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達主治醫(yī)師 北醫(yī)三院 骨科 腰椎術后復查時,患者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大夫,我現(xiàn)在可以進行哪些康復鍛煉?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復雜。因為手術以后的不同時期,患者可以進行的康復項目不太相同。另一方面,不同患者術后病情各不相同,所能進行的鍛煉內(nèi)容和強度也就不同,尤其是如果出現(xiàn)了相關并發(fā)癥就不能進行常規(guī)的康復鍛煉。本文涉及的鍛煉內(nèi)容需要根據(jù)手術后的不同情況,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選擇,選擇其中部分練習即可。如果訓練時出現(xiàn)明顯不適,或者訓練完第2天出現(xiàn)渾身酸痛,難以堅持練習,可自行調(diào)整訓練量,主要目標是找到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訓練內(nèi)容和強度。以下康復內(nèi)容主要針對開刀手術患者,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也可以部分參考。不需要手術的患者也可以部分參考來增加腰腹力量。在介紹具體的康復鍛煉項目之前,需要特別提醒,能否進行相關鍛煉,需咨詢醫(yī)生,尤其要規(guī)律完成術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復查。每個時間點復查時與接診醫(yī)生確認能否鍛煉,以及能進行何種鍛煉。盡量前往北醫(yī)三院骨科術后復查門診進行面診復查:胸腰椎術后門診(門診樓2層)復查加號時間:(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每周二下午13:00-15:00(12診室)每周五上午08:00-10:00(13診室)每周五下午13:00-15:00(12診室)內(nèi)固定術后三個月需拍:腰椎:腰椎正側位X片+全脊柱正側位X片胸椎:胸椎或(胸腰段)正側位X片+全脊柱正側位X片內(nèi)固定術后半年需拍:腰椎:腰椎正側位X片+全脊柱正側位X片+腰椎CT胸椎:胸椎或(胸腰段)正側位X片+全脊柱正側位X片+胸椎CT+MRI微創(chuàng)手術只需要做---腰椎核磁(注意:CT、MR檢查需要排隊,請您提前兩周來預約所需檢查?。┩獾鼗颊邅韽筒榍白詈么_定需要完善哪些檢查,避免就診時不必要的麻煩。若外地患者實在不方便來京復查時,可通過手機進行線上復查。途徑1:下載“北醫(yī)三院”APP,在APP首頁的正中間點擊“專家咨詢”,搜索“鄒達”醫(yī)生,進行咨詢?;蛘呤种搁L按下方二維碼,然后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也可以下載。途徑2:使用“好大夫”微信小程序,或下載“好大夫”APP,搜索“北醫(yī)三院鄒達”進行咨詢。手指長按下方二維碼,然后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也可以。第一階段:從術后第1天到術后4~6周這個階段的患者整體力量較差,下地行走的穩(wěn)定性不足,尤其存在術后疼痛等不適,一般以臥床鍛煉為主,僅能適量下地,且需佩戴圍腰。1.踝泵練習:平臥或側臥,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時保持3-5秒鐘,然后腳尖緩緩下壓,至最大限度時保持3-5秒鐘,然后放松,此為一次,稍休息后可再次進行下一次動作。每次練習5分鐘,一天練習5-8次。這個練習可以預防雙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尤其是術后下地行走功能不佳的患者。2.直抬腿練習:平臥于床上,腳尖向上勾起,保持膝關節(jié)伸直,腿抬高、使足跟離床10-15cm,保持5-10秒/次,每次間隔5秒,15次/組,3組/天。這個動作可以練習下肢股四頭肌肌肉力量,使得下地時更加穩(wěn)健。3.直腿抬高練習:平臥于床面,單側腳尖向上勾起,保持膝關節(jié)伸直,抬高角度大于70°(保持3-5秒),每天3組,每組3-4次。如果自主無法完成,可讓家屬或護工協(xié)助完成。這個練習可以預防手術瘢痕的形成,防止腰椎神經(jīng)根粘連。4.室內(nèi)下地慢走:第一次下地行走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如出現(xiàn)頭暈、大汗、心慌等癥狀立刻臥床,勿勉強,家屬寸步不離患者,保護患者,防止跌倒!逐步適應之后可以逐漸增加下地行走的時間,一開始可以扶墻走,以不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不適為宜,但也建議不超過20~30分鐘。第二階段:從術后4~6周到術后3個月這個階段患者的傷口一般已經(jīng)基本愈合,已經(jīng)能夠完成基本的居家活動,生活自理??梢赃M行一些力量要求更大的鍛煉,同時隨著下地行走穩(wěn)定性的改善,可以嘗試去戶外散步。1.五點支撐(又叫做“雙橋”練習):仰臥位,雙腿屈曲,雙腳平放床上,用力蹬起,使臀部離開床面,盡量挺直身體,并保持平衡。不可挺肚,塌腰。本練習亦稱“五點支撐”,“五點”是指頸肩部(注意不是頭和脖子)、雙上肢肘關節(jié)附近,以及雙足。于最用力位置保持5-10秒/次,10次/組,練習2組。2.“四點支撐”(也叫“單橋”練習):如果上述五點支撐能夠堅持練習,無明顯不良反應,可適量增加練習次數(shù)。并且隨著肌力及腰部控制能力的增加可以過渡到更難的“四點支撐”練習,即抬起一條腿減少一個支點(如下圖)。3.戶外散步:隨著患者一般狀態(tài)的改善、力量以及平衡能力的增強,可以開始去戶外散步,每次外出20~30分鐘,每天外出2~3次。需要注意散步時不應該要求自己必須走多遠或者走多少步,應該以最放松的狀態(tài)行走,累了就休息,總外出時間20~30分鐘,最好能在陽光充足的時候外出,增加日曬,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和骨質量。切記不可因為自我感覺恢復良好,行走距離過大。第三階段:從術后3個月到術后半年這個階段患者已經(jīng)完成術后3個月的復查,如果醫(yī)生沒有提到出現(xiàn)了螺釘松動、椎體骨折、固定棒松脫斷裂等并發(fā)癥,可以在指導下進行一些新的鍛煉項目。這個階段鍛煉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下蹲、俯身彎腰、側身扭腰等動作。同時增加患者的腰部核心力量,更好地保護腰椎。之前的一些練習,比如五點支撐、散步等依然可以堅持。1.小燕飛(國外稱之為“超人式”動作):俯臥床上,手背后,雙腿并攏,腰部用力,使頭及腿同時抬離床面??稍诟共繅|一軟墊(或枕頭)以減少腰椎壓力。于最用力位置保持5-10秒/次,10次/組,練習2組。練習時雙手也可以向前伸。這個動作難度大,練習不當反而容易損傷腰椎,腰腹力量足夠的年輕人可以嘗試,老年患者謹慎選擇該項目。2.下蹲練習:腰椎術后很多患者覺得蹲下上廁所困難,這與控制下蹲的核心肌群力量不足有關。因此可以進行適當?shù)南露拙毩暋:唵蔚姆椒ㄓ匈N墻下蹲,背部貼著墻壁,腳跟距離墻壁大約30cm,保持腹肌收緊,逐漸下蹲,直至膝關節(jié)屈曲45°左右,在下蹲狀態(tài)下堅持5秒鐘,然后逐漸站直,如此重復10次為1組,一天訓練2組,如果練習時站不穩(wěn)可以雙手扶著墻面。逐步適應后可以增加難度,比如增大膝關節(jié)屈曲的角度,甚至過渡到完全不倚靠任何物體,雙手前伸狀態(tài)維持穩(wěn)定。需要注意關于下蹲的深度,一開始不要求下蹲很多,循序漸進,重在堅持。除了貼墻下蹲,也可以嘗試扶著椅子等物體練習下蹲站起,或者嘗試坐下站起(如下圖)3.扶椅式“彎腰”練習:生活中需要我們俯身彎腰的場景很多,術后為了完成這些動作,必須做一些練習??梢噪p手放在椅背上,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腿保持伸直或適度彎曲,慢慢前屈上半身,前屈的幅度可以自行調(diào)節(jié)。前屈后堅持5秒鐘,然后慢慢站起,10次一組,每天做2組。注意,雖然叫做“彎腰”練習,但需要盡量保持腰背部挺直,這樣可以在練習的同時盡可能保護腰椎。我們平常在俯身彎腰撿東西,勞動時也需要注意腰背部保持挺直,不能過度彎曲,保護腰椎。4.側屈練習:站立位,一側手扶著腿部或腰部,另一側手臂貼近臉部,然后向另一些側屈腰部,堅持5-10秒,然后緩緩恢復站直姿勢,10次/組,一天2組。也可以加大難度,進行抗阻側屈,可以手握啞鈴或有一定重量的其他物體,先緩慢有控制地側彎向握啞鈴一側,再緩慢用力,使上身恢復至正直的中立位,左右兩側均應練習。5.坐位轉體練習:坐位,腰背部挺直,雙上臂交叉,依次向左或向右轉動上半身,轉動的角度自行調(diào)整,然后在轉動后的角度堅持5~10秒,每個方向各做10次為1組,每天2組。也可以增加難度,雙手握住一個球或啞鈴進行轉體,注意必須是使用腰部力量扭轉。6.鳥狗式核心力量訓練:從跪姿開始,收腹,保持身體兩側髖周穩(wěn)定,左手牽伸,右腿向后伸直,使右手和左腿受力,并且保持身體穩(wěn)定,做這個動作時,一定要盡量把抬起的上肢和下肢盡量延伸,做到牽拉整個身體的感覺,每次可以維持10到15s,左右交替各做10個,之后逐漸增加時間和強度。7.平板支撐:俯臥位趴下,雙腳和雙肘關節(jié)支撐,臀部高度保持不超過肩部,最后雙腳分開與肩同寬,保持這個姿勢一定時間。這個動作持續(xù)時間和次數(shù)因人而定,前期可以少量多次練習。如果能順利完成常規(guī)平板支撐(下圖左),還可以嘗試側方支撐(下圖右),側方支持時先側身躺下,然后借助一側肘關節(jié)的支撐力量和腰腹力量把腰部和髖關節(jié)抬離地面。8.腹肌力量訓練:卷腹、“空中”踩單車等常規(guī)腹肌練習動作都可以訓練,尤其適合年輕人,這里就不多做介紹。9.簡單的器械輔助活動:例如靜態(tài)單車,橢圓機,啞鈴等第四階段:從術后半年到術后1年這個階段患者已經(jīng)完成了術后半年的隨訪,手術區(qū)域骨頭融合的情況已經(jīng)有一個初步的判斷,患者可以酌情進行一些室外運動,例如慢跑、游泳、騎車、簡單的廣場舞等。注意避免需要跳動和對抗性的活動,騎車也盡量在平坦的地面上進行。第五階段:術后1年以后這個階段患者已經(jīng)完成手術后1年的隨訪,患者總體恢復情況應該達到了70%~90左右,內(nèi)固定也趨于穩(wěn)定,植骨一般已經(jīng)融合,可以酌情進行一些強度更大,甚至有一定對抗性的運動,比如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希望上述內(nèi)容對廣大腰腿痛患者能有所幫助,祝您早期康復!2024年05月02日
1518
1
2
-
祁敏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長征醫(yī)院 脊柱外科 腰椎間盤突出術后早期,脊柱的穩(wěn)定性會有所下降,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姿勢管理,來讓我們脊柱恢復的更快。首先是翻身,一定要采用原木翻身的方法,彎曲一側腿,用腳蹬床,脊柱保持穩(wěn)定,肩膀和你的胯在同一條直線上,不要出現(xiàn)旋轉。也可以使用手抓住床邊減輕壓力。在床上做起來的時候不要直接坐起來,這樣的動作可能會造成腰椎損傷,一定要先佩戴好腰托再起床?;颊哐雠P在床上,早期可以讓家屬幫忙將雙腿彎曲,慢慢抬起臀部,將腰托置于腰部的后方,調(diào)整好腰托的位置,將我們的腰托固定在肋骨的下方。 髂骨的上方這一段骨頭比較少,多為肌肉的部分。 適當調(diào)整好松緊度就可以起床了。如果是損傷的程度比較重,手術的范圍比較大,可能會需要定制的胸腰椎之具,同樣也是戴好之具再起床?;颊咿D移到一邊,使用原木翻身,反過來將雙腳放于床沿下方,手和手肘同時支撐腰部,保持穩(wěn)定,慢慢做起來。這個方法適用于術后的一周或兩周之后。早期還是建議逐漸將床頭搖高,可以更好的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在床邊坐三到五分鐘,然后慢慢站起,站立的過程中保持腰部挺直。前幾次起床時一定要嚴密保護,避免出現(xiàn)意外。同時還要注意,當我們彎腰撿東西或搬東西的時候2022年12月11日
336
0
6
-
叢宇副主任醫(yī)師 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脊柱外科 術后注意事項:1.3個月內(nèi)下床活動時注意要帶著硬腰托(下床前預先戴好,躺姿下可以不戴)保護。保護手術脊椎節(jié)段,避免再次復發(fā)。2.6個月內(nèi)不要提重物、負重。注意減少腰椎動作幅度,以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活動為主。3.漸進式增加有氧運動、肌力訓練,每個康復時間段做相應的康復練習,不得提前做。應該選擇帶鋼條的硬質腰托(圖中腰托高度偏?。┯惭猩舷碌姆秶鷳摵w住肋骨和骶髂關節(jié)術后康復階段,一般以手術后周數(shù)來分三大階段第一階段:保護性活動(第0-6周)目標:·減輕疼痛與術后神經(jīng)粘連癥狀·逐步增加日?;顒樱ň彶叫凶?、緩慢上下樓梯)·穩(wěn)定腰椎,上下床時使用軸線翻身(請見下面視頻)軸線翻身康復建議:1、相對休息--步行;日常散步訓練(逐漸增加時間和速度)2、軟組織活動/關節(jié)活動: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活動預防深靜脈血栓、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3、指導坐姿,避免彎腰動作4、腹式呼吸訓練進行腹部等長收縮訓練:仰臥位,鼻子吸氣,下腹部鼓起來,在最大處保持2秒后,緩慢用嘴巴吐氣,每次2-3分鐘,每天2-3次(請見下面視頻)腹式呼吸訓練5、直腿抬高練習防止神經(jīng)根粘連(坐骨神經(jīng)滑動練習)(請見下面視頻)坐骨神經(jīng)滑動練習第二階段:中立穩(wěn)定性訓練(第6-12周)目標:·增加患者對負荷體位的耐受力·掌握正確的蹲坐姿勢·恢復腰椎活動范圍康復建議:1、非輔助性脊柱穩(wěn)定性訓練(低強度力量練習)2、下肢等張力量訓練同時鍛煉了腰背肌功能(臀橋運動)(請見下面視頻)3、步行逐漸從20分鐘增加到30分鐘4、后背靠墻下蹲(膝關節(jié)屈曲60°)臀橋練習第三階段:動態(tài)穩(wěn)定(第12-24周)目標:·無痛的完成站立位各個平面上的腰椎活動·無痛的完成動態(tài)核心穩(wěn)定訓練·下肢肌力完全恢復·修復、負重訓練,重返工作崗位康復建議:1、核心肌肉與基礎體能訓練2、下肢肌肉力量訓練加強(蚌式運動)(請見下面視頻)3、有氧運動訓練4、逐漸耐受每天步行30-60分鐘(健步走、上樓梯)5、僵蟲運動練習(請見下面視頻)6、下蹲練習(屈膝90°)7、仰臥踏步練習(請見下面視頻)8、撐地仰頭抬臂練習(請見下面視頻)蚌式練習僵蟲練習仰臥踏步練習撐地仰頭抬臂練習24周以后目標:·恢復到術前狀態(tài),繼續(xù)進行恢復和穩(wěn)定性的訓練計劃康復建議:1、開始進行輕微的腰椎靈活性練習2、開始進行健身房或家庭訓練計劃3、小燕飛練習(請見下面視頻)小燕飛練習核心肌群鍛煉動作詳解:1、臀橋動作要領:雙腳分開,腳后跟釘在地上,以雙肩雙腳為支點,利用腰腹部力量緩慢抬高腰部、臀部、和大腿,靠肩膀支撐上半身,下半身向上發(fā)力,并在頂端夾緊臀部,保持5秒鐘后緩慢放下。作用:鍛煉腰背部核心肌群及臀肌力量。頻次:每天3組,每組8~12次。2、僵蟲動作要領:仰臥在墊子上,膝蓋彎曲讓大腿小腿成90度,雙臂打開伸直,腰部全程平貼地面,緩緩移動對側的腿和手臂,重復交替。作用:加強腹橫肌,提高腹內(nèi)壓,增強核心靜態(tài)穩(wěn)定以增加腰椎穩(wěn)定性。頻次:每天3組,每組8~12次。3、改良版小燕飛動作要領:雙手臂彎曲呈“W”,胸口稍稍離開墊子2-5厘米,雙腿伸直,腳踝輕微抬起2-5厘米,切記幅度不要過大!速度不要過快!以免練傷。腰椎過度前凸、骨盆前傾的朋友不要練習這個動作。腰椎術后6個月內(nèi)不建議做。作用:強化腰背肌肉。頻次:每天2組,每組8~12次。4、撐地仰頭抬臂動作要領:動作象“小燕飛”,但做起來更容易。先撐在墊子上,然后用腰背部配合著緩慢抬高上身,保持3-5秒后放松。作用:強化腰背肌肉。頻次:每天2組,每組8~12次。5、坐骨神經(jīng)滑動練習動作要領:仰臥位,膝關節(jié)保持伸直,大腿抬離床面大約70°,抬起后停留5秒,同時做踝關節(jié)跖屈和背屈的動作,然后緩慢放下為一個。作用:防止刀口處神經(jīng)組織與周圍組織發(fā)生粘連。頻次:每天3組,每組10次。5、仰臥踏步練習動作要領:仰臥平躺,雙手置于身體兩側,雙腿抬離地面,腹部收緊保持軀干穩(wěn)定,雙腿開始進行踩單車運動,過程中保持軀干穩(wěn)定以及呼吸。作用:增加核心穩(wěn)定性以及下肢關節(jié)活動度和下肢基礎肌力。頻次:每天5次,每次1分鐘2022年08月21日
2740
1
8
-
2022年01月30日
2025
1
1
-
邱敏副主任醫(yī)師 盛京醫(yī)院 脊柱、關節(jié)骨科 許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術前、術后都有這樣的擔憂,“做了手術后還能不能進行重體力活動?”。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男性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率大于女性,這和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職業(yè)有一定的相關性,那么這部分人如果需要手術,術后還能不能繼續(xù)以重體力勞動謀生呢? 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還能干重體力活嗎?咨詢這個問題的患者很多,可以給大家一個總的答案——能!術后患者在一定情況下是可以進行重體力勞動的,但是有一定的前提,就是要積極配合術后的康復。 舉個例子,之前有一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是武術運動員,根據(jù)他的情況進行腰4、5椎體的融合手術,手術成功后出院。我們知道武術對身體各個方面的活動度、力量要求都比較高,按道理來說患者做完腰椎融合手術后的活動度、旋轉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丟失,但是在手術一年后,他幾乎達到了和術前一樣的競技水平。這就說明只要我們的訓練方法得當,康復到位,即使是做了腰椎的融合手術后,也能夠達到原來健康的身體狀態(tài)。 手術后的康復需要注意什么? 腰椎間盤突出癥做完手術并不代表治療結束,術后康復也十分重要,對治療效果的影響也很大。我們除了配合術后的積極康復,而且還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循序漸進。 做完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不管是融合手術,還是非融合的椎間孔鏡手術,術后都是需要一定的康復過程。這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適當?shù)男菹?。不管是什么手術,術后都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微創(chuàng)手術也是這樣; ●第二,進行柔韌度的恢復; ●第三,對于核心肌群力量也要循序漸進的加強,可以做一些俯臥位的拉伸、平板支撐、五點支撐等等。當然,做這些動作的時候,強度應該和自己的身體情況相匹配,出現(xiàn)疼痛不適就要停止。 在積極堅持康復的情況下,在正確的姿態(tài)引導下,身體恢復到一定程度后,患者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就可以慢慢地恢復重體力勞動了。最后,祝廣大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都可以早日康復,早日回歸正常生活。2021年10月08日
818
0
0
-
劉鐵主任醫(yī)師 北京朝陽醫(yī)院 骨科 大家好,今天呢,我們來說說腰椎術后康復的問題啊,大家認為腰椎術后是應該靜養(yǎng)還是應該盡早活動呢?那么在門診上很多患者朋友們認為腰椎術后應該安安靜靜的平躺在床上靜養(yǎng),這樣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啊,這樣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啊,另一方面呢,也有助于腰背部肌肉的萎縮,非常不利于康復啊。那么我們目前建議在腰椎術后應該盡早開始下肢的活動,也就是勾勾腳呀,抬抬腿呀,這樣一方面呢,有助于預防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呢,也有助于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啊,因為在做完手術之后呢,神經(jīng)有可能會出現(xiàn)粘連,那么早期開始活動活動腿腳,那么有利于預防神經(jīng)的粘連,促進神經(jīng)的恢復。那么在第二周呢,我們就開始進行腰背部肌肉功能的訓練啊,一方面可以收縮收縮腰背部肌肉,逐漸過度的。 小臀橋或者是小燕飛等一些動作,那么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過度過量哦,這樣一方面呢,有助于預防腰背部肌肉的萎縮,另一方面呢,也有助于骨愈合。至于下地呢,就需要在主刀醫(yī)師的建議下啊,逐步進行,通常需要在腰圍或者支距的輔助下,那么循序漸進的下地活動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不要超過20分鐘,那么你明白了嗎?2021年06月23日
1079
0
7
-
白成瑞主任醫(yī)師 北京友誼醫(yī)院 骨科 醫(yī)生完成一個成功的腰椎手術之后,無論是開放手術還是微創(chuàng)手術,術后正確的康復訓練對于并發(fā)癥的防治、功能的恢復都至關重要,正規(guī)適度的康復訓練可以有效增強腰部的力量增加脊柱的穩(wěn)定性,減輕術后軟組織的粘連和神經(jīng)根水腫,降低術后復發(fā)率。下面介紹一些術后康復的要點供廣大腰椎手術后患者參考。1直腿抬高訓練患者仰臥于床上,單側下肢膝關節(jié)伸直,踝關節(jié)中立或勾腳,屈髖關節(jié)緩慢抬離床面大于70度,到達最高點之后保持不動,持續(xù)5秒再緩慢放下,同樣方法對側下肢做相同的動作。雙腿各做一次動作為一個循環(huán),每20個循環(huán)為一組。每天早中晚各做三組。抬腿角度可以由20-30度開始,3天內(nèi)達到70度以上,必要時可以由家屬輔助抬腿訓練。該訓練可以有效牽拉神經(jīng)根,消除神經(jīng)根水腫,防止神經(jīng)根粘連。2仰臥勾腳蹬腳訓練患者仰臥位,雙下肢平放于床上,先將腳背和腳尖向頭端勾持續(xù)3秒,再把腳尖和腳掌用力向下蹬持續(xù)3秒,每勾腳蹬腳一下為1次,雙腳訓練可以同時進行。每天可以根據(jù)情況訓練100次左右,可酌情增減。本訓練有一定協(xié)同牽拉神經(jīng)根防止粘連作用,主要是可以增加小腿肌肉收縮,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強小腿“肌肉泵”作用,減少血栓風險。3仰臥位“五點支撐” 患者仰臥位,雙腳支撐于床面,雙膝屈曲約100度,腰部抬離床面,髖關節(jié)中立位,雙側大腿髖關節(jié)軀干保持同一平面,雙肘支撐于床面,頸枕、雙肘關節(jié)、雙足五點支撐,腰部完全挺起。保持這種體位10秒為1次,然后放平腰部,稍事休息,再做下一次。每做10次為一組,早中晚各做三組,這種訓練可以迅速增加腰背肌、腹部肌肉力量,維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為之后佩戴腰圍離床活動打基礎。4 俯臥位“小燕飛” 患者俯臥位,雙上肢前伸或后伸,雙腿并攏后伸,腰部用力支撐于床面,使頭頸及雙下肢同時抬離床面,在最大動作幅度時腰背部和下肢呈現(xiàn)弧形面。每做一次動作保持2~3秒即可。每天隨時可以做,和上面的訓練間斷開即可。這個訓練同“五點支撐”一樣可以增強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可以增加脊柱的穩(wěn)定性。上面介紹的一些康復訓練動作,是腰椎手術后較為簡單實用的鍛煉方法,但在實際訓練時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動作由簡單到復雜,難度由小到大,運動量由少到多。否則會適得其反,容易造成肌肉損傷,影響康復。按照上面的方法正確合理的訓練,可以達到快速康復減少并發(fā)癥的效果。2021年01月14日
2476
5
21
-
廖博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骨科 腰椎間盤突出手術治療后,康復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醫(yī)生也囑咐患者,術后如果沒有明顯的疼痛,可以先在床上進行勾腳背及直腿抬高的鍛煉。對于這項“醫(yī)囑”,不少患者感到十分疑惑,明明做的是腰部手術,為什么術后要鍛煉腿呢? 腰椎間盤突出術后,進行直腿抬高鍛煉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二是防止神經(jīng)根粘連。 對于第一個目的,患者很容易理解,畢竟患者在床上躺太久,下肢不運動,血液循環(huán)不暢,十分容易出現(xiàn)腫脹。因此,做直腿抬高練習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肢體腫脹。 而對于第二個目的,我們則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神經(jīng)根粘連。所謂神經(jīng)根粘連,顧名思義,是指神經(jīng)根與椎間盤及周圍組織“粘在一起”。事實上,因為腰椎間盤突出手術時會出血,所以術后組織需要粘連才能愈合,這是一種正常的修復過程,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在此過程中,原本不該粘在一起的組織和神經(jīng)粘上了,則是一件“壞事”。發(fā)生神經(jīng)根粘連后,患者的活動會受到限制,有些動作就做不了了,還會出現(xiàn)疼痛。 因此,為了防止腰椎間盤突出術后神經(jīng)根粘連,就需要讓神經(jīng)根“動”起來。做直腿抬高練習、腿部活動時,神經(jīng)根也跟著滑動,就起到了預防神經(jīng)根粘連的作用。 直腿抬高鍛煉的具體方法為:患者仰臥,將患側腿伸直抬高,然后雙手抱住這條腿的大腿根兒,進一步把腿抬高到最大限度,維持3~5秒,然后還原。一般手術后的第二天即可開始直腿抬高訓練,每天練習3~4組,每組直腿抬高30~50次。直腿抬高訓練一般要持續(xù)2~3周,尤其是在術后早期的1~2周內(nèi)非常重要。2020年10月20日
1261
0
1
-
許煒主任醫(yī)師 上海長征醫(yī)院 骨科 (一)足踝運動:適合人群:胸椎、胸腰段術后24小時內(nèi)。目的:鍛煉股四頭肌,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方法:患者平臥,膝蓋伸直繃緊,先讓足部盡量的背曲,然后逐步背伸,每日2-3回,每組8~12次,循環(huán)4組,之后逐步增加。(二)直腿抬高:適合人群:胸椎、腰骶椎術后2-3天。目的:預防神經(jīng)根粘連;鍛煉腰背肌。方法:患者取仰臥位,膝關節(jié)伸直,足背背伸直腿上舉,先單腿后雙腿,抬腿幅度適當并保持 1 -5s,將腿緩慢放下。可從40°開始,逐漸增大直到抬高>70°為止,每日2~3回,每組8~12次,循環(huán)4組。開始時抬腿次數(shù)不能太多以免因神經(jīng)根水腫而加重痛。(三)蹬足運動:適合人群:胸椎、胸腰段術后2~3天。目的:活動下肢關節(jié)、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鍛煉腰背部肌肉。方法:取仰臥位,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曲髖屈膝、踝關節(jié)背伸,向斜上方進行蹬踏,并使足盡量跖曲,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日2-3回,每組8~12次,循環(huán)4組(四)腰腹肌訓練:建議每天早晚各做一回,但剛受傷(術后)時勿運動。⒈ 腹肌鍛煉——平背運動目的:加強臀肌及腹肌力量,降低腰椎前曲角度,增強腰尾椎活動度步驟:⑴ 臀部用力夾緊。⑵ 收縮腹部。⑶ 腰部曲度變平。⑷數(shù)1至10下,再放松,重復8至12次。⑸ 修正重做:可加上提高臀部一至二寸運動。⒉ 腰背肌鍛煉——膝胸運動目的:牽拉腰部及膝后肌。步驟:⑴ 夾緊臀部,腹部收縮使腰背部緊貼地板上。⑵ 抱雙膝過胸。⑶ 雙手抱膝慢慢靠近胸部至最大活動限度,重復8-12次,循環(huán)4組。⑷修正重做:可雙側輪流做。注:手術患者,建議術后2~3周后進行鍛煉。⒊ 仰背運動目的:加強背肌肌力。步驟:⑴ 俯臥于床上。⑵ 先以二手撐地,伸展背部,測試伸展角度。⑶雙手平貼身體兩側,以上背的力量將身體慢慢向上伸展。⑷ 保持10秒,8-12次,循環(huán)4組。注:手術患者,建議術后2~3周后進行鍛煉。⒋ 拱橋運動目的:加強背肌肌力。步驟:⑴ 膝部彎曲,腹部收縮。⑵ 將臀部提高十秒,重復8-12次,循環(huán)4組。注:手術患者,建議術后2~3周后進行鍛煉。腰椎術后生活指導1、臥床時:保持良好的睡姿,取側臥或仰臥時,頭頸部、胸腰部保持生理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翻身要軸線;2、合理用枕,枕頭的高度,仰臥位時為其本人的拳頭高度;側臥時,枕頭的高度應為一側肩膀的寬度。3、在出院乘車回家時,最好應平臥車上(可彎腿,下肢屈曲),戴好腰圍,并將病人與運輸床固定牢固,運送途中開車要穩(wěn),避免急剎車。4、臥床期間,應加強腰背肌的鍛煉,保持良好的睡姿,取側臥或仰臥時,胸腰部保持生理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翻身要軸線。5、手術后一年之內(nèi)也應當小心,避免胸腰部的突然受力以及胸腰部外傷,以防止手術后癥狀再次加重。應避免參加有身體撞擊性運動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乘車時應系好安全帶或抓好扶手,避免摔倒或車禍而導致?lián)p傷。6、走路時應挺胸收腹,穿鞋應以鞋跟高度適宜、輕便的鞋為好;不要一直用一只手提著重的東西走很遠的路,應雙手交替使用或兩手拿同樣重的物品保持平衡。7、起床時,不應由仰臥位直接起身坐起,而應先側身,然后用手臂緩慢將身體支撐起來。8、工作性質須久坐者,應經(jīng)常改變姿勢,或短暫移動,最好15~30分鐘小動一下,1~2小時大動一回。9、室溫太低、涼氣過重,使腰背肌及椎間盤周圍組織的血運障礙,增加了腰痛的機會,室溫在26℃較適宜,此外,空調(diào)的風向切忌對著腰部或后備吹。寒冷季節(jié)應注意保暖。10、每周應定期進行全身鍛煉,如散步等。在復診后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參加游泳,同時注意防寒保暖。作者簡介:許煒,上海長征醫(yī)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美國克利夫蘭醫(yī)學中心神經(jīng)脊柱外科訪問學者,師從國內(nèi)著名脊柱外科專家肖建如教授十余年。任全軍骨科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yī)藥教育協(xié)會骨與軟組織腫瘤專委會委員、上海市社會醫(yī)療機構協(xié)會骨科委員會委員。致力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腫瘤、脊柱轉移瘤、脊柱神經(jīng)源性腫瘤的外科及綜合治療。年均門急診3000余人次,主刀手術500余臺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衛(wèi)生系統(tǒng)優(yōu)秀人才計劃、上海市科委揚帆計劃、上海市衛(wèi)計委青年醫(yī)師計劃等課題資助。許煒教授每周三下午專家門診,每周一上午骨腫瘤專病門診,門診地址:上海市鳳陽路415號(長征醫(yī)院門診大樓)。2020年10月19日
4529
4
13
-
張海峰主任醫(yī)師 濰坊市市直機關醫(yī)院 骨科 腰背肌鍛煉的目的是增加肌肉力量,穩(wěn)定脊柱,減輕“駝背”和緩解疼痛,這對于腰椎術后病人的恢復十分重要,應在大夫的指導下進行,一般很容易學會,但要有鍛煉下去的恒信和毅力。 簡單易學,應用廣泛的有“三點支撐法”、“四點支撐法”、“五點支撐法”和“小燕飛”。 “五點支撐法”是讓病人仰臥于床上,雙肘和雙膝屈曲,以雙肘關節(jié)、雙足部及頭后枕部五個點支撐,使肩、背、腰、臀部和下肢抬離床面,稱為拱形,然后放下,這樣重復操作。每次鍛煉的次數(shù)需按病人年齡、傷情、體質等情況循序漸進。 在“五點支撐法”(圖1)鍛煉一段時間后,可以轉為“三點支撐法”(圖2)或“四點支撐法”(圖3),即將雙肘部支撐點去除,只靠雙足部及頭后枕部三個或四個支撐點鍛煉。 病人還可通過病情采用“小燕飛”鍛煉法(圖4): 1.病人仰臥于床上,雙上肢平放于身體兩側,手掌朝上,同時抬頭、挺胸、上肢后伸。 2.雙下肢伸直并盡量使其向上抬起,也可同時抬起。 3.頭頸、胸部及雙下肢同時離開床面,僅腹部和床面接觸,身體成小燕飛姿勢,形狀是像小燕飛。 這些簡單易學的鍛煉方法,對腰背肌的功能恢復十分有效,是腰椎手術后恢復治療中的重要一項。2020年08月20日
3667
0
0
相關科普號

王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偉 副主任醫(yī)師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骨科
210粉絲65.7萬閱讀

王建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建軍 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骨科
1萬粉絲89.8萬閱讀

王凱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凱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疼痛醫(yī)學中心
995粉絲1.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