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怕光”是咋回事?
“怕光”是眼科常見的癥狀,哪些眼病會引起怕光呢? 主要有兩大類疾病,一是紅眼病,二是白眼病。 第一類:紅眼病 顧名思義,紅眼病引起的怕光,一般伴有眼紅痛、流淚、異物感及分泌物增多等。患者在室內等光線比較暗的地方沒有(或輕微)不適,但在太陽光下怕光、流淚等變得明顯,甚至睜不開眼睛。 這類疾病主要為眼部的炎癥,如角膜炎、結膜炎、虹膜炎及眼表異物等。 第二類:白眼病 白眼病引起的怕光,一般在光線比較亮的地方,特別是太陽光下出現(xiàn)視物不清,而在光線比較暗的室內反而視力較好,主要見于白內障和眼底出血等。 1.白內障 見于部分類型的白內障,如后囊下和核性白內障,這兩種類型的白內障,混濁位于晶狀體的中央。在亮的地方瞳孔縮小,中央混濁導致進入眼內的光線明顯減少,視物變得模糊;而在暗的地方瞳孔變大,周邊混濁相對比較輕,進入眼內的光線增多,反而視物變得清晰。 所以,患者在白天時視力不好,太陽光下甚至睜不開眼睛,而在早晨和傍晚時分視力反而變得不錯。 2.眼底出血、滲出 主要見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上散在不規(guī)則出血、滲出,導致進入眼內的光線在視網膜上發(fā)生不規(guī)則反射,干擾視力,出現(xiàn)怕光癥狀。 總結,紅眼病的怕光大家都比較熟悉;而白眼病的怕光值得大家關注,家里的老年人如果說大晴天看不清,而陰天、室內反而視力較好,應考慮到白內障的可能。 本文系翟紅艷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