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體外沖擊波碎石后,如何促進排出結石?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治療原理是利用體外沖擊波聚焦后把體內的結石粉碎,使之隨尿液排出體外。換句話說,ESWL的作用不是直接將結石從體內消除,而是將體積大的結石粉碎成體積小的顆粒狀結石(碎石顆粒),這些碎石顆粒仍可能停留在原來部位,或從梗阻位置移至非梗阻位置,術后需患者配合輔助排石,才能促使碎石顆粒隨尿液排出體外。 一、飲水量及次數 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增減術后飲水量及次數。一般推薦飲水每天2500~3000毫升(相當于純凈水5~6瓶)或以上,均分于全天,注意睡前、餐后及夜飲各1次,保持每天尿量2000毫升以上,以達到稀釋尿液和沖洗尿路的作用,并促進腎盂和輸尿管的蠕動,有利于結石及時隨尿排出。但對腎絞痛發(fā)作者當天不宜加大飲水量。 二、輔助用藥 術后按接診醫(yī)生建議酌情給予消炎、解痙、利尿、口服中成藥排石顆粒,必要時給予靜脈輸液?;颊咝柘蜥t(yī)生問清楚術后使用藥物的劑量、用法及不良反應等,不主張在沒有醫(yī)生指導下自行用藥。急診ESWL及術后腎絞痛患者當天宜停服排石藥物,并應使用抗生素治療。 三、體位運動 特別強調并指導相應的個體化體位活動以幫助排石??茖W的促進排石的運動方式,主要依據兩方面:一方面是根據不同部位結石的受力特點以及尿路自然走行的曲線特征,另一方面是根據ESWL時結石的分散情況、碎石顆粒的多少和大小、實施沖擊波能量的高低等評估結石排出的難易度,以增減或調節(jié)相應個體的體位運動。 ⑴術后視個體及排石進度限制運動:①腎、輸尿管結石ESWL術后當天(尤其是以腎絞痛就診,或同側腎和輸尿管多發(fā)結石,或血象較高患者)除了不宜服用排石藥物外,均不宜急于采取積極的體位運動;②如當天有較多結石碎粒排出或仍有絞痛發(fā)作,則次日仍不急于活動,待排出一部分結石或沒有特殊不適后逐漸增加順行活動強度,以避免短時間碎粒結石排出過多,堆積在局部輸尿管引起“石街”形成堵塞輸尿管,使結石碎粒有序排出體外;③如證實已形成輸尿管石街,指導患者增加順行活動再輔以藥物排石治療,仍不能排出則擇時機進行復碎或輸尿管鏡取石等。 ⑵飲水在體位活動前:一般在選取體位運動前,先一次性飲水500~1000ml,10~15分鐘后進行相應個體體位運動。 ⑶腎上中盞、腎盂及輸尿管結石體位活動:腎上中盞、腎盂及輸尿管結石(特別是腎上盞及輸尿管上段結石)在ESWL術后宜選擇順行運動,即堅持直立跳躍,如跳繩、蹦臺階、搖擺機上抖動等,跳躍時須腳跟先觸地,輸尿管下段結石需練習健側單腳跳躍,輸尿管中段結石需練習患側單腳跳躍。直立跳躍運動每次持續(xù)15~30分鐘。跳躍運動后休息時宜健側側臥位(腎中盞結石碎后視結石所在腎盞開口方向酌情分別選取側臥、仰臥、俯臥,馬蹄腎結石碎后應俯臥位,使結石處于盞頸的正上方,可借助結石自身重力順利排出),每天2~6次。如果腎、輸尿管結石較大(長徑>15mm),因碎石后結石碎粒較多,術后宜患側臥位2~3天,以減慢結石排出速度,以免碎石顆粒迅速涌入輸尿管形成“石街”招致尿路梗阻,或者在下降過程中引起輸尿管平滑肌強烈收縮,從而導致腎絞痛發(fā)作。 ⑷腎下盞結石體位活動:腎下盞結石取頭低腳高逆流體位,如倒立或臀膝位(膝胸臥位),即身體冠狀面與床面呈45~60度,有利于結石順利通過盞頸,體位取向的同時需輕拍患側腰部區(qū)域,促使結石碎粒順尿流向腎盂方向移位,持續(xù)每次10~30分鐘,然后健側臥位30 分鐘,每天按其步驟進行2~3次。 ⑸膀胱結石體位活動:膀胱結石一般體積較大,多數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下尿路梗阻,術后排尿前宜先側臥位或俯臥位,使結石顆粒離開膀胱后壁,然后即刻站立,結石會隨體位改變分散下落,此時改為站立位增加腹壓排尿,讓結石顆粒分散排出。 四、排石管理 觀察尿量、尿色,有無腎疼痛、血尿、發(fā)熱等發(fā)生,如出現腰痛、發(fā)熱及尿頻、尿急、尿痛等需及時就診。 五、定期復查 術后1~2周開始復診,至結石排凈。以3個月為限,少數患者需適當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