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yī)院

簡稱: 民大醫(yī)院
公立三甲綜合醫(yī)院
義診活動
牛德福

暫無義診活動相關內容

我是醫(yī)院宣傳辦人員
我要發(fā)布官方義診活動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痛風之堿化尿液篇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風濕性疾病,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痛及痛風石形成,有的甚至可以發(fā)展為腎功能衰竭。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呈現(xiàn)出年輕化趨勢,痛風除了飲食干預、改善生活方式、口服非布司他及別嘌醇等藥物外,當尿pH 6.0以下時,需常規(guī)堿化尿液,尿pH 6.2~6.8有利于降低尿酸及溶解結石。常用的堿化尿液藥物有兩種:枸櫞酸氫鉀鈉顆粒(友來特)和碳酸氫鈉片。一、枸櫞酸氫鉀鈉顆粒(友來特):友來特可以提高尿液pH值,溶解結石,減少鈣鹽結晶的形成,還可以促進鈣鹽結晶的溶解,而尿pH>7.0又可以形成草酸鈣及其他類結石。因此堿化尿液過程中要檢測尿pH。友來特堿化尿液效果快,降尿酸效果好,尿酸可迅速下降到理想范圍內。 1、腎臟小結石(直徑<0.6cm):早、中各1勺(2.5g),尿酸結石要求尿液pH值控制在6.2-6.8之間,含鈣結石不需要調節(jié)尿液pH值(但pH<7.4為最佳)。 2、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早、晚各1勺(2.5g),尿液pH值應控制在6.2-6.8之間,可以根據晨尿的pH值調整當日的用藥劑量。 3、服用小貼士:飯后服用,每匙(2.5g)藥物用不少于150ml的水(或橙汁、茶)充分溶解后送服。 4、每一盒友來特中均自帶pH值試紙,簡便、快捷。注意事項:如患者有重度腎功能衰竭、堿中毒等情況避免口服。二、碳酸氫鈉片碳酸氫鈉可以堿化尿液,價格低廉,但也有一些不足:1.堿化尿液效果差、達標率較低:尿pH值僅有10%~20%的到達標(尿液pH值在6.2~6.8之間),絕大部分尿液pH值<6.0,效果欠佳。2.用法:每次1 g, 每日3次。 3.不良反應相對較多:服用本品后可以在胃中產生二氧化碳,增加胃內壓,并可引起噯氣和繼發(fā)性胃酸分泌增加,主要為脹氣、惡心等胃腸道不適。長期應用會導致血鈉升高,引起水腫、高血壓。4.包裝盒中沒有尿液pH試紙,需多次到醫(yī)院監(jiān)測尿pH值。注意事項:碳酸氫鈉不宜長期服用,患有胃腸道潰瘍、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時候避免使用。一般適用于慢性腎功能不全合并代謝性酸中毒患者。參考文獻[1]孫明姝,母義明,趙家軍, 等.中國臨床指南現(xiàn)狀分析及《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治指南(2018)》制定介紹[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9,35(3):181-184. [2]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11):913-920.[3]段宇,劉超.《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解讀[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33(6):376-378.

痛風之藥物治療篇

痛風是由嘌呤代謝紊亂或者尿酸排泄障礙所致的疾病。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和特發(fā)性三大類。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近年來發(fā)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血清尿酸升高、關節(jié)痛、痛風石、腎臟病變等。很多患者對痛風的治療缺乏了解,盲目口服一些止痛藥緩解疼痛,反復發(fā)作,甚至長期口服激素類藥物,久而久之多種并發(fā)癥接踵而至,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得不償失。那么,如何治療痛風呢?治療痛風的藥物都包括哪些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一、治療原則急性痛風發(fā)作期以口服止痛藥為主,可服用秋水仙堿或非甾體抗炎藥。發(fā)作間歇期或慢性期痛風以降尿酸為主,可服用降尿酸藥物,使尿酸控制在理想目標值以下,血尿酸控制在360umol/l以下,對合并痛風石、慢性關節(jié)炎、痛風頻繁發(fā)作者控制在300umol/l以下。急性期痛風不宜提倡服用降尿酸藥物,可能會加重疼痛,患者一定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用藥。二、常用的藥物治療1.非甾體類抗炎藥可有效緩解痛風關節(jié)痛癥狀,常用藥物: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美洛昔康、布洛芬片、吲哚美辛、吡羅昔康片、羅非昔布、依托考昔片等。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潰瘍,需警惕心血管系統(tǒng)不良反應,腎功能不全者需慎用。2.降尿酸藥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常用藥物:別嘌醇、非布司他。別嘌醇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癥狀、皮疹、肝酶升高、骨髓抑制等,亞裔人群用藥前可檢測HLA-B5801基因。非布司他有肝功能異常及腹瀉等不良反應。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常用藥物:苯溴馬隆、丙磺舒等。口服苯溴馬隆期間應堿化尿液,多飲水,有尿酸性結石者慎用。3.堿化尿液藥常用藥物:碳酸氫鈉、枸櫞酸氫鉀鈉等。接受降尿酸藥物者,尤其是口服促尿酸排泄藥物的患者及尿石癥患者,使尿液PH值維持在6.2-6.9,有利于尿尿酸的溶解。枸櫞酸鹽是最強的內源性結石抑制物,不僅可以溶解尿酸結石,還可以防止新結石的形成。4.抗白細胞趨化藥秋水仙堿,臨床治療急性期痛風的首選藥物。需注意有腹瀉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5.糖皮質激素用于非甾體類抗炎藥及秋水仙堿無效或者禁忌、腎功能不全者,代表藥:潑尼松、氫化可的松和潑尼松龍。也可行關節(jié)腔注射糖皮質激素,如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6.中成藥代表藥:青鵬軟膏、青鵬膏劑、腫痛搽劑等。三、非藥物治療1.飲食控制痛風患者要戒煙限酒,尤其是啤酒,不要喝咖啡、濃茶,減少高嘌呤飲食攝入,不要吃動物內臟、貝殼類、海鮮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多喝水(每日2000ml以上),減少果糖飲料攝入。2.適宜體育鍛煉痛風患者可以適當運動,避免劇烈運動,控制好自身體重,體重控制正常范圍(BMI 18.5~23.9kg/m2)。避免關節(jié)受涼,穿舒適鞋,防止關節(jié)損傷。3.合理作息規(guī)律痛風患者不熬夜,避免過度疲勞,勞逸結合,規(guī)律作息。4.積極的心態(tài)痛風患者應該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及焦慮,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以上建議僅供參考,任何治療痛風的藥物都有不良反應,患者必須在??漆t(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使用藥物,不要隨意增減藥量,更不要自行濫用藥物或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避免藥物給自身帶來傷害。)

超聲引導下PICC術

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于20世紀80年代應用于臨床,90年代后期在我國開始使用,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廣大醫(yī)護人員和患者認可,其極細的高生物相容性導管由肘前靜脈穿刺插入至上腔靜脈進行輪流治療,提供可靠的靜脈通路,可以代替中心靜脈置管而無中心靜脈置管的諸多并發(fā)癥。穿刺成功的首要條件是理想的置管靜脈,對于局部血管狀況好的患者可以采用肉眼觀察和觸摸估計的方法評估血管后置管,而對于水腫、肥胖、反復化療以及由于長期輸液等患者而言,常規(guī)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低,如何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是臨床面臨的一個新課題。超聲引導下PICC其可以直觀地顯示血管的解剖結構,具有實時引導、全程可見、縮短穿刺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等優(yōu)勢,不僅能減輕穿刺患者的痛苦,同時為護理人員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輸液途徑,做到“心中有數(shù)”,避免了醫(yī)療資源的浪費。 特別地:在超聲引導下運用MST技術完成PICC置管,將置管部位從肘窩上移到上臂,減少了肢體活動對導管的摩擦和牽拉,減少了導管受牽拉在血管內移動對血管壁的刺激,從而減少血管相關性感染的并發(fā)癥,減輕了過去在肘部彎曲部位置管時患者的不適感,對長期的導管固定非常有利。 一 、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的起源 超聲引導下的PICC穿刺的使用最早是在1997年華盛頓醫(yī)學中心,由一個從事危重護理的護士Claudette Boudreaus完成的,這個護士是最早的PICC小組成員。她從協(xié)助醫(yī)生做頸內靜脈穿刺得到經驗,能夠在超聲引導下對摸不到的血管進行穿刺。她成功地對病人肘窩以上的貴要靜脈進行PICC穿刺置入。從1999年到2001年,大約有10個護士在華盛頓醫(yī)院中心接受了這些技術的專業(yè)培訓。在此期間,床旁置入PICC的成功率為65%~91%。 在過去的10年中,有很多的醫(yī)學研究表明,使用微插管鞘技術和超聲引導能極大地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不是所有的血管都能插管,超聲引導是最好的方法,不能盲插。全世界每年都要置入7億根導管,美國占30%,全部是在血管超聲引導下插管;其他國家占70%,有4.9億是盲插。 目前在美國使用超聲和微插管鞘技術進行上臂PICC置管,這一技術方法成為各個醫(yī)院中專業(yè)護士置入專管的“金標準”。 二、超聲下PICC置管靜脈的選擇 靜脈可分為深淺兩類,深靜脈多走行于深筋膜的深面并與同名動脈相伴,也稱為并行靜脈;淺靜脈走行于皮下組織,一般稱為皮下靜脈(見圖1)。由于上肢靜脈行程較下肢短,右側較左側短,淺靜脈表淺易尋,因此多選擇右上肢淺靜脈穿刺置管,經腋靜脈到達上腔靜脈。PICC一般選擇肘部的肘前淺靜脈置管,首選貴要靜脈,其次為肘正中靜脈或頭靜脈,對于無法經肘部靜脈置管的患者,頸外靜脈、腋靜脈及下肢的股靜脈、大隱靜脈、腘靜脈也可作為PICC的置管途徑。超聲引導下PICC應首選貴要靜脈,因貴要靜脈位于肘前,操作范圍較大,適合超聲人員作實時監(jiān)測,同時貴要靜脈入路是中心靜脈置管創(chuàng)傷最小、并發(fā)癥最少的方法,可以明顯降低氣胸、血胸、空氣栓塞以及神經損傷等的發(fā)生率。 三、血管超聲的超聲儀器條件 1.用于肢體靜脈檢查的超聲儀器應具備以下特征:極高的空間分辨率,超聲頻率在5M`~15MHz;較高的灰階分辨率(具有灰階分辨率256級的彩色圖像);具有檢測低速靜脈血流信號多普勒功能,有助于判斷動靜脈血流頻譜;具有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功能,有助于確定小靜脈及顯示血流。 2.探頭類型及頻率:上肢靜脈比較表淺,應使用7.5M~10MHz的線陣探頭,更高頻率的探頭有時效果更好。下肢靜脈一般使用5M~7MHz線陣探頭(鎖骨下靜脈,肢體粗大者,位置深在靜脈需使用3.5MHz的凸陣探頭)。 3.預設條件:選用儀器內設的靜脈檢查條件可迅速進入合適的檢查狀態(tài),檢查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靜脈和目的隨時調節(jié)。 4.專門用于PICC置管的超聲導引系統(tǒng):簡單的二維黑白血管超聲加上特殊的導引系統(tǒng),標識一目了然,而且儀器便于移動,方便下病房,方便護士操作,也便于護士掌握,價格相對便宜,在臨床上能很好地幫助完成PICC置管操作。 超聲引導系統(tǒng)可根據不同血管深度自動計算進針角度,可以顯示出血管尺寸和深度。對照靶向血管和屏幕上血管尺寸直徑圖,肉眼能很直觀地判斷血管的直徑數(shù)值及大約能插入的導管。 超聲儀的探頭上,有電源開關、調節(jié)圖像對比度的操作按鍵、可以調節(jié)探查深度的“cm”按扭。最小圖像深度可以設置為1.5cm,最大圖像深度可以設置為6cm,這可以根據血管的深度進行調節(jié)。另外還有圖像定格和儲存按鈕,一個人操作時可以在無菌區(qū)域內控制。 探頭小不但有操作按鍵,還有導針裝置。按導針系統(tǒng)的角度進針可以直接進入靶向血管,比如血管距皮膚深度為1cm,選擇1cm的導針架,穿刺針刺入后的交后正好在1cm深的血管的中點;比如血管距皮膚深度為2cm,選擇2cm的導針架,穿刺針按導針架的角度刺入后的交點正好在2cm深的血管的中點,使用導針系統(tǒng)可以一針見血,準確率高。 四、靜脈超聲檢查時患者體位 靜脈超聲檢查時,檢查室內和患者應保持足夠溫度,防止外周血管收縮而導致靜脈變細,以致超聲檢查困難。上肢超聲檢查通常取仰臥位,上肢呈外展和外旋姿勢,掌心向上,外展角度與軀干呈60~90度,充分暴露上肢(上肢淺靜脈系統(tǒng)位置表淺,多位于皮下,一定要注 意輕壓探頭,否則靜脈會被壓癟而不能探及)。下肢取頭高腳低位,有嚴重呼吸困難者也可取半臥位。 五、靜脈超聲觀察的內容 觀察內容包括:靜脈變異、內膜、管腔內回聲等情況;靜脈管腔內是否有自發(fā)性血流信號及血流充盈情況;壓迫試驗、擠壓遠端肢體試驗和乏氏試驗可觀察靜脈內有無血栓、靜脈瓣功能等。 六、正常靜脈的超聲表現(xiàn) 1.灰階超聲:正常四肢靜脈有以下四個超聲特點。①靜脈壁菲??;②內膜平整光滑;③管腔內血流無回聲,高分辨率超聲儀器可顯示流動的紅細胞而呈弱回聲;④可壓縮性,探頭加壓可使管腔消失。 2.彩色多普勒:正常四肢靜脈顯示單一方向的回心血流信號且充盈整個管腔,淺表靜脈或小靜脈可無自發(fā)性血流,但擠壓遠端肢體時,管腔內可出現(xiàn)血流信號。當使用一定的外在壓力后靜脈管腔消失,血流信號亦隨之消失。 3.脈沖多普勒:正常四肢靜脈具有五個多普勒特征,即自發(fā)性、期相性、乏氏試驗、擠壓遠端肢體試驗血流信號增強及單向回心血流。 七、超聲下PICC置管靜脈的評估及穿刺點的確定 1 血管評估 穿刺時評估血管的范圍不可過小,在肘窩上2橫指掃查血管,沿血管走行掃查血管的深度、走行方向和分叉位置;測量血管直徑是否夠容納所選擇導管;觀察血管周圍的結構,尤其是伴行動脈的情況,有無血管變異,如有動脈伴行或血管畸形等情況,則應避開;血管內有無血栓,確定血管是否通暢等。 2 穿刺點的確定 選擇穿刺點要避開靜脈瓣,避開分支靜脈,從匯總的較粗靜脈穿刺,避開血管內的不良因素。大部分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都是在肘窩以上上臂的貴要靜脈處進行穿刺,上臂的貴要靜脈更容易定位,而且走行比較好,它避開了中間分支靜脈和貴要靜脈的連接點,這個區(qū)域的血管比肘窩處的血管粗,需要置入的導管長度會短一些。另外,這個位置血流量更大,不容易造成血管壁的損傷。同時,這個位置肢體活動對導管的摩擦和牽拉比較少,從而減少了導管在血管內移動對血管壁的刺激,從而降低了血管相關性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減輕了過去在肘部彎曲部位置管時患者的不適感,同時對長期的導管固定非常有利。 八、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術 經皮穿刺插入導管的方法是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醫(yī)師發(fā)明的。塞丁格穿刺技術也稱微插管鞘技術(MST),它常應用于中心靜脈穿刺置管,如何把塞丁格穿刺技術靈活運用到PICC置管中,從而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呢?塞丁格穿刺技術在PICC置管中的運用方法有三種: 1.“盲塞法”;2.超聲引導下“間接法”;3.超聲引導下“直視法”。 ㈠盲塞法 “盲塞法”是指在肉眼的觀察下或手觸摸下(不借助任何儀器),用改良的塞丁格技術穿刺血管置入PICC的方法。 “盲塞法”的適應證 1.血管細,但肉眼能看見或隱約可見。 2.用傳統(tǒng)的14G或16G的穿刺針穿刺無把握。 3.血管資源有限,僅1根,一旦穿刺失敗,無法置管,影響治療。 4.無超聲設備,病人血管條件差,治療需要PICC置管。 5.躁動、不配合的病人。 目前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這項技術還沒有普及,遇到血管很細的病人,用“盲塞法”會增加PICC置管成功率。如果一旦穿刺失敗,因針頭較細,它對血管的破壞和組織的損傷要小得多。不會影響血管的使用,可以重新穿刺。 ㈡超聲引導下“間接法” 用血管超聲儀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靜脈,然后按照血管的走向做好標記,脫離超聲屏幕,采用MST微插管鞘穿刺技術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PICC導管,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超聲引導下“間接法”。 超聲引導下“間接法”的適應證 1.血管細、差、肉眼看不見。 2.無法用傳統(tǒng)的14G或16G的穿刺針穿刺置管。 3.無自己獨立的置管B超,又不具備應用條件。 4.躁動、不配合,超聲引導下“直視法”失敗者。 ㈢超聲引導下“直視法” 在血管超聲引導下直視穿刺置入PICC導管,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超聲引導下“直視法”。 超聲引導下“直視法”的適應證 1.水腫患者:由于疾病所造成的水腫,導致不能進行靜脈治療。 ⑴繼發(fā)性重度營養(yǎng)不良合并低蛋白血癥造成的全身水腫; ⑵晚期腎病性水腫; ⑶甲狀腺功能低下; ⑷藥物過敏性全身皮損及水腫(屬相對適應證)。 2.單純性肥胖患者:患者BMI>28,因肥胖而造成肘部靜脈觸摸不到。 3.長期間斷化療或需要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由于反復化療治療或靜脈輸液治療,患者的淺表靜脈受損,呈條索狀,不能繼續(xù)使用。如晚期腫瘤患者、病毒性腦膜炎患者、長期營養(yǎng)支持者。 4.傳統(tǒng)PICC置管失敗者。 5.患者要求肘以上置管,提高生活質量。 “直視法”和“間接法”混合應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在為血管的條件差、傳統(tǒng)盲穿置管比較困難的患者在超聲引導下做PICC置管時,可以看到病人血管直徑通常在1.34mm左右,超聲引導下置管時,我們觀看的是血管的橫斷面?!爸币暦ā贝┐蹋捎玫氖谴怪庇谘艿拇┐谭椒?,也就是說如果病人血管直徑為1.34mm粗時,針頭在血管內的最長距離應小于1.34mm,穿刺成功后,遇到躁動不配合的病人上肢一扭動,針頭極易從直徑1.34mm左右的血管內脫出,造成導絲送入困難,置管失敗。遇到這類病人置管失敗后,可以嘗試采用“間接法”,用血管超聲儀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靜脈后,按照血管的走行畫出標線,然后脫離超聲屏幕,用20G或21G的套管針頭與皮膚以15度的角度穿刺,見回血后,放平角度,把套管送入血管3~4cm,由于套管在血管內的長度比“直視法”針頭在血管內的長度增加了20多倍,大大提高了它的穩(wěn)定性,這類病人上肢扭動時就不易使套管脫出血管外,因此提高了這類病人PICC置管的成功率。 ㈣先進的PICC置入方法 直視法的改進,用MST微插管鞘穿刺技術在血管超聲引導穿刺上臂置入PICC導管,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PICC置入方法。 MST的應用提高了PICC置管的成功率,減少了組織損傷,尤其是在第一針穿刺不成功時,它的優(yōu)勢和效果更加明顯和突出。 九、超聲引導下用MST技術PICC置管的優(yōu)勢 1.引導穿刺 超聲引導下PICC穿刺可直觀地顯示血管位置和解剖結構,增加穿刺的精確性,具有實時引導、全程可見、穿刺時間短、穿刺成功率高等優(yōu)勢。 2.引導PICC管位置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推薦PICC尖端的理想位置在上腔靜脈,當導管不放在上腔靜脈時,導管功能障礙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將增加。超聲能準確定位并引導導管至正確的位置,通過壓閉同側的頸內靜脈以及必要的頭位輔助,即可引導PICC管達到上腔靜脈。對于異位的導管,超聲能實時觀察導管的位置,并引導操作者及時、直觀地糾正異位,降低導管異位導致的堵塞、靜脈血栓、血栓性靜脈炎,延長導管留置的時間、避免射線對患者及操作者的輻射??顏眍^端的定位系統(tǒng)還可以和心電圖相連,能及時判斷導管是否進入心臟。 3.穿刺后評估 超聲可以評估PICC置管后的血管并發(fā)癥如靜脈血栓、血栓性靜脈炎等,對于評估導管的留置時間、導管的拔管時間亦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4.上臂置管 超聲引導可實現(xiàn)上臂穿刺置管,和傳統(tǒng)的PICC置管比較,它的穿刺部位發(fā)生了改變,由肘下移到上臂,減少了肢體活動對導管的摩擦和牽拉,避免了靜脈炎的發(fā)生,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在超聲引導下在上臂穿刺置管的500多例,無1例靜脈炎的發(fā)生,減少血管相關性感染的并發(fā)癥。 5.解決了血管條件差患者的難題 腫瘤病人隨著化療次數(shù)、置管次數(shù)的增多,很多患者雙臂肘窩都沒有可觸摸或者可視的血管,血管條件越來越差。用傳統(tǒng)的PICC穿刺作用比較粗的套管針(14G或16G)盲穿越來越困難。而使用床旁血管超聲和微插管鞘技術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總之,使用超聲引導PICC置管的成功率主要取決于操作者的經驗和患者的血管狀況,超聲具有實時動態(tài)的特點,可以超聲引導下準確的將穿刺針送入血管腔,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但這和操作者的經驗有很大的關系,需要經過專業(yè)技術培訓和手眼協(xié)調的培訓,而且要有實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