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狀腺代謝過程中,T4外環(huán)5位上脫碘形成T3,而在內(nèi)環(huán)5位上脫碘即形成3,3’,5’-T3,稱為反T3(reverse T3, rT3)。正常情況下,每天約有55%的T4轉(zhuǎn)變?yōu)閞T3。rT3絕大部分(95%-98%)系T4脫碘而形成,僅有2%-5%由甲狀腺分泌。T4脫碘的產(chǎn)物取決于機體的狀態(tài),當生理活動需要更多的活性甲狀腺激素時(如機體處于寒冷狀態(tài)下),T4脫碘轉(zhuǎn)化為T3多于rT3;當應(yīng)激、饑餓、妊娠、代謝紊亂、肝臟疾病、腎衰竭等狀況下,T4脫碘轉(zhuǎn)化為rT3的比例增加。兒童至40歲期間,rT3隨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40歲以上隨年齡的增大呈升高趨勢。rT3無明顯生物活性,在體液或細胞中很快衰變,不起生物作用,因此T4轉(zhuǎn)為rT3可認為系滅活過程。血循環(huán)中98%的rT3與甲狀腺球結(jié)合蛋白(TBG)結(jié)合而存在,因此TBG的改變可直接影響rT3的測定值。rT3的臨床意義為:一、rT3升高的常見疾病1.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血循環(huán)中rT3濃度升高,比T3、T4靈敏,對甲亢診斷符合率可達100%。2.非甲狀腺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肝硬化、糖尿病、尿毒癥、腦血管意外、胃癌、酸堿中毒、心力衰竭、心內(nèi)膜炎以及其他發(fā)熱性感染性疾病都可見rT3升高。3.其他 如某些藥物(乙胺碘呋酮、心得安、地塞米松、丙基硫氧嘧啶等)、TBG增多癥、老年人等rT3升高。二、rT3降低的常見疾病1.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尤其輕型甲減和亞臨床甲減的診斷,有人認為 測rT3優(yōu)于T3和T4。有學者報道甲減時rT3為(0.1±0.03)nmol/L。2.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rT3對此病轉(zhuǎn)變成潛在性或早期甲減觀察有價值。3.指導用藥 在甲亢治療中rT3下降較快,rT3下降較慢,若rT3和T4均低于正常,提示用藥量過多。甲減病人在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中,若rT3和T3均升高,盡管T4可能仍正常,也提示用藥量過大。有學者認為,高RT3說明,不僅抑制物rT3進入細胞,且或能增加T4以利于rT3形成。rT3是反映細胞降低的T4和T3水平的極好的標記物,即使細胞降低的T4和T3水平未能通過TSH或血清T4和T3檢出。高或正常高值的rT3不僅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一個組織指標,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僅用T4替代(rT3)不認為是最佳的,預計將出現(xiàn)不恰當或者次優(yōu)的結(jié)果。
許多人將甲狀腺微小癌與低危甲狀腺癌混為一談,認為甲狀腺微小癌一定屬于低危、不需要進行131碘治療。一、甲狀腺微小癌一定屬于低危嗎?不一定。甲狀腺微小癌是指腫瘤最大直徑≤10mm的甲狀腺癌,只考慮了腫瘤大小這一個因素而與其它因素無關(guān)。低危患者則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所有條件的患者:無局部和遠處轉(zhuǎn)移;所有肉眼可見腫瘤被手術(shù)清除;腫瘤沒有侵犯周圍組織或結(jié)構(gòu);腫瘤不是侵襲性病理類型;首次碘-131治療劑量顯像無甲狀腺床區(qū)外轉(zhuǎn)移病灶碘-131攝?。粺o血管侵犯;臨床分期N0或病理分期N1微轉(zhuǎn)移(≤ 5淋巴結(jié)受累,最大直徑<2毫米;局限于甲狀腺內(nèi)的甲狀腺濾泡變異性乳頭狀癌;局限于甲狀腺內(nèi),僅包膜侵犯,或輕微血管侵犯(<4處)的甲狀腺濾泡癌。顯然,腫瘤大小并非評判腫瘤侵襲、惡性程度、是否轉(zhuǎn)移的唯一指標,部分甲狀腺微小癌患者合并高侵襲性組織學類型、甚至早期就出現(xiàn)局部侵犯或淋巴結(jié)及遠處轉(zhuǎn)移,他們不屬于低危。二、甲狀腺微小癌患者不適合進行131碘治療嗎?不正確正確的說法是:不伴任何高危因素的甲狀腺微小癌患者不推薦行131碘治療。腫瘤大小并非判斷惡性程度、是否轉(zhuǎn)移的唯一指標,甲狀腺微小癌患者術(shù)后應(yīng)該根據(jù)病情選擇性應(yīng)用131碘治療,特別是對侵襲性病理類型、局部侵犯或轉(zhuǎn)移(尤其遠處轉(zhuǎn)移)的甲狀腺微小癌患者,通過131碘治療可以消除術(shù)后殘留病灶、有助于緩解病情并降低甲狀腺微小癌復發(fā)的風險。本文系黃定德醫(yī)生授權(quán)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含碘食物排行榜(每100克所含) 1.裙帶菜(干)(15878 微克) 2.紫菜(干)(4323 微克) 3.海帶(鮮)(923 微克) 4.雞精(766.5 微克) 5.海虹(346 微克) 6.蝦皮(264.5 微克)7.蝦醬(166.6 微克) 8.蝦米(82.5 微克) 9.可樂(68.4 微克) 10.叉燒肉(57.4 微克) 11.豆腐干(46.2 微克) 12.開心果(37.9 微克)13.鵪鶉蛋(37.6 微克) 14.火雞腿 (33.6 微克) 15.牛肉辣瓣醬(32.5 微克) 16.雞蛋(27.2 微克) 17.牛腱子肉(24.5 微克) 18.菠菜(24 微克)19.黃醬(19.8 微克) 20.羊肝(19.1 微克)21.柳松茸(17.1 微克) 22.雛鴿(16.3 微克)23.金槍魚(14 微克) 24.墨魚(13.9 微克)25.花椒粉(13.7 微克) 26.雞肉(12.4 微克)27.松子仁(12.3 微克) 28.南瓜子(炒)(11 微克)29.魚翅(干)(10.9 微克) 30.核桃(10.4 微克)31.牛肉(瘦)(10.4 微克) 32.小白菜(10 微克)33.大豆(9.7 微克) 34.甜面醬(9.6 微克)35.青椒(9.6 微克) 36.杏仁(8.4 微克)37.方便面(8.4 微克) 38.杏仁(炒)(8.4 微克)39.甜杏仁(8.4 微克) 40.胡椒粉(8.2 微克)41.白胡椒(8.2 微克) 42.赤小豆(7.8 微克)43.凍豆腐(7.7 微克) 44.平魚(7.7 微克)45.羊肉(瘦)(7.7 微克) 46.羊前腿肉(7.7 微克)47.松花蛋(鴨蛋)(6.8 微克) 48.黑魚(6.5 微克)49.青魚(6.5 微克) 50.柿子(6.3 微克)51.小黃魚(5.8 微克) 52.榴蓮(5.6 微克)53.帶魚(5.5 微克) 54.午餐肉(5.4 微克)55.杏仁露(5.3 微克) 56.橘子(5.3 微克)57.油皮(5 微克) 58.鴨蛋(5 微克)59.蕓豆(4.7 微克) 60.鯉魚(4.7 微克)61.榛子仁(炒)(4.4 微克) 62.羊肉(后腿)(4.1 微克)63.菠蘿(4.1 微克) 64.雞粉(3.9 微克)65.八寶菜(3.8 微克) 66.糯米(紫)(3.8 微克)67.小米(3.7 微克) 68.火腿(3.6 微克)69.野雞(3.5 微克) 70.鲅魚(3.5 微克)71.小麥面粉(2.9 微克) 72.老抽(2.9 微克)73.小麥富強粉(2.9 微克) 74.花生仁(生)(2.7 微克)75.番茄(2.5 微克) 76.香蕉(2.5 微克)77.白醬油(2.4 微克) 78.醬油(2.4 微克)79.蓮藕(2.4 微克) 80.稻米(2.3 微克)81.豬肉(瘦)(1.7 微克) 82.香菜(1.5 微克)83.鹿肉(1.5 微克) 84.乳黃瓜(1.3 微克)85.雞肝(1.3 微克) 86.洋蔥(白皮)(1.2 微克)87.土豆(黃皮)(1.2 微克) 88.醬牛肉(1.2 微克)89.茄子 (1.1 微克) 90.山竹(1.1 微克)91.豌豆(0.9 微克) 92.酸奶(0.9 微克)93.橙子(0.9 微克) 94.平菇(0.8 微克)95.四棱豆(0.7 微克) 96.梨(0.7 微克)97.芹菜(0.7 微克) 98.生抽(0.6 微克)99.牛里脊肉(0.5 微克) 100.西葫蘆(0.4 微)
總訪問量 46,443次
在線服務(wù)患者 5,390位
科普文章 5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領(lǐng)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