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蠕形螨感染與瞼緣炎
孫旭光 張曉玉 【作者單位】100005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學與視覺科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通信作者】孫旭光,Email:sunxg1955@163.com DOI: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6.001 【摘要】 蠕形螨作為引起瞼緣炎可能的病原之一,正逐漸被眼科醫(yī)生所認識。蠕形螨是人體毛囊和皮脂腺中的一種永久性小型寄生螨,人群體表感染率很高。寄居于人眼瞼的蠕形螨分為2種: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蠕形螨生活周期約為14.5 d。目前對于蠕形螨感染是否為瞼緣炎的病因存在不同的看法。眼科臨床醫(yī)師應深入了解蠕形螨的病原學特征、其與瞼緣炎發(fā)生的關系、蠕形螨的臨床檢測方法和陽性結果判定標準,以提高對蠕形螨瞼緣炎的臨床認識,為該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有用線索。 【關鍵詞】 眼感染,寄生蟲性;瞼緣炎;蠕形螨 蠕形螨是人體毛囊和皮脂腺中的一種永久性小型寄生螨[1],人體蠕形螨感染在全球各地區(qū)均可發(fā)生,人群體表感染率很高,各年齡組均可感染,且隨著年齡增長,感染率逐漸增加。 1 病原學特征 1.1 蠕形螨的種類 寄居于人眼瞼的蠕形螨有兩種,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2種,前者寄居于睫毛毛囊,后者寄居于瞼板腺以及與睫毛毛囊相關聯(lián)的皮脂腺。2種蠕形螨不僅形態(tài)相似,而且其基因組序列同源性高達99.4%[2]。眼瞼蠕形螨的檢出率存在隨年齡增加而增高的趨勢, 70歲以上人群瞼緣蠕形螨的檢出率為100%[3]。 1.2 蠕形螨的生活周期 眼瞼蠕形螨寄生的生活周期可分為五期即卵(60h)、幼蟲(36h)、前若蟲(72h)、若蟲(60h)和成蟲(120h),整個生活周期約為14.5d[4],基于此,臨床上提出蠕形螨瞼緣炎的治療療程應至少長于4周。 1.3 蠕形螨的生物特性 毛囊蠕形螨常有多只群居現(xiàn)象, 所以臨床上??稍趶牟€緣炎患者拔取的一根睫毛上發(fā)現(xiàn)幾只,甚至二十幾只螨蟲;而皮脂蠕形螨一般為單只獨居生活,因此,瞼板腺內蠕形螨的檢出率明顯低于睫毛毛囊。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毛囊蠕形螨以白天10:00~18:00為遷出高峰,皮脂蠕形螨則以夜間22:00~2:00遷出最多[5],而眼部蠕形螨的晝夜逸出規(guī)律尚待確定。蠕形螨對溫度變化較敏感,溫度在0℃以下或37 ℃以上時不利于其生存,54 ℃時即可致死,58 ℃為有效滅螨溫度[6]。 1.4 傳染性 蠕形螨感染具有傳染性,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瞼緣蠕形螨感染陽性的兒童,其父母或與其密切接觸的親屬中,瞼緣蠕形螨陽性率也很高。蠕形螨可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污染的物品來感染人體[7]。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對20例與患者密切接觸的家屬進行瞼緣蠕形螨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12例檢查結果蠕形螨陽性,占60%。因此,在臨床上應對與蠕形螨瞼緣炎患者密切接觸者進行蠕形螨檢查,伴有瞼緣炎體征者應及時給予治療。 2 蠕形螨與瞼緣炎的關系 關于蠕形螨是否為瞼緣炎病因之一的問題一直存在不同的觀點 2.1 正常人瞼緣也可檢出少量蠕形螨,且無任何臨床表現(xiàn) 實際上,這個問題可以從我們對結膜囊正常菌群的認識中得到答案。99%的人結膜囊會攜帶少量屬于正常菌群的細菌,這類細菌在結膜囊內的數(shù)量很少,在正常情況下并不致病,且其可制約有害的一過性感染原的生長。一旦眼表防御機制受到破壞,如手術或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等,正常菌群也可成為條件致病菌,引起眼組織的感染性疾病,如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角膜炎或眼內炎。同樣,我們可將正常人瞼緣寄生的蠕形螨稱為瞼緣常存寄生蟲,當其寄生數(shù)量很少、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蠕形螨并不引起瞼緣炎,而當其數(shù)量明顯增加和/或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時,蠕形螨可成為致病病原體,從而引起疾病。 2.2 沒有動物實驗證明其對瞼緣組織的致病性 一種感染性眼病病原體的最終確定需通過科霍法則來證實,但是,目前面臨的瓶頸是蠕形螨在體外難以培養(yǎng),且人蠕形螨與寄生動物體內的蠕形螨是否可交叉感染仍未得到證實,所以無法完成驗證過程。然而,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瞼緣炎患者的蠕形螨檢出率明顯高于正常人,而經除螨治療后,蠕形螨數(shù)量明顯減少,患者的臨床癥狀也得到有效控制[8-10]。因此,從臨床的角度來看,蠕形螨感染是瞼緣炎的病因之一。 2.3 瞼緣炎患者雖然蠕形螨檢查陽性,但也伴隨著其他微生物檢查陽性 目前多數(shù)學者將瞼緣炎的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前者主要是細菌和蠕形螨感染,后者主要包括瞼板腺功能障礙和免疫性因素。臨床實際中發(fā)現(xiàn),瞼緣炎可以由單一病原體所致,也可由多種病因同時作用所致,如細菌感染可導致瞼緣組織免疫狀態(tài)失衡,進而引起蠕形螨數(shù)量增加;反之在蠕形螨從睫毛毛囊或瞼板腺逸出和再回到寄生部位的過程中可攜帶細菌,導致局部細菌感染。因此,從瞼緣取出的標本中同時檢出細菌,并不能否定蠕形螨是瞼緣炎的致病病原體之一。 3 蠕形螨的臨床檢查方法及陽性標準的判定 3.1 直接顯微鏡檢查 拔取患眼睫毛置于載玻片上,滴加香柏油后于光學顯微鏡下尋找蠕形螨,并進行計數(shù)。該方法簡便易行,適于臨床開展(圖1)。國外文獻報道,拔取16根睫毛(即每個眼瞼4根),蠕形螨多于6只/16根睫毛或4~5只蠕形螨/1根睫毛時,則視為蠕形螨檢查陽性[11]。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將該方法進行改良,在每個眼瞼鼻中顳部分別拔取帶有圓柱狀鱗屑的3根睫毛(共12根),如蠕形螨≥3只/3根睫毛,則判定為蠕形螨陽性;如發(fā)現(xiàn)2只/3根睫毛時,判定為蠕形螨檢查可疑陽性。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對20例患者同時采用上述2種方法進行檢查,并對各方法的陽性率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2種方法的陽性符合率為90%。改良后的方法既可避免拔取過多睫毛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提高患者對檢查的依從性,又可避免因拔取過少睫毛所致的檢查結果偏差。 圖1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蠕形螨(星號)與毛乳頭(箭頭)(×200)
謝云 竹山縣人民醫(yī)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