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防治常識
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傳染病,一旦發(fā)病,病死率高達100%。目前來看,狂犬病病例患者多為農村居民,這與其缺乏狂犬病防治知識、自我防護意識淡薄以及農村散養(yǎng)狗不接種狂犬疫苗有關。 有數(shù)據(jù)顯示,狂犬病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一般認為男性好動,外出的機會多、被咬傷的機會也多,男女咬傷比例大概為2.5:1。同時,兒童也是容易被咬傷的群體,尤其5-14歲的兒童,表現(xiàn)好動、愛玩犬、逗犬、也愛尋釁,因此易被咬傷。 一旦“暴露”務必重視,接種疫苗越早越好。一旦發(fā)生被犬、貓等動物咬傷、抓傷,或者破損的皮膚、黏膜被犬、貓等動物嘴舔,不論動物是否家養(yǎng),也不論動物是否接種過狂犬病疫苗,均需進行及時處理傷口并接種狂犬疫苗處理,不可存有僥幸心理。 狂犬病潛伏期從5 天至數(shù)年(通常2-3 個月,極少超過1 年),潛伏期長短與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經分布等因素相關。且病毒數(shù)量越多、毒力越強、侵入部位神經越豐富、越靠近中樞神經系統(tǒng),潛伏期就越短。 因此,狂犬疫苗注射原則上是“接種越早效果越好”。即使超過24小時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人還沒有發(fā)病,疫苗就可以發(fā)揮效用。對暴露已數(shù)日數(shù)月而因種種原因一直未接種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應與剛遭暴露者一樣盡快給予補注射,爭取搶在發(fā)病之前讓疫苗起作用。 另外,在被貓狗等動物咬傷后,正確的處置方法是:立即擠壓傷口,排去污血,注意不能用嘴去吸傷口處的污血。有條件的話,可以用20%的肥皂水徹底清洗,再用75%酒精局部消毒。局部傷口原則上不縫合、不包扎、不涂軟膏、不用粉劑以利傷口排毒。
張鳳池 徐州市傳染病醫(yī)院 感染性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