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銀屑病的患者常常全身多處長有皮疹,表面有大量鱗屑,該病病程較長,且病情易反復。然而大眾常常因為對銀屑病不正確的認識產生不必要的焦慮及自卑情緒,因此銀屑病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十分重要。 銀屑病屬于皮膚科常見疾病,人群患病率為1% ~ 2%,無性別差異,一般認為存在兩個初發(fā)年齡高峰:16-30歲、50-62歲。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數患者冬季復發(fā)或加重,夏季緩解。其中尋常性銀屑病占大多數,最常見的首次發(fā)病部位為頭皮部。銀屑病的病因復雜,涉及遺傳、免疫、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并且環(huán)境潮濕、感染、精神緊張、吸煙、嗜酒、染發(fā)、手術和外傷、睡眠差可能是尋常性銀屑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長期在潮濕環(huán)境中工作生活,可導致皮膚的生理結構、滲透屏障自身穩(wěn)定平衡發(fā)生改變以及皮膚微生物的定植增加等,尤其是細菌感染可誘發(fā)或加重銀屑病,高達45%的患者有感染的誘發(fā)因素。感染微生物可以激發(fā)機體異常免疫反應,間接導致銀屑病發(fā)病和加重。另外吸煙和嗜酒也是誘發(fā)銀屑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銀屑病的癥狀主要包括皮損和瘙癢。基本皮損有鱗屑性紅斑、丘疹及斑塊,上覆厚積性鱗屑,鱗屑一層層脫落,輕輕刮掉皮屑可看到薄薄的一層白色膜,刮除此膜即可看到小小的出血點,這就是尋常型銀屑病典型的臨床特征。皮損可發(fā)生于全身各處,但以四肢伸側,特別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最為常見,常呈對稱性。皮損在不同病程中有多種存在形態(tài),并且患者多自覺不同程度的瘙癢。 銀屑病應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避免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勤洗澡,不僅可以去除過多鱗屑,還可以減少皮膚表面定植的細菌。洗澡時間推薦在10-20分鐘,水溫應以35~39℃溫水為宜,過高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加劇皮膚干燥的程度,而過低則不能較好地軟化鱗屑和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不利于皮損消退。2.不可過度搔抓皮損或用力搓擦,特別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的香皂或者沐浴露,以免刺激皮膚。3. 局部皮膚的保濕,加強皮膚屏障的修復可預防或加快皮疹好轉,可適量使用潤膚劑可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含水量并減少鱗屑產生,從而促進屏障修復。4.飲食方面應注意少食羊肉和酒類(白酒、啤酒、葡萄酒等),辛辣刺激性以及寒涼性質的食物,其余食物在無其他疾病限制的情況下均可正常食用。 銀屑病的治療目的以控制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主,其中主要包括局部治療、物理治療和系統(tǒng)治療等多種療法,臨床醫(yī)師可根據個體病因、疾病亞型、嚴重程度和治療要求合理制定治療方案。一般而言,輕度以外用治療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統(tǒng)治療,對傳統(tǒng)系統(tǒng)性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適當選擇靶向生物制劑治療。通過規(guī)范治療,多數銀屑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局部外用制劑是治療輕中度銀屑病的主要藥物,目前在臨床中廣泛使用的是復方制劑,其中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金紐爾)在長時間的臨床應用中倍受好評。復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為含0.05% 丙酸氯倍他索和0.025%全反式維甲酸的乳膏制劑,0.05% 丙酸氯倍他索外用有最強的抗炎活性,但長期使用易引起局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不良反應。全反式維甲酸外用對退化萎縮狀態(tài)的角質形成細胞有生長刺激作用,單獨外用全反式維甲酸抗銀屑病的療效不滿意。維A酸和糖皮質激素共同組成復方制劑, 能夠緩解局部刺激,降低起效時間,提升患者藥物依從性。外用藥治療直接地持續(xù)作用于靶部位,更能增加其療效,很少吸收,因此極少發(fā)生系統(tǒng)用藥時常發(fā)生的毒副作用,應用方便、簡單、經濟、依從性好。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用藥次數不宜過多,一般每天1~2次。藥量按指尖單位(fingertip unit, FTU)計算,指從一個5mm內徑的藥膏管中,擠出一段軟膏,恰好達到由食指的指端至遠端指間關節(jié)橫線間的距離長度的藥量,約為0.5g,可以供雙側手掌均勻涂抹一遍,據此可以推算相應皮損的用藥量。藥膏涂在皮膚上應以畫圈的方式輕揉,直至皮膚上看不到殘留的藥膏為止。鱗屑較多時可以先軟化并清除鱗屑后再涂藥,以便藥物更好的發(fā)揮作用,但應注意在清除鱗片時不要太用力,否則可能會損傷皮膚導致感染。涂藥后注意觀察,若發(fā)現(xiàn)皮膚明顯紅腫或癢痛,應立即停藥或咨詢醫(yī)生。另外應盡量避免涂抹到皮疹周圍正常皮膚及指(趾)縫薄嫩皮膚處,并且幼兒、兒童、哺乳期、妊娠期及3月內有妊娠計劃的婦女暫不推薦使用。 銀屑病對患者生活工作帶來了較大困擾,但并無傳染性,一般不危及生命,若能及早合理治療,可提高生活質量?;颊邞_認識疾病,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配合積極有效的治療,可有效預防銀屑病的發(fā)生和復發(fā)。
銀屑病的治療目的以控制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主,其中主要包括局部治療、物理治療和系統(tǒng)治療等多種療法,臨床醫(yī)師可根據個體病因、疾病亞型、嚴重程度和治療要求合理制定治療方案。 一般而言,輕度以外用治療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統(tǒng)治療,對傳統(tǒng)系統(tǒng)性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適當選擇靶向生物制劑治療。通過規(guī)范治療,多數銀屑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局部外用制劑是治療輕中度銀屑病的主要藥物,目前在臨床中廣泛使用的是復方制劑,其中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金紐爾)在長時間的臨床應用中倍受好評。復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為含0.05% 丙酸氯倍他索和0.025%全反式維甲酸的乳膏制劑,0.05% 丙酸氯倍他索外用有最強的抗炎活性,但長期使用易引起局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不良反應。全反式維甲酸外用對退化萎縮狀態(tài)的角質形成細胞有生長刺激作用,單獨外用全反式維甲酸抗銀屑病的療效不滿意。 維A酸和糖皮質激素共同組成復方制劑, 能夠緩解局部刺激,降低起效時間,提升患者藥物依從性。 外用藥治療直接地持續(xù)作用于靶部位,更能增加其療效,很少吸收,因此極少發(fā)生系統(tǒng)用藥時常發(fā)生的毒副作用,應用方便、簡單、經濟、依從性好。 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用藥次數不宜過多,一般每天1~2次。藥量按指尖單位(fingertip unit, FTU)計算,指從一個5mm內徑的藥膏管中,擠出一段軟膏,恰好達到由食指的指端至遠端指間關節(jié)橫線間的距離長度的藥量,約為0.5g,可以供雙側手掌均勻涂抹一遍,據此可以推算相應皮損的用藥量。藥膏涂在皮膚上應以畫圈的方式輕揉,直至皮膚上看不到殘留的藥膏為止。 鱗屑較多時可以先軟化并清除鱗屑后再涂藥,以便藥物更好的發(fā)揮作用,但應注意在清除鱗片時不要太用力,否則可能會損傷皮膚導致感染。涂藥后注意觀察,若發(fā)現(xiàn)皮膚明顯紅腫或癢痛,應立即停藥或咨詢醫(yī)生。 另外,應盡量避免涂抹到皮疹周圍正常皮膚及指(趾)縫薄嫩皮膚處,并且幼兒、兒童、哺乳期、妊娠期及3月內有妊娠計劃的婦女暫不推薦使用。
銀屑病的病因復雜,涉及遺傳、免疫、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并且環(huán)境潮濕、感染、精神緊張、吸煙、嗜酒、染發(fā)、手術和外傷、睡眠差可能是尋常性銀屑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 長期在潮濕環(huán)境中工作生活,可導致皮膚的生理結構、滲透屏障自身穩(wěn)定平衡發(fā)生改變以及皮膚微生物的定植增加等,尤其是細菌感染可誘發(fā)或加重銀屑病,高達45%的患者有感染的誘發(fā)因素。感染微生物可以激發(fā)機體異常免疫反應,間接導致銀屑病發(fā)病和加重。 另外,吸煙和嗜酒也是誘發(fā)銀屑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