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是因各種致病因素(外傷、炎癥、腫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橫貫性損害,造成損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經(jīng)功能(運動、感覺、括約肌及植物神經(jīng)功能)的障礙。 2[脊髓損傷的病因? 脊髓損傷實際上并不少見,它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傷性的,各種原因的外傷,只要累及了脊髓,使脊髓受到了震蕩,都有可能造成脊髓損傷。最常見的是從高處墜落、摔傷;其次是交通事故、直接撞擊;第三種類型是砸傷,例如:由煤礦倒塌、房屋倒塌造成。除了外傷性的脊髓損傷之外,非常大量的是非外傷性的脊髓損傷,并且現(xiàn)在有增多的趨勢,例如:脊髓炎、脊髓腫瘤、脊髓血管病、脊髓側索硬化癥等等。脊髓損傷的兩種病因中,還是外傷性的發(fā)生較多,但二者都有增多的趨勢。按照北京最近的一個統(tǒng)計,在80年代,外傷導致脊髓損傷的比率是百萬分之六點八,而現(xiàn)在是百萬分之六十,增加了很多倍。 3.脊髓損傷時急救現(xiàn)場應如何處理? 若有傷口,應緊急包扎,并不宜輕易翻動傷員,有腦脊液漏要加厚包扎。 對呼吸困難和昏迷者,要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急救搬運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持傷員頭頸部和軀干的伸直位,決不可使脊柱屈曲和扭轉。尤其是頸椎傷,更應小心搬運,并加以固定。不可抬起頭部、軀干或坐起。搬運工具最好用平板擔架或門板。 有傷口或可能發(fā)生感染時,應合理應用抗生素。同時,預防和治療其他部位傷,防止尿路感染及呼吸道并發(fā)癥。 高位截癱者,必要時應早期進行氣管切開;途中較長時間搬運,應取出傷員衣袋中硬物等,以防壓迫發(fā)生褥瘡。 緊急處理后,應立即送醫(yī)院救治。 4.正常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脊髓是一個聯(lián)結大腦和外周神經(jīng)的連絡通道,大腦的命令通過脊髓傳到外周神經(jīng),從而完成身體的運動、感覺和大小便的控制功能。 5.脊髓損傷后的結果? 脊髓損傷后,其傳遞大腦控制運動和感覺指令的能力降低甚至喪失,造成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障礙、反射異常以及大小便失禁或潴留等相應的病理改變,這就是常說的“四肢癱”(指頸部脊髓損傷)和“截癱”(指胸、腰段脊髓損傷)。 6.什么是不完全性脊髓損傷,什么是完全性脊髓損傷? 不完全損傷:如果發(fā)現(xiàn)損傷神經(jīng)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覺和運動功能,這種損傷為不完全性損害,骶部感覺包括肛門粘膜皮膚聯(lián)接處和深部肛門的感覺。運動功能檢查是用手指進行肛檢,確定肛門外括約肌是否有主動收縮。 完全性損傷:指骶段感覺、運動功能完全消失。 7.從發(fā)病情況來看,我國脊髓損傷患者的年齡分布是怎樣的? 外傷性脊髓損傷大概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最多。多見于兩類人群,一是青壯年,從事體育運動比較多,另一組是50-60歲人群,這部分人大多是因為跌倒導致脊髓損傷。因此,脊髓損傷的年齡跨度從青壯年跳躍到老年,中年相對少,兒童比較少。 8.脊髓損傷發(fā)病率是怎么樣的? 外傷性脊髓損傷的發(fā)病率為百萬分之六十左右??偟募悠饋?,文獻報告是十萬分之六到二十。我國每年新發(fā)生七、八萬左右的脊髓損傷。加上損傷后平均壽命三十年左右,脊髓損傷患者累計起來是一個相當大的數(shù)字。 9.為什么對于脊髓損傷患者要特別強調(diào)進行康復治療? 因為脊髓損傷之后,帶來的早期問題是脊柱不穩(wěn)定,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患者需要手術解決這個問題,一旦脊柱穩(wěn)定之后,由于我們現(xiàn)在促進脊髓神經(jīng)再生的機會比較少,會遺留有原發(fā)性的功能障礙,例如:癱瘓,和繼發(fā)性的功能障礙,例如:腎臟系統(tǒng)的結石、壓瘡、關節(jié)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生育問題等。這些都不是簡單的通過吃藥或者手術能夠解決的,而必須通過一定的康復訓練,通過改善、代償和替代的途徑,讓脊髓損傷患者能夠盡可能的恢復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這是非常重要的。 10.脊髓損傷的康復目的? 康復治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預防或降低脊髓損傷所引起的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關節(jié)僵硬和攣縮、體位性低血壓、深靜脈血栓、精神抑郁的等。并通過裝配和使用輔助設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日常生活活動和工作、學習娛樂等能力。 11.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一般從什么時候開始? 康復治療越早越好,臨床情況一旦穩(wěn)定就可以開始,例如脊柱做完手術,不在搶救的過程中,就可以開始,早期的康復過程不是采取很復雜的措施或劇烈的運動,可以預防一些合并癥的發(fā)生,所以越早越好。 12.脊髓損傷平面與功能預后的關系? 平面力 活動能力 生活能力 頸椎1-4 依賴膈肌起搏維持呼吸,可用聲控方式操縱某些活動 完全依賴 頸椎4 使用電動高靠背輪椅,有時需要輔助呼吸。 高度依賴 頸椎5 手在平坦路面驅動高靠背輪椅,需要上肢輔助具 大部依賴 頸椎6 可用手驅動輪椅,獨立穿上衣,可駕駛特殊改裝汽車。 中度依賴 頸椎7-8 輪椅實用,可獨立完成床-輪椅/廁所/浴室轉移。 大部自理 胸椎1-6 輪椅獨立,用長腿矯形器扶拐短距離步行。 大部自理 胸椎12 長腿矯形器扶拐步行,長距離行動需要輪椅 基本自理 腰椎4 短腿矯形器扶手杖步行,不需要輪椅 基本自理 13.早期如何進行一些有效的康復訓練? 最早的訓練,在手術以后或者外傷以后短期內(nèi)就可以進行。有兩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保護各個關節(jié),每一天至少有一、兩次做全關節(jié)范圍的活動,范圍要是完整的,每個關節(jié)都要動一下,避免關節(jié)攣縮,另一個是要預防體位性低血壓,因為長期臥床站起來會頭暈,要讓患者逐漸抬高床頭,從30度、40度、50度、60度,逐漸抬高,當然抬高不能讓患者自己坐起,要用搖床,因為脊柱并沒有任何的動作,所以抬高床頭是早期可以做的。 14.如何進行肌力訓練和運動? 急性期的肌力訓練是為了預防臥床期間的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縮;恢復期的肌力訓練是為了有助于獲得各種動作和功能,方法有:胸腰髓損傷者用鐵啞鈴等進行上肢肌力強化訓練和下肢主助動訓練,頸髓損傷者用重錘、滑輪、橡皮帶或徒手阻力法進行訓練,更重要的方法有坐位訓練及支撐動作。除肌力訓練外,還要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預防攣縮。急性期被動進行為主,恢復期則由患者自己活動。 15.四肢癱瘓患者如何進行翻身訓練? (1)不用輔助用具:雙上肢伸直,頭、軀干協(xié)同向兩側搖擺,擺動幅度足夠大時,向希望翻轉的一側再用力擺動,即可達到翻身的目的。 (2)借助輔助用具:輔助用具可為床欄扶手等,一側上肢固定于轉向側,另一上肢向同側擺,頭、軀干協(xié)同擺動即可達到目的。雙上肢及手功能正?;颊咭嗫捎蒙鲜龇椒ǚ?。 16.四肢癱瘓患者如何從平臥位坐起? (1)利用床尾之繩梯從平臥位坐起。①開始位。②通過拉繩梯和彎曲肘關節(jié)抬起上半身。③撐在床上的肘關節(jié)逐漸向床尾移動,同時另一手拉繩梯協(xié)助抬起上半身。 (2)利用頭上方懸吊帶從平臥位坐起。①開始位。②一側上肢穿過吊帶。③上半身從床上抬起。④另一側肘部撐在床上。⑤上肢穿入第2個吊帶。⑥上半身抬起,另一手伸直向后。⑦上肢穿入第三吊帶。⑧支撐17.如何進行四點步態(tài)練習? 用雙拐和膝-踝-足支具(長下肢支具)進行四點步態(tài)的訓練。①平衡站姿。②一側拐杖向前。③通過提髖提起對側腳,低頭并扭向擺動腿的對側。④一旦提起腿,即把腿如鐘擺一樣向前擺動。⑤一條腿向前平衡站姿。重復上述動作即完成步行。 18.什么是擺至步和擺過步 (1)擺至步的練習: ① 平衡站姿。②雙拐前置。③通過伸肘、壓低和伸展肩胛骨、低頭來提起骨盆和雙腿。④雙腿擺至而不擺過雙拐,重新建立平衡站姿。⑤拐杖迅速前置,以獲得更大的穩(wěn)定性。擺至步相對于擺過步來說,消耗能量少,摔倒的危險也小。 (2)擺過步的練習: ①平衡站姿。②雙拐前置。③雙肘伸展、壓低和伸展肩胛骨、低頭來提腿和骨盆。④一旦提起,軀干和腿即如鐘擺一樣向前擺動。⑤足跟著地。⑥通過抬頭,收縮肩胛骨和推動骨盆向前,重新取得平衡站姿。 19.使用雙拐如何上下樓梯? (1)可使用后退法上下樓梯。 ①離最低一級樓梯幾寸遠平衡站立。②雙拐置于樓梯上。③伸肘、壓低肩胛骨,依靠雙拐,把雙腳提上臺階。④重獲平衡站姿。 (2)一手扶欄桿,一手用拐下樓梯,另一拐拿在手里。 20.使用雙拐步行時如何上下斜坡? 患者在斜坡上步行,最大的問題是要避免滑倒,當穿著固定踝關節(jié)的支具在斜坡上時,患者的髖關節(jié)、支具都是向下傾斜的,為提高患者在坡地上的行走能力,患者應盡可能在陡的坡度上練習。 上坡斜:上斜坡時,雙拐應置于雙腳前方,為增大穩(wěn)定性,應使身體與斜坡成一定角度,骨盆前傾,用擺至步而不用擺過步。 下斜坡:下坡時斜坡傾向使患者處于穩(wěn)定位,此時可采用擺過步。 21.使用雙拐如何安全的跌倒和重新站起? 當用拐杖步行者摔倒時,有兩件事可做,以減少損傷的危險。第一,挪開拐杖以免摔在拐杖上。第二,當患者摔倒時應用手掌著地,上肢收于胸前,用肘和肩緩沖一下,應避摔倒時上肢僵硬,造成摔傷。 重新站起的方法。①開始位,雙腿俯臥位,雙拐置于合適地方,雙掌撐在地上。②身體擺跖行位。③充分提起骨盆。④抓住第一根拐杖。⑤用一根拐杖平衡,同時抓住第二根拐。⑥放好前臂套環(huán)。⑦把軀干推直。⑧站直 22.輪椅的選擇 絕大多數(shù)脊髓損傷患者可能需依靠輪椅來度過今后的歲月。輪椅種類和用途應根據(jù)損傷的程度而有所不同。應該在康復專業(yè)人員的指導和建議下選擇適合自身病情的輪椅。需考慮的幾個方面有應選擇用輕便、可折疊、便于攜帶的;坐墊應柔軟、透氣、壓力均勻;主要用于室內(nèi)?還是室外?扶手能否拆卸;根據(jù)能力選擇驅動裝置。脊髓損傷患者的輪椅是終身的代步工具,因此,選擇適合的輪椅是很重要的。 首先,對于高位脊髓損傷患者來說,頸5以上患者,由于手不能運動,因而需選擇高靠、有胸部固定帶的輪椅。這種輪椅將由家屬來推動,患者不能自行控制輪椅。因此,輪椅剎車閘一定要可靠、結實,以防止無人在旁滑動、溜坡等而出現(xiàn)危險。另外,扶手要以寬大、柔軟、能固定雙手為好,配有防壓瘡墊,雙足踏板要足長,防止雙足碰傷。頸6~胸1脊髓損傷患者,應在有條件時配質(zhì)量好、較輕巧的輪椅。雙手下垂時,應與大輪軸心在一條垂線上,這樣驅動時有摩擦力,并應配一手掌半指手套,防止手磨破并容易驅動輪椅。前輪一定要靈活,同樣,足踏板要足夠長。另外,足踏板應能向兩側分開,以便用滑板移向床邊時,較為方便。如果患者體弱、年邁或體重大,用雙手驅動輪椅困難,亦可配備電動輪椅(手動型),每日充電一次,即可驅動十幾公里,活動范圍可明顯加大。當然,價格較也高。對于中低位脊髓損傷患者,或者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如果使用雙下肢支具和拐可以站立移動,應多多加強這方面訓練,防止下肢骨質(zhì)疏松,全身情況、體能均會有改善,因而以少坐輪椅為佳。但是,較遠的活動,仍需坐輪椅,否則體能消耗太大,是不能持久的。23.如何從輪椅轉移到同一平面的其它地方? 在進行這一訓練時,應注意把腳放在地板上,讓腳與地面垂直,這樣在轉移中可最大限度地讓腿負重。 (1)不用輔助用具的轉移。 ①開始位。②頭向下、向床的反向擺動,一手撐床、一手撐輪椅(提前剎住),提起臀部向床移動。 (2)應用輔助用具的轉移。 ①開始位。②向滑板扭轉臀部,并坐出輪椅,向床上移動。 24.如何練習抬起輪椅前輪,用后輪保持平衡? 這是一項基本輪椅技巧,其方法有兩種: (1)指導患者用后輪保持平衡。 ①指導者把患者放在平衡位。②向前驅動時,輪椅向后傾。③向后拉輪椅時,輪椅回到直立位。④非接觸性保護讓患者反復體會,掌握住平衡要領。 (2)用安全裝置,患者獨自練習用后輪保持平衡。 方法同(1)之②、③、④。 25.乘坐輪椅時如何上下馬路鑲邊石? (1)從靜止位上馬路鑲邊石。 ①開始位,前輪離臺階數(shù)公分,面對臺階。②前輪抬起置于臺階上。③前輪退到臺階邊緣。④雙手置于驅動手輪恰當位置。⑤完成上臺階。 (2)向后退下馬路鑲邊石。 ①開始位,輪椅后退到臺階邊緣。②控制輪椅下降。③在控封下轉動輪椅,把前輪從臺階上放下。 26.如何進行康復護理? 特別是在早期的時候,康復護理是一個最重要的內(nèi)容。例如患者要選擇合適的床和床墊,床板是要硬的,但上面必須要有一個比較軟的床墊,它不能弧形下去,必須是平的。加墊是為了預防壓瘡的發(fā)生。定時翻身,至少兩小時翻身一次。長期的患者可以逐步延長翻身的時間,但必須注意皮膚不能壓出紅暈。如果有,必須是短時間可以恢復的。還要有適當?shù)捏w位,要睡得合適,否則會造成一些肢體的功能障礙或者畸形。另外個人衛(wèi)生要特別注意,因為會有大小便失禁,會造成局部感染或者壓瘡的發(fā)生,還要保證呼吸,如果是高位損傷的患者,可能會影響生命。 脊髓損傷的康復護理: 1、 選擇合適的床和床墊 2、 定時翻身 3、 保持適當體位 4、 注意個人衛(wèi)生 5、 保證呼吸道通暢 27.如何保持肢體的正確位置? 保持癱瘓的手于正確的位置:可用類似于手巾的柔軟物放在手掌;雙腿伸直,平放,略分開;腳尖向上,腳背向上彎曲與床面成大約90度。用數(shù)個不同厚度的枕頭墊在身體下面,實現(xiàn)這種體位。 28.脊髓損傷有哪些常見的并發(fā)癥 脊髓損傷可造成終生殘疾,很多人因此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料,并且可由此而產(chǎn)生許多合并癥。例如長期臥床,局部皮膚受壓產(chǎn)生的壓瘡(俗稱褥瘡),由于小便失禁造成的泌尿系感染,長期不站立引起的骨質(zhì)疏松以至骨折,骨關節(jié)長期不運動引起的攣縮固定、肌肉萎縮,以及脊髓神經(jīng)破壞導致的痙攣(俗稱“抽筋”)和疼痛、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周圍的異位骨化、下肢靜脈血栓、自主神經(jīng)過反射(血壓升高、心慌、面紅)等等。另外,由于脊髓損傷的治療目前醫(yī)學尚無有效辦法,上述嚴重后果會造成患者極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導致心理失衡,悲觀、失望、焦慮、憂郁均有可能產(chǎn)生。 29.皮膚護理(預防壓瘡) 每日起床后和入睡前自我檢查全身的皮膚兩次; 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應每隔兩小時自己或在他人的幫助下轉換體位一次。坐輪椅時要每隔30分鐘抬起臀部一次,并最少維持30秒; 保持皮膚干爽潤滑,避免尿液糞便的刺激 避免摩擦和按摩受壓部位,營養(yǎng)充分合理。 30.小便的護理 脊髓損傷的患者常常會失去自主控制排尿的能力。為了安全、有效、規(guī)律地將膀胱內(nèi)的尿排出體外,患者需在醫(yī)護人員的幫助下進行膀胱訓練。 制定飲水——排尿——導尿時間表,24小時飲水總攝入量不超過2000ml。常用方法: (1)恥骨上區(qū)輕叩法:患者用手輕叩下腹部,產(chǎn)生排尿; (2)屏氣法:患者身體前傾,快速呼吸3~4次,然后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向下用力作排便動作,直至尿流停止; (3)擠壓法:先用指尖對膀胱進行深部按摩,再用手指握成拳狀置于臍下3cm處,用力向下腹部加壓,直至尿流停止。注意不要由下向上加壓,防止尿液逆流到腎臟。 31.大便的護理 脊髓損傷后可能會失去控制大便的能力。經(jīng)過適當?shù)挠柧毢吞幚?,多?shù)患者的排便功能能夠改善。 常用的排便訓練方法有: (1)用手指(戴一次性乳膠或塑料手套加上石蠟油)刺激肛門,用兩手指向外擴充肛門加強刺激 (2)用藥物塞肛 (3)人工排除 通常,排便訓練(每天或隔天一次)按患者的不同需要選擇上述其中方法的一種。有些患者還需要服藥一些通便的藥物來協(xié)助排便。排便前半小時喝一杯飲品,以刺激腸蠕動。盡可能用坐廁或大便椅,加上由右向左的腹部按摩,以增加腹內(nèi)壓,亦有助于排便。32.脊髓損傷患者的住房應如何改造? 為使截癱或四肢癱患者能在家順利完成日常生活動作,應對其住房進行改造。 (1)廁所安裝坐式便池,調(diào)整床和便池高度,以適合輪椅高度為佳,以利于患者從床到輪椅、到坐式便池的轉移動作。 (2)廁所的門寬應能通過輪椅和雙手握轉輪圈的寬度,且不能有臺階,一般情況,應在便池30度交角、便池兩側安裝扶把手,支撐身體做轉移動作,面向門坐在便池上。 (3)除了上述廁所安裝扶手以外,在床邊、廚房、沙發(fā)、餐桌旁均可安裝扶手,以利轉移動作完成。 (4)廚房的門要加寬,門最好是橫拉門,不要臺階,灶具一定要低,坐在輪椅中可炒菜并可看見鍋底部,洗手池、洗菜池、臺面均要降低,使患者能方便操作。水龍頭要以長柄、易開關、容易夠到為佳。 (5)進出大門要有坡道,角度不超過15度,否則手推輪椅上坡會出現(xiàn)困難。 (6)家中應給患者有一個洗澡的位置,一般坐在輪椅中洗淋浴較合適。 (7)買各種電器盡量買有遙控裝置的,如電視、錄象機、空調(diào)機、電風扇、電燈。四肢癱患者可使用專門設計的“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 33.脊髓損傷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比重是極端的大的,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患者如果沒有戰(zhàn)勝自己的殘疾、戰(zhàn)勝功能障礙的信心,或者不配合的話,所有的治療就無從談起。而我們確實有很多的患者就是因為心理障礙沒有實現(xiàn)應該實現(xiàn)的功能,放棄了,不再努力了,影響是巨大的。我們要經(jīng)常跟患者說的話就是:每個人都永遠要保持一種希望,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有什么進步,這個進步未必是原來癱瘓的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而是生活中原來不能做的事,現(xiàn)在能做了,這就是進步,應該永遠保持這個希望。 34.娛樂活動(業(yè)余生活) 在醫(yī)務人員的幫助下和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可培養(yǎng)一些生活中的興趣,如種花、做一些小工藝、讀書、聽音樂等。還可經(jīng)過訓練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如坐地排球。可訓練使用計算機,借以增加就業(yè)和工作的機會。還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與全世界建立廣泛的聯(lián)系。 35.患者及家屬須知 (1)注意患者一般情況,如在急性期,應住醫(yī)院中(一般1~4周內(nèi))。應觀察患者呼吸情況,注意是否發(fā)燒、顫抖、出汗、煩躁不安,大小便是否通暢。如果輸液,更應注意尿量是否增加。如有傷口,要注意敷料是否干燥,有無滲血、滲液,有引流要注意流液情況,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或護士。 (2)每2小時翻身一次,頸部受傷或手術患者要軸向翻動(即頭和軀體同時翻動,不能在翻身時造成頭部轉動)。防止壓瘡,骨突起部要墊起(頭后枕部、肩胛部、骶尾部、雙髖部、雙內(nèi)外踝部、足踝部、雙膝關節(jié)部),但注意不要使用圓形氣墊,因為這樣墊會引起靜脈血流不好。骨突起部要用手輕輕按摩,有顏色改變要讓醫(yī)生看。 (3)患者需移換床、外出坐輪椅,均需3~4個人共同協(xié)作平抬患者(站于一側),完成轉移,如果自行轉移還不會,需要有2個人抬患者由床邊轉移至輪椅。在人手不夠時也可由一個人按照特殊體位轉移患者,即雙膝抵住患者雙膝,上身移至患者身后,雙手拉住患者后側腰帶或褲邊,上身向后用力,患者上身靠在助手上身背側,兩點一前一后(左轉時,右足在前,右轉時,左足在前),緩慢移動,1個人亦可完成轉移動作。當然患者不能坐位穩(wěn)定則不可執(zhí)行這種轉移方式,在患者經(jīng)過正規(guī)康復訓練后,如能自行轉移,亦在早期應有人保護,防止摔倒外傷。 (4)多吃營養(yǎng)食品和水果,注意大便情況,超過3~7天無大便,要在肛門內(nèi)快速注入開塞露2支,過于干燥要戴手套(乳膠)挖出,手要輕柔,防止肛裂,同時可口服一些蜂蜜,緩瀉藥(如番瀉葉泡水或中藥麻仁潤腸丸等)。 (5)活動各個關節(jié),尤其的癱瘓部位以下大小關節(jié)均需要活動,要輕柔,每個關節(jié)活動為每日2次,每次1~2分鐘,要按正常關節(jié)活動范圍活動。 (6)注意雙下肢有無腫脹,如腫脹為深靜脈血栓出血,不要在活動,要稍抬高患肢,并請醫(yī)生檢查。 (7)如活動后肢體腫脹,有青紫色,則有可能有肌腱裂傷或骨折出現(xiàn),要停止活動,并請醫(yī)生檢查。 (8)要安慰患者安心養(yǎng)病,鼓勵患者戰(zhàn)勝殘疾的信心。 (9)蓋被時,足下要放一軟枕,使得踝關節(jié)保持90°,不要用被壓足部,防止造成足下垂。 (10)患者的體位一般為側臥、仰臥位,如果骶尾骨部有壓瘡,也可俯臥位。當然,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也可采用坐位。任何體位的變換,必須經(jīng)醫(yī)生護士指導過遵照執(zhí)行。一般說頭頸、胸、腰部不應有扭動,各種體位均應有軟墊支持,并且保護骨突出部,應使姿勢穩(wěn)定。
脊髓損傷的后果是什么?脊髓損傷后一輩子都完了嗎? 脊髓損傷會造成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障礙,反射異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相應的病理改變,這就是常說的“四肢癱”(指頸部方位脊髓損傷)和“截癱”(指胸、腰段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可造成終生殘疾,很多人因此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顧,并且可由此而產(chǎn)生許多合并癥。例如長期臥床,局部皮膚受壓產(chǎn)生的壓瘡(俗稱褥瘡),由于小便失禁造成的泌尿系感染,長期不站立引起的骨質(zhì)疏松以至骨折,骨關節(jié)長期不運動引起的攣縮固定,以及脊髓神經(jīng)破壞導致的痙攣(俗稱“抽筋”)和疼痛等等。另外,由于脊髓損傷的治療目前醫(yī)學尚無有效辦法,上述嚴重后果會造成病人極大的心里創(chuàng)傷,導致心理失衡,悲觀、失望、焦慮、憂郁均有可能產(chǎn)生。 但是,脊髓損傷是否就意味著人生一片灰暗,一輩子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經(jīng)過正規(guī)、刻苦的康復訓練,絕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并且重新創(chuàng)業(yè),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目前有脊髓損傷患者約30萬人,其中男女比:6:1,發(fā)病年齡大都在30歲以下,每年以20000左右的人數(shù)在增加,隨著康復水平的進步,脊髓損傷患者的壽命已經(jīng)和正常人相差不大,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也都得到了明顯的進步,然而脊髓損傷后性與生殖功能障礙的卻很少提及,脊髓損傷性與生殖功能的康復在國內(nèi)可以說幾乎是空白,就算是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進行脊髓損傷性與生殖功能的康復也就20年左右。實際上:按照WHO和我國相關法律:享受性生活的權力和當父母的權力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力,就算是脊髓損傷后的傷殘者也不例外。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脊柱脊髓損傷康復科王其紅一、目前我國脊髓損傷性與生殖功能障礙存在著以下的現(xiàn)狀:醫(yī)務人員對相關的知識嚴重缺乏,不能夠給患者提供正確的指導;患者不愿提起和就醫(yī),本人和陪伴常年過著無性生活,部分家庭因此破裂;脊髓損傷患者未婚率高、離婚率高、未生育高(尤其對于有傳統(tǒng)意識的獨生子女家庭,未生育小孩顯得尤為重要);對脊髓損傷后性與生殖功能的障礙的認知存在嚴重的誤區(qū);很多人認為傷后就不可能過上性生活,也沒有能力擁有自己的小孩等所以開展脊髓損傷性與生殖功能的康復非常重要。1990年小谷收集文獻統(tǒng)計結論,總數(shù):2930例可勃起:1802例 (62%);能射精:445例 (15%);能性交:730人 ( 25%);生小孩:55例(2%)。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進步,脊髓損傷后過上比較正常的性生活已經(jīng)不是禁忌,擁有自己的小孩也不是夢想。性包括三個層次,性欲、性行為、性愛。正常性功能包括:1、與異性的解除;2性欲,3、勃起;4、性交;5、射精;6、快感;7、授精;女性還包括:妊娠、分娩等。二、脊髓損傷男性性功能障礙主要包括:造精障礙:精少、弱、畸形多等;勃起障礙精神性勃起、反射性勃起障礙;性交障礙:無勃起及持續(xù)程度;射精障礙:早泄、遲泄;逆行射精;無射精;陰道內(nèi)射精障礙。 1、造精障礙:脊髓損傷后男性依然能夠制造正常的精子,但因脊髓損傷的相關原因導致精少、弱、畸形多等;原因:感染、陰囊濕熱、久坐、精液長期不排等處理:1、控制尿路感染,管理好大小便,適當合理使用抗生素;2、陰囊溫度要合適;3、定期行人工射精; 4、服用藥物:維生素、番茄紅素 八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等; 5、避免久坐,加強運動和訓練;2、勃起障礙:勃起障礙可能是影響脊髓損傷患者性功能和重建自行最嚴重的障礙。實際上,脊髓損傷后很多患者都可以出現(xiàn)勃起,T10-S1之間損傷者,精神性勃起和反應性勃起均存在;只要S2-4中樞保存,陰莖受刺激即能反射性勃起。處理:一線治療方法: 西地那非(可使64%以前無任何勃起和78%以前有勃起的SCI患者得到改善)真空負壓吸引裝置:有效率 85.6%(推薦使用,無創(chuàng),成本低,方便,半永久使用,)二線療法:尿道內(nèi)給藥:比法爾外用乳膏(含前列腺E1 1mg)陰莖內(nèi)海綿體注射:罌粟堿+酚妥拉明+前列腺E1或單單獨使用:前列腺E1 三線療法:陰莖假體植入手術。3、性交障礙:主要為無勃起、持續(xù)程度不夠、姿勢障礙等處理:對方主導,采用合適的體位和姿勢;借助藥物和外部裝置;處理勃起問題;4、射精障礙:隨著時間的推移,造精功能有惡化的傾向,精液性狀不好的原因之一是精液不排泄而停滯,傷后因盡早誘發(fā)人工射精。方法:震動器法;可反復使用,取經(jīng)成功率較低;藥物刺激法:腰椎穿刺,注入新斯的明, 1-3小時可誘發(fā)射精,取精成功率高,有創(chuàng)、部分有藥物副作用; 電刺激法:肛門插入刺激電極,10-15分 鐘產(chǎn)生射精;取經(jīng)成功率高;三、脊髓損傷后女性性功能障礙:女性是激素依賴型的,主要存在的就是感覺障礙,同樣可以分泌液體潤滑陰道和享受性高潮, 除感覺外影響不大。四、男性生殖功能障礙: 男性脊髓損傷患者受傷后仍能制造精子,只要有勃起和射精的能力,則致女性懷孕的可能性就很高。問題在于:精子如何遇見卵子,并結合成受精卵。主要影響因素:形成精子的精囊作用差;尿路感染致炎癥堵塞輸精管;勃起不全致性交障礙;精液進入子宮障礙;精液遇見卵子障礙。處理:計劃生育,一一解決,處理同性功能障礙。五、女性生殖功能障礙:盡管脊髓損傷后幾個月內(nèi)沒有月經(jīng),但仍會續(xù)排卵和妊娠,對女性的生殖功能影響不大。注意: 1、考慮清楚如何照顧自己及胎兒,嬰兒 2、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大小便,控制感染。 3、T6以上易誘發(fā)自主神經(jīng)反射亢進,可服用藥物治療。 4、盡量避免叩擊、敲打膀胱,后期建議保留尿管 5、不亂用藥物,亂作檢查。六、結語:只要夫妻雙方有耐心,配合專科醫(yī)師的指導,擁有滿意的性生活和擁有自己的孩子不會只是一個夢?!?
總訪問量 1,442,342次
在線服務患者 1,114位
科普文章 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