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華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耳鼻喉科 鼻咽癌向遠處轉移一般并沒有固定的順序,通常會出現(xiàn)淋巴道的轉移和血道的轉移。鼻咽癌是一種發(fā)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一般發(fā)生在鼻咽頂壁和側壁部位。鼻咽癌的早期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鼻部和耳部,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鼻涕帶血、鼻孔堵塞以及耳鳴、耳悶、聽力下降等不適癥狀。在鼻咽癌發(fā)展到晚期時,一般會出現(xiàn)癌癥細胞向其他部位轉移的現(xiàn)象,一般會發(fā)生淋巴道的轉移和血道的轉移。其中淋巴道的轉移通常最先發(fā)生在上頸部的淋巴結,隨著病情會逐漸轉移到下頸部的淋巴結。而血道的轉移,主要是向遠處器官轉移,可能會單純向某一個器官或組織轉移,也可能同時向多個器官或組織轉移,如果轉移情況嚴重,人體的骨骼、肺臟、肝臟等位置,都會出現(xiàn)癌細胞。建議患有鼻咽癌后,要積極治療,需要及時進行鼻咽部切除術、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或者局部放療聯(lián)合化療,來幫助病情恢復。2023年04月13日
1095
0
4
-
2023年03月20日
276
0
0
-
馬玥瑩主治醫(yī)師 北京友誼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鼻咽癌的淋巴結會轉移到耳后嗎?耳后淋巴結不痛不癢,一年了不消也不長大,嗯,您這種情況到醫(yī)院看過嗎?嗯,如果說一開始看過鼻咽部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的話,我覺得一年了應該不太會考慮鼻咽癌,嗯,因為咱們這個如果確實是腫瘤的話,他一年的話不可能不動不癢也也不長。 嗯,而且鼻咽癌的這個淋巴結,如果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的情況,他本身局部一般也會出現(xiàn)癥狀了,頭疼或者是一些體重帶血啊,也會有這些情況,然后它比較常見的還是轉移到頸上部二區(qū)的一個淋巴結,如果是耳后小淋巴結的話,嗯。 呃,不太像這個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當然您如果說這個。 還伴隨有其他的癥狀,嗯,我建議您還是到門診,最起碼要做一個喉鏡檢查和頸部B超的檢查,頸部B超的話,他也可以初步的判斷一下,您那個淋巴結是腫瘤性的,還是只是一個炎癥反應性的。2022年11月14日
63
0
0
-
楊坤禹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腫瘤中心 ?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會議上,有四個重磅的鼻咽癌研究。四個研究代表了鼻咽癌研究的重要方向,其研究立足點非常值得思考和學習。???中山大學腫瘤醫(yī)院馬駿教授完成的編號Abstract6000和麥海強教授的Abstract6001研究均關注鼻咽癌的減毒治療。眾所周知,80%的鼻咽癌患者再經過科學系統(tǒng)的治療后,能夠獲得長期生存,但是,很多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頸部皮膚纖維化、吞咽困難、腦壞死、放射性齲齒和腎功能損傷等晚期并發(fā)癥,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一些轉移和復發(fā)低風險的患者,再不降低療效的前提下降低治療強度,減少晚期并發(fā)癥,對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療,意義重大。馬教授團隊開展的國內多家中心參與臨床的III期研究選擇的人群是II期和T3N0M0患者中低?;颊?,探討了單純放療對與指南推薦的標準同期放化療相比,患者生存率的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對于低?;颊?,單純放療并沒有降低治療療效。而剔除同期化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治療中和治療后的毒性。麥教授開展的是一個單中心II研究,選擇的人群是III期中的低危患者,對于治療前沒有高危因素(EBVDNA拷貝數(shù)<4000拷貝/ml,化療后講到0,而且2周期誘導化療后達到緩解的患者,對于原腫瘤部位僅照射60Gy。在該研究入組的216例患者中,116例進入了預先設定的低危組,照射60Gy,2年無進展生存率95%,總生存率100%,療效不劣于傳統(tǒng)治療水平,但是治療毒性顯著降低。在合適的患者中開展減毒增效研究對于改善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意義重大,我們的治療不僅要患者長生存,還要他們高質量長生存!另外兩個重要的鼻咽癌研究則是做“加法”的研究。泰欣生是一個國產的EGFR單克隆抗體,在國內,常用于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在標準的同步化療基礎上,進一步聯(lián)合泰欣生是否能夠增加療效?Abstract6001研究的研究組是標準同期放化療聯(lián)合泰欣生治療,經過長期隨訪,研究組的生存情況顯著由于標準治療組,5年生存率增加12.6%,而毒性反應并沒有顯著增加。對于轉移和復發(fā)的鼻咽癌,在免疫藥物使用之前,指南推薦的治療是“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GP)方案化療,能夠獲得29.1個月的中位生存時間。在業(yè)已完成的Jupiter-02研究和CAPTAIN-1st研究均方向:在GP方案基礎上,進一步聯(lián)合免疫治療,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生存。在今年報道的RATIONAL-309研究中,在GP方案上進一步聯(lián)合替雷利珠單抗,與以前的研究相似,能夠改善轉移/復發(fā)性鼻咽癌的生存。該研究還在免疫治療標志物預測方面做了非常有價值的探討,發(fā)現(xiàn)“熱腫瘤”能夠更多從免疫化療中獲益。熱腫瘤的特征是高表達T、NK、DC細胞標志物以及MHC分子,腫瘤組織中DC細胞活化(LAMP3+高表達)的患者能夠顯著獲益。???總的來說,2022年ASCO鼻咽癌研究兩點不多,但是反應出針對患者的風險因素分層治療的理念已經深入實踐,低危組患者臨床治療上強調在生存率不降低的情況下,降低治療毒性;高危組患者強調在不顯著增加毒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治療手段,提高療效。2022年09月29日
994
0
5
-
黨華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耳鼻喉科 鼻炎不腫物的問題,現(xiàn)在在門診或者網上有患者咨詢,但鼻炎不發(fā)現(xiàn)長了腫物的問題,患者心里總是很擔心,會不會是不好的病變,也看過多家醫(yī)院了,也做了不少的檢查了,當然有時遇到的醫(yī)生說法不一,給的建議也不一樣的,有的讓觀察,有的讓用藥治療,有的讓做活檢,有的甚至讓住院手術切除后送病理,患者非常糾結,這里我談談我的一些體會。發(fā)現(xiàn)鼻咽部腫物問題的幾種情況,一個是因為其他疾病,做頭頸部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鼻咽部長了腫物,再就是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會吸痰中帶血,流鼻血、耳鳴耳聾,體檢1B病毒陽性等。專門針對鼻咽部做的CT、核磁共振或者鼻炎鏡檢查,發(fā)現(xiàn)鼻咽部長了個腫物問題,那么發(fā)現(xiàn)了鼻咽部長了個腫物,那接下來該怎么辦的問題,我認。 為鼻炎不腫物導致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首先最多也就是鼻炎不黏膜的慢性炎癥,鼻炎部淋巴組織增生,或者也就是小時候腺樣體肥大殘留的問題,再就是鼻咽部真正是長了新生的腫瘤,包括良性腫瘤,例如囊腫、纖維血管瘤、乳頭狀瘤等,再就是性腫瘤,也就是鼻癌問題了。如果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應進一步檢查,明確病情,以免遺漏。一般都是先做纖維鼻炎鏡檢查,看看鼻咽部這個腫物表面光滑程度,有沒2022年09月15日
262
0
3
-
黨華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耳鼻喉科 經常在臨床上會遇到體檢報告中出現(xiàn)EB病毒陽性的患者就診,那么接下來應該怎么操作?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EB病毒抗體。當人體遭到EB病毒感染后,血清中就會出現(xiàn)EB病毒膜殼抗體,分為IGA,IGG,IGM三種,其在感染后的出現(xiàn)時間、持續(xù)時間在臨床上的意義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IGM是提示近期感染,IGG是提示感染后期或者既往有過感染,IGA是提示介于兩者之間。根據(jù)大規(guī)模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出現(xiàn)EB病毒抗體的陽性概率較普通人群高,由于血液檢測篩查腫瘤的成本最低且方便無痛苦,因此血清中檢測EB病毒抗VCA-IGA,用以篩查鼻咽癌。所以EB病毒抗體VCA-IGA陽性和鼻咽癌之間不是等號,也不用過于緊張。如果體檢發(fā)現(xiàn)VCA-IGA陽性,正確的做法是到醫(yī)院進行鼻咽鏡檢查,可以將整個鼻咽部看得非常清楚,是否有有不好的病變一目了然,有時也可以通過觀察鼻咽部粘膜血管是否有異常變化來判斷是不是有不好的病變,是否需要取病理檢查,也可以結合平時沒有頭痛、回吸涕帶血絲、耳悶等癥狀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做完鼻咽鏡檢查,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鼻咽部有異常病變,那就等一年左右再復查鼻咽鏡。當然如果發(fā)現(xiàn)有異常病變,那就做個鼻咽部活檢,以明確診斷,是否有鼻咽癌。尤其是如果有上述癥狀,VCA-IGA陽性,且滴度很高,即使做了鼻咽鏡沒有發(fā)現(xiàn)鼻咽部有異常病變,也需要再做個鼻咽部核磁共振+增強,以排除粘膜下型鼻咽癌的可能性。2022年09月13日
954
1
0
-
余洪猛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五官科醫(yī)院 鼻科 如何進行鼻咽癌大出血的緊急搶救?薛凱,宋小樂,劉全,劉強,張煥康,趙可慶,王晶晶,劉琢扶,顧瑜蓉,李厚勇,孫希才,余洪猛(通訊作者)耳鼻咽喉資訊?復旦EENT鼻科周刊,第56期2022,(56)01頸動脈爆裂綜合征(carotidblowoutsyndrome,CBS)概述鼻咽癌大出血是耳鼻喉科急重癥之一,因頸動脈系統(tǒng)破裂導致劇烈、大量出血,搶救非常困難,常導致患者嚴重并發(fā)癥及死亡。頸動脈破裂大出血又稱為頸動脈爆裂綜合征(carotidblowoutsyndrome,CBS),由Borsany在1962年首次提出[1],定義為顱外段頸動脈或其主要分支的破裂大出血。根據(jù)頸內動脈受累程度和出血風險,CBS分為3類,分別為先兆頸動脈爆裂(Ⅰ型)——放療或手術后頸動脈裸露,破裂大出血常不可避免,此階段預警非常關鍵,可以通過體檢(術腔或創(chuàng)面內頸內動脈裸露)、影像學檢查(血管周圍含氣征、臨近組織壞死、顱底骨質破壞或竇道形成)或血管成像(動脈管壁的破壞、形成假性動脈瘤)診斷[2];臨界頸動脈爆裂(Ⅱ型)——病人有過短暫出血,可自止或簡單填塞后止血,隨時可能出現(xiàn)頸動脈爆裂出血;急性頸動脈爆裂(Ⅲ型)——此型最為兇險,已經發(fā)生頸動脈爆裂大出血,需要緊急救治[3]。CBS是和頭頸部惡性腫瘤相關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4]。在頭頸惡性腫瘤中CBS的發(fā)生率為3.9%,在晚期頭頸腫瘤中發(fā)生CBS的概率為6%-10%,發(fā)生于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和頸總動脈的概率分別為43.6%、23.4%和11.7%[5]。CBS導致的死亡率和顱腦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40%和60%[5],伴有大出血時的死亡率高達75%[6]。CBS的治療可以通過傳統(tǒng)動脈結扎或血管內介入治療[5]。血管內介入治療的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傳統(tǒng)手術方法[7]。以下將從鼻咽癌CBS的危險因素、如何預警、緊急搶救流程以及治療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對鼻咽癌CBS有全面的認識,最終提高其治療效果。02鼻咽癌CBS相關因素CBS相關的高危因素包括放療史、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或存在竇道以及腫瘤復發(fā)[8]。2.1放療和CBS的相關性初診鼻咽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放療,部分復發(fā)鼻咽癌進行再程放療。放療會引起血管的改變,包括纖維化、炎癥、動脈壁滋養(yǎng)血管閉塞、外膜纖維化、不成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并減弱血管壁強度[9]。鼻咽癌常發(fā)生于咽隱窩,離頸動脈較近,放療后發(fā)生大出血的風險較大[10]。放療后發(fā)生CBS的時間從數(shù)周至數(shù)年不等[6,11]。再程放療會明顯加重動脈管壁的損傷,使CBS發(fā)生的風險提高四倍[12]。有研究表明,再程放療導致CBS的發(fā)生率為17%,其中位潛伏期為7.5個月(0-54個月)[13]。Dionisi等[14]認為鼻咽癌再程放療容易引起CBS的原因包括:1)放療劑量過大;2)鼻咽癌的腫瘤部位和頸動脈較近;3)再程放療會引起顱底骨髓炎,尤其引起巖骨段頸內動脈的副損傷;4)再程放療引起的鼻咽癌組織快速消退,使頸內動脈暴露。(圖1a)Garg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120Gy的累積放療劑量是發(fā)生CBS的臨界值,劑量>120Gy和<120Gy的病人6個月內發(fā)生CBS的概率分別為13.3%和4.6%,而12個月內發(fā)生CBS的概率分別為25%和5.9%。為了避免CBS,Thariat等[16]建議在立體照射中頸動脈的等效劑量少于100Gy。立體照射放療劑量<34Gy、腫瘤侵犯動脈<180°的病人不會發(fā)生CBS[17]。復發(fā)性鼻咽癌再程放療后CBS的發(fā)生率高達17%-31%[18,19]。但目前頸動脈壁對放療劑量的耐受性仍不明確[2]。Yamazaki等[20]將CBS危險因素分為3類:1)頸動脈受累>180°;2)局部潰瘍;3)再程放療。病人的危險因素不超過2個時發(fā)生CBS的概率較低,當3個危險因素同時存在時發(fā)生CBS的概率較高。對于動脈受累>180°的病例,同時伴有壞死或膿腫時會增加CBS的風險[21]。一些研究者認為頸動脈管壁受累>180°或>2/3是再程放療的禁忌證[22-24]。03鼻咽癌CBS預警3.1臨床表現(xiàn)預警:1)發(fā)熱和惡臭,提示組織壞死伴有感染,常引起病人難以控制的頭痛。有研究提示MRI檢查可顯示軟組織壞死[25],也有研究認為在MRI上很難區(qū)分壞死和腫瘤復發(fā)[1]。2)反復出現(xiàn)可自止的鼻出血,應視作CBS的前兆,需要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21,25]。另外,當鼻咽癌病人在短時間內反復發(fā)生鼻出血或后鼻孔填塞后仍有鼻出血,則需要警惕頸動脈破裂的可能[1]。3)術后傷口裂開、傷口感染及組織瓣壞死,提示愈合不良,存在CBS的風險[26]。3.2影像學預警:1)放療可引起假性動脈瘤,常導致致命性大出血,可通過增強MRI和CT進行初步篩查,動脈造影可確診。復發(fā)性鼻咽癌病人巖骨段頸內動脈易發(fā)動脈瘤[27,28]。2)組織壞死是炎癥后期的常見表現(xiàn),影像學上表現(xiàn)為黏膜潰瘍及組織含氣表現(xiàn),可伴有顱底骨質受累[27,29],表現(xiàn)為顱底骨髓炎或骨質破壞,常源于再程放療,最常見于顳骨[25]。3)CTA檢查若發(fā)現(xiàn)對比劑外溢,則提示動脈壁破裂[27]。4)腫瘤快速消退導致短期內出現(xiàn)動脈裸露,是Ⅱ型CBS最常見(73%)的影像預警[27]。04鼻咽癌CBS的治療目前關于CBS的研究多為回顧性研究及病例系列報道,證據(jù)級別低[2]。Ⅰ型/Ⅱ型CBS的治療以預防為主,避免發(fā)生致命性的CBS[2],主要措施包括在細菌或真菌培養(yǎng)基礎上,應用全身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同時對壞死物進行徹底清理[25,29]。Ⅲ型CBS則需要進行切實有效的急診、急救及后續(xù)治療措施。當發(fā)生CBS時,開放性動脈結扎是有效治療方法,但其引起的并發(fā)癥和死亡率達40%-60%[30],且難以在第一時間進行相關操作。介入治療是CBS有效的檢查及治療措施。根據(jù)病人的風險等級不同,病情允許時緊急行快速、無創(chuàng)的CTA檢查,觀察顱底骨質破壞情況,同時明確動脈出血點[12],然后進行介入治療。對于動脈栓塞后出現(xiàn)腦血管意外風險較大的病人,常規(guī)動脈支架或覆膜支架植入是可靠的治療方案,包括對巖骨段頸內動脈的治療[13,28,29],對于此段內動脈出血,有研究者認為無法進行有效的非栓塞性介入治療[11],栓塞是有效的止血手段[12]。常用的栓塞材料有微粒、微彈簧圈、注射用丙烯酸膠及可脫性球囊[21,31]。栓塞后2周內的再出血通常緣于栓塞不準確[1]。有些再出血是因為復發(fā)的腫瘤或壞死組織侵犯頸外動脈或對側頸內動脈,而不是源于已經栓塞的頸內動脈[1]。(圖1b、1c)鼻咽癌CBS常因為感染、壞死、骨質破壞或腫瘤侵犯動脈所致,因此動脈出血治療完成或風險解除后,局部病灶的切除及組織重建是防止動脈再出血、修復局部結構、消除患者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必要、重要步驟,最終實現(xiàn)患者較高生活質量的終極目標。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內鏡下經鼻和經口入路[32],常用于修復的組織瓣包括帶蒂鼻中隔黏膜瓣、顳肌瓣[33]及頦下瓣[34]等,尤其顳肌瓣和頦下瓣在鼻咽癌手術修復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圖1.a,鼻咽癌病人放療后鼻咽部右側見壞死腔,頸內動脈呈“孤島”樣裸露;b,DSA造影發(fā)現(xiàn)鼻咽癌放療后病人頸總動脈遠端閉塞;c,模式圖顯示鼻咽部左側腫瘤包繞動脈,小圖顯示頸內動脈內行彈簧圈栓塞。05鼻咽癌CBS緊急搶救流程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結合高危病史(鼻咽癌病史、放療史及近期鼻出血史)、癥狀(明顯頭痛、發(fā)熱、進食差、不能行走)、體征(營養(yǎng)差、痛苦面容、貧血貌、惡臭)及影像學檢查所見,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yī)院鼻-顱底團隊總結出如下實用的鼻咽癌CBS的緊急處理流程:備注:1、“大出血”對應于“急性頸動脈爆裂(Ⅲ型)”,“少量出血或有間斷出血史”對應于“臨界頸動脈爆裂(Ⅱ型)”。2、患者體位:向健側臥是為了便于按壓患側頸動脈,同時側臥、頭低位可防止血液誤吸入氣道。3、按壓頸動脈的方法:壓迫點:胸鎖乳突肌前緣動脈搏動處;壓迫方法:用拇指、持續(xù)按壓、往頸椎上按壓。4、靜脈通路通常需要建立2路以上,條件允許時建立深靜脈通路。5、快速氣管切開可選擇經皮氣切套包6、復合手術室:集DSA(數(shù)字剪影血管造影)設備和外科手術設備(包括內鏡、顯微鏡、導航、顯示和錄像系統(tǒng)、閱片系統(tǒng)等)于一體的手術室,可同時完成介入和手術操作。7、By-pass:顱內外血管搭橋術。8、組織瓣重建:常用的組織瓣包括帶蒂鼻中隔黏膜瓣、顳肌瓣、頦下瓣等。06小結鼻咽癌CBS是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癥,快速、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關鍵。Ⅰ型CBS病人的治療主要是預防,而Ⅱ型、特別是Ⅲ型CBS病人的治療則是迅速、有效的搶救。介入是治療出血的主要方法,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鼻內鏡手術及組織瓣重建是實現(xiàn)患者較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2022年06月29日
1567
0
4
-
倪志立副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鼻咽癌可以發(fā)生于不同的年齡,以中青年為多,近年來年齡逐漸變小,和地域有一定的關系,比如說廣東發(fā)生率就高,和家族有一定的關系,開始的時候往往被忽略,可能僅有一些頭痛,乏力,鼻塞,涕中帶血,時間久一點可以出現(xiàn)消瘦,視力下降,或發(fā)現(xiàn)頸部有較硬的腫塊,這個時候要及時到醫(yī)院去確診,首先要做一個纖維鼻咽鏡的檢查看看鼻咽部及頸部的B超,有可疑再做顱底磁共振檢查或病理活檢。鼻咽癌是一種惡性腫瘤,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非常關鍵!到了轉移或者中后期治療效果就會很差,預后也差!我們要根據(jù)病理的類型來確定是首先選擇放療還是手術,即便通過手術切除之后,也要結合放化療,生物治療等,這樣可以控制癌細胞的復發(fā)和擴散,放化療及手術以后需要患者營養(yǎng)均衡,保持積極良好心態(tài),少吃油炸食品和辛辣的食品,局部生理性海鹽水清洗搞好護理。2022年05月23日
1234
0
0
-
陳帥君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中心 那些因素容易導致鼻咽癌?1.EB病毒:EB病毒感染與鼻咽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EB病毒是按照英文名稱Epstein-Barr病毒,是一個DNA的病毒。EB病毒主要是感染人類的一個上皮細胞和B淋巴的細胞。那么EB病毒感染人之后,它主要是通過人的密切的接觸,主要是通過飛沫或者接觸的傳播。在人類它的感染率90%以上,而且初次感染主要是發(fā)生在幼齡的兒童時期,但是它感染的癥狀不明顯,甚至有些感染表現(xiàn)感冒的癥狀,所以不太被注意。)2.遺傳因素:有鼻咽癌家族史者鼻咽癌發(fā)病風險增加。3.環(huán)境因素:居住在鼻咽癌高發(fā)區(qū)的人群發(fā)病風險增加。據(jù)報道,高發(fā)區(qū)環(huán)境中鎳元素明顯高于低發(fā)區(qū)。鎳元素可促進亞硝胺誘發(fā)鼻咽癌,酒精和煙草、維生素缺乏、性激素失調都增加黏膜對致癌物的敏感性那些臨床癥狀可能提示你有鼻咽癌?主要包括:涕中帶血絲、鼻塞、耳鳴、耳悶脹感與聽力下降、頭痛、面部麻木、咀嚼困難、復視、頸部腫塊等,對于突然發(fā)生了這些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鼻咽癌患者預后、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如何預防鼻咽癌?1.避免EB病毒感染。EB病毒可通過唾液傳播,感染多發(fā)生在嬰幼兒階段,所以要避免口對口喂食嬰幼兒。(有些偏遠地區(qū)的居民還是會有口對口喂食嬰兒,其實這是一種傳染途徑,千萬不要覺得老祖宗都這樣,我們也要代代相傳,合理喂養(yǎng),才對寶寶負責)2.注意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少吃咸魚、腌肉和腌菜等含大量亞硝胺類的食物。3.避免抽煙和飲酒。通過了三個問題簡述了一下鼻咽癌的癥狀,因素以及如何預防,希望大家能得到獲益,小癥狀也要重視,很多大病都由小癥狀累計誘發(fā)而來,身體健康才是基本!下周再講述一下如何治療鼻咽癌。2022年05月16日
926
0
1
-
楊坤禹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腫瘤中心 鼻咽癌是我國南部地區(qū)常見的惡性腫瘤,中國鼻咽癌患者占全球總發(fā)病人數(shù)約50%。由于該疾病起病隱匿,很多患者在發(fā)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沒有引起患者和家屬的注意,因而,首次就診的患者80%臨床分期為局部晚期。盡管確診時分期偏晚,但是鼻咽癌確是治療效果最好的腫瘤之一了,經過系統(tǒng)放化療治療后,80%以上的患者鼻咽癌能夠被治愈,而且患者生活質量良好。隨著國內經濟和藥物研發(fā)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國學者在鼻咽癌治療領域中開展了很多高水平的臨床研究,很多研究結果被美國和歐洲指南廣泛引用,在國際范圍內改變了鼻咽癌臨床實踐。與很多腫瘤治療照搬國外指南不同,鼻咽癌治療的中國方案就是“國際方案”。在治療上,我們遵守以下幾條重要原則:一、明確診斷、完善分期對于懷疑鼻咽癌的患者,當務之急就是先明確診斷和分期。在臨床上,有些基層醫(yī)院做了CT或磁共振后就診斷患者是鼻咽癌了,但是影像診斷有較高的錯誤概率,長在比眼咽腔的腫塊未必一定是腫瘤,而且鼻咽腫瘤也有很多種。醫(yī)學上腫瘤的診斷不能有半點含糊,活檢的病理診斷是“金標準”。有了診斷之后,在治療前必須明確患者腫瘤的侵犯范圍,即明確臨床分期,不同分期的鼻咽癌治療方案不同,花費、療效和治療后并發(fā)癥都不同。二、強調危險因素分層同一個臨床分期的患者,預后可能不同。因此,我們抑制強調要對患者進行分層。患者血漿EB病毒水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險因子。2013年我們建立了患者血漿EB病毒拷貝數(shù)檢測體系,在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后通過抽血化驗,評估風險、判斷療效和評估腫瘤是否復發(fā)。另外,我們對我們治療后的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和分析,建立了我們自己的風險因素評價體系。三、因病施治,因風險施治在明確了上述的診斷和分期后,不同的分期治療原則不同。對于早期的患者,主要指I期或II期沒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單純放療已經足夠。如果存在高危因素,例如血漿EB病毒拷貝數(shù)顯著增高的患者,需要做同步放化療。而對于占患者人群80%的局部晚期患者而言,治療要遵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原則。“一個中心”指同期放化療,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在放療前給與3周期的誘導化療或者放療后給與三周期的輔助化療,在這里稱為“兩個基本點”。放射治療是沒有血道轉移的鼻咽癌主要的根治性治療手段?,F(xiàn)有的研究證據(jù)表明,對于復發(fā)風險高的患者,進一步聯(lián)合同期化療(指在放療同時給與化療)能夠顯著提高腫瘤治愈率,如果在放療前或者放療后給予全身化療消滅患者體內的微小轉移病灶,能夠進一步提高鼻咽癌治愈率。這種治療模式已經成為鼻咽癌治療的金標準。當然,在治療時應結合患者的年齡、一般狀況、營養(yǎng)狀況、經濟水平和患者/家屬意愿綜合考慮。精確放療,包括調強放療、旋轉容積調強放療、Tomo斷層放療等已經日漸成為鼻咽癌的標準放療技術。跟傳統(tǒng)的放療技術相比,這些精準放療技術對鼻咽腫瘤靶區(qū)照射更加精準,療效提高;對周圍正常組織的保護更佳,并發(fā)癥減少??紤]到部分腫瘤細胞可能對放療抗拒,聯(lián)合順鉑同步化療能夠增加放療對鼻咽癌細胞的殺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lián)合放療前或放療后的化療,能夠清除臨床檢測不到的微小轉移病變。四、結合新進展,通過這樣的標準治療模式,超過80%的鼻咽癌在國內較大的癌癥中心能夠獲得治愈。但是仍然有少數(shù)患者治療后會出現(xiàn)復發(fā)和轉移,主要是一些分期非常晚點患者,或者治療前EB病毒水平很高的患者,新的治療模式,免疫治療的加入為提高這些患者的治愈率提供了新的契機。目前,國內開展了一些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治療模式上進一步聯(lián)合免疫治療的新嘗試,很多較晚期患者在該模式治療下,治愈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對于鼻咽癌這樣一個“高度可治愈”的腫瘤,我們的目標是治愈90%的患者,而且是他們具有高生活質量的生存。2022年05月14日
3958
7
22
鼻咽癌相關科普號

甄立娜醫(yī)生的科普號
甄立娜 副主任醫(yī)師
河北省兒童醫(yī)院
呼吸科
410粉絲28.5萬閱讀

于青青醫(yī)生的科普號
于青青 主任醫(yī)師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鼻科
438粉絲7778閱讀

李剛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剛 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耳鼻喉科
541粉絲13.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