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如何處理
1.發(fā)燒作用機理一: 發(fā)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38℃。 人體的體溫是通過體溫中樞控制的。 正常情況下體溫設定在37度左右,人體生病時,體溫中樞會將設定溫度提高。 一旦體溫設定點被提高,身體接收大腦的信號會主動升高體溫,通過神經、激素和肌肉的調節(jié),讓身體通過寒戰(zhàn)來產熱,同時通過收縮皮膚血管來減少散熱。 所以在開始發(fā)燒的時候會寒戰(zhàn),會手腳冰涼。這就是發(fā)燒的第一個階段——溫度上升期。?這個時候幫寶寶穿蓋多一些,可以幫助體溫盡快達到被升高后的體溫設定點。反之,如果這個時候晾著,寶寶就需要更多的寒戰(zhàn)來產生熱量,這會消耗他更多的體力,也會讓他感到更不舒服。所以,在這個階段千萬不能晾著和物理降溫。 2.發(fā)燒作用機理二: 一旦體溫升高到設定點,寒戰(zhàn)會減少,皮膚血管也不會繼續(xù)收縮,四肢會變成溫熱,也不會有寒冷的感覺。 這時產熱和散熱就會維持一個平衡。這就是發(fā)燒的第二個階段——平穩(wěn)期。?這個時候就不要再通過加多穿蓋來幫助升溫了,可以適當減去一些衣物。 3.發(fā)燒作用機理三: 當燒過一段時間,病情被控制或服用退燒藥之后,體溫設定點會重新被調低。 當實際溫度高于設定溫度時,身體又會接收大腦的信號主動散熱,啟動出汗這些散熱方式,以減少產熱,增加散熱。 這是發(fā)燒的第三個階段——溫度下降期。?當孩子覺得熱的時候,說明體溫中樞已經下調了設定溫度,就應該減衣減被,增加散熱,幫助他降溫。 最簡單的就是摸手腳,涼就說明溫度還會上升就要適當的添加穿蓋,熱就說明溫度進入下降期就要及時脫衣物散熱,否則會出現捂熱綜合癥。 4.盡量用水銀體溫計 兒童口腔溫度:36.2℃~37.3℃ 兒童肛門溫度:36.5℃~37.5℃ 兒童腋窩溫度:35.9℃~37.2℃ 體溫超過38.5或超過38.0且精神差,手腳冰涼,寒戰(zhàn)可以吃一點布洛芬,喂完布洛芬要多喝水,20-30分鐘量體溫,也可以貼個退熱貼 體溫不超過38.0或超過38.0且精神可以,手腳溫熱可以溫水擦身,多喝水,20-30分鐘量體溫,體溫超過38.5喂退燒藥,不超過繼續(xù)溫水擦身,喝水,可以貼個退熱貼 一定多喝水,做任何退熱措施20-30分鐘一定再測體溫 布洛芬混懸液最多喂4次,間隔4-6小時
陳龍帥 莒縣人民醫(yī)院 小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