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壓瘡?壓瘡,又常被稱為褥瘡,顧名思義,是躺在床上生出來的疾病。確切地說,壓瘡是指皮膚及軟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致的皮膚軟組織潰爛和壞死。皮膚壓瘡在中老年患者的康復治療和護理中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發(fā)病率高,難以治愈,治愈后易復發(fā),屬于慢性難愈性創(chuàng)面的范疇,壓瘡患者往往又合并有多種內科慢性疾病,護理工作量大,治療難度較大,治療壓瘡的外科醫(yī)生必須掌握很高的傷口修復外科技術。相對于我國人口迅速老齡化的趨勢,目前國內治療壓瘡的??漆t(yī)師較為缺乏,以至于很多患者求醫(yī)無門。經久不愈的壓瘡可并發(fā)骨髓炎、敗血癥和低蛋白血癥等老年病人致死性病癥,據有關文獻報道每年約有6萬人死于壓瘡合并癥。壓瘡的發(fā)生給老年病人的治療和護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給患者本人和家屬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甚至影響到家庭的和睦和穩(wěn)定,在歐美經濟發(fā)達國家早已引起高度的重視,目前我國社會正在迅速步入老年化社會,預計2012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壓瘡的預防和治療正在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哪些人容易出現壓瘡?常見于昏迷、癱瘓病人和因各種疾病或骨折而長期臥床、體質衰弱的中老年人。為什么會出現壓瘡?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通暢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來提供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正常的毛細血管內血流壓力為12-30mmHg,當局部壓力>16mmHg,即可阻斷毛細血管對組織的灌流,當局部壓力>35mmHg,持續(xù)2到4小時,即可引起壓瘡。壓瘡的好發(fā)部位多發(fā)生于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不同的體位好發(fā)部位也有所不同,仰臥位好發(fā)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體隆突處、骶尾部、足跟;側臥位好發(fā)于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髖部,膝關節(jié)的內、外側及、內外踝;俯臥位好發(fā)于耳、頰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腳趾等處。壓瘡的臨床分度 Ⅰ度(淤血紅潤期):表皮無損傷,只是皮膚發(fā)紅,受損的皮膚為暗紅色,伴有紅腫熱痛,但解除壓迫30分鐘以上發(fā)紅尚無改善者,此期為急性炎癥反應期。 Ⅱ度(炎性浸潤期):受損皮膚為紫紅色,紅腫擴大,皮下有硬結;皮膚變薄,有炎性滲出,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水皰,極易破潰,伴有疼痛,無壞死組織。 Ⅲ度(淺度潰瘍期):表皮水皰破潰,可露出潮濕紅潤的創(chuàng)面,有黃色滲出液,感染后則有膿液覆蓋,繼而淺層組織壞死,形成淺表潰瘍,患者痛感加重。Ⅳ度(壞死潰瘍期):為壓瘡嚴重期。感染向深部發(fā)展,可深達骨骼;壞死組織發(fā)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嚴重時可引起敗血癥和膿毒敗血癥,危及生命。尋找你的危險因素導致上述部位皮膚出現壓瘡的起因往往是由于局部組織所承受的力學改變和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1、壓力2、剪切力3、摩擦力4、潮濕。壓力和摩擦力比較好理解,壓力是垂直作用于皮膚的擠壓力量,摩擦力是皮膚與接觸的物體相對運動時產生的表面阻力,而剪切力是施加于相鄰物體的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進行性平行滑動的力量。剪切力作用于深層,引起組織的相對位移,能切斷較大區(qū)域的小血液供應,導致組織氧張力下降,因此它比垂直方面的壓力更具危害。 這幾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皮膚受壓,皮下組織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而出現損傷。因此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不能移動,大小便失禁,全身營養(yǎng)狀況差,或者意識不清都會增加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其危險性的高低取決于你的危險因素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假如你有以下的情況,請注意壓瘡的預防。1、臥床或坐輪椅:如果你必須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或輪椅上,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高。2、不能移動:如果你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不能自己改變體位,你就處在最大的危險中。那些處在昏迷、癱瘓或髖部骨折的病人危險性高。如果你能自行移動體位和改變姿勢,則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會低許多。3、大小便失禁:如果皮膚一直處于尿液、糞便或者汗液的浸漬中,這些導致潮濕的因素會刺激你的皮膚,使你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更高。、4、營養(yǎng)狀況差:如果你不能進食平衡飲食,你的皮膚就可能營養(yǎng)不足,如果皮膚不健康則更容易發(fā)生壓瘡。5、意識不清:當患者本人意識不清時,個體就不能有效活動以預防壓瘡。壓瘡患者早期常見的心理誤區(qū)①多壓一會兒沒事!錯!避免褥瘡發(fā)生的關鍵在于預防,定時翻身、受壓部位采用護理軟墊、皮膚受壓后及時按摩保護等各種護理措施是避免褥瘡發(fā)生的有效方法;②傷口很快會好!錯??!臨床醫(yī)生發(fā)現,一旦壓瘡發(fā)生后,早期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家屬的足夠重視,由于不能準確地判斷深度,很多人心存僥幸地認為傷口會很快好轉,由于缺乏治療護理常識,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損傷后沒有接受專業(yè)的壓瘡傷口治療和護理,導致壓瘡范圍增大,基底竇道加深擴散,肌肉、骨質外露,逐漸出現膿性分泌物和明顯異味,最終引發(fā)難以控制的感染,也加重了內科疾病病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③自己處理省錢!錯!??!壓瘡處理的黃金時段是Ⅰ度到Ⅲ度這個階段,通過專業(yè)醫(yī)師的傷口換藥處理和護理指導,可短期內愈合,能夠完全避免手術治療,而早期一旦自行處理不當,壓瘡傷口往往發(fā)展較快,迅速發(fā)展為Ⅳ度,則只能通過復雜的手術方法才能修復,不但痛苦大、住院長、家人的時間精力負擔重,而且治療花費也往往是早期治療的10倍以上!很多病人又合并有多種全身性疾病,營養(yǎng)狀況差,體質虛弱,難以耐受手術,只能接受??茡Q藥治療,因一處壓瘡而成為長期住院的患者!壓瘡的治療壓瘡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難愈性創(chuàng)面,需根據創(chuàng)面的深度和部位進行評估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大部分壓瘡患者就診時均已發(fā)展為三度以上創(chuàng)面,需接受住院治療。目前常用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全身營養(yǎng)調理、抗感染治療、傷口換藥處理、創(chuàng)面持續(xù)封閉式負壓引流、清創(chuàng)手術、皮瓣或生物復合材料修復手術等。壓瘡的家庭預防壓瘡的預防主要在于加強營養(yǎng)支持療法和健康教育,消除發(fā)生壓瘡的危險因素,注意局部護理與患者全身情況相結合的綜合預防。預防措施主要有緩解壓迫、減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防止潮濕、增進營養(yǎng)等。具體措施包括:一、床鋪要松軟平整,需經常改換臥床患者的體位,幫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3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每1小時翻身一次,最長不超過4小時。翻身動作要輕柔,避免推、拖、拉等,以防止擦傷皮膚。二、經常檢查患者骨骼突出處以及受壓部位,定期按摩全背或受壓處,按摩時自上而下,壓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切勿擦傷皮膚。受壓局部要墊氣圈、棉圈、海綿墊等。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時更換其尿墊,注意保持皮膚和被褥的干燥、清潔。四、對使用夾板或者其他矯形器械的患者,應加上松軟的襯墊,觀察患者的反應,隨時調節(jié)夾板或器械松緊。五、臥床患者不可使用掉瓷的便盆。使用便盆時應協助病人抬高臀部,防止局部皮膚擦傷,同時臀部與便器間應墊軟紙、海綿或海綿墊。六、鼓勵病人進食,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飲食要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并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每日攝入適量的水果和蔬菜。七、平時注意多活動身體。有活動能力的老人,不要睡臥過多;不能單獨行動者,應在他人幫助下適度活動;因病臥床者,一旦病情許可,應盡早離床。八、要經常用溫水洗浴、擦背,保持患者皮膚清潔,促進血液循環(huán)。九、一旦發(fā)現皮膚出現壓瘡,應及時??漆t(yī)院就診,在??漆t(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避免加深,以免貽誤病情。(供稿:郝岱峰,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手部深Ⅱ°以上燒傷,常采取中厚皮片移植術或全厚皮片移植術。皮片成活雖然覆蓋創(chuàng)面,但由于皮片邊緣瘢痕增生或攣縮,可影響手的功能恢復,有的甚至造成功能障礙, 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手燒傷植皮后要采取以下家庭護理措施:1、生活調理(1)雙手浸?。翰鹁€后1周內,每日用半盆沸水自然冷卻至39℃~40℃,浸泡雙手,如果向溫水中加入次氯酸鈉,配成0.1%次氯酸鈉溶液,效果更佳。一則可清除血痂和周圍的腐皮,二則借助水的浮力作用,有助于手的主動活動。浸泡時間不要過長,以5~10分鐘為宜。水溫不能超過40℃,水溫過高可致皮膚毛細血管劇烈擴張,增加通透性,引起皮下滲液,形成水皰。(2)保持手的功能位:手植皮術拆線后1個月內不要長時間下垂,最好放于胸前,防止手部水腫和植皮區(qū)起水皰。夜間睡眠時手要保持功能位,應處于腕背屈15°~30°,掌握關節(jié)屈曲70°~80°,手掌燒傷時,手部各關節(jié)應保持伸直位。(3)加強局部保護:植皮區(qū)拆線后1個月內每日涂康復奶2~3次。要防止外傷和曝曬、凍傷。如植皮區(qū)域出現直徑小于1厘米小水皰,可以不用處理,保護其不破潰,一般在3~5天可自行吸收。水皰直徑大于1厘米就應該給予處理,用75%酒精消毒水皰,用注射器將皰液抽盡,皰皮保持完整,保持局部干燥,一般3~5天即可愈合。如果皰皮破裂,露出基底,則應及時換藥處理,一般局部涂0.25%碘伏,并保持清潔干燥。2、特殊護理(1)壓力療法①目的:利用彈性手套對手部植皮區(qū)持續(xù)加壓,預防和減輕瘢痕增生,并減少充血,減輕水腫。②材料:具有一定彈力和張力的尼龍類織物,一般使用雙苯二鉀酸、乙二脂纖維及含有88%以上聚氨甲酸乙酸的長鏈聚合體纖維組成的珠羅紗立體織物,制成分指手套。③制作方法:按病人手的尺寸大小進行裁剪,縫制方法同普通手套,所不同的是配戴時縫邊在外。彈力加壓手套可自制或到燒傷??漆t(yī)院選購。④注意事項:早用:拆線后創(chuàng)面完成愈合即可應用。為防止剛愈合的植皮區(qū)皮膚損傷,早期內層墊1~2層紗布再戴彈力手套。早期配戴時,會感手部腫脹疼痛,但能忍受,只要堅持1~2周后此癥狀??勺孕薪獬?。壓力適當:壓力以病人能夠承受為準,過緊影響血液循環(huán),過松則達不到壓力療法的目的。持續(xù)加壓:需要24小時連續(xù)配戴,睡眠時切勿解開,患手要抬高,預防手部腫脹。(2)按摩療法:對創(chuàng)面已愈合、皮片成活良好的病人可進行局部按摩,以促進皮片軟化,增強皮膚彈性。燒傷按摩手法為:將按摩力垂直于攣縮方向,進行垂直的螺旋形移動,按摩動作要果斷而輕柔,治療前局部可涂液狀石蠟。早期采用輕柔的按摩法,并勤換手法和部位,每天1~2次,每次30分鐘,隨著皮片的韌性增加,可加大按摩力度。在按摩的同時進行對指、對掌、分指、握拳等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各關節(jié)被動活動的范圍以病人能夠忍受為限。手部燒傷伴有指間關節(jié)或肌腱受損者,關節(jié)活動幅度要適當,動作要輕柔。(3)支具使用①可塑夾板的性能:可塑性夾板以氯乙烯、醋酸乙烯為主要原料的氯醋夾板,其特點是無毒、無刺激性,在溫度40℃~50℃開始變軟,70℃左右可隨意塑形,常溫下1~3分鐘內硬化,可反復使用。②制作方法:手背燒傷可用可塑夾板制成腕背伸15°~30°,掌指關節(jié)屈曲70°~80°,指間關節(jié)伸直,拇指外展對掌位的夾板。手掌燒傷病人,可塑成手部固定于伸直位的夾板。所有夾板應夜間使用,白天以鍛煉為主。3、功能鍛煉(1)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有極大地調動病人的參與意識,既能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又可穩(wěn)定情緒,增強心理適應,減輕家庭的負擔。生活動作訓練要循序漸進,拆線后即訓練用患手握勺吃飯,第一周在勺柄上纏上繃帶,增加摩擦力,待手指活動稍靈活后改用筷子吃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逐步訓練其穿衣、系扣、穿鞋、系鞋帶、剪指甲等,以達到生活完全自理為止。(2)器械訓練:現在體療器械已開始走進千家萬戶,病人出院后可以在家中利用體療器械進行鍛煉。具體方法:利用握力器或球體鍛煉手指屈曲和握力,每天2~3次,早期每次5~10分鐘,隨著耐力和皮片的韌性增加,可逐漸延長時間,鍛煉的時間越長越好;利用分指板促使手指伸展和分指,每天2~3次,每次10~30分鐘,1個月后如果指蹼處沒有瘢痕增生,可結束此種鍛煉。(3)作業(yè)訓練:作業(yè)療法方法很多,一般可根據病人的興趣和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一些作品制作,借以鍛煉病人的手指靈活度,并增加其主動鍛煉的意識。作品制作可以從簡單到復雜,如書法、繪畫、雕刻、編織等逐步進行,可早期讓病人自己安排,鼓勵其獨立完成,實在無法完成時可給予適當協助。(4)技能訓練:技能訓練是病人重返工作崗位前的過渡性訓練,一般可根據病人的職業(yè)選擇訓練的內容,如有計劃地安排與原職業(yè)相近的勞動技能。腦力勞動者可練習書寫,打算盤,微機操作等;體力勞動者可以訓練鋸、刨、擰螺絲釘、釘木板、裝卸推車等。4、術后復查:一般手術后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分別到醫(yī)院復查,復查的內容為植皮區(qū)域是否有彈性,瘢痕是否增生,功能是否有障礙,是否影響發(fā)育,鍛煉的方法是否正確,預防瘢痕的措施是否正確等。
燒傷新鮮無污染淺Ⅱ度創(chuàng)面用抗菌紗布包扎者1周左右; 較清潔的深Ⅱ度和Ⅲ度創(chuàng)面,應隔日一次或3-5日一次; 若創(chuàng)面污染較重,應每日1次。 首次更換敷料的時間依不同情況而定。創(chuàng)面包扎后數小時有的可見滲液濕透敷料,如部分浸透,可在局部加棉墊繼續(xù)加壓包扎,如浸濕范圍大或被大小便污染,則需立即去除全部敷料,重新用紗布和棉墊包扎。內層敷料若較干燥、無異味,不需揭掉內層紗布,更換外層敷料即可; 包扎過程中若出現體溫和白細胞升高,疼痛加重,或通過敷料可嗅到創(chuàng)面有異味,表明創(chuàng)面出現感染,應立即更換敷料。以后可根據創(chuàng)面分泌物的多少決定換藥時間。
總訪問量 1,002,168次
在線服務患者 334位
科普文章 39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