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兒及六個月以內的嬰兒非感染性腹瀉中,除因喂養(yǎng)不當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瀉外,由于原發(fā)性某種消化酶缺乏;或繼發(fā)于腸道感染后,小腸壁黏膜上皮細胞受損傷,致消化酶暫時缺乏,導致腸壁上皮細胞運轉功能障礙;免疫反應或免疫缺陷等原因,均可致新生兒期出現臨床以腹瀉為主的表現,且可能表現為遷延或反復發(fā)作,甚至影響患兒營養(yǎng)狀況。 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引起小兒腹瀉病因之一乳糖不耐受癥,是何方神圣? 乳糖不耐受癥( lactose intolerance)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又稱乳糖酶缺乏癥( lactase deciency)。遠東人群中發(fā)生率高。大部分人群不出現癥狀,但在新生兒、嬰兒中常出現腹瀉。 【發(fā)病機制】 母乳和牛乳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小腸(尤其空腸)黏膜表面絨毛的頂端乳糖酶的分泌量減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乳糖,部分乳糖經大便排出體外,使糞中還原糖增加,部分留在結腸內的乳糖被結腸菌群酵解成乳酸、氫氣、甲烷和CO2。乳酸刺激腸壁,增加腸蠕動而出現腹瀉。CO2在腸道內產生脹氣和增強腸蠕動,糞中由于乳酸的增加使pH降低。如乳糖在結腸停留較久,大部分已發(fā)酵,則排出的乳糖量少,而pH降低明顯;反之如乳糖排出較多而在腸道內發(fā)酵的量較少,則糞中還原糖多,而pH下降較少。因此糞中還原糖和pH需同時檢查,才能作出合理判斷。結腸內增加的氫氣被腸黏膜吸收后輸送至肺排除,成為氫氣呼出實驗的基礎。乳糖不耐受分原發(fā)和繼發(fā)兩種。原發(fā)性由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發(fā)生率與種族和遺傳有關,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我國新生兒的乳糖不耐受癥多屬于原發(fā)性,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癥狀的輕重不一。繼發(fā)性乳糖不耐受癥多發(fā)生在患腸炎后,腸絨毛頂端在腸炎時受損傷而出現酶的缺乏,而于腸炎后出現乳糖不耐受性腹瀉,需待絨毛下端向上生長至頂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瀉方止,一般約需0.5~2個月。不少新生兒和早產兒在新生兒期由于腸黏膜發(fā)育不夠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暫時低下,對乳糖暫時性不耐受,排大便次數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數即減少?!九R床表現】多數出生后均有不同程度腹瀉,每日數次至10數次,大便性狀呈現黃色或青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湯樣便,有奶塊,泡沫多。均伴有腹脹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鬧,排便后好轉。少數可有嘔吐。重癥可發(fā)生脫水、酸中毒,但均未見發(fā)熱癥狀,大便還原糖和pH測定提示乳糖不耐受癥?!緦嶒炇覚z查】初步診斷后可選作下列實驗檢查1.大便常規(guī)化驗和還原糖測定大便涂片顯微鏡下常規(guī)檢查陰性。還原糖測定采用醋酸鉛氫氧化鋁法,此法操作簡便,但需注意留大便必須直接排入不吸收水分的盛器內?;灲Y果還原糖(+++)為陽性,(++)為可疑,(+)為陰性,同時檢查糞PH,應<5.5。如還原糖陰性但pH低,結合病史仍提示乳糖不耐受癥的可能層析法可測定糞便中糖的性質。2.空腸黏膜活檢和乳糖酶測定本方法最直接也最可靠,但可行性差,不易在新生兒中進行。如乳糖酶/蔗糖酶的比值≤0.3或乳糖酶的絕對值每克蛋白<5U或每克組織濕重<1.51U,可診斷為低乳糖酶癥。組織學的方法還可判定是否存在炎癥反應,原發(fā)性乳糖酶低下的患兒無炎癥反應。繼發(fā)性常伴有炎癥反應。3.氫氣呼出實驗是兒童和成人常用的診斷方法,新生兒不能合作,不易成功。先給患兒乳糖負荷量(2g/kg),每隔15~30分鐘取呼氣末氣體樣本,3小時內共取6份,最大值>20萬U或基線>20ppm提示乳糖不耐受。此實驗在新生兒應用價值很小,一般不用?!驹\斷和鑒別診斷】1.診斷要點①起病在新生兒期,癥狀以腹瀉為主,可伴不安寧,偶發(fā)腸絞痛;②大便常規(guī)化驗陰性,還原糖和pH測定提示乳糖不耐受癥;③對無乳糖配方乳治療效果好,換用普通配方乳或母乳喂養(yǎng)后又出現腹瀉。2.鑒別診斷(1)腸炎:由輪狀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起病急,癥狀重,常伴發(fā)熱,大便有黏液,可能帶膿血,大便鏡下檢查有膿細胞和紅細胞;而乳糖不耐受癥引起的腹瀉起病緩慢、不發(fā)熱、大便糊狀,鏡檢陰性,而還原糖陽性。但在乳糖不耐受癥的基礎上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可加重腹瀉癥狀,似腸炎,而大便鏡檢仍陰性,如從整個病程上考慮不難鑒別。(2)牛乳蛋白過敏:特別是輕型牛乳蛋白過敏癥但牛乳過敏嬰兒改用母乳后腹瀉即止,而乳糖不耐受的嬰兒對母乳和牛乳都不耐受。值得注意的是牛乳過敏可能和乳糖不耐受同時存在,則改用母乳腹瀉仍不止。大便還原糖試驗更可幫助鑒別。(3)腸絞痛:嬰兒腸絞痛綜合征發(fā)生在3個月以下嬰兒,原因不明,絞痛時間長,在3個月內反復發(fā)作。大便還原糖試驗陰性可幫助鑒別?!局委煛? 乳糖不耐受癥如便次不多且不影響生長發(fā)育,不需特殊治療。若腹瀉次數多,體重增加緩慢則需飲食調整??上扔脽o乳糖配方乳(包括以牛乳為基礎或以大豆為基礎的無乳糖配方乳),待腹瀉停止后,再根據患兒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母乳哺喂次數,改用母乳和無乳糖配方乳混合喂養(yǎng)。與牛乳蛋白過敏不同,乳糖不耐受癥的癥狀與攝入的乳糖量成正比,因此很少需要從飲食中完全去除,而牛乳蛋白過敏是不依賴劑量的,即使是微量的抗原也可引起典型的癥狀??商娲氖称酚邢铝袔追N1.酸乳在新鮮牛奶中加乳酸菌發(fā)酵制成的酸乳,部分乳糖因發(fā)酵已分解成乳酸,成為少乳糖制品。另有乳酸桿菌奶粉,加水沖成牛奶后,放置在溫水(約40℃)中4~6小時即成為酸乳。2.無乳糖嬰兒配方奶粉或鮮牛奶在嬰兒配方奶的成分中以麥芽糖或葡聚糖類替代乳糖的無乳糖嬰兒配方奶粉,其中蛋白質、脂肪和其他成分仍保留配方奶成分。無乳糖鮮牛奶是在飲用前加乳糖酶于鮮牛奶中,將鮮奶中的乳糖消化分解,然后飲用。3.豆乳以黃豆為基礎經特殊制造的配方奶稱黃豆配方奶,黃豆不含乳糖,蛋白質以黃豆蛋白為主,另加甲硫胺酸和?;撬帷_@種配方豆奶雖與未經特殊制造的豆?jié){和黃豆粉不同,較適合嬰兒的生長發(fā)育,但也不宜長期服用。 不論以何種食品替代,總的原則是不降低新生兒、嬰兒的營養(yǎng)需要,待嬰兒可以增加輔食,減少母乳或牛乳后腹瀉會逐漸停止,預后良好。注:本文僅供參考,若為非專業(yè)人士閱讀,如有相似癥狀,建議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咨詢,以防某些專業(yè)術語或專業(yè)評判標準,家屬誤解,造成不良后果。
早產兒出院后家庭營養(yǎng)管理在開始講述今天的主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早產兒出院時營養(yǎng)風險程度的分類管理原則;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早產兒分為三類,即:高危,中危,低危;高危組早產兒:胎齡小于32周,出生體重小于1500g,宮內生長遲緩,喂養(yǎng)欠佳,奶量小于150ml/kg.d,體重增長小于25g/d,宮外生長遲緩,有相應的并發(fā)癥;中危組早產兒:胎齡介于32周到34周,出生體重介于1500g到2000g,無宮內生長遲緩,喂養(yǎng)順利,奶量大于150ml/kg.d,體重增長大于25g/d,無宮外生長遲緩,沒有相應的并發(fā)癥;低危組早產兒:胎齡大于34周,出生體重大于2000g,無宮內生長遲緩,喂養(yǎng)順利,奶量大于150ml/kg.d,體重增長大于25g/d,無宮外生長遲緩,也沒有相應的并發(fā)癥;(并發(fā)癥包括BPD、NEC、貧血、眼底發(fā)育不良、嚴重神經系統(tǒng)損傷)等等的任意一條。好,說清楚了早產兒的分類,那我們開始了解下,早產兒出院后的乳類的選擇;1.人乳:出院后母乳當然是早產寶寶的首選“口糧”,并至少持續(xù)喂養(yǎng)至6月齡以上。2.強化母乳:胎齡小于34周,出生體重小于2000g的早產兒,采用人乳強化劑,可增強人乳中蛋白質、能量、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含量,確保其營養(yǎng)需求。下面我們再詳細了解下寶寶的口糧。首先,母乳的熱卡:67kcal/100ml;早產兒配方奶的熱卡:81kcal/100ml;其次,強化劑的熱卡情況:1627KJ/100g,相當于3.87Kcal/g,每一包是0.9g,即為3.5Kcal/包。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全量強化:母乳強化后可達到早產兒配方奶的能量供給,每100ml需要增加熱卡81-67=14Kcal,相當于14÷3.5=4包;那么半強化:每100ml添加2包。注:個人經驗:各母乳強化劑廠家的商品,能量強化差別不大;但是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差別就很大了,更有甚者,只強化能量的。早產兒出院后個體化喂養(yǎng)方案首先,高危早產兒:純母乳喂養(yǎng):足量強化母乳喂養(yǎng)(334-355KJ/100ml)至校正胎齡38周到40周后,母乳強化調整為半量強化(305KJ/100ml);鼓勵部分直接哺乳,部分母乳加上人乳強化劑的方式,為將來停止強化、直接哺乳做準備。 部分母乳喂養(yǎng):1、寶寶吃母乳量大于寶寶食量的一半時,則足量強化母乳加早產兒配方奶至校正胎齡38-40周,之后即可轉為半量強化,母乳加早產兒配方奶過度配方;2、寶寶吃母乳量小于寶寶食量的一半時,或缺乏人乳強化劑時,鼓勵直接哺乳,加早產配方奶至校正胎齡38-40周,之后轉換為直接哺乳加早產兒過度配方。配方奶喂養(yǎng):應用早產兒配方至校正胎齡38-40周后轉換為早產兒過度配方。接著,中危早產兒:純母乳喂養(yǎng):足量強化母乳喂養(yǎng)(334-355KJ/100ml)至校正胎齡38周到40周后,母乳強化調整為半量強化(305KJ/100ml);鼓勵部分直接哺乳,部分母乳加上人乳強化劑的方式,為將來停止強化、直接哺乳做準備。 部分母乳喂養(yǎng):1、寶寶吃母乳量大于寶寶食量的一半時,則足量強化母乳加早產兒配方奶至校正胎齡38-40周,之后即可轉為半量強化,母乳加早產兒配方奶過度配方;2、寶寶吃母乳量小于寶寶食量的一半時,或缺乏人乳強化劑時,鼓勵直接哺乳,加早產配方奶至校正胎齡38-40周,之后轉換為直接哺乳加早產兒過度配方。配方奶喂養(yǎng):應用早產兒配方至校正胎齡38-40周后轉換為早產兒過度配方。最后,低危早產兒:純母乳喂養(yǎng):直接哺乳,給予母親飲食指導和泌乳支持,按需哺乳,不建議按時按頓喂養(yǎng),包括夜間;特別注意補充維生素A/D和鐵劑。 部分母乳喂養(yǎng):直接哺乳加普通嬰兒配方,促進泌乳量;如生長緩慢(<25g/d)或奶量攝入<150ml/(kg.d),可適當采用部分早產兒過渡配方,直至生長發(fā)育正常;配方奶喂養(yǎng):采用普通嬰兒配方,如生長緩慢(<25g/d)奶量攝入<150ml/(kg.d),可適當采用部分早產兒過渡配方,直至生長發(fā)育可。注意早產兒強化營養(yǎng)的時間存在個體差異,要根據體格生長各項指標在校正同月齡百分數決定是否繼續(xù)或停止強化營養(yǎng)。最好達到P25-P50,小于胎齡兒>P10,再參考個體增長,速率的情況,注意避免/身長>P90。注意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補充:維生素: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后即應補充VD800-1000U/d,3月齡后改為400U/d,直至2歲。VA攝入量1332-3330U/kg.d,出院后可按下限補充。(此推薦量均為每天總攝入量)礦物質:鐵:早產兒生后2-4周需開始補充元素鐵2mg/kg.d,直至校正年齡1歲;鈣:推薦攝入量70-120mg/kg.d;(所有礦物質推薦量包括配方奶、母乳強化劑、食物等的含量)長鏈多不和脂肪酸:DHA:44-60mg/kg.d;ARA:35-45mg/kg.d,直至胎齡40周。注:本文我已盡量口語化,僅供參考,若為非專業(yè)人士閱讀,建議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咨詢,以防某些專業(yè)術語或專業(yè)評判標準,家屬誤解,造成不良后果。
癲癇是腦神經元異常超同步化放電導致的突然、反復和短暫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表現為意識、運動、感覺、精神或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癲癇的患病率約為3.5‰~4.8‰,近年來大多數患兒得到正規(guī)治療,約80%的患兒可獲得完全控制,其中大部分能正常學習和生活。一、 診斷(一)病史 國際抗癲癇聯盟規(guī)定,通常需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相似的無誘因的發(fā)作,才可考慮癲癇的診斷。應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全面的體格檢查。同一患者可能同時存在多種發(fā)作形式。(二)臨床表現1.癲癇發(fā)作的臨床表現(1)局灶性發(fā)作:神經元過度放電起始于一側大腦的某一部位,臨床表現開始僅限于身體的一側。1)單純局灶性發(fā)作①運動性發(fā)作:是單純局灶性發(fā)作中最常見的類型。多表現為一側某部位的抽搐,如肢體、手、足、指、趾、口角、眼瞼等處。也可表現為旋轉性發(fā)作、姿勢性發(fā)作或杰克遜發(fā)作(Jachsonian seizures)等。杰克遜發(fā)作是指異常放電沿著大腦皮層運動區(qū)擴展,其肌肉抽動擴展方式及順序與運動皮層支配的區(qū)域有關,如發(fā)作先從一側口角開始,依次波及手、臂、肩、軀干、下肢等。局灶運動性發(fā)作后,抽動部位可以出現暫時性癱瘓,稱為Todd麻痹。②感覺性發(fā)作:表現為發(fā)作性軀體感覺異常或特殊感覺異常。③自主神經癥狀發(fā)作:呼吸暫停、呼吸節(jié)律改變、發(fā)紺、面色蒼白、潮紅、流涎、嘔吐。 嬰兒自主神經癥狀較年長兒為多,年長兒很少以自主神經癥狀作為主要內容的發(fā)作,單獨自主神經發(fā)作性癲癇罕見。④精神癥狀性發(fā)作:可表現為幻覺、錯覺、記憶障礙、認知障礙、情感障礙或語言障礙等,但精神癥狀性發(fā)作單獨出現很少,多見于復雜局灶性發(fā)作過程中。2)復雜局灶性發(fā)作:見于顳葉癲癇和部分額葉癲癇。該類發(fā)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往往有精神癥狀,常伴反復刻板的自動癥(automatism),如吞咽、咀嚼、舔唇、拍手、摸索、自言自語等。該類發(fā)作可先有局灶性發(fā)作癥狀,而后出現意識障礙,也可以發(fā)作開始即有意識障礙、精神行為異?;蜃詣影Y等。3)局灶性發(fā)作演變?yōu)槿嫘园l(fā)作:由簡單局灶性或復雜局灶性發(fā)作泛化為全面性發(fā)作,也可先由單純局灶性發(fā)作發(fā)展為復雜局灶性發(fā)作,然后繼發(fā)全面性發(fā)作。(2)全面性發(fā)作:指發(fā)作一開始就有兩側半球同時放電,發(fā)作時常伴有意識障礙。1)失神發(fā)作:以意識障礙為主要癥狀。典型失神發(fā)作時起病突然,無先兆,表現為正在進行的活動停止,雙眼凝視,持續(xù)數秒鐘恢復,一般不超過30秒,發(fā)作后??衫^續(xù)原來的活動,對發(fā)作不能回憶。失神發(fā)作常發(fā)作頻繁,每天數次至數十次,發(fā)作時腦電圖示兩側對稱、同步、彌漫性3Hz的棘慢復合波。過度換氣易誘發(fā)典型失神發(fā)作。非典型失神發(fā)作起止均較緩慢,肌張力改變較典型失神明顯;腦電圖示1.5~2.5Hz的慢棘慢波,且背景活動異常。多見于廣泛腦損害的患兒。2)強直-陣攣發(fā)作:又稱大發(fā)作(grand mal),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和全身抽搐,典型者分三期,即強直期、陣攣期和驚厥后期,但小兒發(fā)作常不典型。發(fā)作時意識突然喪失,全身肌肉強直收縮;也可尖叫一聲突然跌倒、呼吸暫停、面色發(fā)紺、雙眼上翻、瞳孔散大、四肢軀干強直,有時呈角弓反張狀態(tài);持續(xù)數秒至數十秒鐘進人陣攣期,出現全身節(jié)律性抽搐,持續(xù)30秒或更長時間逐漸停止。陣攣停止后患兒可有尿失禁。發(fā)作后常表現為頭痛、嗜睡、乏力,甚至在完全清醒前可出現自動癥,稱之為發(fā)作后狀態(tài)。腦電圖在強直期表現為每秒10次或l0次以上的快活動,頻率漸慢,波幅漸高;陣攣期除高幅棘波外,間斷出現慢波。發(fā)作間期可有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尖慢波。3)強直性發(fā)作:表現為持續(xù)時間長(>3秒或更長),并呈強烈的肌肉收縮,使身體固定于某種特殊體位,發(fā)作時腦電圖為低波幅9~10Hz以上的快活動或快節(jié)律多棘波。4)陣攣性發(fā)作:肢體、軀干或面部呈節(jié)律性抽動。有時可呈持續(xù)狀態(tài)。發(fā)作時腦電圖為10Hz或10Hz以上的快活動及慢波,有時為棘慢波。5)肌陣孿發(fā)作:表現為某部位的肌肉或肌群,甚至全身肌肉突然快速有力地觸電樣收縮(,肝損害苯巴比妥(PB )3-550-160 20-40嗜唾,多動,興奮,皮疹卡馬西平(CBZ)10-30 8-204-12皮疹.白細胞減少苯妥英(PHT)3-612-3010-20牙齦增生,毛發(fā)增多,共擠失調,皮疹,自細胞減少,肝損害撲癇酮(PRM)10-25 10-156-15同苯巴比妥氯硝西泮((CZP)0.02-0.220-4020-80嗜睡,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肌肉松弛2)抗癲癇新藥: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新型AED,開始主要用于難治性癲癇的治療。隨著臨床經驗的增加,有的新藥逐漸成為一線用藥,現簡介如下:① 妥泰(Topamax,TPM):廣譜AED,每日維持量是3~6mg/kg。從1mg/(kg·d)開始,3~4周增加到有效劑量。主要不良反應是少汗、食欲減退、體重不增或降低、思維慢、找詞困難等。② 拉莫三嗪(Lamotrigin,LTG):廣譜AED,每日劑量是5~15mg/kg;若與VPA合用,則減至1~5mg/(k·d)。主要不良反應是皮疹、困倦、共濟失調、胃腸道反應等;③ 氨己烯酸(Vigabatrin,VGB)):廣譜AED,對嬰兒痙攣有特效,主要副作用是視野缺失、嗜睡、精神不振等;④ 奧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主要用于難治性癲癇,對局灶性發(fā)作效果較好。用量是10~30mg/(kg·d),不良反應與卡馬西平相似,但皮疹發(fā)生率比卡馬西平低。⑤ 其他:還有加巴噴丁(gabapentin)、非氨酯(felbamate)、氯巴占、唑尼沙胺、替加平等,國內尚無應用經驗。(2)輔助AED:1)促皮質激素:促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可用于兒童任何年齡的非典型失神、肌陣攣、Lennox—Gastaut綜合征。用于治療嬰兒痙攣癥時,年齡越小,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有幾種推薦的劑量或療程:①一般劑量:40~120U/d; ②小劑量:20~40U/d;③大劑量:120~150U/d,靜脈點滴。癥狀控制后維持4周,第5~6周逐漸減量,總療程為2~3個月,以后換用潑尼松3個月,應逐漸減量至停藥。其他皮質激素類如潑尼松龍、地塞米松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也可用,效果與潑尼松1~3mg/(kg·d)同效,每日或隔日3~4次,口服2周,以后10周內漸減量維持。促皮質激素副作用為庫欣綜合征、高血壓、免疫抑制和感染、失眠、糖尿病、電解質紊亂、鈣磷代謝異常等。2)維生素B6(Vitamine B6)亦稱磷酸吡哆醛。維生素B6缺乏可致驚厥。任何2歲以下難治性癲癇、包括嬰兒痙攣等,在其他藥物無效時均應試用維生素B6,以排除或診斷性治療維生素B6依賴癥。劑量為50--100mg靜脈注射,以后可改為50~l00mg/d口服維持治療。3)維生素E(Vitamine E) 抗氧化劑有強大的抗自由基及神經保護作用。與傳統(tǒng)抗癲癇藥物聯合應用可增強抗氧化能力,進而增強抗癲癇作用。其抗癲癇作用可能是通過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的病理損壞,減少神經元異常放電而起作用。劑量為≤ 2 歲,0.1g/d,隔日一次口服;>2 歲,0.1g/d,每日一次口服。4)乙唑酰胺(Acetazolamide)是一種非替代性磺胺藥。臨床可用于治療各型癲癇,尤其是強直一陣攣性發(fā)作、失神發(fā)作,常作為難治性癲癇的輔助用藥。兒童常用量為15~30mg/(kg·d),分2~3次口服。不良反應可有乏力、頭疼、多尿、厭食、感覺異常等。此藥可產生耐受性,一般主張間歇療法。2.外科治療部分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癲癇患兒,可考慮手術切除病灶。通過手術可阻斷癲癇異常放電途徑,降低大腦皮層興奮性,達到治愈或控制癲癇發(fā)作的目的。全面的術前評估,合理選擇手術適應證及合理選擇手術方式,是手術治療成功的保證。3.免疫治療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globulin,IVIG) :又稱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難治性癲癇在部分性病例已獲得療效。短程療法為0.4g/(kg.d),連續(xù)5天。長程療法為800~2500mg/kg,分50~60天給予。3歲以下用10% 丙種球蛋白3ml(300mg)/d,肌注或靜脈注射,療程為60天。3歲以上用10% 丙種球蛋白3ml(600mg)/d,用法同上。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畏寒、心悸及胸部不適等,常發(fā)生在治療后數小時,減慢注射速度可使癥狀消失。疲勞、發(fā)熱和惡心多出現在輸液后,可持續(xù)24小時。皮膚反應常發(fā)生在2~5天。也可觸發(fā)偏頭痛,誘發(fā)無菌性腦膜炎。對有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腎臟病等的患兒,輸液的速度要慢。預防接種對大多數癲癇患兒是安全的,但也有極少數病人接種疫苗后出現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一般控制良好的癲癇患兒可以按時進行預防注射,但發(fā)作頻繁的癲癇患兒則應推遲接種,7歲以上小兒,若發(fā)作沒有控制,不再補種百日咳疫苗。若第1次注射后3天內出現驚厥,或7天內出現腦病表現時,則禁止再進行第2次注射。4.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的治療(1)原則 盡快控制發(fā)作;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護腦和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防治并發(fā)癥;病因治療;發(fā)作停止后,給予抗癲癇藥物以防再發(fā)。(2)控制發(fā)作:1)苯二氮類 可作為快速止驚的首選藥。我國多用地西泮0.25~0.5mg/(kg·次)靜脈注射(速度每分鐘約1mg,新生兒每分鐘0.1~0.2mg),必要時20分鐘后可再用,24小時內可用2~4次。2)苯妥英鈉 可現給予負荷量15~20mg/kg,分2次靜脈注射(每分鐘<1mg/kg);24小時后給予維持量5mg/(kg·d)。3)苯巴比妥 負荷量20mg/kg,分次靜注(速度每分鐘<50mg)或肌注,24小時后改為維持量3~5mg/(kg·d)。4)其他 還可用副醛(0.3ml/kg,加等量花生油)或10%水合氯醛(0.5mg/kg)稀釋灌肛;也可用丙戊酸鈉靜脈注射。若仍不能控制,可在備好氣管插管和輔助呼吸設備的情況下使用硫噴妥鈉等藥物。(三)治療新進展 飲食治療:生酮飲食可治療一部分難治性癲癇,也有人提出饑餓可以治療癲癇。生酮飲食是食譜中含有較多脂肪、較少碳水化合物或基本上不含碳水化合物。若按熱卡計算,脂肪占90%(中鏈甘油三酯占50%~70%,其他脂肪占11%),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占10%。但生酮飲食治療的缺點是這種膳食很難制備;且兒童正處于迅速發(fā)育階段,應保證基本的蛋白質攝人量(1g/kg·d),還必須保證熱卡供應,因此費用很高;同時這種脂肪膳食口味不好,很難長期實施。(四)治療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1.對首次發(fā)作的癲癇是否選擇治療?AED治療的時機是臨床醫(yī)師關注的問題。研究表明,所有首次發(fā)作的患兒都有復發(fā)的可能,發(fā)作本身是危險的,甚至會造成腦損傷的發(fā)生,一旦復發(fā),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發(fā)作。由美國癲癇協會、美國兒科學會、兒童神經協會2003年發(fā)表了《首次發(fā)作兒童治療參考指南》,相關循證證據的研究內容包括復發(fā)的危險因素研究源于III級循證研究。該指南指出,首次發(fā)作后特別是兒童患者,是否使用AED,取決于是否存在慢性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在作出治療決定之前,一定要鑒別是否真實發(fā)作和首次發(fā)作,排除非癲癇發(fā)作;治療的決策應考慮醫(yī)學、患兒、家庭三方面因素;使用AED降低第二次發(fā)作的益處大于藥物本身的不良反應。四、 預防1.避免誘因 諸如顱腦外傷、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全身性感染、高熱等。除此以外,影響驚厥發(fā)作的生理和病理因素,如月經期的激素變化可以影響發(fā)作閾值的改變和AED代謝,同時應用抗生素、抗過敏藥、抗精神病藥或抗哮喘藥物能夠改變驚厥閾值等。應采取措施避免誘因,減少癲癇復發(fā)的機率。2.遺傳咨詢 有助于確定病因和判斷預后,對預測該家系中癲癇或有關遺傳性疾病的再發(fā)率有一定指導意義。
總訪問量 3,562,526次
在線服務患者 5,975位
科普文章 44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