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攻擊行為

就診科室: 小兒精神科 

+收藏
精選內容 介紹 推薦專家 推薦醫(yī)院 相關問診
目錄
  • 1介紹
  • 2相關疾病
  • 3相關檢查
  • 4就診指導
  • 5緩解方法

介紹

攻擊行為也稱侵犯行為,是指個體有意傷害他人身體與精神、且不為社會規(guī)范所許可的行為。

兒童攻擊行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身體侵犯,即利用身體的一些部位或武器踢、打他人;二是言語攻擊,如通過譏笑、諷刺、誹謗、謾罵等方式對他人進行欺侮。

兒童攻擊行為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 3 到 6 歲,一個是 10 到 11 歲,男孩兒以身體侵犯為主,女孩兒是以語言攻擊為主。

兒童攻擊行為容易造成人際沖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阻礙兒童個性和社會化的順利形成。

相關疾病

  • 人格障礙
  • 癡呆
  • 兒童精神疾病

相關檢查

兒童攻擊行為的原因有很多,醫(yī)生問病史會對攻擊行為有個基本判斷,根據醫(yī)生的判斷,選擇可能需要的檢查,以明確病因。相關檢查有:

  • 腦電圖:腦電圖幫助篩選顱內病變及了解腦部疾病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腦功能改變,是臨床診斷的重要方法之一。
  • 影像學檢查:目的是觀察腦組織的結構、形態(tài)有無異常,腦血供是否正常,有無器質性病變,進而評估神經功能狀態(tài)。具體檢查名稱如頭部 CT、頭部磁共振成像(MRI)等。
  • 精神心理評估量表測定:使用一定的檢查程序,通過科學、客觀、標準的測量手段,對患者的特定心理素質進行測量、分析、評價。

就診指導

建議前往精神科、心理科、兒科就診。

緩解方法

治療原則

根據發(fā)病原因,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日常護理

  • 學習情感宣泄:煩惱,挫折,憤怒是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對于自控力比較弱的孩子來說,它也是點燃攻擊行為的導火索,所以要教會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泄出來,盡可能的使孩子的攻擊行為減少到一個最低的限度。
  • 家長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家長必須注意自身修養(yǎng),不要因為自己對某些事情不順心,就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的攻擊別人,夫妻之間要避免爭吵打罵,為孩子樹立榜樣,對孩子教育要求一致,既不可打罵也不可溺愛。
  • 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孩子: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溫暖的幼兒集體,教育孩子關心愛護別人,當幼兒出現攻擊行為時,合理的制止教育,減少攻擊行為的誘因。
  • 對孩子的攻擊行為要適當的進行懲罰: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如果成人不制止和批評就會強化孩子的攻擊行為,有必要對孩子的攻擊行為實施懲罰,這種懲罰必須是在說理的基礎上進行,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懲罰他,不能使用暴力手段。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孩子打人怎么辦

韓晶晶 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臨床心理科

相關科普號

王媛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媛 主治醫(yī)師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

心理咨詢科

73粉絲3.1萬閱讀

張悅秋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悅秋 主任醫(yī)師

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

兒童保健科

329粉絲11.2萬閱讀

周正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正 主任醫(yī)師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兒科

6690粉絲21.2萬閱讀

  • 1 介紹
  • 2 相關疾病
  • 3 相關檢查
  • 4 就診指導
  • 5 緩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