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直腸狹窄的原因和治療
肛門狹窄就是肛門和肛管直徑變小,糞便通過困難,大便性狀變細,排便時肛門疼痛,客觀檢查肛門不能順利通過食指。 臨床中肛腸術后出現(xiàn)肛門狹窄的情況屢見不鮮,困擾著很多患者。 一、那么,肛門狹窄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手術損傷過大 手術過程中肛管皮膚損傷過大是術后肛門狹窄的最主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肛管皮膚每損傷1/12,其肛管口徑約縮小0.13±0.04cm,縮小率為4.15% 對于環(huán)狀混合痔患者來說,如果讓沒有經驗的醫(yī)生操作手術,就有可能會造成肛管皮膚損傷過多而導致肛門狹窄。 2、術后飲食和排便的影響 肛腸術后患者很多因懼怕排便而人為的減少飲食或只進流質飲食,導致排便減少、便質稀溏;或慢性結腸炎患者長期大便稀溏不成形,肛門長期得不到成形大便的正常擴張,肛門括約肌得不到正常鍛煉,再加上術后不會用手法擴肛,導致肛周創(chuàng)面粘連性愈合,形成瘢痕,導致肛門狹窄。 3、術后肛周炎癥刺激 術后肛門周圍炎性滲出或慢性結腸炎患者,比較容易導致肛周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感染,肛管結締組織增生肥厚,形成瘢痕,失去彈性以致肛門變窄。 4、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患者會出現(xiàn)肛門括約肌無力、肛門松弛、直腸黏膜內脫,傷口愈合緩慢等。 二、肛門狹窄應該如何治療? 1、擴肛療法:適用于肛門或肛管輕度狹窄 操作方法:醫(yī)生或患者本人手指戴上指套,涂以液體石蠟、痔瘡膏等潤滑劑,緩慢伸入肛門或肛管,輕輕向肛管四周按壓,每天1-2次,或讓醫(yī)生用小、中、大號肛門鏡和擴肛器進行擴肛,每周1-2次,以后間隔時間逐步延長,直至狹窄消散,不再復發(fā)為止,一般治療時間需要6-8周。 2、手術治療 ①擴肛術:適用于肛門或肛管輕度狹窄 病人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肛門四周過浸潤麻醉,在肛門后正中線上,切開肛管皮膚和一部分括約肌,使肛門擴大,能順利通過食指為止。 ②放射切口瘢痕松解術:適用于肛門和肛管輕、中度狹窄。 操作方法:經術前常規(guī)準備后,在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瘢痕分段作1~4個放射切口,松解瘢痕,解除狹窄。常將瘢痕中份切口加深延長,切開肛門梳硬結、部分內括約肌和外括約肌皮下部,使肛管松弛,可放入2~3指。肛管頂端狹窄,松解瘢痕時切口以切斷瘢痕為度,不宜過深,以免傷及恥骨直腸肌。然后外用無菌紗布,包扎固定。 ③縫合術:適用于肛門狹小者 因肛門太小防止術后復發(fā),不僅需切開狹窄,而且擴大肛門。手術操作同肛裂切開縫合法,采用縱切橫縫,使肛門擴大 ④縱切橫縫減張切開術:適用于瘢痕性肛門狹窄。 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局部浸潤麻醉或腰俞穴麻醉。切開肛門后正中粘膜肛管的狹窄部分。切斷括約肌和外括約肌皮下層,切開肛緣皮膚1cm。切開的粘膜兩側再呈楔狀。切除部分粘膜,用剪刀在粘膜下層游離出一部分粘膜,將游離的粘膜與肌緣皮膚作橫行縫合,在縫合部分的外側皮膚作弧狀的減張切口,將前部狹窄部位的粘膜肛管作縱行切開,切開內括約肌。如肛門狹窄較重,也可切開外括約肌皮下層,此部創(chuàng)口開放,不縫合,無菌紗布覆蓋,5~6天拆線。 ⑤肛門Y—V成形術:適用于瘢痕是半環(huán)狀或環(huán)狀的肛管狹窄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在肛管前方和后方中線作一切口,切入肛管,由切口外端在肛門再作2個切口,使切口成“Y”形。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游離皮片,將皮片尖部牽向肛管,縫合于肛管切口的上端,然后縫合其切口。使“Y”形切口變成“V”形,這樣可增大肛管直徑、松解瘢痕。
劉海 南陽市中醫(yī)院 肛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