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先老腿”,不少年紀大的人誤認為出現腿腳發(fā)冷、無力、酸痛、麻痹等癥狀是由于年紀大而出現的自然現象,殊不知,這些病癥可能是由下肢缺血導致的,延誤診治情況嚴重者可能會需要截肢。下肢缺血發(fā)病率在大于40歲的人群中約占4%~10%,而在70歲以上的人群中可高達15%~20%。那么,什么是下肢缺血?下肢缺血的癥狀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判斷是否患有這種疾病呢?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俗稱下肢缺血,是老年人?;嫉募膊。摬〉闹饕Y狀是下肢無力,間歇性跛行,皮溫降低,感覺麻痹,嚴重者甚至出現下肢疼痛和肢體壞死,需要及時到有血管外科??频尼t(yī)院進行診治。下肢缺血按癥狀輕重程度可分為三期,一期時,下肢會感覺到發(fā)冷、發(fā)麻,主要是冬天比較明顯;二期時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病人每走一段距離,小腿就會酸脹,稍微休息一會兒可恢復;到三期時則會出現缺血性疼痛,嚴重起來連普通的止痛藥都無法克制。 當出現下肢缺血的癥狀時,老年人可能會采用泡腳的方式去緩解,然而這種方式可能會加重病情。當下肢出現缺血,血液供應就會變少,一旦外界增加溫度,氧消耗會更多,溫度越高,氧消耗就越大。下肢缺血者的神經末梢都不敏感,尤其是對于溫度的感覺,不到普通人的三分之一。如果水溫很燙,常人泡腳進去,覺得燙會立刻拿出來,但是對于下肢缺血者來講,可能感覺不到這種溫度,就容易造成燙傷。一旦發(fā)生燙傷就會導致破潰,會加速下肢缺血造成壞死。 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腳部汗毛、按壓腳趾、感受腳部溫度以及摸足背動脈來檢測是否出現下肢缺血。下肢缺血早期,腳部汗毛會出現脫落。正常情況下,用手指按一下腳趾,腳趾按壓部位馬上由白變紅,如果患者有下肢缺血的癥狀,腳趾按壓部位則需要經過幾秒后才能恢復。此外,患者還可以通過感受足背動脈的跳動強度,與上肢脈搏或者對側足背動脈的跳動相比較,若是波動相對較弱,也表明腿部血管狹窄或者堵塞。 如果下肢缺血癥狀嚴重,應到醫(y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接受治療,切不可放任不管,延誤病情。
什么是華法林? 華法林(芐丙酮香豆素,Warfarin)是傳統(tǒng)的口服抗凝藥物,可阻止血液凝固,防止血管內血栓的形成。華法林通過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擴大和延展,抑制在陳舊性血栓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血栓。同時抑制血栓脫落和栓塞的發(fā)生,有利于已經形成的血栓的清除。 為什么使用華法林? 華法林被廣泛應用于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房顫、腦卒中再發(fā)、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長期抗凝治療和預防。它具有作用時間長、服用方便、副作用相對小、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在口服抗凝治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怎么服用華法林? 醫(yī)生通過化驗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PT)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血液來決定應該服用華法林的劑量?;颊咚玫膭┝繉⒏鶕?INR來調整,所以患者必須正確服用每天的用量。最好是在每天的固定時間用藥,或者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做。每個患者因為不同性別、年齡、體重等等情況需要的劑量都是不同的,因此沒有參考性。 哪些因素會影響化驗結果呢? 疾病、飲食、其他藥物或生活習慣的較大改變會影響化驗的結果,患者需要將以上的情況隨時告訴醫(yī)生,這樣醫(yī)生可以判斷是否需要調整所用的華法林的劑量。 (1) 食物對華法林的影響: 一些食物和營養(yǎng)品會影響華法令的抗凝作用。 可以降低華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菠菜、白菜、胡蘿卜、西紅柿、西蘭花、豆類、海藻類、牛油果、動物肝臟類、綠葉蔬菜(包心菜,生菜 等)、肥肉、綠茶等。 可以增強華法林抗凝作用的有:柚子、魚肝油、丹參、銀杏、人參和甘草。 當您口服華法令進行抗凝治療時,應盡量保持飲食結構的平衡,不要盲目改變食物結構、添加營養(yǎng)品,并定期監(jiān)測PT和INR。不必特意地偏食或禁食某種食物。 (2) 煙酒的影響: 服用華法林的患者盡量戒煙或避免酗酒。吸煙與飲酒會加快華法林的代謝。 (3) 疾病/身體情況的變化對華法林的影響: 某些疾病(感冒,發(fā)燒等)與身體情況的變化(月經)對華法林的療效有影響。 華法林對女性患者的月經有影響,月經量會過多或者經期會延長。如果出現上述情況說明患者存在出血傾向,患者在月經期間可以將華法林的劑量減少1/4片或更多,等月經結束后再恢復至原來的劑量。 (4) 藥物對華法林的影響: 能增強華法林抗凝作用的藥物有: ?廣譜抗生素,如:羅紅霉素,克拉霉素,莫西沙星等; ?抗酸藥,如:西咪替丁等;?口服降糖藥,如:甲苯磺丁等; ?非甾體解熱鎮(zhèn)痛藥,如:阿司匹林等;?抗心律失常藥,如:胺碘酮等; ?中草藥,如:丹參、當歸、銀杏葉、大蒜、黃連,番木瓜等。 能減弱華法林抗凝作用的藥物有: ?巴比妥類藥物,如:苯巴比妥; ?鎮(zhèn)靜催眠藥,如:地西洋; ? 些中草藥,如:西洋參,金絲桃. 如何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 服藥初期,患者每三天需要測定 INR,然后是每周一次,這些化驗結果能幫助醫(yī)生調整華法林的用量,一旦您的用量確定以后,就不需要很頻繁的化驗了,可以適當延長監(jiān)測的間隔。 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留意相關出血。應使用軟毛牙刷、電動剃須刀。如摔倒或身體受傷(尤其撞到頭部),應立即告知醫(yī)生。如出現腹瀉、感染、胃部不適、尿色呈粉色或紅色、紅色或柏油樣大便、異常出血(經血量過多)或瘀斑,應及時告知醫(yī)生。應用華法林治療的過程中,如發(fā)生衰弱、寒顫、發(fā)熱、咽痛、白細胞減少、皮疹或出現壞疽時需要停藥并及時聯系醫(yī)生。避免過度勞累和易致損傷的活動。若患者有計劃做外科手術、體檢或牙科護理前,請告知醫(yī)生華法林的存在。 如果忘記服藥怎么辦呢? 患者需要每天在同一時間服用華法林,如果錯過時間,應盡快在當天補服,不能一次吃雙倍劑量。 懷孕或哺乳的婦女可以服用華法林嗎? 準媽媽(懷孕期間)不能應用華法林,哺乳期媽媽原則上可以應用,但應該與醫(yī)生充分溝通后再決定是否要用華法林以及如何應用。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靜脈,以下肢血管為主。我國各地均有發(fā)病,而以北方多見。好發(fā)于男性青壯年,女性少見。祖國醫(yī)學中,本病屬“脫疽”范疇。1908年,LeoBuerger發(fā)現病變血管有炎性反應和血栓形成的特點,故命名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又稱為Buerger病。 一、病因及病理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吸煙、寒冷、潮濕、營養(yǎng)不良和性激素異常一直被認為是本病的主要發(fā)病因素,而吸煙與發(fā)病的關系尤為密切。在發(fā)病機制的研究中,有人曾提出了血管神經調節(jié)功能障礙、血液高凝狀態(tài)和腎上腺機能亢進等學說。近十多年來,免疫因素受到重視。通過對本病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免疫病理學的觀察,不少學者認為,本病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變主要侵犯中、小動脈,伴行靜脈亦多有病變,但程度較輕。病變動脈縮窄變硬,血管全層呈非化膿性炎癥。內膜增厚,內皮細胞和纖維細胞增生,淋巴細胞浸潤。中層為纖維組織增生,外層為廣泛性纖維細胞增生。血管壁的一般結構仍存在,管腔內血栓形成,使血管閉塞。后期血栓機化,可使血管腔再通,但再通的細小血管不能代償正常的血流。病變常呈節(jié)段性,病變血管之間可有比較正常的血管。病程后期,血管壁及周圍廣泛纖維化,使伴行靜脈和神經包圍其中,形成一硬索條。靜脈受累時的病理變化與動脈相似,但內膜層和血栓周圍有較多的巨細胞、白細胞和淋巴細胞,中層有更多的成纖維細胞、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外層有廣泛的成纖維細胞增生。除上述血管方面的病理變化外,尚有神經、肌肉、骨骼等組織的缺血性病理改變。 二、臨床表現 本病起病隱襲,病理進展緩慢,常呈周期性發(fā)作,往往需經數年后才趨嚴重。病程的演變,根據肢體缺血的程度,可分為三期: (一)一期(局部缺血期) 為病變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患肢麻木、發(fā)涼、怕冷、酸脹、易疲勞、沉重和輕度間歇性跛行。后者為本期典型征象。當患者行走1~2里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出現脹痛或抽痛,如果繼續(xù)行走,則疼痛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后,疼痛立即緩解。再行走后癥狀又出現,被稱為間歇性跛行。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行走距離逐漸縮短。此乃因行走后肌肉需氧量增加所致。檢查患肢皮溫降低,皮色較蒼白,足背動脈或(和)脛后動脈搏動減弱。常有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 (二)二期(營養(yǎng)障礙期) 患肢麻木、發(fā)涼、怕冷、酸脹等癥狀加重,間歇性跛行日益明顯,行走距離縮短,休息時間延長,疼痛轉為持續(xù)性。在肢體處于休息狀態(tài)下,疼痛仍不止,稱為靜息痛。夜間更為明顯?;贾孛黠@降低,皮色更加蒼白,或出現紫斑、潮紅,皮膚干燥,汗毛脫落。趾(指)甲增厚變形,小腿肌肉萎縮,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消失,腘動脈、股動脈搏動亦可減弱。 (三)三期(組織壞死期) 除上述癥狀繼續(xù)加重外,患肢嚴重缺血,靜息痛更為加重,疼痛劇烈,經久不息,患者日夜屈膝抱足而坐,穩(wěn)夜不眠。食量減小,體力日衰,明顯消瘦。若并發(fā)局部感染,可出現發(fā)燒、畏寒、煩躁等全身毒血癥狀。肢端組織缺血更為嚴重,產生潰瘍或壞疽。大多為干性壞疽,趾(指)端干枯發(fā)黑,可向近端延伸。壞死組織脫落后,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若繼發(fā)感染,則呈濕性壞疽。根據壞疽的范圍,可分為三級:Ⅰ級,壞疽局限于趾(指)部;Ⅱ級,壞疽延及趾蹠(指掌)關節(jié)及蹠(掌)部;Ⅲ級,壞疽延及足跟、踝關節(jié)或踝關節(jié)以上。 以上分期是為了辨別病情輕重、病程不同階段,便于掌握相應而有效的治療。但分期不是一成不變的。若病變發(fā)展,癥狀可加重,如能及時治療,側支循環(huán)建立,局部血供改善,癥狀可以緩解,病情可以好轉,期、級別都可改變。 三、診斷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診斷一般并不困難。診斷要點是:①絕大多數病人是青壯年男子,尤有長期大量吸煙嗜好;②肢體足背或(和)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③肢體有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病史或臨床表現;④初發(fā)時多為單側下肢,以后累及其它肢體;⑤一般無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或糖尿病等病史。 為了協助診斷,確定動脈閉塞的部位、范圍、程度及側支循環(huán)形成狀況,除一般檢查外,還可行下列檢查: (一)肢體抬高試驗(Buerger氏試驗)患者平臥,患肢抬高45°,3分鐘后,觀察足部皮膚色澤變化;然后讓病人坐起,下肢垂于床旁,觀察膚色變化。若抬高后足趾和足底皮膚呈蒼白或臘黃色,下垂后足部皮膚為潮紅或出現斑塊狀紫紺時,稱為陽性結果。 (二)輔助檢查①皮膚溫度測定檢查肢體不同部位的皮膚溫度,兩側肢體相互對照,可顯示患肢皮膚溫度降低的程度和范圍,有助于了解動脈閉塞的部位和缺血的程度?;贾剌^健側低2°時,即表示血液供應不足。②電阻抗血流圖測定,應用血流圖側定儀,以測定組織的阻抗,來了解血液供應狀況和血管彈性。患肢血流的波形,呈升支峰值幅度降低,降支下降速度減慢,其改變程度與患肢病變程度相平行。③多普勒超聲血管測定和血流測定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直接探查受累動脈,可以顯示病變動脈的形態(tài)、血管的直徑和血液的流速等。④動脈造影可清楚顯示動脈病變的部位、程度和范圍,以及側支循環(huán)情況。但動脈造影可致血管痙攣、加重肢體缺血及損傷血管等不良后果,不宜常規(guī)應用,一般在作血管重建性手術前才考慮。 四、鑒別診斷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閉塞性動脈硬化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閉塞性動脈硬化癥,均為慢性閉塞性脈病變,二者在癥狀、體征和病程發(fā)展上頗為相似,但閉塞性動脈硬化癥有下列特點:①患者年齡較大,大多在50歲以上,不一定有吸煙嗜好;②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或糖尿??;③病變動脈常為大、中型動脈,如腹主動脈分叉處、髂動脈、股動脈或腘動脈,很少侵犯上肢動脈;④X線攝片可顯示動脈有不規(guī)則的鈣化陰影;⑤無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表現。 (二)雷諾(Raynaud)綜合征 為血管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肢端小動脈發(fā)作性痙攣,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當受冷或情緒激動后,手指(足趾)皮色突然變?yōu)樯n白,繼而發(fā)紫,逐漸轉為潮紅,然后恢復正常。少數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早期也可出現雷諾綜合征的上述表現,因而必須與其相鑒別。雷諾綜合征的特點如下:①大多為青年女性;②發(fā)病部位多為手指,且常為對稱性發(fā)??;③患肢動脈搏動正常,既便病程較長,指(趾)端也很少發(fā)生壞疽。 (三)多發(fā)性大動脈炎 多見于青年女性;病變常累及多處大動脈;活動期常有低燒、紅細胞沉降率增快;造影顯示主動脈主要分支開口狹窄或阻塞。 (四)結節(jié)性動脈周圍炎 本病主要侵犯中、小動脈,肢體可出現類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缺血癥狀,其特點為:①病變廣泛,常累及腎、心、肝、胃腸道等動脈;②皮下有循動脈行徑排列的結節(jié)、紫斑、缺血或壞死;③常有發(fā)熱、乏力、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及高球蛋白血癥等;④確診常需行活組織檢查。 (五)糖尿病性壞疽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發(fā)生肢端壞疽時,需與糖尿病性壞疽鑒別。糖尿病患者有繁渴、易饑、多尿的病史,尿糖陽性,血糖增高。 五、治療 血檢閉塞性脈管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促進側支循環(huán),重建血流,改進肢體血供,減輕或消除疼痛,促進潰瘍愈合及防止感染,保存肢體,以恢復勞動力。重點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目前,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療效?,F介紹一些較常用的治療方法,可根據病情和臨床分期,綜合應用。 (一)非手術療法 A.一般療法 嚴禁吸煙,防止受冷、受潮和外傷。患肢適當保暖,但不宜熱敷或熱療,以免組織需氧量增加,加重組織缺氧、壞死。勿穿硬質鞋襪,以免影響足部血循環(huán)?;贾鰾uerger氏運動,以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方法:患者平臥,抬高患肢45~60°,維持2~3分鐘;然后患者坐起,兩足下垂于床邊,維持4~5分鐘;再平臥,患肢平放于床上,休息4~5分鐘。如此每日3次,每次操作5~10次。疼痛較重者可用消炎痛、索密痛等鎮(zhèn)痛藥。嗎啡、嘜啶等藥易成癮,應慎用。 B.藥物療法 w 1.中醫(yī)中藥 根據中醫(yī)辯證和西醫(yī)辨病相結合的方法,采用中藥分型治療。①陰寒型 多屬于早期或恢復階段。治則以溫經散寒為主,佐以活血化瘀,可先用陽和湯加減。②氣滯血瘀型 多為第二期。治則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選用當歸活血湯加減。③濕熱型 為三期輕度趾端壞疽、潰瘍繼發(fā)感染。治則以清熱利濕為主,佐以活血化瘀,可用四妙勇安湯加味或茵陳赤小豆湯加減。④熱毒型 為第三期繼發(fā)感染及毒血癥。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涼血化瘀,可用四妙活血湯加減。⑤氣血兩虛型 多見于恢復階段或病久體質虛弱者。以補養(yǎng)氣血為主,可用顧步湯加減。 此外,經臨床應用和藥理學研究,發(fā)現一些中草藥,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側支循環(huán)形成,并有抗凝、消炎和止痛作用。目前臨床常用的有:①毛冬青 其有效成分為黃酮甙,有擴張外周血管和消炎作用。每日200~300克沖服或煎服。亦可用毛冬青針劑,每次2~4ml,每日1~2次,肌肉注射。②復方丹參注射液 每次2~4ml,每日1~2次,肌肉注射。亦可用20ml加入5%葡萄溶液500ml內,作靜脈滴注,每日1次,一般2~4周為1療程。臨床研究證實,復方丹參具有加速紅細胞流速,改善外周微循環(huán),減少血液瘀滯,達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臨床癥狀和促進潰瘍愈合。③莪術油 以0.3%莪術油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內,作靜脈滴注,每日1次,14次為療程,對改善癥狀也有較好效果。 2.血管擴張藥 應用血管舒張藥物,可緩解血管痙攣和促進側支循環(huán)。常用的血管擴張藥有:①妥拉蘇林(Tolazoline,芐唑淋,priscoline) 每次25~50mg,口服,一日3次;或2~50mg,肌肉注射,每日1~2次。②罌杰堿(papaverine) 30~60mg,每日3~4次,口服或皮下注射。此藥有成癮性,不宜長期使用。③煙酸 50~100mg,口服,每日3次。④硫酸鎂 2.5%硫酸鎂溶液100ml,靜脈滴注,每日1~2次,15次為1療程。間隔2周后可行第2療程。⑤其它 如酚妥拉明、苯芐胺、芐丙酚胺和丁酚胺等皆可選用。 3.低分子右旋糖酐 能減少血液稠度,增加紅細胞表面負電荷,抗血小板集聚,因而能改善微循環(huán),防止血栓延伸,促進側支循環(huán)形成。每次500ml,每日1~2次,靜脈滴注,10~14天為1療程。間隔7~10天可重復使用。潰瘍壞疽繼發(fā)感染時不宜使用,以免引起炎癥擴散。 4.去纖維蛋白治療 應用從蛇毒中提取的一種抗凝作用的物質,可以降低纖維蛋白原和血液粘度,用以治療動靜脈血栓獲得良好效果。近年,我國先后從東北蛇島和長白山蝮蛇蛇毒中提純出“抗栓酶”和“清栓酶”,用來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獲得良好效果,且無明顯副作用。 5.前列腺素E1(PGE1) 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作用,近年來才用于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C.物理療法 1.超聲波 用ZY-1型超聲波儀,采用直接和間接接觸法,對患肢進行治療。每日1次,每次30~60分鐘,6次后休息1天,24次為1療程。 2.肢體負壓與正負壓交替療法 肢體負壓下,患肢血管能被動擴張,有改善血流和增加側支循環(huán)形成的作用。治療時將患肢置入密閉艙內,上肢給予-10.6KPa(-80mmHg),下肢予-13.3KPa(-100mmHg)之壓力,每次10~15分鐘,每日1~2次,10~20次為1療程。正負壓交替由于給予正、負兩種壓力的組合加壓,正壓下促進血液回流,負壓下促進血液進入肢體,從而可使肢體血流增加,血循環(huán)得以改善。一般為-6.7~+13.3KPa(-50~+100mmHg)相互交替,各保持10~15秒,治療時間30~60分鐘,每日1~2次,10~20次為1療程。 3.高壓氧 在高壓氧艙內,通過血氧量的提高,可增加肢體的供氧量,對減輕疼痛和促進傷口愈合有一定療效。每日一次,每次3~4小時,10次為一療程。 (二)手術療法 1.腰交感神經節(jié)切除 2.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 3.動脈旁路移植術 4.大網膜移植術 5.肢體靜脈動脈化 6.截肢術 預防(1)絕對禁煙 統(tǒng)計資料研究表明,吸煙患者中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發(fā)病率遠遠高于非吸煙人群患病率。吸煙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縮,甚至痙攣,增加管腔閉塞程度,從而加重病情。 (2)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防止外傷及感染 脈管炎患者由于腿部供血不足,皮膚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清潔、干燥的足部不易被細菌侵襲。而足部一旦出現外傷,則傷口纏綿不愈,合并感染。 (3)局部保溫 有人認為脈管炎與寒冷有關。受寒可使血管收縮甚至痙攣,使閉塞之血管更加不暢,使病情加重。但保溫亦不宜過熱,以免增強局部代謝,增高氧消耗量,加重局部缺血表現。 (4)勞動時隨時變換體位 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體姿,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尤其是長期站立,血液瘀滯于雙下肢,會加重局部腫脹疼痛等癥狀。 (5)避免使用收縮血管藥物 腎上腺素、麻黃素等藥均有收縮血管的作用,使用此類藥物會使外周血管收縮,管腔變窄,靜脈壓增高,從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