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孕產婦的新生兒如何打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這個問題應該困擾了很多準媽媽,那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來源:聊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像戰(zhàn)士,專門殺死乙肝病毒,孩子剛出生時體內是沒有的,一出生就肌注進去,使孩子馬上就有了殺死乙肝病毒的能力,使其免于被乙肝病毒感染,這是被動免疫。 乙肝疫苗可以刺激機體自身不斷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1個月左右就可以產生,但是量比較少,隨著時間推移,保護性抗體濃度越來越高,最終達到10-100mIU/ml以上,形成對乙肝病毒的免疫,這種保護力一旦形成,至少可以持續(xù)10-15年,甚至終生,這叫主動免疫。 對乙肝孕產婦的新生兒出生后進行聯(lián)合免疫可以阻斷95%以上的母嬰垂直傳播,自從近30年來普及這種方法以后,中國的乙肝發(fā)生率已經大幅下降。 雖然就這么2種藥物,好像哪里都能買得到,而且,隨便一個醫(yī)護人員都可以完成打針操作,但是,其具體應用卻是很有講究的,用得好和不好,阻斷效果有明顯差別,想來這也無需過多解釋,大家都會明白。 那么,具體是如何做的呢? 只要產婦HBV DNA、HBsAg、HBeAg中任何一項陽性,無論您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還是肝功能已經不好的乙肝活動期,都應該在孩子出生后經沖洗羊水、母親血液及陰道分泌物后,抽取靜脈血,檢查HBsAg、HBV DNA,以決定2周后是否再打200U乙肝免疫球蛋白(而不是檢查臍血中的HBsAg、HBV DNA,這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并且立即在一側肱三頭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同時在另一側肱三頭肌注射乙肝疫苗1支。 因為孩子剛出生對乙肝病毒沒有任何抵抗力,給予外源性保護性抗體的時間拖得越久,孩子暴露于乙肝病毒侵犯肝臟的機會越大,故指南要求出生12小時內打針——其實越早越好。 待出生1個月和6個月時再分別肌注1支乙肝疫苗,完成常規(guī)主動免疫。等到出生7 個月時復查,如果HBsAb大于100mIU/ml,則機體已經產生足夠的免疫力,主動免疫成功;如果小于10mIU/ml,表示機體對乙肝病毒免疫力不足,需要再次加強注射乙肝疫苗,一般需要再次按照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并且相應隨訪;如果HBsAb濃度介于10-100mIU/ml之間,安全起見,建議加強注射1支乙肝疫苗為妥。 因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是25天,所以如果新生兒靜脈血HBsAg、HBV DNA有任何一項陽性,則需要在出生后2周給孩子加強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過2周再次復查,如果HBsAg仍然陽性,并且HBV DNA 有明顯下降,則再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以加強被動免疫,到出生3個月時復查,如果HBV DNA及HBsAg轉陰了,則母嬰阻斷成功。如果這時HBV DNA和臍血濃度相比沒有明顯下降或者繼續(xù)升高,預示孩子很可能被感染,再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意義也不大,母嬰阻斷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需要到出生7個月時復查,如果HBcAb明顯下降,HBsAb上升明顯(最好100mIU/ml以上)并且HBV DNA轉陰,則母嬰阻斷成功。如果這時HBV DNA在10的4次方以上,基本可以宣布母嬰阻斷失敗。如果這時的HBV DNA小于10的3次方,可以等到出生18個月復查,有少數(shù)孩子也會轉陰,如果同時HBsAg也轉陰,則確定母嬰阻斷成功;否則,明確宣布母嬰阻斷失敗。
王曉芳 邯鄲市傳染病醫(yī)院 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