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逐漸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更加注重身體健康。相比西藥、打針、輸液。更多的人愿意選擇中藥調理自己的身體。那么中藥該怎么熬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沒有熬過中藥的就搞不清楚了,下面花個2-3分鐘時間,王醫(yī)生來為大家快速講解一下。01鍋具選擇煎藥最重要的就是容器的選擇,因為如果容器選擇不正確,藥效也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最好選擇砂鍋,其次不銹鋼鍋也可以,切忌不要用鐵鍋和鋁鍋。否則會影響藥效,或出現(xiàn)一些其他化學的反應,這樣可能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02浸泡藥放入鍋中,如果是小包裝中藥,將塑料包裝袋撕開后,會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一個紙包的袋子(比如滑石),像泡茶的袋子一樣,這時就不要把它撕開了,直接丟進去一起熬。浸泡20分鐘,如果時間緊、著急喝藥,也可以不用泡,直接熬也行。03大火熬開先大火熬開,藥開以后容易溢出,甚至把火打滅,可以定個鬧鈴,約10分鐘,10分鐘后守在旁邊,待藥熬開后馬上將蓋子漏約1/3縫隙。再轉為小火繼續(xù)。04小火續(xù)煎小火繼續(xù)熬20分鐘,火的大小以能夠保證藥繼續(xù)煮沸為度。20分鐘后將藥倒出,放入一個大盆,量大概有3碗水,稍微多點少點都可以,不用太在意。052煎倒完后,再加入冷水,量不宜過多,把藥蓋住即可。大火熬開,小火約25分鐘,較第一次稍久點,熬出約2碗水。兩次熬好的藥汁混在一起,每次喝的時候舀出一碗,加熱即可??偨Y簡單說就是,一副藥熬兩次,混一起,不超過兩天喝完。砂鍋最好,不銹鋼鍋也可以,不能用鐵鍋和鋁鍋。小貼士 葉、梗、花類的藥物一般容易熬出,不易熬太久,也不宜熬太多次。根、皮、礦物類、貝殼類等藥物有效成分濃郁,不易熬出,可以適當熬長點,也可以多熬一次
中醫(yī)院王醫(yī)生認為皮膚病的頑固之處在于容易復發(fā)皮膚病靠擦藥是擦不好的擦藥好轉,是假好,根本沒好好了一天又犯了又要反復發(fā)作吃抗過敏藥也同樣好了又犯吃久了又害怕副作用抗生素更不在我的考慮用藥范圍之內真正治愈皮膚病,必須靠中藥下面分享一個頑固皮膚病的案例孫某某,女,90歲戶籍:四川成都高新區(qū)大源南二街××,居住雙流,2020-3-19隨兒子陪同就診訴:手腿皮膚瘙癢,干燥,裂口,滲液,脫痂,疼痛開藥5付,吃完后復診2020-3-27日復診,皮膚瘙癢減輕干燥,裂口,滲液,脫痂,疼痛均不同程度好轉俗話說,中藥見效慢,錯!中藥并不都慢快起來,讓你意想不到,前提是,藥要用對。作為醫(yī)生,我完全有信心,她的皮膚病會好不光皮膚病,大便秘的問題都會好,我們拭目以待!
在四川,濕熱一詞大家都不陌生,因濕熱導致的疾病也很多見。那么今天以問答的形式與大家談一下與濕熱有關的話題。問題一:什么是濕熱?答:濕熱,為中醫(yī)名詞術語,為致病因素,屬于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熱)中的兩邪。是濕與熱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jié)天熱濕重,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或可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亦為中醫(yī)證候名,如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問題二:濕熱重的人會出現(xiàn)哪些癥狀?答:頭昏重欲睡,乏力肢軟倦怠,大便不暢,小便不利,口干口苦口臭問題三:為什么四川人容易患濕熱證?答:外因是四川盆地形如釜底,局地水汽對流難以擴散外逸,常年陰雨多,濕氣重;內因是臟腑功能失調,四川居民嗜食辛辣肥膩,夏季飲冷,均易致腸胃功能失調,濕熱滋生。問題四:食療可以祛濕嗎,拔罐,刮痧,汗蒸可以祛濕?答:食療可祛濕,但效弱,不若中藥湯劑速效且全面,拔罐,刮痧,汗蒸可祛體表之濕,內里之濕不可祛,還應口服中藥湯劑。問題五:體內有濕熱長期不重視會導致哪些問題,或哪些疾病與濕熱有關?答:體內長期濕熱不除,瘀積一定程度會導致男子陽痿、早泄,前列腺功能受影響產生尿頻、尿急、尿不盡現(xiàn)象。女子則會出現(xiàn)月經紊亂,帶下量多,陰癢不適,慢性陰道炎纏綿不愈,容易長期反復感染。另外,皮膚濕疹、蕁麻疹、痔瘡均與濕熱有關。問題六:如何加強防護,防患濕熱病于未然。答:飲食上少吃肥膩、生冷,適當運動,避免久坐,保持胃腸通暢,如果患有濕熱,自身實在無法驅除可來我院口服中藥湯劑治療。問題七:為什么上次把濕熱除完了,后面又會有呢?答:一是因為四川長期陰雨多,濕氣重,自身難免不感受濕熱。二是飲食不攝,脾胃自傷導致。問題七:為什么有些人很少患濕熱,有些人卻經常受濕熱困擾呢?答:體質有差異,中醫(yī)認為每個人脾的功能強弱不等,同樣的外在氣候條件,同樣的飲食,脾氣健旺的人即使患有濕熱,自身可加強代謝,將濕熱排出體外,脾氣虛弱的人則無法排出,時間久了濕熱愈來愈重,只有通過中藥祛濕。另外還跟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有關,過食肥膩、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脾胃運化功能減弱,濕熱滋生。
總訪問量 138,432次
在線服務患者 193位
科普文章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