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靶控輸注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
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靶控輸注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曾滔汕頭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摘要】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靶控輸注麻醉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期間所收治的74例男性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平均分為研究組(n=37)和對照組(n=37),研究組患者采用靶控輸注麻醉法,對照組采取恒速輸注麻醉法,對兩組患者進行麻醉誘導,待患者入室后快速輸注4mL/kg代斯,研究組患者應用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瑞芬太尼初始靶濃度為3ng/mL,異丙酚初始靶濃度為2μg/mL,一段時間后,提高瑞芬太尼與異丙酚的濃度,直至4-6ng/mL、4-5μg/mL,對照組開始靜脈注射瑞芬太尼聯(lián)合異丙酚,將瑞芬太尼濃度控制在2-2.5μg/kg,異丙酚濃度控制在2-2.3mg/kg,待患者完成雙腔氣管插管后,調整瑞芬太尼與異丙酚的濃度,濃度分別為:0.2μg/(kg.min)、80μg/(kg.min),麻醉方式為:恒速泵注。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中MAP與HR的變化、拔除雙腔氣管插管的時間、蘇醒時間,并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的躁動情況。結果:對照組經麻醉誘導,其單肺通氣后20分鐘、蘇醒時HR與MAP的變化比較差異顯著(p<0.05),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研究組上述指標麻醉前后無明顯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意義不存在。研究組蘇醒時間以及拔除雙腔氣管插管的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手術后無躁動情況發(fā)生,對照組手術后有7例發(fā)生躁動情況,兩組差異顯著(p<0.05),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麻醉前后無明顯差異(p-->麻醉前后無明顯差異(p---->麻醉前后無明顯差異(p-->結論: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靶控輸注麻醉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的效果明顯,能夠有效減少患者拔除雙腔氣管插管的時間,且手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值得應用?!娟P鍵詞】瑞芬太尼;異丙酚;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靶控輸注;青年男性近幾年,我國醫(yī)療技術得到了全面發(fā)展,其中腔鏡技術的發(fā)展最為廣泛,腔鏡技術的損傷小,并且能夠減少患者術后的疼痛,且具有恢復快的優(yōu)勢,因此其在臨床應用中較為凸顯。當前,一些較為簡單的胸腔內手術都在胸腔鏡下操作,其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求麻醉誘導迅速,手術后患者蘇醒快,且不良反應少[1],此外,此項操作技術下,還需要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此種情況下,需要男性患者具備耐受性,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大多數(shù)的男性患者耐受性較差,因此其在手術后經常發(fā)生躁動[2]。本文就對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青年男性患者進行探討,將瑞芬太尼符合異丙酚靶控輸注其中,尋找良好的麻醉方法,具體情況如下。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期間所收治的74例男性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平均分為研究組(n=37)和對照組(n=37),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中[3]對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青年男性患者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中排除肝腎功能障礙、肺功能障礙、呼吸困難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組患者中最大年齡44歲,最小年齡26歲,中位年齡(36.59±1.26)歲,最大體質量為86千克,最小體質量為54千克,中位體質量為(72.56±2.08)千克,最高身高189厘米,最矮身高為171厘米,中位身高為(176.35±1.39)厘米;對照組患者中最大年齡43歲,最小年齡29歲,中位年齡(35.89±2.07)歲,最大體質量為89千克,最小體質量為57千克,中位體質量為(71.26±1.94)千克,最高身高187厘米,最矮身高為168厘米,中位身高為(177.35±2.46)厘米,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等臨床資料,發(fā)現(xiàn)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統(tǒng)計學意義不存在,又有可比性。1.2 方法兩組患者手術前30分鐘,常規(guī)注射0.5毫克阿托品,0.1克苯巴比妥鈉,待患者入手術室后,給予患者上肢開放外周靜脈快速補液,與此同時,應用接壓力換能器,對患者的MAP、SBP以及DBP進行監(jiān)測,應用多功能監(jiān)測儀(型號為飛利浦MP50)對患者的BIS、SPO2、ECG以及HR進行監(jiān)控[4],麻醉誘導前應用4mL/kg濃度為0.5的氯化鈉注射液快速靜脈輸入,然后應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緩慢泵注患者體內,研究組患者采用靶控輸注麻醉法,應用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瑞芬太尼初始靶濃度為3ng/mL,異丙酚初始靶濃度為2μg/mL,一段時間后,提高瑞芬太尼與異丙酚的濃度,直至4-6ng/mL、4-5μg/mL;對照組采取恒速輸注麻醉法,開始靜脈注射瑞芬太尼聯(lián)合異丙酚,將瑞芬太尼濃度控制在2-2.5μg/kg,異丙酚濃度控制在2-2.3mg/kg,待患者完成雙腔氣管插管后,調整瑞芬太尼與異丙酚的濃度,濃度分別為:0.2μg/(kg.min)、80μg/(kg.min),麻醉方式為:恒速泵注。所有患者在雙腔氣管插管前將利多卡因應用在呼吸囊中,麻醉后留置尿管,所有患者雙腔氣管插管需要在20秒內一次性完成[5]。在麻醉誘導過程中,若出現(xiàn)患者收縮壓在80mmHg,則需要注射0.3-1毫克的甲氧明,采取靜脈注射方式,若患者每分鐘心率在50次以下,則需要注射0.5毫克的阿托品,必要時多次給藥。1.3 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中MAP與HR的變化、拔除雙腔氣管插管的時間、蘇醒時間,并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的躁動情況。1.4 統(tǒng)計學分析74例男性患者的所有資料均應用SPSS19.0軟件對其進行分析,其中兩組患者手術后的躁動情況用率(%)的形式表示,并采取卡方檢驗,兩組患者手術中MAP與HR的變化、拔除雙腔氣管插管的時間與蘇醒時間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檢驗,若p<0.05,則表明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2.結果2.1 兩組患者手術中MAP與HR的變化分析對照組經麻醉誘導,其單肺通氣后20分鐘、蘇醒時HR與MAP的變化比較差異顯著(p<0.05),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研究組上述指標麻醉前后無明顯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意義不存在。詳情見表1.麻醉前后無明顯差異(p-->麻醉前后無明顯差異(p-->2.2 兩組患者拔除雙腔氣管插管的時間與蘇醒時間比較研究組蘇醒時間以及拔除雙腔氣管插管的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詳情見表2.2.3 兩組患者手術后的躁動情況比較研究組手術后無躁動情況發(fā)生,對照組手術后有7例發(fā)生躁動情況,約占比例為18.92%,經X2檢驗,X2=7.7313,p<0.05,兩組差異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3.討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出現(xiàn)的一種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普外科手術,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手術技巧與手術器械逐漸得到了提高和改進,其由原來簡單的肺大袍切除術發(fā)展為負載肺葉切除術與全肺切除術,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主要包括兩種手術方式,分別為: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與小切口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其中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主要應用Ⅰ、Ⅱ期肺癌患者與肺部良性疾病中,其具有手術安全性高,費用低的特點;小切口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主要應用在肺癌以及肺部良性疾病中,其具有術后患者疼痛較輕以及手術恢復較快的特點。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多在直視下解剖肺門結構,其小切口長度在8-10厘米左右,肋骨撐開的寬度為5-8厘米左右,其優(yōu)點除了能夠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之外,還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術后鎮(zhèn)痛藥物的應用劑量與時間,且術后恢復時間短于常規(guī)開胸手術。黃樂林,涂成剛等[6]人的在研究LVATS中,LMTV與Muscle-Sparing切口下的LMST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結果表明,小切口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相比,小切口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術后疼痛較輕,由此可見,不撐開肋骨的小切口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更符合微創(chuàng)外科的要求。早在2006年,美國NCCN肺癌診療指引中,就已經將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列入肺癌根治術中,據(jù)美國STS數(shù)據(jù)顯示,1992出現(xiàn)了第一例VATS肺葉切除治療肺癌,此后,應用該治療方式的比例逐年上升,臨床中將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適應癥定義為:3厘米以下的Ⅰ期周圍型肺癌或是SPN,肺裂發(fā)育較為完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病人痛苦輕、術后恢復快,后遺癥少,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手術方法總結為以下:給予患者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患者健側臥位,手術中,將手術切口控制在1.5厘米,然后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將患者腋前線第4肋間作4厘米長的切口,在腋后線第4肋間作1.5厘米的輔助切口,在手術器械與麻醉藥物的配合下完成肺葉切除。靶控輸注是在藥代動力學與藥效動力學原理下完成的,其主要是在計算機控制下給藥,通過調節(jié)麻醉達到鎮(zhèn)靜與鎮(zhèn)痛的目的。麻醉藥物中,瑞芬太尼屬于阿片類藥物,其具有超短效的特點,注射后藥效迅速,主要對呼吸有抑制作用,停藥后,能夠恢復患者的自主呼吸;異丙酚在臨床應用中,臨床蓄積不明顯,蘇醒完全。將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在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蘇醒容易控制,效果明顯。本次研究中,研究組麻醉誘導后血壓明顯下降,蘇醒時MAP與HR的波動不明顯,對照組單肺通氣后20分鐘、蘇醒時HR與MAP的變化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后,對照組患者蘇醒時間為(10.52±2.45),研究組患者蘇醒時間為(2.10±1.26),對照組患者拔除雙腔氣管插管時間為(12.56±2.54),研究組患者拔除雙腔氣管插管時間為(4.59±1.48),研究組患者的蘇醒時間與拔除雙腔氣管插管的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后躁動情況研究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靶控輸注麻醉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的臨床效果明顯,其蘇醒時間短,清醒迅速,有利于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且不良反應少,此次研究結果與于暉,何苗,閻學梅,齊新宇,王勇,徐紅萌,檀俊濤等[8-10]人的研究結果相似。綜上所述,,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靶控輸注麻醉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的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術后無躁動情況發(fā)生,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應用和探索。參考文獻:[1]宿亞敏,薛占微,于亞敬等.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靶控輸注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效果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6):2943-2944,2945.[2]彭文平,黃舜,梁漢生等.經皮電刺激不同穴位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術中阿片類藥物節(jié)儉作用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4,34(1):62-64.[3]黃舜,彭文平,田雪等.不同頻率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患者阿片類藥物的節(jié)儉作用[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5,35(3):340-343.[4]張高峰,孫立新,陳懷龍等.不同鎮(zhèn)痛方式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術后鎮(zhèn)痛效果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10):984-988.[5]時飛,王明山,王倫青等.帕瑞昔布鈉超前鎮(zhèn)痛對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炎性細胞因子及氧合指數(shù)的影響[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3,13(5):420-424.[6]黃樂林,涂成剛.帕瑞昔布聯(lián)合曲馬多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圍術期疼痛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16,11(4):515-519.[7]李曉曦,陳冀衡,范志毅等.經皮多穴位電刺激對預防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32(4):333-336.[8]于暉,何苗,閻學梅等.不同時程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患者阿片類藥物的節(jié)儉作用[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5(5):571-573.[9]齊新宇.經皮穴位電刺激在胸腔鏡肺切除術圍術期鎮(zhèn)痛和肺保護效應的臨床研究[D].溫州醫(yī)科大學,2014.[10]王勇,徐紅萌,檀俊濤等.傳統(tǒng)開胸肺葉切除術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肺癌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比較[J].山東醫(yī)藥,2013,53(25):7-9.
曾滔 汕頭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