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每天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作為床上“四寶”之一,是睡眠必不可少的用具。枕頭使用得當,不僅可以助眠除困,還能起到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我國古代的人們早就發(fā)現,用裝了藥物的枕頭(即藥枕)來睡覺,能起到有良好的防病保健的作用,并可以防治多種慢性疾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藥枕療法”。藥枕療法對高血壓病有良好的治療和保健作用。其作用的機理是多方面的。一般選用具有平肝潛陽、寧心安神、清腦明目的中藥,如杭白菊、野菊花、羅布麻、淡竹葉、青木香、夏枯草、決明子、蔓荊子、桑葉、薄荷、白芷、川芎、晚蠶砂、珍珠母,以及茶葉、綠豆等。這些藥物通過以下途徑而發(fā)揮作用:一是通過鼻腔聞到中藥特有的芳香氣味,達到“聞香治病”的作用;二是中藥有效成分通過頭項部的有關穴位,經皮膚毛孔進入人體經脈,起到疏通氣血、調節(jié)體內氣機平衡的作用。三是睡眠時頭頸部的體溫,促使枕內藥物成分以微粒子的形式緩慢釋放出來,從而起到緩慢而持久的降壓和穩(wěn)壓的效果。臨床觀察證實,患者使用降壓藥枕3-6個月以后,降壓有效率可達80%以上。同時,這種藥枕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胸悶等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中風后遺癥、神經衰弱、偏頭痛、鼻炎等也有良好療效。使用時,可以根據不同病人的具體病情,選擇上述藥物中的一種或幾種作枕芯,制成軟硬適度,清香宜人的藥物枕頭。藥枕的種類很多,有布式、薄型、石式、木式、囊式等多種。此外,近年來有關單位還研制出電療藥枕、磁療藥枕、音樂枕頭等特殊的藥用枕頭,應用得當,也能起到保健和治療作用。此外,病家還可根據自己的病情,自己制作降壓藥枕。藥枕的制作方法是:花類、葉類藥物必須充分晾曬,搓成碎末;根莖、木本、藤類藥物必須充分晾曬或烘干,粉碎成粗末后使用;礦物質、角質類藥物必須打碎成米粒狀碎塊,或加工成粉裝后使用;種子類藥物必須去除灰塵,或清洗后曬干使用;含有芳香、揮發(fā)類成分的藥物,一般不需加工炮制,可直接混入其他藥末中使用。藥枕的包裹用料宜選用松、柔、薄、透氣性能良好的棉布、紗布,以利于藥物的揮發(fā),不用化纖、尼龍的布料。藥枕底層枕芯可加墊塑料布一塊,以防止藥物滲漏,弄臟床單。一般藥枕的長度為60-90厘米,寬度為20-35厘米,也可根據各人愛好和需求,制成各種形狀及大小的藥枕。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降壓藥枕配方,供選用:1、菊花決明枕:用白菊花(或野菊花)1500克,決明子1000克制成藥枕。該枕功能平肝瀉火,明目降壓,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壓病。2、桑菊枕:用桑葉、菊花各500克,薄荷30克,冰片20克。制成藥枕。功能平肝潛陽,芳香降壓。主治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3、枯草荷葉枕:用夏枯草1000克,荷葉500克制成藥枕。功能清瀉肝火,平肝降壓。主治肝火上炎型的高血壓病。4、天麻鉤藤枕:用天麻200克,鉤藤1500克,羅布麻葉300克,共研粗末,制成藥枕。功能平肝熄風,清肝降壓。主治肝風內動型高血壓病,血壓較高,有中風危險者。5、菊芎丹白枕:用菊花100克,川芎400克,丹皮、白芷各200克。體胖、午后有潮熱者,丹皮用量可加至300克;頭痛遇寒即發(fā)者,可另加細辛2000克。每袋藥連續(xù)可用半年。該枕功能清肝明目,活血通絡。主治肝郁化火型高血壓病。6、晚蠶砂枕:夏季收集家蠶幼蟲的新鮮糞便,當即曬干或烘干,除去雜質,裝入枕芯,制成藥枕。該枕功能化濁除濕,祛痰降壓。主治痰濁內蘊型高血壓病。7、黑豆磁石枕:用黑豆、生磁石各1000克。先將生磁石打碎至高粱米粒大小,與黑豆混合抖勻,裝入枕芯,制成藥枕。該枕功能滋補肝腎,養(yǎng)陰降壓。主治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8、桑葉地黃枕:用桑葉、干地黃、巴戟天各500克,丹皮200克,制成藥枕。功能雙補陰陽。適用于陰陽兩虛型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發(fā)病率極高。據統(tǒng)計,我國目前有大約1.1億人患有高血壓,其中95%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又稱高血壓?。1静≡缙诳蔁o任何不適,許多患者甚至可以一直無不適感。但它卻是一種“無聲”的槍手,危害性極大。當高血壓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就容易引起腦卒中、心肌梗塞、心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有些人直至突發(fā)心臟病或腦中風時才得知自己患了高血壓病。在我國,每年因高血壓腦卒中而死亡的人數可達100萬人;而在存活者中,40%的患者嚴重致殘,75%患者不同程度地喪失工作能力。而高血壓病發(fā)心力衰竭者可達88.5%。由此可見,有效采取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及規(guī)范化綜合治療的措施,對于本病控制發(fā)病、降低死亡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高血壓是一種多基因疾患,其發(fā)生發(fā)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故而臨床表現較為復雜,病變機理各異,因此在治療上不能“千篇一律”。一般地說,高血壓病的治療有一些重要的原則可循。無論是醫(yī)生或病人,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都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基本的原則;并將其貫穿于整個高血壓病程的治療之中。高血壓治療的基本原則,歸納起來有八條:1.早期治療原則當高血壓已引起明顯的動脈硬化和內臟損害時,降壓效果往往不好,而且內臟的損害也難以恢復。為了預防不可逆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或阻止其發(fā)展,必須及早治療。特別對中、重度高血壓患者,不同程度高血壓應分別對待。尤其是年齡較輕的高血壓患者,不應該等到有明顯并發(fā)癥出現后才開始治療。2.非藥物治療原則“治療”的概念,含義很廣,并局限于降壓藥物的使用。因而早治療不一定需要藥物。目前大多數的專家均鼓勵患者采取非藥物治療手段。根據英國高血壓學會最新公布的《高血壓治療指南1999》歸納的治療原則,首先是要求對所有高血壓和臨界性高血壓患者采取非藥物治療方法;只有收縮壓持續(xù)≥160mmHg或舒張壓持續(xù)≥100mmHg的患者,才開始給予抗高血壓藥物治療。開始時只需用小劑量的藥物就能控制,無效后才考慮應用大劑量降壓藥物。3.長期治療原則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旦患了高血壓,就意味著要打一場“持久戰(zhàn)”。高血壓病患者須知不治療(包括非藥物療法)而愈的高血壓是極少的,應該認識到由此而帶來的嚴重后果,自覺堅持長期治療。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后,仍應至少每隔3-6個月復查血壓及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眼底情況。血壓正常后可以減少藥物劑量,或轉以中醫(yī)藥治療及保健為主,但很少能停止治療。一旦停藥后,血壓又往往升高,而且突然停用許多降壓藥物是危險的。4.個體化原則由于每位高血壓患者的具體情況都有所不同,其發(fā)病機理也不盡相同,對治療(藥物及非藥物療法)的反應也不一樣,因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分別對待,選擇最合適治療方法、藥物及劑量,以期獲得最佳療效。高血壓的治療應根據每位患者的年齡,并存的危險因素和伴發(fā)病等情況,進行具體的選擇。5.綜合治療原則高血壓的治療不能依靠單一的降壓藥物治療,應盡可能采用多種方法綜合治療,以求取得最佳效果。在這一點上,還要注意發(fā)揮中醫(yī)中藥的優(yōu)勢,廣泛應用中醫(yī)豐富多彩的治療手段和方法,如中藥辨證施治、中成藥、中藥外治法、食療、針灸、推拿按摩、醫(yī)療氣功、體育運動療法、情志調養(yǎng)、起居調攝等,以利于疾病的康復。6.平穩(wěn)降壓原則除非發(fā)生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高血壓急癥,一般情況下血壓宜經數日或1-2周內逐漸下降為好,要避免短期內血壓急劇下降,以免發(fā)生心、腦、腎缺血癥狀,尤其是老年病人。7.目標血壓原則過去一般只強調血壓升高到什么水平應開始治療,而很少講血壓應降低到或維持在什么水平。但近年來出現了一個血壓的“目標值”的概念;也就是說,“血壓降到什么水平最為適宜”的問題已越來越普遍地受到關注。降壓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過高血壓,以保護心、腦、腎等臟器,維護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防止或減少這些臟器組織因血壓過高而受損,防止或減少心腦血管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果血壓降到某一個水平,能使得上述目的完全達到,那么這個水平就是最佳的??茖W家們經過長期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結論:凡將血壓控制在138/83mmHg以下時,其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肌梗塞、高血壓危象、中風等意外)的發(fā)生率最低。而且,將血壓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因此,專家建議,一般高血壓病或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治療后血壓應降到收縮壓138毫米汞柱、舒張壓83毫米汞柱以下;而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患者,則要把收縮壓降至130毫米汞柱以下;伴有腎功能不全者,宜將血壓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不過,對于已經發(fā)展為高血壓腦病、腦溢血及急性心肌梗塞伴血壓明顯升高的患者,降壓治療應謹慎從事。不要一下子降壓幅度過快,一般控制在原來血壓水平的25%-30%的幅度,不要強求立即下降至正常,否則不利于心、腦、腎等臟器組織的血供,不利于病情的恢復。8.定期檢查和隨訪原則在治療期間要定期測量血壓。不能憑主觀感覺來決定要不要服藥以及服多大劑量的藥物。輕度高血壓經治療后,血壓正常達半年以上者,可停藥觀察,但應堅持非藥物治療,定期隨訪;中、重度高血壓經治療后,舒張壓維持在90mmHg左右達半年之久,可停用一種藥物,或減少一種藥物的劑量。對停藥或減量的患者,應定期隨訪,堅持非藥物治療。如發(fā)現血壓再度升高,應重新開始治療,并根據血壓升高程度和治療反應,及時調整藥物和劑量,以求得最佳療效。除此而外,繼發(fā)性高血壓的治療應注意針對其引起高血壓的原發(fā)病的治療。一旦原發(fā)病癥完全解除,則血壓往往可一勞永逸地降至正常。如主動脈縮窄或腎動脈狹窄者,手術解除縮窄及修復狹窄的腎動脈后血壓可自動降至正常,對腎動脈狹窄也可行經皮腔內動脈擴張術。大動脈炎可外科手術解除血管腔狹窄,或行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腎上腺皮質或腎實質腫瘤、嗜鉻細胞瘤,引起醛固酮增高的,腫瘤手術切除后,治療高血壓常??色@成功。對某些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的病因未被消除時,可應用藥物治療。本文系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酒精對人體的影響醫(yī)學研究認為,飲酒或飲用含酒精(即乙醇)的各種飲料對人體都有一定的不良影響。通常所說的“醉酒”,指的就是酒精中毒。酒精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影響是多方面的。首當其沖的是肝臟損害,因為酒精攝入體內后,90%以上是通過肝臟代謝的,大量酒精,其代謝產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細胞代謝紊亂,是導致酒精性肝損傷的主要原因。據研究,正常人平均每日飲40克~80克酒精,10年即可出現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160克,8~10年就可發(fā)生肝硬化。其次是對心臟的影響,大量飲酒的人會發(fā)生心肌病,即可引起心臟肌肉組織衰弱并且受到損傷,而纖維組織增生,嚴重影響心臟的功能。第三是對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攝入較多酒精對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機能及情緒反應都有嚴重傷害。飲酒太多會造成口齒不清,視線模糊,反應遲鈍,失去平衡力。這一點對駕駛員來說非常有害,常常是導致車禍的主要原因。長期飲酒對大腦的損害可能是不可逆的。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輕度還是中度飲酒,酒后都會引起腦量萎縮。除此以外,酒精還有對人體其他方面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如一次飲酒過量可導致急性胃炎發(fā)作,長期飲酒可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不孕不育、胎兒畸形以及神經心理性疾病等。還有研究表明,過量飲酒可使口腔癌、咽喉部癌腫、食管癌、乳癌、肝癌的患病率增加。盡管一些資料表明,少量飲酒(每天50毫升葡萄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男性和女性患冠心病的風險,但即使少量酒精也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等意外損傷,并增加60多種疾病的患病幾率。由此看來,少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證據十分有限,不值得去冒險。
總訪問量 169,976次
在線服務患者 23位
科普文章 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