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是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嬰兒體內儲存的鐵只能滿足4個月內生長發(fā)育的需要,而4-6個月的寶寶,體重、身高增長迅速,對鐵的需求量也高,因此,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有研究顯示,嬰幼兒期長期貧血將影響其終生智力的發(fā)育,因此,應防患于未燃,積極預防嬰幼兒貧血。 大多輕度貧血的癥狀、體征不明顯,待有明顯癥狀時,多已屬中度貧血,主要表現(xiàn)為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蒼白;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食欲減退、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減退;明顯貧血時心率增快、心臟擴大,常常合并感染等?;灆z查血中紅細胞變小,血色素降低,血清鐵蛋白降低。 具體預防措施: 1、堅持母乳喂養(yǎng),母乳含鐵量與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達50%,而牛乳只10%,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缺鐵性貧血者較人工喂養(yǎng)的少。 2、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如蛋黃、魚泥、肝泥、肉末、動物血等)。 3、及時添加綠色蔬菜、水果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鐵的吸收。 4、選擇輔食時應選擇強化鐵的輔食。 5、定期檢查血色素,出生6個月或9個月需各檢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檢查一次。以及時發(fā)現(xiàn)貧血。 胎兒從母體獲得的鐵以孕期后3個月最多,而且,剛出生的小兒體內鐵的總量與體重成正比,所以早產(chǎn)、雙胎及低出生體重兒體內鐵總量較少,加上早產(chǎn)兒出生后有一個生長追趕期,必須攝入更多的鐵,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早產(chǎn)兒可以于出生2個月起給予鐵劑(每天每公斤體重2mg元素鐵)補充。
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是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嬰兒體內儲存的鐵只能滿足4個月內生長發(fā)育的需要,而4-6個月的寶寶,體重、身高增長迅速,對鐵的需求量也高,因此,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了解嬰幼兒貧血的癥狀,有助于家長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那么寶寶貧血的癥狀有哪些?大多輕度貧血的癥狀、體征不明顯,待有明顯癥狀時,多已屬中度貧血,主要表現(xiàn)為:1、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蒼白;2、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3、食欲減退、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減退;4、明顯貧血時心率增快、心臟擴大,常常合并感染等;5、化驗檢查血中紅細胞變小,血色素降低,血清鐵蛋白降低。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胎兒從母體獲得的鐵以孕期后3個月最多,而且,剛出生的小兒體內鐵的總量與體重成正比,所以早產(chǎn)、雙胎及低出生體重兒體內鐵總量較少,加上早產(chǎn)兒出生后有一個生長追趕期,必須攝入更多的鐵,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早產(chǎn)兒可以于出生2個月起給予鐵劑(每天每公斤體重2mg元素鐵)補充。
有研究顯示,嬰幼兒期長期貧血將影響其終生智力的發(fā)育,因此,應防患于未燃,積極預防嬰幼兒貧血。那么,怎樣預防寶寶貧血?具體預防措施:1、堅持母乳喂養(yǎng),母乳含鐵量與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達50%,而牛乳只10%,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缺鐵性貧血者較人工喂養(yǎng)的少。2、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如蛋黃、魚泥、肝泥、肉末、動物血等)。3、及時添加綠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鐵的吸收。4、選擇輔食時應選擇強化鐵的輔食。5、定期檢查血色素,出生6個月或9個月需各檢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檢查一次。以及時發(fā)現(xiàn)貧血。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胎兒從母體獲得的鐵以孕期后3個月最多,而且,剛出生的小兒體內鐵的總量與體重成正比,所以早產(chǎn)、雙胎及低出生體重兒體內鐵總量較少,加上早產(chǎn)兒出生后有一個生長追趕期,必須攝入更多的鐵,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早產(chǎn)兒可以于出生2個月起給予鐵劑(每天每公斤體重2mg元素鐵)補充。
總訪問量 51,464次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