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興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6
心血管內科劉忠仁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6
心血管內科潘興壽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心血管內科黃照河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心血管內科趙國樓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心血管內科黃耀光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心血管內科王若琦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心血管內科蘭景生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心血管內科譚志輝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心血管內科曹邦明
副主任醫(yī)師
3.4
黃顯南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心血管內科劉燕
主治醫(yī)師
3.4
心血管內科劉莉
醫(yī)師 副教授
3.4
心血管內科黃達
副主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韋寶敏
副主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周柳芳
副主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黃顯南
副主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李克拉
主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韋勤將
主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言緯
主治醫(yī)師 講師
3.3
賴騰芳
主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張震
主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李志樂
主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程初勇
主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陳向陽
主治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彭黎斌
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羅薇
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劉文靜
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莫健姣
醫(yī)師
3.3
心血管內科蔣礪明
醫(yī)師
3.3
黃蕾
醫(yī)師
3.3
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屬于一級預防,預防和治療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對高血壓,糖尿病及血脂異常的患者,需積極治療藥物,積極藥物治療以減慢斑塊的進展甚至使其逆轉。 一般防治措施1.合理膳食,維持正常的體重。正常的體重計算方法為體重等于身高減去105。體重指數(shù)等于體重除以身高,一般以20-24Kg每平米為正常范圍,大于等于24Kg每平米為超重,大于等于28Kg每平米為肥胖。推薦大量減少飽和脂肪酸及糖類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和纖維的攝入,控制總熱量,超重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的總熱量,食用低脂肪,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動物性脂肪不超過10%,低膽固醇,每日不超過200mg膳食。每日脂肪攝入需限制在20克以內為補充熱量的不足,需通過攝入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補充,不建議過多攝入碳水化合物。提倡清淡飲食,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制品的食物。在可能條件下盡量以豆油,菜籽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紅花油等作為食用油低脂。 低脂飲食,40歲者即使血脂無異常,也應避免經(jīng)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腦,腎,肺等內臟,魷魚,墨魚慢,鰻魚,骨髓,豬油,蟹黃,蛋黃,魚籽,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如血中膽固醇,三酰甘油等增高,應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如魚肉,雞肉,各種瘦肉,蛋白,豆制品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規(guī)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睡眠,適當?shù)捏w力活動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對預防肥胖,增強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和調整,血脂代謝均有裨益。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荷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對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體操,打太極拳等,控制煙酒,提倡不吸煙不飲烈性酒,雖然少量低濃度酒能提高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含量,紅葡萄酒有抗氧化的作用,但長期飲用會引起其他問題,包括血壓升高及甘油三酯升高等,因此不提倡積極治療與本病相關的疾病,包括高血壓,肥胖癥,高脂血癥,痛風,糖尿病,肝病,腎病綜合癥和有關的內分泌疾病等。對于有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注意血壓及學子的動態(tài),力爭在早期爭取治療措施。
接著以上的文章我們來講,抗凝治療,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是最終形成血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抑制凝血酶很重要,目前多用在溶栓療法之后,單獨應用較少。對于溶栓治療的患者,肝素作為溶栓治療的輔助藥物,一般方法是靜脈注射肝素70萬單位每Kg,然后靜脈滴注15萬單位每kg每小時維持。每4-6小時測定APTT,APTT為對照組的1.5-2倍,一般在48-72小時后改為皮下注射7500U單位,每12小時1次,連續(xù)2-3日再灌注治療,起病3-6小時,最多在12小時以內,使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瀕臨壞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壞死范圍縮小,減輕梗死后心肌重塑,預后改善是一種積極的治療措施。 第一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建立院前診斷,局運送網(wǎng)絡,運送患者至有介入治療條件的醫(yī)院,應在接診90分鐘內施行PCI。如無PCI條件,患者如無禁忌癥,應盡快溶栓,并給予全量溶栓劑,避免患者不必要的轉運,如無血流動力學障礙,應避免常規(guī)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經(jīng)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是目前公認的首選再灌注手段可降低近期病死率和遠期心力衰竭發(fā)生率。 直接PCI適應證。1.胸痛發(fā)作12小時內伴持續(xù)ST段抬高和新出現(xiàn)左束支傳導阻滯的急性心肌梗死。2.胸痛發(fā)作超過12小時,仍有胸痛不適和新出現(xiàn)左束支傳導阻滯或合并心力衰竭,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患者,發(fā)病12-24小時,已無明顯癥狀,但ST段持續(xù)抬高和新出現(xiàn)左束支傳導阻滯的急性心肌梗死。 補救性PCI適應癥:溶栓治療后,仍有明顯胸痛,ST段抬高無明顯降低者,應盡快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如造影顯示血流1-2級,說明相關動脈未再通宜立即施行補救PCI。
第二點 解除疼痛,心肌再灌注治療,開通梗死相關的血管,恢復缺血心肌的血供,是解除疼痛最有效的方法。但灌注治療前可選下列藥物盡快緩解疼痛。 1.嗎啡或哌替啶,哌替啶50-100mg肌內注射或嗎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時1-2小時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小時可重復應用,注意防止對呼吸功能的抑制。 2.硝酸酯類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異山梨酯5-10mg舌下含用或靜脈滴注,要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壓降低 3.倍他受體拮抗藥,倍他受體拮抗藥,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顫動的發(fā)生率,在急性心肌梗死最初數(shù)小時使用倍他受體拮抗藥,可以限制梗死面積,并能緩解疼痛,減少鎮(zhèn)靜劑的使用,無禁忌的情況下,應盡早常規(guī)使用。竇性心動過速和高血壓患者最適合使用。使用前,首先排除心力衰竭,低血壓,收縮壓低于90mmHg,心動過緩,心率低于60次/分,或存在房室傳導阻滯者。常用美托洛爾靜脈注射,每次5mg,每次注射后觀察2-5分鐘,如果心率低于60次/分或收縮壓低于100mmHg,則停止給藥靜脈給藥??倓┝靠蛇_15mg,末次靜脈注射15分鐘后可口服劑量維持。 3.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阿司匹林對各類型的急性冠脈綜合癥都應有效,為了迅速達到治療血藥濃度首次劑量至少300mg,患者可嚼服藥片經(jīng)口腔黏膜促進吸收,而不是通過胃黏膜吸收。以后每日100mg維持治療,氯吡格雷和噻氯吡啶,均有抗血小板作用,而與阿司匹林,作用機制不同,服藥后噻氯吡啶在24-48小時后起作用,因此需迅速達到抗血小板作用時,噻氯吡啶通常無效,應選用氯吡格雷,首劑至少300mg,此后75mg/日維持治療。目前推薦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聯(lián)合應用。
總訪問量 105,272次
在線服務患者 219位
科普文章 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