尋常疣:好發(fā)于青少年手背、手指及頸部。初起為針頭大小、表面較光滑的角化性丘疹,數周或數月后漸增大如豌豆或更大,呈圓形或類圓形乳頭狀突起,表面粗糙如菜花,色灰暗、淡黃或黃褐、污褐。觸之堅硬,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擠壓痛。數目不定,極少數人可遍布全手。通常先出現一個,俗稱“母瘊”,后由于自身傳染而在其他部位出現相同疣。發(fā)生于甲緣者,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內,呈單純性角化,當侵及皮膚時,才出現典型的疣狀皮損。若向甲下蔓延使甲隆起或裂開分叉,損壞甲的生長,易致破裂、疼痛及繼發(fā)感染。病程緩慢,大部分可在2~3年內自然消退,疣體消退時常有下列先兆:突然疣體瘙癢,基底部發(fā)生紅腫,或疣體突然變大。 特殊類型:1、絲狀疣:常為單個細軟的絲狀突起,好發(fā)于眼瞼、外耳道、鼻孔、頸部。色正常或棕灰色,一般無自覺癥狀。若搔抓可引起繼發(fā)感染。2、指狀疣:好發(fā)于頭皮、頸部,也可發(fā)生于面部及趾間。局部發(fā)生散在多個指狀突起,尖端較硬,為角質樣物質。常為數個或數十個,除偶有瘙癢外,一般無其他癥狀。 (2)跖疣:特指發(fā)生于足底的尋常疣,外傷和摩擦、足部多汗為其發(fā)病誘因。好發(fā)于趾屈面、跖骨面及足跟等易摩擦部位。初起為一細小發(fā)亮的丘疹,后漸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呈灰白、灰褐、灰黃或污灰色,多為圓形,界限清楚,周圍繞以稍高增厚的角質環(huán)。用小刀將表面角質削去,中央露出疏松的角質軟芯,易被剔去,有的出現小的出血點。多發(fā)時周圍形成衛(wèi)星狀疣或相互融合成片。常有壓痛感,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 (3)扁平疣:好發(fā)于青少年,多驟然出現,為米粒到黃豆大扁平隆起性丘疹,邊緣齊整,表面光滑,質較硬,淡褐色或棕褐色。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數目較多,散在分布或密集成群,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條狀,具特征性。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微癢。好發(fā)于顏面、手背。病程慢性,愈后不留瘢痕。自愈前常有皮疹發(fā)紅和瘙癢。 (4)尖銳濕疣:詳見后續(xù)“常見性傳播疾病”。 【組織病理】 (1)尋常疣:表皮角化過度,棘細胞增生,棘層明顯肥厚,表皮突向下伸長,常在疣狀突起的四周向中心呈放射狀彎曲。棘層上部和顆粒層有灶性空泡化細胞,圓形,核小,深嗜堿性,核周有一狹窄透明的暈,胞漿淡染,似空泡,又稱挖空細胞。在疣狀突起的正上方常見排列成柱形疊瓦狀的角化不全細胞,覆蓋在灶性空泡化細胞的上面,核較大,多為圓形,呈嗜酸性。顆粒層細胞在疣狀突起之間峽谷處增生、肥大,而且含有橢圓形的透明角質團塊,尤其在空泡化細胞的附近。真皮乳頭受壓變窄。電鏡下空泡化細胞及角化不全細胞的核內含有大量球形病毒顆粒。 (2)跖疣:角化過度嚴重,整個病灶陷入真皮并有廣泛的角化不全。棘層上部空泡化顯著,構成明顯的網眼狀。真皮內常有較多的炎性細胞浸潤。(3)扁平疣:表皮角化過度,間有角化不全,顆粒層增厚,棘層肥厚,表皮突輕度延伸。顆粒層和棘層上部細胞有彌漫性空泡形成,核位于中央,胞質內含有少量透明角質顆粒,其附近非空泡化細胞則含有大量透明角質顆粒。角質層常表現為特殊的網籃狀。真皮內無特異變化?!驹\斷】 根據各種疣的臨床表現、發(fā)病部位及發(fā)展情況,不難診斷?!局委煛? (1)局部治療:5-Fu軟膏或注射液外搽,面部可能出現色素沉著等副作用,應盡量避免;10%福爾馬林溶液、3%酞丁胺霜或噴霧劑無明顯副作用;5%碘酒可外用治療一些霜劑或軟膏不易透入部位的疣,如甲周疣,但注意皮膚染色;2%碘酒也可在疣基底注射,每次0.2~0.5ml,每周1次;0.1%維A酸霜局部外用治療扁平疣和尋常疣副作用輕;30%水楊酸或冰醋酸外用治療尋常疣、跖疣效佳,易出現水皰及炎癥后色素沉著,注意防止繼發(fā)感染。 (2)全身藥物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尋常疣方用當歸15g,銀花15g,紫草12g,郁金9g,大青葉10g,蒲公英30g,金錢草30g,龍骨30g,生牡蠣30g,靈磁石30g。每日一劑,水煎內服。跖疣方用:桃仁10g,紅花10g,熟地10g,當歸10g,赤芍10g,川芎8g,山甲8g,首烏8g,板藍根8g,夏枯草15g,馬齒莧15g,甘草6g。扁平疣用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聚肌胞2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干擾素10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可試用左旋咪唑、潘生丁、甲氰咪胍等。頑固性扁平疣及尋常疣尚可用13-順維A酸內服。博萊霉素(每毫升1單位)皮損內注射對頑固性尋常疣很有效。2010年11月02日
47396
8
11
-
申建柯主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廣東 中醫(yī)科 常見的,接觸傳染的,由至少60種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腫瘤. 病毒性疣可見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大齡兒童,較少見于老年人.單發(fā)或多發(fā),亦可自體接種.表現和大小取決于部位,刺激程度和創(chuàng)傷情況.病程變化很大.數月后可完全消退,疣可持續(xù)數年并可在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再發(fā).某些疣可以發(fā)生惡變 有關血清學和細胞介導免疫的重要性還不清楚.因疣病毒顆粒僅見于表皮淺層(顆粒層及其外圍),所以很少有機會達到足以作為有效抗原的深度.另一方面,因器官移植或其他原因接受免疫抑制劑的病人可以發(fā)生許多類型的病毒感染,包括人乳頭瘤病毒(HPV),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這點提示某種免疫發(fā)病機制是有意義的.此外,在免疫正常的人群中許多疣可自然消失,以后終生免疫,這還有待進一步闡明.癥狀和體征 尋常疣在人群中最常見,其境界清晰,表面粗糙,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堅硬,呈淺灰,黃,褐或灰黑色小結節(jié),直徑為2~10mm.多發(fā)生在易受傷處(如手指,肘,膝,面),但也可廣泛分布.甲周疣(圍繞于甲板周圍)很常見.跖疣(位于足跖部)因壓力而變平,周圍為角化的表皮.可有明顯壓痛,表面削除后可見點狀出血,借此可與雞眼和胼胝相鑒別.鑲嵌疣是由無數小疣緊密相聚而形成的斑塊.絲狀疣是一種長的,細小新生物,通常好發(fā)于眼瞼,面,頸或唇部.其形態(tài)學與尋常疣明顯不同,是良性的并易于治療.扁平疣(光滑,扁平,黃褐色丘疹)多發(fā)生于兒童和青年人,好發(fā)于面部并沿抓痕自體接種.少見類型的尋常疣變異型別(如有蒂的或菜花狀)多見于頭和頸部,尤其好發(fā)于頭皮和胡須區(qū)域.診斷 疣病毒含圓形,雙鏈DNA,大約有8000堿基對.每一型別由一定數目表示,可造成臨床上不同損害(表115-1).限制分離各種型必須<50%DNA交叉雜交;亞型則>50%.雖然各個DNA是不同的,但多數人乳頭瘤病毒包括牛來源的都有共同的蛋白抗原,它可以在固定組織標本上出現,所有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這一試驗都是陽性,因此很有診斷價值.然而,當人乳頭瘤病毒變?yōu)閻盒?其染色不再陽性,電鏡亦觀察不到.惡性疣中的腫瘤源性乳頭瘤病毒DNA可以通過現代分子雜交DNA技術找到.DNA的分型現僅在少數專門研究實驗室中可做到,這對判斷生殖器疣的預后非常重要.治療 治療根據損害的部位,類型,范圍和損害的持續(xù)時間,病人的年齡,免疫狀況及對治療的要求. 多數尋常疣可在2年內自然消退或用簡單無瘢痕治療法去除(如由病人或其父母用含17%水楊酸和17%乳酸的彈性火棉膠溶液涂擦,每日1次,以后輕度脫皮).或由醫(yī)生作疣的冷凍治療(避開周圍正常皮膚),用液氮冷凍15~30秒鐘.此法??筛?但需在2~3周后重復1次.對單個或較少的疣用電干燥法及刮除術效果較好,但可產生瘢痕.激光外科也有效,但也可產生瘢痕.任何療法1年內大約35%病人復發(fā)或出現新的疣,故應避免產生瘢痕的療法. 跖疣需用40%水楊酸膠布局部貼敷數日以浸軟之,當疣仍潮濕柔軟時以清創(chuàng)術去除,然后用冷凍或腐蝕劑(如30%~70%三氯醋酸)將其破壞.其他毀壞性療法(如二氧化碳激光或各種酸)可用于很多病例,絲狀疣可剪除或刮除也有效. X線治療已不應用,因為它可使其更具侵襲性. 扁平疣常每天用維甲酸治療(0.05%維甲酸霜劑),如脫皮不足以使疣去除,可繼維甲酸后用另一刺激劑(如5%過氧化苯甲酰)或5%水楊酸霜.局部外用5-氟脲嘧啶(1%或5%霜)亦被用來治療扁平疣.無任何原因而發(fā)生炎癥的損害其后可自然消退. 幾種新療法也可應用,其遠期效果和危險性尚不清楚.一種是病損內注射小劑量0.1%爭光霉素生理鹽水溶液,常使疣發(fā)生壞死而治愈,甚至是頑固性跖疣.但是,有報道在用爭光霉素注射手指疣的部位發(fā)生雷諾征和血管損傷,這提示了不管此療法如何普及和有效,仍需謹慎. 泛發(fā)性疣及至今尚無治療良方的疣狀表皮結構不良,有報道口服異維甲酸或芳香維甲酸可改善或消退.但需由熟悉這些藥物及其副作用的醫(yī)生使用,特別是在孕期使用可致胎兒畸形. 干擾素,特別是α-干擾素損害內注射(每周3次,連用3~5周)或肌內注射可使難治的皮膚和生殖器疣消退 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因肝火妄動、氣血不和,外感風邪之毒阻于肌膚所致。因風為百病之長,風邪致病常侵犯人體上部,使人皮膚腠理疏松,衛(wèi)外不足,導致風熱之毒乘虛而人皮膚,蘊結成瘊;或因風熱之毒侵犯人體,風為木氣而通于肝,風熱之邪侵犯人體后耗傷正氣、熱灼津液,致肝陰不足,肝火內動,火性上炎與風熱之毒相互作用,凝結成瘊。如長期留置不去,使人憂思傷神,影響脾之運化,后天之精不足彌補肝腎,使人機體更加虧耗,肝火越旺,形成惡性循環(huán)。其損害大多驟然出現,為針帽大或扁豆大圓形、橢圓形、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質硬,顏色多為淺褐色或正常皮色,數目較多散在或密集分布、也可相互融合,具有對稱性;好發(fā)于顏面,手背前臂及肩胛等處,病程呈慢性發(fā)展,嚴重影響美容。本病的治療方法: 中醫(yī)外治扁平疣一般采用熏洗、涂搽、穴位治療、冷凍等方法,通過藥物作用于皮膚,使腠理開疏,藥物滲入,從而使病毒得到控制,達到清熱解毒、調和氣血、通絡活血散結的目的。一般的治療藥物不但療效好、價格低廉、使用方便,且刺激性小,藥源豐富,為扁平疣的治療提供了有利條件。 1.取白鮮皮30g,明礬30g,馬齒莧30g,板藍根30g,紅花15g,加水2000ml,煮沸15分鐘后,先熏后洗患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鐘。一般2劑后皮損變白、變軟,6劑后皮損全部消退而愈,而且不易復發(fā)。 2.燈籠草鮮葉適量,洗凈患處,用75%酒精常規(guī)消毒疣體,然后將燈籠草葉放在較大疣體上,反復揉搓,只需揉搓較大1枚疣體,其他疣體即可自行消退。首次搓至疣體有灼熱感或微痛即可,揉搓后勿用水洗。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3天。一般用藥7天,疣體色澤變褐色或灰色,15天疣體脫屑消失而愈。 3.將獨蒜切成厚2毫米,直徑與疣的大小相同的薄片,用75%酒精或絡活碘(碘伏)將患處消毒后,再用膠布將蒜片固定在患處。每天早晚各換1次,4天1療程。 4.取鮮藿香葉2~3片,擦揉患處3~5分鐘。每天2次。一般15~30天左右疣體便消失或脫落,局部皮膚如常。鮮藿香葉治療尋常疣效果滿意,方法簡便,且病人無痛苦。 6.取鮮旱蓮草花適量,放在較大的疣體上,用手指在其上反復揉擦,至有灼熱或微痛感即可,每日2~3次,擦前洗凈患處,擦后不要用水洗患處。 7.取柴胡注射液2~4ml,用醫(yī)用消毒棉簽蘸藥液濕敷于扁平疣表面,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鐘,一般1~2周即可治愈,且不留疤痕。 8.先將疣體局部常規(guī)消毒,用手術刀將表面角質層刮破,取六神丸數粒研為細末,敷于患處,外面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5~7日即可結痂脫落而愈。 9.鮮蒲公英全葉適量,洗凈放陰涼處涼干葉片上的水珠,然后揉成團狀,以此在疣體上反復擦試,每次5分鐘。每日3次,7天為一療程。 同時應用內服薏米。 1.用薏米仁加板藍根一起煮,一天二次,剛開始扁平疣會起來,如果小包一樣,再繼續(xù)吃,就要變平,然后再堅持就會變干,最后脫皮,這時就好了。時間因個人而定。 2.薏米70克洗凈,與白果仁8~12顆。加適量水同煮成粥,然后放冰糖(或砂糖)適量。功效健脾利濕,消痛清熱。適用于青年扁平疣、水腫、糖尿病等癥,并對腫瘤有抑制作用。 3.薏米粉100克裝瓶內,加入米酒400毫升浸泡,一周后即可飲用,每次服20毫升,若用橘汁、檸檬汁、蘋果汁等水果汁調和飲用效果更好。有健膚美容、美艷肌膚作用,可治皮膚粗糙、皮膚扁平疣等癥。 4.薏米50克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每日一次,連續(xù)服用一個月。有健脾除濕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弱,風濕關節(jié)炎,水腫,手腳伸屈不利,皮膚扁平疣(瘊子)等癥。2010年04月23日
17132
4
1
-
趙玉磊副主任醫(yī)師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尋常疣 (Verruca v ulgaris;common warts)為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所以不疼不癢的,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導致有數個皮損生長,中間的幾個發(fā)生融合。因為疣是一種良性增生物,下面供應它們生長的血管非常豐富,所以它們會變多,在免疫力低的患者,它們生長也迅速。在臨床上經??吹交熀蟮幕颊呋蛘唛L期吃抗排斥反應藥物的移植患者,身體感染疣的話疣體數目非常多。再來說說雞眼(corns)吧,雞眼是由單位面積長期摩擦產生的外觀看似雞的眼睛的角化物,一般發(fā)生于足趾間骨頭摩擦處,或者足趾與鞋子摩擦處。因其生化本質和指甲、毛發(fā)類似,所以質地很硬,容易壓迫局部神經,產生疼痛。因患者自覺疼痛,所以較早去醫(yī)院就診,皮損一般只有1到2 個。從以上所述,大家應該明白雞眼和蹠疣的區(qū)別所在,如發(fā)病原因、疼痛與否、數目、發(fā)生部位等。下面說說治療。蹠疣為病毒感染,眾所周知,目前我們對病毒感染是沒有絕對有效的藥物的,因此,要從根本上殺滅病毒并不可能,一旦足部有了蹠疣,一般只能采用物理治療,比如冷凍、激光、微波,外科手術等。祖國醫(yī)學中部分中藥也可使用。對患者的建議,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根據病情行冷凍、激光、微波等治療。以后,要穿透氣性好的鞋子襪子,保持足部干燥衛(wèi)生,使病毒無法再次感染到你。2010年02月22日
23341
1
0
-
劉偉主治醫(yī)師 疣是皮膚上的腫塊,可單個發(fā)生也可多個發(fā)生。它是因病毒侵入皮膚細胞所造成的。接觸疣的病毒或觸摸到疣所脫落的皮膚,就會感染此種病毒。每種類型的疣都是由一種特殊的病毒所引起的。 疣的癥狀: 普通疣是小而硬的白色或粉紅色腫塊,表面呈現椰菜花狀,看起來很像黑刺一樣。 身體上發(fā)生的普通疣,通常無痛感。足底上的疣卻會使人很難受。 扁平疣常長在兒童臉上,體型小而呈淺褐色。接觸性、感染性軟疣也常長在兒童身上,它是細小、白色如珍珠般的腫塊 疣的宜與忌 1.疣不管存續(xù)時間長短都會自動消失。 2.疣個數少時,可以自我施行中醫(yī)外治法,多個而且經常發(fā)作時,便應去醫(yī)院治療。 3.足底疣與雞眼不同。雞眼數量少,而且經常發(fā)生在易被磨擦或著力部,剪削表現厚皮不會感到疼痛。而疣會同時在一塊地方出現幾個,疣與疣之間靠得很近。2009年11月14日
35607
1
0
-
張云杰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北京 線上診療科 尖銳濕疣的診斷: 發(fā)現陰部外生殖器、肛周、會陰及陰道等部位的贅生物或小疣體就應當懷疑為尖銳濕疣,如果疣體是單發(fā)或多發(fā)小丘疹狀,乳頭狀、菜花狀或雞冠花狀,表面粗糙,根部有蒂或融合成片,基本就可以認定為尖銳濕疣。非典型皮損,需結合醋酸白試驗。即用紗布或棉棒浸蘸5%冰醋酸溶液緊敷患處,2~5分鐘后觀察:如為尖銳濕疣,則局部變?yōu)榘咨?,此為陽性反應;假性濕疣則為陰性反應,即不變色。如果局部有炎癥時,可為假陽性反應,必要時可做病理檢查。尋常疣的特點: 尋常疣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表皮內新生物。本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年。好發(fā)于手背、指背,足緣及甲周等部位。有時只有一個母疣,有時因自我接種感染而突然增多。其病變?yōu)槠つw上有針尖大小到豆粒大小圓形或多角形肉樣小結節(jié),表面有許多肉刺樣絲狀突起,干燥而粗糙。摸時較硬,稍有壓痛。散在分布。 本病大多在2年內自行消退。據此,該患者應診斷尋常疣2008年12月17日
21727
1
1
尋常疣相關科普號

李倩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倩 主治醫(y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
皮膚科
1.4萬粉絲113萬閱讀

程鋒剛醫(yī)生的科普號
程鋒剛 副主任醫(yī)師
廣州市胸科醫(yī)院
皮膚科
6314粉絲67.6萬閱讀

張秋鸝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秋鸝 主治醫(yī)師
北京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433粉絲1.9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