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婦孕期處理
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3年2月 第48卷 第2期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預防臨床指南(第1版)中華醫(yī)學會婦產(chǎn)科學分會產(chǎn)科學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診斷依據(jù)是HBsAg陽性。母嬰傳播是我國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故強調(diào)對嬰幼兒的預防。所有孕婦均需產(chǎn)前篩查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俗稱乙肝兩對半),如果孕婦HBsAg陽性,其新生兒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除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外,必須在出生后12h內(nèi)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為規(guī)范我國HBV母嬰傳播的預防措施,合理預防新生兒HBV感染,傳染病學與產(chǎn)科學專家根據(jù)國內(nèi)外公認的研究結(jié)果,參考其他國家相關(guān)資料,共同制訂本指南。一、HBV感染的臨床診斷慢性HBV感染是指HBsAg陽性持續(xù)6個月以上。如果肝功能正常,稱為慢性HBV攜帶;如果肝功能異常,且排除其他原因,則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攜帶者每6~12個月需復查肝功能和其他必要檢查。HBV母嬰傳播,即HBsAg陽性孕產(chǎn)婦將HBV傳給子代,主要發(fā)生在分娩過程中和分娩后,而垂直傳播(分娩前的宮內(nèi)感染)感染率<3%[1],多見于HBeAg陽性孕婦。檢測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即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HBeAg、乙型肝炎e抗體(抗-HBe)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可判斷有無感染或有無免疫力,其臨床診斷的意義見表1。表1 HBV血清學標志物及其臨床診斷意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臨床意義+-+-+/-HBV感染、傳染性強+--+/-+HBV感染、有傳染性+--+-HBV感染、有傳染性+++/-+/-+/-HBV感染、有傳染性、HBV可能有變異+----HBV感染潛伏期、有傳染性既往-+-+/-+HBV感染已恢復、有保護力既往-+-+-HBV感染已恢復、有保護力接種疫苗或既往-+---HBV感染已恢復、有保護力既往---+/-+HBV感染已恢復、無保護力既往---+-HBV感染已恢復、無保護力既往無-----HBV感染、易感人群HBsAg陽性,表明病毒在復制,有傳染性;HBeAg陽性是病毒復制活躍、病毒載量高的標志,傳染性強???HB。是中和抗體,血清抗-HBs水平≥lO mIU/ml即具有保護力。熒光實時定量PCR技術(shù)檢測HBV DNA水平,可反映病毒載量的高低。然而,30%左右的孕婦HBsAg陽性而HBeAg陰性者(俗稱小三陽),甚至少數(shù)HBeAg陽性者(俗稱大三陽),HBV DNA低于檢測下限,即所謂“HBV DNA陰性”,但血液中仍有HBV,具有傳染性。因此,孕婦HBsAg陽性時,無論其HBV DNA水平高低,甚至是“陰性”,其新生兒如不采取免疫預防,均有感染的可能性。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1.妊娠時機:慢性HBV感染婦女計劃妊娠前,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漆t(yī)師評估肝臟功能。肝功能始終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肝功能異常者,如果經(jīng)治療后恢復正常,且停藥后6個月以上復查正常則可妊娠??共《局委熎陂g妊娠必須慎重。干擾素能抑制胎兒生長,使用期間必須避孕。核苷(酸)類似物中,阿德福韋和恩替卡韋對胎兒發(fā)育有不良影響或致畸作用[2],妊娠前6個月和妊娠期間忌用。替諾福韋和替比夫定屬于妊娠用藥B類藥[2],孕中晚期使用對胎兒無明顯影響。拉米夫定屬于C類藥,但妊娠早、中、晚期用于預防HIV母嬰傳播時,不增加新生兒出生缺陷[3]。盡管如此,如在使用任何抗病毒藥物期間妊娠,須告知患者所用藥物的各種風險,同時請相關(guān)醫(yī)師會診,以決定是否中止妊娠或是否繼續(xù)抗病毒治療。2.孕婦隨訪:慢性HBV感染者妊娠后,必須定期復查肝功能,尤其在妊娠早期和晚期。首次檢測肝功能正常者,如無肝炎臨床癥狀,每l~2個月復查1次;如丙氨酸轉(zhuǎn)移酶(ALT)升高但不超過正常值2倍(<80U/L)、且無膽紅素水平升高時,無需用藥治療,但仍需休息,間隔l~2周復查;如ALT水平升高超過正常值2倍(>80U/L),或膽紅素水平升高,需請相關(guān)專業(yè)醫(yī)師會診,必要時住院治療,嚴重時需終止妊娠。3.孕晚期應(yīng)用HBIG無預防母嬰傳播的作用:有學者提出,HBV感染孕婦在孕晚期應(yīng)用HBIG可預防胎兒的宮內(nèi)感染,但相關(guān)研究存在以下問題:(1)對照組新生兒免疫預防后的保護率僅55%~85%,明顯低于公認的保護率,提示對照組沒有正規(guī)預防;(2)診斷標準不正確,夸大了宮內(nèi)感染率;(3)部分研究自身前后的結(jié)果存在矛盾。另外,孕婦使用HBIG后,新生兒體內(nèi)并無抗-HBS[4];大猩猩實驗和HBV感染者肝移植后預防再感染的研究提示,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U的HBIG不可能降低HBV病毒量[5];我國也有報道指出該方案并不能減少母嬰傳播[6-7]。因此,對HBV感染孕婦在孕晚期不必應(yīng)用HBIG。4.孕期抗病毒治療的問題:孕婦體內(nèi)高水平HBV是發(fā)生母嬰傳播的主要危險因素,降低病毒量可減少母嬰傳播。孕婦HBsAg陽性但HBeAg陰性時,其新生兒經(jīng)正規(guī)預防后,保護率已達98%~100%[7-9]。因此,對HBeAg陰性的感染孕婦,無需使用抗病毒治療以預防母嬰傳播。HBe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經(jīng)正規(guī)預防后,仍有5%~15%發(fā)生慢性HBV感染[7-9]。雖然,有報道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療可減少母嬰傳播[10-12],但這些研究有的病例數(shù)很少[IO],有的對照組新生兒可能沒有正規(guī)預防[11],也有經(jīng)治療后仍發(fā)生母嬰傳播的情況[10-11,13]。因此,目前尚不能將孕婦HBeAg陽性進行常規(guī)抗病毒治療手段以作為減少母嬰傳播的適應(yīng)證。以下因素也是孕婦抗HBV治療需要慎重的理由:(1)核苷(酸)類似物不能清除病毒,停用后病毒將回復到原有水平,甚至更高,甚至誘發(fā)嚴重肝功能損害;(2)長期服藥,會加重經(jīng)濟負擔,且使病毒變異而產(chǎn)生耐藥以及其他副作用;(3)85%~95%的HBeAg陽性孕婦即使不抗HBV治療,其新生兒經(jīng)正規(guī)預防后也可得到保護;(4)抗HBV治療通常從孕中、晚期開始,對孕早中期的宮內(nèi)感染無效。總之,對HBeAg陽性孕婦是否需抗HBV治療以降低母嬰傳播,還有待于更多設(shè)計嚴謹、嚴格對照的大樣本、多中心研究。此外,HBV感染者孕期肝功異常并不增加HBV母嬰傳播的風險[8-9],分娩后多數(shù)孕婦肝功能將恢復正常。因此,不能對肝功能異常者進行常規(guī)抗HBV治療,應(yīng)嚴格掌握抗HBV治療的適應(yīng)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