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_好大夫在線
微信掃碼

微信掃碼關注醫(yī)生

有問題隨時問

收藏收藏

醫(yī)學科普

出現(xiàn)耳鳴了,該怎么辦?

發(fā)表者:劉坤 人已讀

耳鳴是耳部常見的癥狀之一,臨床上常會遇到因耳鳴就診的患者,發(fā)生率大約在10~25%,隨年齡增長而升高,老年人的發(fā)病率可達33%。其實生活中正常人均有耳鳴的感受,比如在安靜環(huán)境中感受到的耳鳴聲,活動或側臥時感到的血管搏動聲,用手指堵塞耳道時的響聲,只是一過性的,很快會自行消失,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稱其為生理性耳鳴。只有超過生理限度者才成為癥狀,稱為病理性耳鳴,病理性耳鳴原因眾多,達1000多個,可因各種疾病引起,包括耳朵本身及全身各系統(tǒng)疾病,其中嚴重影響到生活工作的占1%~2%。

國內外名人曾受耳鳴困擾,如中國的雍正皇帝、軍事家政治家曾國藩、文學家郭沫若;國外名人如德國納粹希特勒、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及克林頓、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和舒曼等。

那當我們出現(xiàn)耳鳴了,該怎么辦?該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置耳鳴呢?哪些耳鳴需要關注并及時找醫(yī)生就診呢?下面就大家常見的問題匯總如下:

1.什么是耳鳴?

耳鳴一詞源于拉丁語中表示響鈴樣的聲音。如果是在外界無聲源或無刺激的情況下,自己感覺耳內或頭內有響聲,其他人聽不到,稱為主觀性耳鳴,臨床上絕大多數(shù)為主觀性耳鳴。若自己及他人均能聽到耳鳴聲稱為客觀性耳鳴(也稱他覺性耳鳴),像血管性、肌源性、氣流性、顳頜關節(jié)病變等導致的均為客觀性耳鳴。

耳鳴的聲音描述多種多樣,如蟬鳴聲、汽笛聲、電鈴聲、哨聲、吹風樣呼呼聲、機器隆隆聲、電流聲、嘶嘶聲、咔嗒聲、拍擊聲、敲鼓聲、脈搏聲、心臟跳動聲或其他雜音等,聲音大小響度不一,聲調高低不同,可為單一聲音或者多個聲音混雜,有短暫的一過性耳鳴,也有間斷性耳鳴,還可以持續(xù)性存在。

2.為什么會耳鳴?

耳部及其相鄰組織病變和全身病變均可引起耳鳴,客觀性耳鳴大多能找到病因;主觀性耳鳴的原因機制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與外周和中樞異常的神經電活動有關;還有一部分耳鳴目前查不出實質性病變的依據(jù),常與睡眠、情緒有關。

⑴、主觀性耳鳴的原因:

1)耳部疾病引起:如耵聹栓塞(耳屎堵塞)、外耳道真菌團塊堵塞、外耳道異物、大皰性鼓膜炎、外傷性鼓膜穿孔、分泌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中耳膽脂瘤、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內頸靜脈球體瘤、耳硬化癥、突發(fā)性耳聾、梅尼埃病、聽神經瘤、面神經瘤、噪聲性耳聾、中毒性耳聾(如注射過慶大霉素、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老年性耳聾等。

2)全身疾病引起:血壓異常(過高或過低)、動脈粥樣硬化、肥胖、高血脂、貧血、白血病、腎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甲減或甲亢)、毒血癥、煙酒過度、中毒、更年期等,及頭部頸部外傷等。

3)心理因素及睡眠障礙等引起:如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學習壓力、思想壓力、情緒不良、失眠等。

⑵、客觀性耳鳴的原因:

1)血管性:多由顱內外血管病變引起??沙霈F(xiàn)與脈搏節(jié)律一致的搏動性耳鳴。動脈血管性耳鳴如腦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瘺、動脈瘤等致動靜脈血流紊亂,常呈粗糙、尖銳的搏動性耳鳴;靜脈血管性耳鳴多因腦靜脈竇解剖變異所致,如乙狀竇憩室、乙狀竇骨壁缺損、橫竇乙狀竇交界區(qū)狹窄、乙狀竇擴張前置、頸靜脈球高位等,常呈節(jié)律明顯的嗡嗡樣機器聲。頸靜脈孔區(qū)腫瘤(如頸靜脈球體瘤、神經鞘膜瘤、腦膜瘤等)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為搏動性耳鳴,患耳可聽到與脈搏一致的耳鳴聲。

2)肌源性:如軟腭(腭?。┋d攣收縮時不規(guī)則的咯咯聲;中耳?。ㄧ嫻羌』蚬哪埣。┋d攣收縮產生的節(jié)律咔嗒聲。

3)氣流性:如咽鼓管異常開放患者可能聽到與呼吸節(jié)律同步的氣流聲。

4)顳頜關節(jié)病變:如顳頜關節(jié)炎、牙齒咬合不平衡、顳下頜關節(jié)囊松弛時,張口或閉口活動時在外耳道附近聽到的咔噠聲。

3.耳鳴是不是上火了?

經常有患者來看耳鳴,會問耳鳴是不是上火了?這個問題可用中醫(yī)理論解釋,根據(jù)中醫(yī)基礎理論,腎開竅于耳,主水、主納氣、主二便、主藏精,同時腎主恐,若腎氣虛,則五臟氣虛,氣虛則膽怯而加重恐懼、驚恐,出現(xiàn)睡眠不佳或失眠,肝火上擾。清代《張氏醫(yī)通》認為高年腎虛、飲酒過度、中氣虛弱、肝膽氣實、腎虛火劫、血虛有火、陰血不足均會耳鳴。明代《醫(yī)學綱目》認為風火致鳴。所以上火致鳴是有一定道理,在中醫(yī)里有據(jù)可依。不過也有其他原因所致,如早在金元時期,《脾胃論》將耳鳴歸為脾胃虛弱;《丹溪心法》則重點論述陰虛易致耳鳴。

4.耳鳴時間久了會耳聾不?

很多耳鳴患者會擔心自己耳鳴久了會不會耳聾?其實大部分耳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有些很輕微自己感受不到,認為一直沒有聽力下降;有些患者從出現(xiàn)耳鳴就伴隨聽力下降,輕重程度不同,嚴重者完全耳聾;而有些耳鳴患者會逐漸出現(xiàn)聽力下降。故因人因病情而異。

5.如何通過耳鳴識別耳聾?

1)高音調蟬鳴:常為感音神經性耳聾。

2)低音調耳鳴:常為傳導性耳聾。

6.耳鳴是不是幻聽?

幻聽屬于精神疾病的常見癥狀,最常見于精神分裂癥,其次有雙相情感障礙、重度抑郁障礙、睡眠障礙等,需精神心理科進一步評估診治。

7.耳鳴和頭鳴一樣嗎?

頭鳴也稱腦鳴或者顱鳴,是患者主觀感受到腦子里出現(xiàn)的異常響聲,有些患者往往分辨不清是耳鳴還是頭鳴,因為耳朵本身就位于頭顱兩側,在顳骨內,包含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尤其是內耳,又稱迷路,埋藏于顳骨巖部,內含聽覺和前庭器官,掌管著我們的聽力和平衡,所以耳鳴和頭鳴有時會相伴存在,不易區(qū)分。頭鳴可能是腦部神經疾病產生的危險信號,需要引起重視,癥狀嚴重者應及時就診神經內科,必要時進行頭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檢查,以排除腦血管器質性疾病。

8.哪些情況會加重耳鳴?

除疾病本身因素外,睡眠、精神心理因素對耳鳴影響較大,失眠、焦慮與耳鳴相互影響,甚至形成惡性循環(huán),應避免焦慮緊張,噪音環(huán)境會加重耳鳴,應遠離。

9.哪些耳鳴需要及時就診檢查?

1)突然出現(xiàn)的耳鳴,單側耳鳴,持續(xù)性耳鳴,伴聽力下降的耳鳴,應及時就診,進行耳科常規(guī)檢查及聽力學檢查,包括純音聽閾測定、聲導抗測聽、耳聲發(fā)射及聽覺誘發(fā)電位(聽性腦干反應),內聽道MRI(磁共振)等,排查突發(fā)性耳聾、聽神經瘤等。

2)耳鳴伴頭暈或眩暈、頭痛、視物模糊不清時,應及時就診,行前庭功能檢查,如眼震電圖檢查,頭顱CT、MRI(磁共振)等檢查,排查中樞性病變。

3)持續(xù)出現(xiàn)與脈搏或心跳同步的搏動性耳鳴,應及時就診,進行頸部及耳周聽診,用聽診器試聽,并進行同側頸部血管按壓,了解耳鳴節(jié)律及按壓后耳鳴可否減輕或消失;進行顳骨薄層CT、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腦血管CTA,必要時數(shù)字血管造影檢查(DSA)。

10.如何治療耳鳴?

1)病因治療:對于病因明確的,通過對因治療或手術治療,耳鳴可減輕或消失。

2)聲治療:希波克拉底曾對耳鳴及聲音掩蔽治療耳鳴進行了最早的描述:“如果人們發(fā)出一種聲音,為什么耳內的噪聲就停止了?是否因為較強的聲音驅除了較弱的聲音”。聲治療簡單理解就是通過聲音干擾耳鳴,轉移注意力,適應耳鳴。其療程較長,一般1至2年,但療效比較穩(wěn)定,復發(fā)少。

3)佩戴助聽器:對于聽力下降和慢性持續(xù)惱人的耳鳴患者,使用助聽器可改善聽力,掩蔽耳鳴,轉移注意力來降低對耳鳴的關注,減少耳鳴帶來的痛苦。

4)心理及認知行為治療:用于持續(xù)惱人的慢性耳鳴患者,通過改變與耳鳴痛苦相關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緩解思想壓力,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減輕痛苦。

5)經顱磁刺激治療:是一種無損傷的神經刺激檢測技術,也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功能調控治療技術。rTMS連續(xù)發(fā)放同一頻率的多個脈沖,是臨床治療的主要刺激模式之一,通過經顱磁刺激調節(jié)神經興奮性,用于頭暈眩暈耳聾癥狀的改善,對耳鳴有輔助治療作用。治療前需經專業(yè)的醫(yī)技師評估病情,篩選適合患者,根據(jù)評估結果確定刺激靶點,調整刺激強度,告知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并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6)針灸治療:《針灸大成》中記載通過針灸穴位借助調整聽覺功能治療耳鳴。通過耳穴針灸治療可輔助治療耳鳴。

7)藥物治療:目前尚沒有被證實可治愈耳鳴的特效藥物,對于3個月內的急性耳鳴患者,可選取營養(yǎng)神經藥、調節(jié)神經藥、血管擴張劑改善循環(huán)藥、抗焦慮及抑郁藥、抗驚厥藥、局部麻醉藥、改善睡眠藥物等,減輕耳鳴癥狀。

綜上所述,耳鳴是復雜的,需從多維度進行有效管理和治療。遇到耳鳴需明確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是主觀性還是客觀性;是單耳還是雙耳;是短暫一過性還是持續(xù)性;是高音調還是低音調;是搏動性還是非搏動性;是安靜環(huán)境重還是吵雜環(huán)境重;是否伴聽力下降、眩暈,以及三者間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否對工作、生活、學習、睡眠及情緒造成影響;是否有誘發(fā)原因;既往耳部及全身疾病史及耳鳴家族史等,然后給予相應的合理的個體化的治療,控制耳鳴,消除疑惑,減少困擾,適應耳鳴,改善生活質量。

本文是劉坤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

收藏
舉報
×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分享該文章

發(fā)表于: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