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乃肝病大國,約1億多同胞飽受乙肝折磨。西藥干擾素、核甘類似物等,雖或有效,卻難以根治。國家寄希望于中醫(yī),但多年攻關亦徒耗錢財。乙肝雖為頑疾,但并非不治,“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蔽彷厴I(yè)醫(yī)者,自當以攻克乙肝為己任。余雖不才,多年探索,屢經失敗,今終有所獲,欣喜之余,賦拙詩一首,與同道及乙肝患者共勉:乙肝何所懼?國醫(yī)有良方!攻補相兼施,邪氣無躲藏。參芪益元氣;五味斬魍魎;苓術化濕濁;柴胡升清陽;歸芍養(yǎng)陰血;虎杖血熱涼;香附理三焦;防風固四疆。陰平陽亦秘,氣血兩調暢。臨證千變化,玄妙費思量。
慢性丙型肝炎目前呈全球性流行分布,多與輸血、手術、血液透析、吸毒有關,是繼乙型肝炎、艾滋病之后又一引起全球關注的以輸血為主引起的重要傳染病。在我國普通人群中感染率為2%,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后,大約5~10年,30%~40%的慢性丙型肝炎轉化為肝硬化,10~20年后約5~7%轉化為原發(fā)性肝癌。阻斷慢性丙型肝炎的進程是世界上一項急待解決的難題,而目前西醫(yī)西藥抗丙型肝炎病毒藥物發(fā)展緩慢,迄今僅有3個國際公認的抗肝炎病毒藥物—干擾素、核苷類逆轉錄抑制劑和利巴韋林,但存在副反應多,價格昂貴,難以推廣和使用的問題。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與西醫(yī)西藥相比,具有副反應小,費用低,且療效確切的特點,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優(yōu)于西藥。l 中醫(yī)對慢性丙型肝炎的認識 慢性丙型肝炎臨床癥狀與乙肝相似,主要表現(xiàn)為:肋脅隱痛,脘腹脹滿、納差、惡心、乏力困倦、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目花等。體征常見:黃疸、面色晦暗、肝大叩痛、脾大、腹壁靜脈曲張、肝掌、蜘蛛痣、舌暗瘀斑、脈多見弦象。傳統(tǒng)中醫(yī)無“慢性丙型肝炎”的記載,根據臨床表現(xiàn)與體征、致病因素及特性來看,與本病有關的癥治可見于“疫毒”、“黃疸”、“脅痛“、“瘢積”、“鼓脹”等病癥中,對其發(fā)病機理的認識,眾多學者均認為屬正虛邪戀,虛實夾雜之候。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熱毒之邪直接侵入血分,流滯血脈,使血流遲緩、滯澀而成瘀,另一方面,邪毒留于肝臟,影響肝之疏泄功能,壅遏脾胃運動功能,使肝失條達而氣滯,脾失健運而濕濁內生,濕熱熏蒸煎熬,煉液成痰,臨床多見瘀熱毒邪與氣滯、濕痰相兼為患。病久必虛,肝病傳脾,肝腎同源,終致肝脾腎俱虛。邱志濟認為患者多地處潮多燥少地區(qū),且所遇病例多久服清熱解毒中藥,或類似苦寒中藥和各種西藥,臨床多見濕從寒化,土壅木郁,虛寒者十有八九,他認為慢性丙型肝炎,多見虛、寒、濕、痰、瘀之證。2 中醫(yī)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理法方藥 由于各病原因引起的丙型肝炎在中醫(yī)病機上有其共性,許多學者應用專方或自制中成藥治療慢性丙型肝炎,取得了較好效果。孫學華,等用王靈臺教授的有效驗方—清肝沖劑(貓人參、黃芩、柴胡、白術、劉寄奴等)治療127例,全方以清熱解毒化濕為主,佐以理氣和中健脾,治療結果表明,清肝沖劑可明顯改善慢性丙型肝炎的癥狀、體征。血清學指標表明,可減輕肝臟損害,可能具有抗肝硬化的作用;其治療后病毒復制指標轉陰率與干擾素相近,在肝功能改善方面具有后續(xù)性,提示遠期療效更好。殷杰,等用丙肝寧沖劑(水牛角、大黃、紅花、女貞子、虎杖、丹參等)治療32例,全方以涼血解毒化瘀為主,調養(yǎng)肝脾,益氣養(yǎng)陰為佐,療程26周,停藥后繼續(xù)觀察26周,結果顯示,丙肝寧沖劑的近期療效與單用干擾素組無顯著性差異,遠期療效要優(yōu)于單用干擾素組。彭勃,等用丙肝康(西洋參、黃芩、五味子、板藍根、甘草、虎杖等)用于體外治療肝損傷大鼠,全方以補脾胃、益氣陰為主,佐以清熱解毒化瘀,結果顯示,丙肝康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肝損害、肝脾循環(huán)障礙、蛋白質合成紊亂的形成和發(fā)展,從而對肝的損傷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齊京,等用益氣活血化痰法湯藥(生黃芩、白芍、丹參、橘紅、草河車、小薊、澤蘭等),治療50例,有效率50%,與使用干擾素組療效無顯著差異。孫明輝用自擬方藥“丙肝煎”(紫丹參、豬苓、茯苓、薏苡仁、川芎、當歸、炮穿山甲、陳皮、竹茹、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敗醬草、板藍根、黃柏、山茱萸、木瓜、牡丹皮、枳殼、赤芍、甘草),涼血解毒、祛濕化痰、活血化瘀、調肝健脾和胃,治療48例,總有效率為85.4l%。洪寧,等用丙肝l號(丹參、赤芍、黃芪、女貞子、桑寄生、何首烏、白花蛇蛇草、板藍根)治療40例,全方重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益氣補腎。研究顯示,丙肝 1號可明顯減輕肝細胞損傷,促進肝功能恢復及較好抗慢性丙型肝炎肝纖維化,與使用甘利欣組相比較,療效更為顯著。李光,等用升麻葛根湯加減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38例,全方重在清熱解毒祛瘀,總有效率84.6%。吳志成用螞蟻乙肝寧治療丙型肝炎20例,療程3個月,12例HCV轉陰。邱志濟用自擬速效丙肝丹(人中黃、紫河車、雞內金、全蟲、生穿山甲、干蟾蜍、砂仁)治療丙型肝炎60例,全方共奏保肝治本,溫養(yǎng)疏導,化瘀通絡,化痰利濁之效,經治60余例,未見不效。3 中醫(yī)治療慢性丙肝的藥理研究 慢性丙肝具有肝細胞變性、壞死及肝纖維化的病理特征,故尋找對抗HCV病毒,改善肝功能,阻抑肝纖維化作用的方藥成為治療的關鍵。藥理研究證明,清熱解毒藥物提取物有干擾病毒DNA和RNA合成的作用,故眾多治慢性丙型肝炎的方藥中,均有清熱解毒藥物。生黃芪在體液免疫,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對體細胞自然殺傷細胞釋放免疫活性物質,誘生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現(xiàn)出各種生理活性,對有炎癥損害的肝臟具有保護作用。丹參具有促肝再生作用,減輕肝損傷,促進膠原降解及肝纖維化的重吸收。黃芩對乙醇、四氯化碳,過氧化脂質所致的動物肝損害有明顯防治作用,它能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轉氨酶降低。柴胡可刺激腎上腺皮原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保護生物膜。劉寄奴能改善肝組織微循環(huán),有利于肝組織內有害物質清除和營養(yǎng)的供給,促進肝臟修復。女貞子、板藍根對四氯化碳急慢性中毒性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并能增進肝細胞的再生,抗肝纖維化。白花蛇舌草和赤芍能提高機體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功能,有一定的護肝作用。4體 會由于丙型肝炎大多與輸血或使用血制品等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各地血站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丙型肝炎抗體,使窗口期HCV感染者漏檢,致使輸血后 85%~90%的輸血后肝炎為丙型肝炎。而采用PCR法直接檢測HCV抗原,對人員和設備的要求比較高,在我國短期內不可能實現(xiàn),故丙型肝炎的發(fā)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目前中醫(yī)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近期療效顯著,但與其他疫病相比,顯效率不是很高, HCV轉陰率較低,且遠期療效還有待于進一步考證。但無論從實驗研究,還是臨床實踐來看,中醫(yī)藥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有著廣闊的前景。
一年前在病區(qū)曾經管床一位患者,為慢乙肝急性發(fā)作,經護肝治療肝功能恢復正常,出院后找一老中醫(yī)服中藥轉陰治療。服用前還把其處方發(fā)給我看,問能不能服用。其方抄錄如下: 炙龜板180、枸杞子150、鹿角霜120、仙茅100、仙靈脾150、熟地120、夜交藤120、柏子仁120、赤芍150、丹參150、西洋參180、太子參150、靈芝120、黃芪300、、茯苓120、砂仁100、豬苓100、炒薏苡仁150、放風100、白術120、苦參120、山豆根120、葉下珠150、舌蛇草150、甘草100。 上藥研粉,煉丸,吞服。每次約10克,每日2-3次。 當時看了不以為然,藥物龐雜,但是可以服用。沒想到數(shù)月后該患者乙肝各項指標皆轉為陰性,還產生了表面抗體!該患者是否自我轉陰,或是中藥治療的結果?與同事提及皆認為是前者。再拿該方進行反復分析,也難了解其中奧妙,臨床中也不敢貿然使用。 是否有同道愿意幫忙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