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山
主任醫(yī)師 教授
副院長
普外科李寧
主任醫(yī)師 教授
普外科主任
普外科張章
主任醫(yī)師 教授
北院副院長
普外科周宏滔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普外科史松貴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普外科王秀根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普外科王俊毅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普外科劉一中
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顏樟鎖
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梁毅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馬煜
副主任醫(yī)師
3.3
普外科武飚
副主任醫(yī)師
3.3
普外科王榿
副主任醫(yī)師
3.3
普外科田仲明
副主任醫(yī)師
3.3
普外科苗青旺
主治醫(yī)師
3.3
普外科李德
主治醫(yī)師
3.3
普外科薛振峰
主治醫(yī)師
3.3
普外科王志強
主治醫(yī)師
3.3
普外科鄒緯
主治醫(yī)師
3.3
普外科劉躍剛
主治醫(yī)師
3.3
梁奇正
主治醫(yī)師
3.3
普外科郭文亮
醫(yī)師
3.3
普外科范悅
3.3
普外科左惠軍
3.3
普外科郝建國
3.3
普外科陳亮
3.3
普外科任毅
3.3
普外科張寶明
3.3
普外科傅洋
3.3
普外科段毓瑋
3.3
老年病人腸梗阻反復發(fā)作要警惕腸道腫瘤的發(fā)生標簽:腸梗阻典型病例| 作者:王秀根 | 發(fā)表時間:2012-04-11 21:56:10發(fā)表新文章4月1日上午我為一位88歲男性腸梗阻反復發(fā)作的病人做了回盲部腫瘤根治右半結切除術。術中發(fā)現腫瘤已浸潤到升結腸漿膜及后腹膜和周圍組織嚴重粘連,周圍淋巴結腫大。小腸廣泛呈膜狀粘連。分離粘連的小腸,行腫瘤根治右半結腸規(guī)范切除淋巴清掃術。用29MM管型吻合器行回結腸端側吻合。60MM閉合器封閉結腸殘端。手術過程順利。歷時3小時。術后一周,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進流食。無不適主訴,不久即可痊愈出院。追問病史,該患者近5年曾反復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慢性貧血等癥狀,住院4次均給對癥治療糾正貧血治療后出院。上月又出現上述癥狀,伴腹痛、腹脹停止排便排氣等腸梗阻癥狀,經我會診后考慮有結腸占位的可能,用中藥解除梗阻后急診行腹部增強CT掃描才確診。類似這一類病人作者近年來已遇到十余例。早期都在內科或外院給對癥治療,癥狀緩解后未做更進一步的排查,未找出梗阻的真正原因,待再次出現梗阻癥狀或病情加重時,保守治療效果欠佳,最后才請普外科會診得以確診后才轉來實施手術。此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影響治療效果。該類病人提醒我們凡是年齡較大且反復出現腸梗阻癥狀,不能明確原因時要警惕由于腫瘤導致腸梗阻的發(fā)生。
雙鏡聯(lián)合治療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標簽:膽囊結石 典型病例 | 作者:王秀根 | 發(fā)表時間:2015-07-20 18:37:26 發(fā)表新文章近期普外二科成功應用腹腔鏡和胰十二指腸鏡為二位膽囊結石伴膽總管結石患者行膽囊切除,和膽總管(ERCP)取石術,首先在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然后再行胰十二指腸鏡經膽總管取石術。一次麻醉,為患者就解決了病痛,同時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技術在省內處于領先水平。這項技術的開展,必將推動我院微創(chuàng)外科進一步的發(fā)展。大多數醫(yī)院胰十二指腸鏡在內科胃鏡室,開展雙鏡聯(lián)合手術有一定的困難,而我院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把十二指腸鏡和腹腔鏡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利用各自的優(yōu)勢為病人解決了實際病痛。
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披露了一個驚人數據,2010年全年中國輸液用了104億瓶,相當于13億人口每個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于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這不僅嚴重浪費醫(yī)療資源,危害患者健康,更導致患者對醫(yī)療機構的不信任。這一消息引起公眾的熱議和關注。 2011年1月10日,衛(wèi)生部新聞發(fā)言人鄧海華針對此作出回應:衛(wèi)生部將整頓不合理用藥,加強控費工作,使濫用藥和開大藥方的情況得到有效遏止。 輸液自然不能泛濫,抗生素也自然不能濫用,但輸不輸、怎么用,由誰說了算呢? 日前,太原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二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王秀根教授告訴本刊記者:“一位急性闌尾炎患者發(fā)熱38.5度,白細胞2萬,讓他輸抗生素,遭到他的拒絕,結果造成闌尾穿孔,腹膜炎,險些要了命。究其原因就是最近這位患者在網上看到很多關于全民輸液,抗生素濫用的報道浪潮,認為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而走入誤區(qū)。 王教授請我們《人人健康》雜志好好宣傳一下正確掌握和了解抗生素使用的有關知識,避免患者因輿論導向懼怕抗生素而延誤治療。本刊記者就抗生素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分別采訪了太原市中心醫(yī)院普外二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王秀根教授和山西省醫(yī)師學會張勇進秘書長。 記者:您好,王教授,因為好多市民對抗生素使用有所顧慮,抗生素還能用嗎? 王教授:對于抗生素,其實大家都并不陌生,嚴格意義上講,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濃度下對所有的生命物質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藥物。比如說我們針對細菌、病毒、寄生蟲甚至抗腫瘤的藥物都屬于抗生素的范疇。但在日常生活和醫(yī)療當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病毒微生物的藥物??股胤N類繁多,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種大類。在臨床上常用的應該有一百多品種,比如我們常用的青霉素一類有很多的品種。頭孢菌素、紅霉素類也有很多種。每一種類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使用時針對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細菌等,所以應該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來予以適當地選用??股嘏c抗菌藥和消炎藥有區(qū)別抗生素的品種繁多使用廣泛,在普通人群中間的知名度很高,這樣就造成了它在名稱方面比較混亂的狀態(tài)。長期以來,不光在普通民眾,甚至在一些專業(yè)人員對嚴格的抗生素的界定都不是非常有把握??股嘏c消炎藥的區(qū)別,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藥估計就是抗生素,但實際上嚴格意義上講消炎藥和抗生素應該是不同的兩類藥物。我們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針對炎癥來發(fā)揮作用的,而是針對引起炎癥的微生物,是殺滅微生物的,而消炎藥是針對炎癥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等等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 我認為,老百姓對使用抗生素有顧慮是有原因的,我們反對濫用抗生素沒問題,是一件好事。但怎么合理應用?卻真的是個問題,不能因為濫用就走入極端,不用抗生素了,你要反對濫用抗生素,得首先承認一個前提,就抗生素而言,反對的是“濫用”而不是“使用”。反對的前提是,你必須得首先承認它是個非常好的生物制劑,對我們治療各種疾病有強大的作用,是我們對付各種致病菌的有力武器。而不應該將其打扮成面目可憎的“魔鬼”,產生恐嚇效應,令人們不敢接近。很遺憾的是,在很多報道中,這一點被人為忽略了。為了加深人們對“濫用抗生素”的壞印象,過度渲染抗生素使用的多種弊端,抗生素可能產生耐藥、口服抗生素可取代抗生素輸液,所以不必要輸液等等。 在這種輿論的引導下,患者的內心會產生排斥抗生素的使用與輸液手段,堅定地拒絕醫(yī)生們提出的一些治療方案。有時它或許是正確的,但另外一些時候,它也許可能是糟糕的。比如,普通感冒沒必要使用抗生素。但從醫(yī)療角度看,如果是感冒并發(fā)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急性肺炎、心肌炎、腦膜炎這些疾病,就很有必要并且是按療程使用抗生素。這樣問題就來了,一來從感冒到并發(fā)癥出現,時間可能很短,有些患者,早上是感冒,晚上有可能就變成肺炎。二來患者怎么有辦法鑒別只是感冒,而不是其他疾?。恳晃毒芙^醫(yī)生的治療方案,它將意味著什么?其次,如果人們在觀念上“非黑即白”,一味認為抗生素及輸液是“壞事”, 也可能延誤自己的疾病治療。同時給醫(yī)生也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與壓力。 記者:既然大多市民對抗生素認識有偏差,請您談談抗生素濫用有哪些原因?會出現什么后果?王教授:濫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不少醫(yī)生對患者使用抗生素時,很少依靠細菌耐藥性檢查,針對不同的細菌感染選擇不同的抗生素,而往往是憑個人經驗,采取一種抗生素無效再更換其他抗生素的方法進行治療。二是由于抗生素藥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一些廠家往往采取不正當的手段,通過促銷費等形式不斷提高抗生素的使用面和使用量。三是不少患者的就醫(yī)心態(tài)有問題。希望用好藥,而且往往是越貴的藥、越新的藥越好,總希望能藥到病除。這幾個方面的因素集合在一起,使抗生素的生產銷售環(huán)節(jié)、使用消費環(huán)節(jié)都希望用得越多越好,他們共同推進了抗生素的濫用程度。濫用抗生素可產生以下后果: 一、濫用抗生素可產生大量的耐藥菌,使有效的抗生素效果變差,或者完全無效。耐藥性可以交叉耐藥,細菌對某種抗生素耐藥,同時亦可對其他抗生素耐藥,而且耐藥性還可以在不同的細菌、人體正常菌群的細菌與致病菌之間,通過耐藥基因相互傳播,使細菌耐藥性復雜化。結核病包括抗生素在內的化療藥物已經不少,本來非常有效,如今因耐多藥結核菌的流行使得結核病成為嚴重公共衛(wèi)生問題。而一批抗生素失去療效,則可能造成人類的災難。 二、濫用抗生素可出現毒副作用。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抗生素也不例外,其中最嚴重的是過敏反應。在我國聾啞兒童中,大多數的罪魁禍首是在幼兒期醫(yī)療時濫用慶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其實,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無效,而人們最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絕大多數是病毒性感染,因此抗生素是毫無效果的。前兩年,一位市民因上呼吸道感染靜脈輸入青霉素,病人因發(fā)生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醫(yī)院給予患者家屬一定的賠償(并非因為醫(yī)療事故),不僅這家醫(yī)院的醫(yī)生喊冤枉,而且得到同行的聲援,他們說這種療法已經成為常規(guī)。這充分說明對陋習習以為常的可怕。 三、濫用抗生素可造成正常菌群失調,產生免疫力下降和醫(yī)源性感染??股靥貏e是廣譜抗生素既可以殺滅致病菌,也可以消滅人體腸道或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是維持正常功能和免疫力的衛(wèi)士,它們減少到一定程度時,致病菌就會乘虛而入,或者原來不致病的細菌也會引起感染,嚴重的甚至可以致命。四、濫用抗生素是造成感染的病原診斷失效。由于一發(fā)熱就用抗生素,在病人需要做病原培養(yǎng)時常常就培養(yǎng)不出來。我國醫(yī)院里感染性疾病細菌培養(yǎng)率極低,明顯的敗血癥和化膿性腦膜炎就是培養(yǎng)不出細菌,以致影響正確選用抗生素治療,正是由于濫用了抗生素。結果造成惡性循環(huán),臨床上不能做出病原診斷,反過來又使盲目應用抗生素增加。治理抗生素濫用是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人人有責,而不只是醫(yī)院醫(yī)生的事情,當然醫(yī)生要起主導作用。首先醫(yī)生要合理使用,在醫(yī)學課程中要加強教育;藥房要嚴格執(zhí)法,按處方購買抗生素,病人要理解抗生素不是萬應靈藥。而且,我們有必要規(guī)定什么樣的醫(yī)生才能使用抗生素或某些種抗生素。一般人誤認為抗生素是“消炎藥”,其實每種抗生素都有其殺滅的細菌范圍。因此,感染的病人要首先明確診斷,而且應當把致病的細菌找出來,還要做敏感試驗,才能對菌下藥,改變現在濫用廣譜抗生素的陋習。記者:張秘書長您好,都說濫用抗生素已成為社會問題,是這樣嗎?張勇進:可以這么說,抗生素濫用問題已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與世界其它國家比,我國已成為抗生藥使用大國。根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使用量 、銷售量列在前15位的藥品中,有10種是抗菌藥物,我國住院病人抗生素類藥物的費用占總費用的50%以上(國外一般在15%~30%)。中國每年有8萬人死于抗生素濫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最新資料也顯示,國內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和聯(lián)合使用的占58%,遠遠高于30%的國際水平。而外科患者手術前預防用抗生素竟達95%。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總發(fā)病數的49%,其中細菌感染性僅占全部疾病的18% ~ 21%。我國僅不合理應用第三代頭孢菌素每年就會浪費掉人民幣7個億??股氐呢撟饔脮股眢w器官受損,濫用抗生素將會破壞體內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藥性增強而導致疾病無藥可治,進而還會催生超級細菌的出現。 我們當中許多人都有濫用抗生素的經歷,濫用抗生素不僅僅是一個醫(yī)學問題,除了醫(yī)生水平及患者缺乏醫(yī)學知識這些醫(yī)學因素外,在中國:醫(yī)藥不分、以藥養(yǎng)醫(yī)導致醫(yī)生亂開藥、開貴藥;藥店無需處方可隨便買到抗生素;藥廠過多一窩蜂重復生產抗生素,導致無序競爭;濫用抗生素無“法”監(jiān)管等體制、法律方面的因素,都使濫用抗生素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記者:怎樣才能避免濫用抗菌素? 張勇進:首先遵醫(yī)囑正確使用抗生素,所以,我們一般給門診或住院病人開藥就遵循以下原則:能吃藥就別打針,能打針就別輸液;是否服用抗菌素病人應聽從醫(yī)囑,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能用一種就不用兩種;不要頻繁換藥。 要正確使用抗生素,首先要判斷是否感染,因為臨床上50%的病人發(fā)燒都與細菌感染無關,所以市民一旦發(fā)燒感冒不要著急買藥,要先根據癥狀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比如嗓子疼的情況很多僅僅是病毒感染,而沒有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就不要用抗生素,而鼻子堵不通氣、頭痛、咳出黃痰等這些癥狀都屬于是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但同樣的感染針對不同的人群服用抗生素也不完全一樣,比如同樣感染了疾病的年輕人和老年人服用的抗生素就不同,有糖尿病的患者和沒有糖尿病的患者服用的抗生素藥物也不同,而類如你近三個月里有沒有使用過消炎藥,使用了什么消炎藥,你的感染發(fā)生在什么地點,這些醫(yī)生都會把全部因素統(tǒng)統(tǒng)考慮進去之后,再因人而異開出不同處方的藥。所以得了感冒發(fā)燒類的疾病千萬不要自己買消炎藥了事,要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找??漆t(yī)生,病人和醫(yī)生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才能使病情很快好轉。 如果不遵醫(yī)囑濫用抗生素,后果很嚴重,有些藥物可能導致一些發(fā)燒的病人病情加重,大部分人藥物過敏后會起皮疹,還有一些人會出現聽力下降、肝臟、腎臟損傷、貧血、血小板減少、維生素缺乏等癥狀,所以一定不能濫用抗生素。而且一定要遵循“能吃藥就別打針,能打針就別輸液”的原則,現在人們往往特別看重輸液,其實有好多消炎藥的效果有時并不次于靜脈注射,而且靜脈注射療法有時候也很容易被感染,??梢疠斠合嚓P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甚至發(fā)生過敏性休克造成死亡的報道屢見不鮮。所以抗生素一定要遵醫(yī)囑慎用。 記者:據了解,因感冒濫用抗生素最為嚴重,那么,感冒后哪些癥狀需要使用抗生素呢? 王教授:感冒后以下五種情況可考慮使用抗菌素: 一、發(fā)熱、寒戰(zhàn) 既發(fā)燒又怕冷、打寒戰(zhàn)是細菌感染的標志性表現,但流感病毒也可能引起這些癥狀。感冒發(fā)燒時,醫(y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如果你發(fā)燒時,周圍正處于流感流行期間,那么可能并不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 二、黃綠色鼻涕 一般來說,病毒性感冒患者通常會流清鼻涕,如果鼻腔分泌物呈綠色或黃色,則可能是細菌感染癥狀。但要注意,病毒感染患者有時也可能流黃綠色鼻涕。因此,單純靠分泌物顏色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的做法,仍然不靠譜。 三、嗓子疼、有白點 很多人感冒時首發(fā)癥狀就是嗓子疼,如果咽喉紅腫,而且咽部黏膜上有白點,扁桃體腫大,這是細菌感染的又一特征。另外,如果除了嗓子疼,沒有流鼻涕、打噴嚏等其他感冒癥狀,也要小心,因為這可能是鏈球菌感染。盡快做個咽拭子檢查,進行相應治療。 四、治療10天還不見效 病毒感染揮之不去,遷延時間太長會演變成鼻竇炎等更嚴重的問題,同時可能并發(fā)細菌感染。如果感冒癥狀持續(xù)超過10天以上,使用抗生素的幾率就會增大。 五、化驗結果異常 實驗室檢查是決定是否真的需要抗生素治療的惟一“鐵證”。血白細胞異常增高,醫(yī)生通過提取鼻腔或口腔、咽喉黏液,經過實驗室培養(yǎng)之后得出化驗結果,但這需要1 ~ 2天時間。因此,醫(yī)生往往會根據實際情況,綜合上述癥狀更早地作出診斷,為患者爭取治療時間??傊?,無論患什么病,不要自己隨便服用抗生素,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明確診斷,及時治療,以便早日康復。
總訪問量 402,490次
在線服務患者 320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