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祖國醫(yī)學的光榮傳統(tǒng),我國的患者總是把飲食禁忌放在最重要位置。在我長期行醫(yī)的過程中,聽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我這個病有哪些東西不能吃?”2018年4月,我國衛(wèi)健委發(fā)布全國第一部《中國居民補碘指南》,但是這份指南的推出反而加劇了關于食鹽加碘政策的爭議,這讓很多患者相當疑惑,作為甲狀腺疾病患者,我該怎么吃?先來看看我在門診遇到的一個病例: 某患者,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出于對我省醫(yī)療水平的極度不信任,自費至上海某醫(yī)院手術治療,上海某醫(yī)院要求她食用無碘鹽,她自行“百度”,吃碘鹽會導致甲狀腺癌,于是全家老小一起食用無碘鹽。這種做法是否正確? 我們來分析一下: 問題1:貴州作為嚴重碘缺乏地區(qū),讓兒童食用無碘鹽有多大風險? 問題2:在推行食鹽加碘政策以前,上海是我國唯一不存在碘缺乏的省級單位。本來在上海進食無碘鹽就不存在碘缺乏風險,但是把上海的標準放在貴州的病人身上,是不是合適? 問題3:碘鹽與甲狀腺癌有什么關系? 問題4:甲狀腺疾病患者到底該怎么吃?先來看看碘缺乏的有什么危害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在人體內(nèi)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而甲狀腺激素是調(diào)節(jié)人體生長發(fā)育和新陳代謝的一種重要激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一種激素。所以碘缺乏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尤其是兒童碘缺乏導致的智力低下更是會危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貴州作為嚴重缺碘地區(qū),隨意讓兒童進食無碘鹽,必然會發(fā)生碘缺乏,將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和智力發(fā)育。正是由于碘缺乏的巨大危害,所以我國在制定食鹽加碘政策上一直有一條不成文的原則:“寧多勿少”,這也是網(wǎng)絡上對于“食鹽加碘”政策爭議的源頭。 上圖來自全國生活飲用水調(diào)查報告,貴州的飲用水含碘量在全國排在倒數(shù)第四,可見貴州是嚴重碘缺乏地區(qū)。 上一段講了碘是必需的,但是碘同時也是一種微量元素,所謂微量,就是碘的需要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出了“微量”的范圍,就會發(fā)生危害。先來看看哪些情況下容易發(fā)生碘過量。1、水源性高碘地區(qū)我國有著世界上最大范圍的高水碘地區(qū)。主要分布在黃河泛濫地區(qū)、渤海灣沿海地區(qū)、山西省晉中盆地和大同盆地的低洼地帶。我國自2009年起才開始在這些地區(qū)供應無碘食鹽,所以在這些地區(qū)的居民容易發(fā)生碘過量。 上圖同樣來自全國生活飲用水調(diào)查報告,紅色區(qū)域標識水源中含碘量較高。2、食源性碘過量 沿海地區(qū)居民有充分的海產(chǎn)品供應,尤其是海藻類食物含碘量很高,如果平時就有經(jīng)常食用海藻類習慣的人,如果再過量進食加碘食鹽確實有碘過量的風險。 另外,我國加碘食鹽的加碘量是按照每日食用5-10g食鹽來計算的,但是事實上我國居民平均食鹽攝入量達到14g,尤其是北方和一些山區(qū),“口味確實比較重”。而且臘肉、火腿、咸肉、咸魚等食物含有大量的加碘食鹽,過度食用確實會導致碘過量。3、藥物性碘過量 含碘的藥物其實不是很多,最常見的是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長期使用胺碘酮的病人可能存在藥物性碘過量的風險。另外,西地碘片(華素片)、聚維酮碘栓也比較常見。 如果進食過量的碘,可能造成以下影響:1、導致高碘性的甲狀腺功能減退2、導致高碘性甲狀腺腫3、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ㄈ纾簶虮臼霞谞钕傺祝?但是,甲狀腺癌與碘的關系,在學術界長期存在爭議,碘過量會不會導致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增高一直沒有定論。而且,除了存在“加碘過量”嫌疑的我國,在美國和西歐都有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增高的趨勢。所以,把我國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增高單純歸咎于“加碘過量”是不合適的。那么,作為甲狀腺疾病患者,到底該怎么吃呢?先按照含碘量來給食物分個類:高含碘食物:海帶、紫菜、海苔等海藻,使用碘鹽腌制的臘肉、香腸、咸肉、咸魚等,當然還有碘鹽本身以及含有大量碘鹽的雞精等調(diào)味料。泡菜、咸菜、咸蛋如果使用了碘鹽,含碘量也比較高。中等含碘食物:扇貝、鮑魚、淡菜等海貝類;鵪鶉蛋、雞蛋等禽蛋類,尤其是蛋黃的含碘量較高;海蟹、海蝦等海產(chǎn)蝦蟹含碘量也較高,但略低于貝類和蛋黃。低含碘食物:所有的蔬菜、水果、未加工過的堅果(加工的堅果常常加入很多碘鹽)、新鮮海魚、肉類等含碘量都很低。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其實新鮮海魚的含碘量很低,基本上與豬肉相當。抑制碘吸收的食物:這世界上的確存在著抑制碘吸收的食物,而且還很常見,就是十字花科蔬菜,因為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異硫氰酸鹽,會影響碘的吸收。但是大部分人可能搞不清楚到底哪些蔬菜是十字花科的,下面我就大致說一下。吃葉子的十字花科包括:白菜、油菜、芥菜、羽衣甘藍、雪里蕻以及她們的抽薹:白菜薹、油菜薹、廣東菜心、芥藍等;卷成球的十字花科包括:卷心菜(又叫包菜、圓白菜)、牛心菜、抱子甘藍等吃花的十字花科包括:花菜、西蘭花等吃根莖的十字花科包括:蘿卜(不包括胡蘿卜)、苤藍、蕪菁、兒菜、棒菜等。一張圖實在放不下豐富多彩的十字花科蔬菜。知道了食物的分類就根據(jù)不同疾病來說一說“吃的問題”1、甲狀腺功能亢進 在甲狀腺功能亢進未治愈時,禁止吃:高含碘食物、中等含碘食物,可適量多吃抑制碘吸收的食物。2、甲狀腺功能減退 需要明確甲狀腺功能減退原因,如果生活在高含碘水源區(qū)域的居民,可能屬于高碘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應該盡量吃低含碘食物。如果不是高碘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在接受正規(guī)治療的同時可以正常飲食。3、結(jié)節(jié)性甲狀腺腫 過多或過少的碘攝入都會增加結(jié)節(jié)性甲狀腺腫發(fā)病率,結(jié)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應該適量含碘飲食,高含碘和低含碘食物都能過多的食用。4、甲狀腺癌患者 如果甲狀腺癌患者在進行碘131治療前,應該嚴格限碘,高含碘和中等含碘的食物都不宜食用,而且禁止食用抑制碘吸收的十字花科蔬菜。 如果不需要做碘131治療以及已經(jīng)完成碘131治療的患者,不應該過度限碘,將碘攝入維持在正常偏低水平即可,具體可以不吃高含碘的海藻類,適量限制碘鹽及腌制品食用(每日5g食鹽),中等含碘量食物適量食用,其他食物沒有限制。
TSH抑制治療時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的常規(guī)綜合治療,是所謂的“三板斧”之一,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其實關于它的意義及原理,我們已經(jīng)講得很多了,在這里就不在重復,重點說說我們的目標及方法。首先,該項治療時通過藥物達到的,也就是左甲狀腺素片,關于這個藥物,我們說的就比較多了,這里就不在具體細說了,有需要的可以到我之前的文章看看。其次,確定了使用的藥物,我們就需要一個目標,一個治療的目標值,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需要個體化的目標,不是所有人都一樣,那么,這個目標怎么來確定,目前國內(nèi)是以雙風險分層綜合之地的目標值。接下來,就來說說雙風險分層的具體內(nèi)容:通過這兩張表,我們可以看出,這里面有手術以后對復發(fā)風險的預判,共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低危、中危、高危,其中低危預后最好,中危次之,高危相對來說風險最高。從理論上來說,風險越高的患者,其控制的目標就需要越嚴格,其值就越低。但是人不是機器,我們還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藥物的副反應,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下面這張表。通過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出,口服藥物不是沒有副作用的,其副作用目前大體來說主要是對心血管系統(tǒng)及骨質(zhì)系統(tǒng)的影響,根據(jù)這方面的評估,我們也可以分為三個級別,分別為低危、中危、高危。這里面風險最低或者說影響最低的是低危,中危次之,高危最高。風險越高,表示使用該類藥物的影響越大,理論上應該是風險越高,使用的藥物就應該越少。所以說,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同,說面臨的復發(fā)風險及副作用風險都不一樣,這樣,就要求我們的治療目標精細到每一個人,綜合評估、判斷,既要兼顧復發(fā)風險,也要兼顧副作用風險,也就是個體化治療目標。綜合以上所講的東西,目前國內(nèi)主流的標準,下面這張圖可以簡潔明了的制定出來了。雙風險分層DTC復發(fā)風險高中危 低危 TSH抑制治療副作用風險高中危 <0.1mU/L 0.5~1.0mU/L 低危 <0.1mU/L 0.1~0.5mU/L 值得注意的是在復發(fā)風險到中高危以后,無論副作用風險處于哪個級別,都需要將TSH抑制在0.1mu/l以下,而復發(fā)風險處于低危的情況下,副作用風險越高,控制的目標值相對就越低,若是副作用風險為中高危,控制目標值在0.5-1.0mu/l,副作用風險為低危,控制目標值在0.1-0.5mu/l。選好了藥物,定好了目標,下一步就應該吃藥了,那么每個人的體重不一樣,每天的消耗量及需求量也不一樣,那么開始應該吃多少呢?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是沒有相關規(guī)定和共識的,主要依靠醫(yī)師的臨床經(jīng)驗,這里提供一個在甲狀腺全切以后的推薦初始劑量?;颊? L-T4起始劑量 年輕患者 1.5~2.5μg/kg/d*50歲以上患者 無冠心病及其傾向者 50μg/d* 有冠心病或其他高危因素 12.5 ~ 25μg/d* 大部分問題都解決了,但不是說把初始劑量定好就可以了,初始劑量不代表就能達到我們要控制的目標值了,所以需要后期的監(jiān)控及調(diào)整,才能盡早盡快的達到我們的控制目標。說了那么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當然,在后期的監(jiān)控隨訪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副作用的檢測,在這里就不多說了,下次有機會在細說。
聽到甲狀腺手術,也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藥,為什么吃藥,吃的什么藥,需要吃多久,什么時候吃,怎么吃。今天我們就來一個一個問題的解答。為什么吃藥?我們通常說的吃藥,目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手術以后甲狀腺功能減退或缺失而需要的認為替代治療。就是說甲狀腺減少了大部分或者沒有了,也就表示身體內(nèi)沒有了甲狀腺激素的來源,就像是打破了自給自足的平衡,沒有辦法自己給自己提供了,意味著只能人為的給身體用藥物補充;另一種是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降低腫瘤復發(fā)轉(zhuǎn)移機率的抑制治療,具體的原理上次已經(jīng)說過,這里就不在贅述了。吃的什么藥?既然是補充或增加身體的甲狀腺激素的藥物,其主要含量肯定就是甲狀腺激素。傳統(tǒng)的甲狀腺激素藥物是干甲狀腺素,該藥物內(nèi)的甲狀腺激素含量比例不穩(wěn)定,可能帶來促甲狀腺激素的波動,因此目前已經(jīng)不建議在長期抑制治療中作為首選。而左旋甲狀腺激素口服制劑與內(nèi)源性的甲狀腺激素結(jié)構幾乎完全一致,且比例穩(wěn)定,是作為藥物選擇的首選。需要吃多久?剛才我們說了吃藥治療主要是兩種目的,兩種目的的治療持續(xù)時間是不同的,先說說替代治療,主要是補充人所需要的甲狀腺激素,如果一直不夠,那就需要一直補,直到和身體的需要達到平衡,所以說在甲狀腺手術以后,需要口服藥物替代治療,而治療的時間長短,需要看殘留的甲狀腺是否能夠分泌足夠的激素,如果在一段時間后夠了,則不需要吃藥,如果不夠,就需要終身服藥。再來說說抑制治療,根據(jù)研究及大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表明了該項治療對于降低腫瘤復發(fā)、轉(zhuǎn)移的作用,具體的內(nèi)容這里就不多說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內(nèi)外對于該項治療的時間推薦都是盡早,而且提倡治療3-10年不等,甚至是終身。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至少都切除了一大半甲狀腺,甚至是全切除,在抑制治療之后,還需要替代治療,所以,分化型甲狀腺的患者術后終身口服藥物的概率非常的大。什么時候吃、怎么吃?該類藥物都是頓服的,就是一天只吃一次,時間是在清晨,需要空腹清水服藥。該藥物的吸收很容易受到影響,所以要特別注意,尤其是早餐的時間和種類。大概列舉一下:補品、含維生素的藥物或食物需要間隔1小時以上,含鐵、鈣的藥物及食物需要間隔2小時以上,豆類、奶類食物需要間隔4小時以上,含消膽胺、降脂樹脂的藥物需要間隔12小時以上。還要記住,甲狀腺激素是需要在一定范圍內(nèi)穩(wěn)定的,所以是需要調(diào)整藥物的劑量,這個就需要咨詢你的醫(yī)生,而且需要定期復查,一般在早期和調(diào)整藥物以后需要一個月復查一次,當然,這個是你的醫(yī)生給你制定的計劃,按照計劃執(zhí)行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