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止痛,癌痛可控
疼痛是腫瘤患者最常見和最主要的癥狀。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一半以上的腫瘤患者伴有疼痛。80%的晚期患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如果經過正規(guī)治療,絕大多數的癌痛可以明顯緩解。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腫瘤帶來的疼痛?怎樣能讓腫瘤患者過上無痛的生活?下面,我將從癌痛的評估和治療這兩個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癌痛的認識和了解。 一、癌痛的評估 在2002年國際疼痛大會上,專家們把疼痛提升到繼呼吸、心率、脈搏、血壓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這種提升是希望臨床醫(yī)生對疼痛給予足夠的重視,關注患者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并給予恰當的治療。 作為臨床醫(yī)生,需要對腫瘤病人的疼痛做出全面評估。首先,要鼓勵患者把疼痛說出來,以便于醫(yī)生做出全面準確的評估。然后去具體評估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和程度。正確的評估癌痛程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評估疼痛程度,選擇采用哪種治療方式治療,并且可以判斷藥物使用劑量以及判斷患者的生活質量。常用的分級法有以下幾種: 1、簡易疼痛強度分級法(VRS) 0度:不痛; I度:輕度痛,疼痛可忍,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 II度:中度痛,疼痛明顯,可以忍受,要求用止痛藥,睡眠受干擾; III度:重度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睡眠嚴重干擾,可伴有自主神經紊亂或被動體位。 2、數字分級法(NRS) 數字分級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劇痛。選擇一個最能代表疼痛等級的數字。0:無痛;1-3:輕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3、臉譜評分法。適用于兒童或有智力、精神障礙的成年人。 二、癌痛的治療 藥物治療是癌痛治療的主要方法。但是很多腫瘤患者認為得了腫瘤,疼是正常的,熬一熬就過去了。認為嗎啡是一種毒藥,會上癮,能不用最好不用。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不代表是正確的。 目前我國癌痛的治療尚存在一些問題。舉一組數據來說明。國家人均醫(yī)用嗎啡消耗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痛控制狀況的重要指標。2010年,中國醫(yī)用嗎啡的用量只占全球醫(yī)用嗎啡量的2%,中國人均用量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一,更是發(fā)達國家的兩百分之一。從這組數據看出我國疼痛的規(guī)范化治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關于嗎啡是否會成癮,國內外資料明確顯示,因治療疼痛出現的精神依賴性發(fā)生率,因此過分擔心“成癮性”出現并無必要。 下面,我重點談一下藥物止痛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1、口服:若能口服藥物,則盡量口服??诜o藥簡單、經濟、病人易于接受,而且能形成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與靜脈注射同樣有效,但是更易于調整劑量、更有自主性,不易成癮、不易耐藥。但是對于不能口服的患者,例如胃癌幽門梗阻反復嘔吐的患者,可選擇肛塞給藥,要予貼劑等。 2、規(guī)律:即按照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給藥,如每隔12小時一次,無論給藥當時病人是否發(fā)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給藥。這樣有利于保證疼痛連續(xù)環(huán)節(jié),很多患者沒有按時定時給藥,只在疼痛爆發(fā)的時候才吃藥,造成疼痛控制不理想。 3、按階梯給藥:遵循WHO的三階梯給藥原則。 第一階梯藥物:非阿片類藥物,通常為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對輕度癌痛有效。第二階梯藥物:弱阿片類藥物,可待因、強痛定、曲馬多等。中度疼痛時在應用第一階梯用藥的基礎上,應該加用第二階梯止痛藥。第三階梯藥物:嗎啡片、奧施康定、美施康定等。重度疼痛時采用。 需要強調的是,三階梯治療是人為劃分的,以便于根據疼痛程度使用相應的藥物,但注意藥物的靈活應用,如果一開始就為中重度疼痛,可以直接使用二或三階梯藥物。而且中度疼痛藥物的使用是目前的趨勢。 4、個體化給藥:對麻醉藥品的敏感度個體間差異很大,所以阿片類藥物并沒有標準用量。凡能使疼痛得到緩解并且副反應最低的劑量就是最佳劑量。判斷疼痛的到控制和緩解,我們常用:疼痛強度<3分,24小時疼痛危象次數<3次,24小時內需要解救藥的次數<3次。但是由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還是建議前往醫(yī)院,按照醫(yī)生醫(yī)囑調整止疼藥的劑量。 5、注意預防藥物副作用:由于止痛藥物大都有刺激胃腸黏膜、抑制胃腸蠕動、便秘等副作用,所以在應用過程當中,加用一些胃黏膜保護劑、胃腸動力藥物和通便緩瀉藥,也是有益的。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對便秘的預防,使用阿片類藥物的過程中患者基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便秘,所以建議用藥前就開始預防性使用通便藥物,保持大便在整個用藥過程中保持通暢,保證患者能夠順利完成用藥。 結束語:在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鐫刻著一位醫(yī)生的墓志銘: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我想說的是,面對我們的腫瘤病人,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有時可能比治療本身更有效。盡管科學是有限的,醫(yī)學是有限的,但我們醫(yī)生能夠做到的有時候是科學做不到,這就是人文關愛的力量。
舒建國 嵊州市中醫(yī)院 骨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