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人民醫(yī)院

公立三甲綜合醫(yī)院
義診活動
牛德福

暫無義診活動相關內容

我是醫(yī)院宣傳辦人員
我要發(fā)布官方義診活動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小兒健康科普】先天性拇指狹窄性腱鞘炎(扳機指)

概述 先天性拇指狹窄性腱鞘炎(扳機指)是指兒童拇長屈肌腱在腱鞘內滑動受阻,處于屈曲或伸展狀態(tài)的拇指指間關節(jié)在被動活動時,產(chǎn)生像槍的扳機一樣的阻滯感。 病因 確切病因不明,與其解剖因素有關的有:籽骨異常,腱鞘異常,肌腱異常。有時與遺傳因素有關。 臨床表現(xiàn) 本病由于常不引起注意,多在患兒6個月到1歲時,無意中被家屬發(fā)現(xiàn)而來就診。 臨床表現(xiàn)為:拇指之間關節(jié)呈屈曲畸形,被動活動亦不能使其伸直,有時偶爾被動伸直,但很快回到屈曲畸形位置。拇指掌指關節(jié)掌側可捫及一硬結。 診斷 先天性拇指狹窄性腱鞘炎根據(jù)病史及臨床體格檢查即可明確診斷,發(fā)生于單側者,兩側對比更易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診斷十分容易。 治療 1.非手術治療:由于扳機指有時有自愈的可能,文獻回顧示:出生即存在的扳機指在出生后第1個月至少有30%可能自愈。對于3-6個月才被發(fā)現(xiàn)的扳機指,在其后的6個月中有12%可能自愈。因而,于其早期可通過母親用手指按摩或用夾板固定,使拇指處于伸直狀態(tài),以觀療效。但對于3-4歲癥狀不改善的患兒,很有可能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 2.手術治療: 手術年齡:1-2歲 麻醉方式:靜脈全麻(非插管,沒有證據(jù)表明全麻影響智力) 手術方法:切開或部分切除局部拇長屈肌腱腱鞘(A1滑車) 手術時間:5-10分鐘 術后拇指即可活動自如。

胃平滑肌腫瘤8例診治體會

黔南州人民醫(yī)院 韋國祥 韋彥士獨山縣人民醫(yī)院 劉義寬 艾賓斌臨床資料本組男7例,女1例 年齡25~63歲,平均46歲。其中40歲以下2例,均為平滑肌瘤。40歲以上6例,其中3例為平滑肌瘤,2例為平滑肌肉瘤,1例為平滑肌母細胞瘤。5例平滑肌瘤的主要臨床征象:病史最長3年,最短3個月。餐后上腹飽脹并捫及包塊2例,上腹隱痛并捫及包塊2例,上腹脹痛伴嘔血、黑便、重度貧血1例。2例平滑肌肉瘤的主要臨床征象:病史1年,上腹部隱痛并捫及包塊,間斷排黑便伴貧血、消瘦1例。病史1個月,上腹飽脹伴嘔血、黑便重度貧血消瘦、1例。1例平滑肌母細胞瘤的主要臨床征象:病史25天,上腹脹痛并捫及包塊,無嘔血、黑便及消瘦。本組行鋇餐檢查4例,僅1例提示胃壁包塊。B超檢查5例,均報告上腹包塊,僅1例提示包塊與胃壁有關。胃鏡檢查2例,1例報告慢性胃炎,1例提示粘膜下腫物。術前擬診“上腹包塊”4例、“胃壁包塊”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術中見包塊位于胃體部小彎側7例,僅1例平滑肌瘤位于胃竇部,且伴幽門不全梗阻。屬腔外型5例,腔內外型2例,腔內型1例。5例平滑肌瘤最小者直徑約3cm,最大者直徑約10cm,有4例直徑均大于5cm。2例平滑肌肉瘤中1例直徑約15cm,另1例直徑約10cm。1例平滑肌母細胞瘤直徑約14cm。包塊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多較光滑。所有包塊切除后均送病理確診。本組行胃大部切除2例,局部切除6例。術后均順利恢復。經(jīng)1~19年隨診,除1例因其它原因死亡外,均無復發(fā)跡象。討論診斷: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上腹包塊為胃平滑肌腫瘤的三大臨床癥狀。三者可單獨出現(xiàn)或并存。在未發(fā)現(xiàn)包塊時,臨床表現(xiàn)易與胃癌和胃潰瘍相混淆,故當發(fā)現(xiàn)上腹包塊時應考慮本病。X線鋇餐檢查可發(fā)現(xiàn)胃內有充盈缺損,胃壁常可通過蠕動,表面粘膜光滑或有潰瘍。X線照片可顯示胃壁受胃外腫物壓迫或有腫瘤鈣化灶。本組4例鋇餐檢查僅1例發(fā)現(xiàn)充盈缺損,可能與另3例為腔外型,對胃壁壓迫不重,X片上表現(xiàn)不明顯,以及操作者對本病認識少有關。胃鏡可顯示粘膜下腫物,其表面粘膜完整或有潰瘍。由于腫瘤均在粘膜下生長,胃鏡活檢不易取得腫瘤組織。超聲胃鏡可顯示胃腔外瘤體全貌,但在基層醫(yī)院不普及。B超在排除了胃內氣體后能顯示胃壁上的腫物以及周圍腫大淋巴結。本組6例B超僅1例提示包塊與胃壁有關,可能與機器質量以及檢查者對本病認識不足有關。CT檢查可清楚顯示腫塊位置、大小及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等。治療:胃平滑肌腫瘤對放療和化療均不敏感,且放療、化療對良性肌瘤有促惡變的可能。手術切除是治療有效的重要手段。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即應手術切除。手術方式與胃癌不同。胃平滑肌腫瘤呈膨脹性生長,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胃平滑肌腫瘤很少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因此作胃部分切除、局部切除即可,多發(fā)性腫瘤可作全胃切除。一般不需作淋巴結清掃??刹捎贸R?guī)開腹或腹腔鏡。

經(jīng)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82例體會

貴州省獨山縣黔南州人民醫(yī)院外科韋國祥 韋彥士貴州省獨山縣人民醫(yī)院外一科劉義寬558000【關鍵詞】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輸尿管結石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經(jīng)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82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本組患者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齡16~72歲,平均42.7歲。左側37例,右側43例,雙側2例,下段結石43例,中段結石7例,上段結石32例。其中6例為輸尿管多發(fā)結石。B超及尿路平片(KUB)測量結石直徑為0.95cm~2cm。均伴有不同程度腎積水。其中8例患者曾有1~2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史,1例既往有輸尿管切開取石手術史。合并高血壓7例,合并糖尿病3例。1.2手術方法主要設備為德國WOLF輸尿管硬鏡及合肥大族科瑞達65W鈥激光。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截石位,在生理鹽水灌注下,將輸尿管鏡進入膀胱,在輸尿管導管引導下將輸尿管鏡置入輸尿管開口,繼續(xù)進鏡,窺見結石后,引入鈥激光光纖直抵結石。將結石粉碎后沖洗液灌注+吸引排出,較大結石則用取石鉗取出。如結石嵌頓處有明顯息肉形成、肉芽包裹或伴有狹窄者,同時行息肉及肉芽燒灼或狹窄切開。術后常規(guī)留置雙J管及氣囊導尿管。術后1~3天拔除導尿管,4~6周后復查B超,拔除雙J管。2結果本組共82例中有75例成功行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均一次碎石成功率。碎石過程中有3例結石上移入腎盂,留置雙J管,擇期行體外沖擊波碎石。中轉開放手術4例,其中2例因輸尿管較細或扭曲成角,進鏡困難;1例因碎石過程中輸尿管穿孔、出血致視野模糊;1例因找不到輸尿管開口。成功行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75例患者拔除雙J管前復查B超,僅1例輸尿管有殘留結石。術后隨訪2—24個月,均未發(fā)現(xiàn)輸尿管狹窄。3討論輸尿管結石既往采用開放手術,不僅創(chuàng)傷大,手術時問長,術后恢復慢,而且術后仍有再發(fā)生輸尿管狹窄及結石復發(fā)后冉次治療極為閑難的弊端⑴。輸尿管結石采用經(jīng)尿道輸尿管鏡碎石取石是微創(chuàng)而且病人易于接受的方法。該方法的碎石手段主要有鈥激光碎石、彈道碎石、混合動力碎石清石等。鈥激光與腔鏡技術的結合可以成功治療絕大多數(shù)輸尿管結石,是目前各類腔內碎石方法中較理想的一種手術方式,具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有望成為腔內碎石治療的“金標準”⑵。鈥激光有切割和汽化軟組織作用,在有息肉形成、肉芽包裹結石或伴有狹窄者,鈥激光能同時行息肉及肉芽燒灼或狹窄切開,而彈道碎石、混合動力碎石清石則不具有切割和汽化作用,在遇到息肉形成、肉芽包裹結石或伴有狹窄時則無法處理。筆者體會:①入鏡需始終在輸尿管導管或斑馬導絲引導下進行,不可盲目暴力進鏡,以免粘膜下假道形成或輸尿管穿孔。進入輸尿管后調低灌注水壓,上行中輸尿管導管不宜進入過深,前端始終在視野范圍內,以免輸尿管損傷、將結石上推或沖回腎盂。②如遇輸尿管腔狹小、迂曲難以進鏡,可適當增加灌注壓使管腔充盈擴張。狹窄處可用鈥激光切開。③對中上段結石,到達結石部位后,將體位調至頭高足低20°,以減少結石上移入及沖洗液腎內返流,引起結石殘留或術后腰痛、發(fā)熱等。④盡量將結石逐步其碎成細砂粒或粉末狀,不要將結石粉碎成多個較大顆粒狀,以免結石向上漂移,減少取石次數(shù)。⑤術中要盡量減少輸尿管鏡進出,以免增加輸尿管及尿道損傷。在輸尿管鏡后端另一側孔可接一負壓吸引,采取間斷灌注、吸引的方式,利于排出結石,保持視野清晰。⑥碎石后粘連在輸尿管壁上的殘石要盡量清除干凈,否則易引起結石復發(fā)、形成狹窄。⑦對輸尿管上段結石,只要輸尿管鏡能到達結石部位,但上段結石易移入腎盂。如結石移入腎盂后不能粉碎清除,則改為經(jīng)皮腎鏡碎石清石或擇期行體外碎石。⑻如術中發(fā)生輸尿管穿孔,可在輸尿管導管或斑馬導絲引導下,跨過穿孔處,繼續(xù)碎石。如穿孔較大或部分撕裂,應留置雙J管,盡快結束手術。擇期行體外碎石或再次經(jīng)輸尿管鏡碎石。若發(fā)生輸尿管斷裂脫出等嚴重并發(fā)癥時應立即改行開放手術。⑴袁潤強,魏佳莉.鈥激光、ESWL、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的療效比較.床泌尿外科雜志,2001(11):456—457.⑵孫穎浩,王芝.鈥激光治療泌尿系結石.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1(22):691—692.說明:該文章資料為貴州省獨山縣人民醫(yī)院資料,是本人在獨山縣人民醫(yī)院工作期間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