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了秋冬季,正值呼吸道高峰季節(jié),兒童醫(yī)院熙熙攘攘看病的場景再現,門急診告急,住院部告急,這是病原體施虐的“天下”,抗生素似乎顯得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高熱”、“咳嗽”、“喘息”是就診的主要呼吸道問題,殊不知這是病毒、肺炎支原體在作祟,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三碰頭”,把體弱的兒童無情地碾壓,寶媽們請假誤工,陪孩子打點滴,很揪心,很揪心,很揪心! 今年的流感疫情如期而至,而且來勢洶洶,很多孩子中招,一些班級甚至出現十幾個孩子請假”組團”看病的場面。醫(yī)院里的兒科門診也頻頻告急,排不長隊掛不上號的新聞也見諸報端。 在眾多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中,近期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是最主要的三種病原。由于引起的癥狀相似,不容易區(qū)別,需要得到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避免誤診誤治,增加重癥或住院的風險。 喘息咳嗽無發(fā)熱,這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特征。主要好發(fā)于2歲以下兒童,每年秋冬季是高峰期,典型癥狀以明顯的咳喘和缺氧癥狀為特征。感染后多無發(fā)熱,在感染后1周之內有逐漸加重的趨勢,第3-4天比第1-2天癥狀明顯,到了5-6天咳喘癥狀進一步加重,到了第7-10天開始逐漸自行恢復,由于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造成的,目前無特效藥,主要靠機體清除病毒后恢復,一般霧化治療緩解癥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當出現明顯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青紫缺氧需要住院治療。 高熱無咳嗽,這是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征。多見于幼兒園、中小學的兒童,流行季節(jié)大約有30%-40%感染率,傳染性極強,在學校、家庭中傳播極快,起伏期2-4天,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近期兒童突然的高熱,很多都是流感病感染的造成的。早期診斷,早期口服特效藥物奧司他韋,一般24小時體溫就能恢復正常,普通抗生素治療一定無效。一旦錯過了早期治療階段,部分兒童會發(fā)展為肺炎,繼發(fā)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性肺炎,就需要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如果前期瀏覽了“呼吸天使”微信公眾號的兒童家長,盡早給孩子進行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種,就能躲過這一場“劫難”。因為接種疫苗后抗體需要2-4周才能產生,現在補種流感疫苗已經有點來不及啦。一旦患了流感,經過治療后需要體溫完全正常48小時,才能上學,同時需要醫(yī)院開具復學的“疾病證明”。 先咳嗽后高熱,這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特征。多常見年長兒,感冒出現咳嗽,咳嗽較重,初期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頭痛等癥狀;繼而出現發(fā)熱,發(fā)熱無定型,體溫可以正常,一旦出現高熱多提示已經發(fā)展為肺炎。如果高熱超過3天,同時伴有明顯或嚴重咳嗽,一定需要進行胸片檢查。部分家長一聽到“拍胸片”,以為要吃很多射線,因為莫名的恐懼拒絕檢查,有可能錯過了肺炎的初期階段,到了后期炎癥范圍擴大,并出現肺葉壞死或胸腔積液,就一定需要住院,還可能需要進行氣管鏡檢查,清理氣道粘稠的分泌物。一旦感染了肺炎支原體,普通的頭孢一定無效,需要使用希舒美之類的“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治療,如果遇到耐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的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還要升級到米諾環(huán)素或左氧氟沙星治療。 近期兒童醫(yī)院已經人滿為患,而且疾病非常復雜,雖然都是常見的發(fā)熱、咳嗽、喘息癥狀,但是不同孩子患病的原因不盡相同。目前已經進入“精準醫(yī)療”時代,一般兒童專科醫(yī)院已經具備了常見病原的快速診斷能力,一般采集鼻咽拭子標本,只需要30-60分鐘就能檢查出常見的病原,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體,對指導孩子精準治療幫助極大。 兒童一旦生病,往往是“來得快,好的慢”,一個感冒也要折騰1-2周。與成人相比,為何孩子更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呢?這是因為成人的氣管粘膜會分泌一種免疫球蛋白,而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具有局部的防御作用,能夠抵抗入侵的細菌和病毒。另外,粘膜上的纖毛有節(jié)律地向喉口方向擺動,也有利于灰塵、細菌、粘液的清除和排出。但嬰幼兒呼吸道分泌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比成年人要少許多,而且氣管粘膜發(fā)育不完全,纖毛稀少,因此容易發(fā)生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感染。要避免幼兒呼吸道感染,應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這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對孩子來說,戶外散步、踢球、搖木馬、騎小自行車等都是鍛煉的項目。讓孩子從熱天開始喝冷開水,用冷水洗四肢、洗臉,冷天用溫水而不用熱水,這樣使孩子能適應冷的環(huán)境,增強對冷空氣的抵抗能力。 2、適當加減衣服。氣候變化時,孩子的衣服要勤穿勤脫,不要只加不減,特別是冬季降溫時不要一下穿得過多,一般比成人多穿一件就夠了。如果孩子活動時出汗,及時用毛巾擦干,入睡后汗多的小兒,前后胸墊上小毛巾防止汗?jié)駜纫?。減少出汗、及時擦汗是防止小兒受涼的重要措施。 3、均衡攝取營養(yǎng)。幼兒代謝生長旺盛,每日每公斤體重蛋白質要求量要高于成人,因此,幼兒要攝入足夠的高蛋白,多吃些蛋類、瘦肉和乳類制品。在補充足夠營養(yǎng)素的同時,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按時進餐,不挑食、不偏食。 4、注意孩子腳的保暖。雙腳是肢體的末端,血液循環(huán)差,如果腳部著涼,會反射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粘膜的改變,使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潛伏在體內的致病菌會大量生長繁殖。尤其是嬰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加上下地活動少,腳部受涼,非常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因此,年輕父母要給孩子腳部保好暖,讓孩子多活動活動肢體,不要久坐不動,睡前最好用溫水給孩子洗洗腳。 5、避免接觸傳染源,即避免接觸患兒。感冒流行期間不去公共場所,以減少傳染機會。改善患兒的居住環(huán)境,使房間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
什么是百日咳?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Cough)是由百日咳鮑特(BordetellaPertussi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于接種疫苗后產生的免疫力衰減和百日咳鮑特菌變異,全球很多疫苗覆蓋率較高的國家出現了“百日咳再現”,發(fā)病年齡高峰從嬰幼兒轉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為嬰兒百日咳的主要傳染源。按照免疫接種程序規(guī)定在孩子應在3、4、5月齡和18月齡各接種1劑次含有百日咳成分的疫苗。目前我國使用的百白破疫苗僅可以用于7歲以下的兒童,兒童時期已經接種疫苗產生的保護作用也會隨時間逐漸減弱,從而失去保護作用。同時,百日咳桿菌也存在菌株變異,出現疫苗接種效果不佳,因此,孩子接種過百日咳疫苗也會得百日咳感染,如果孩子出現了痙攣性咳嗽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根據美國的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提供的數據,自2011年以來,報告的百日咳病例數達到了一個高峰,2012年報告了48,277例病例,隨后病例數有所下降,到了2021年,因為疫情防控百日咳的病例數顯著減少到2,116例。此外,報告的百日咳病例發(fā)生率(每100,000人中的病例數)在不同年齡組中也有所變化,其中嬰兒(小于1歲)持續(xù)報告有最高的百日咳發(fā)生率,這強調了在嬰幼兒中百日咳的嚴重性和高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從2020年到2021年,百日咳的報告病例數和發(fā)生率均顯著下降,這可能與COVID-19大流行期間采取的社交距離措施和公共衛(wèi)生干預措施有關。我國2014-2019年百日咳報告發(fā)病率逐年上升,2020-2021年報告發(fā)病率有所降低,2022年回升至2.71/10萬,達到1989年以來最高水平。而今年(2024)前兩個月全國報告百日咳32380例(1月為15275例,2月為17105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百日咳流行特點?我國部分地區(qū)的調查表明,百日咳1年四季均有發(fā)病,3-9月普遍為百日咳發(fā)病高峰期,7-8月達峰值,呈現出夏秋高、冬春低的特點。百日咳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密切接觸傳播,患者、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對嬰幼兒來說,感染百日咳鮑特菌的父母或共同居住的人員,是其最主要的傳染源。5歲以下小兒易感性最高,如未及時治療,少數患兒會并發(fā)肺炎、腦炎而死亡。百日咳潛伏期5-21天,一般為7-14天,從潛伏期開始至發(fā)病后6周均有傳染性,尤以潛伏期末到出現咳嗽癥狀后2-3周傳染性最強。百日咳臨床特點是什么?百日咳桿菌侵入易感兒童呼吸道后,細菌首先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纖毛上,并不侵入細胞中,不斷增殖和產生毒素,造成纖毛細胞壞死、粘膜廣泛炎癥和破壞。并引起全身反應。支氣管粘膜纖毛被破壞后不能很好地排出炎癥分泌物,以致粘膜感覺神經末梢受到持續(xù)刺激,易于反射性地引起連續(xù)劇烈咳嗽。陣咳時患兒聲門痙攣,處于呼氣狀態(tài),咳嗽暫停時,大量空氣被吸入通過痙攣的聲門即發(fā)出較長的雞鳴樣吼聲,直到粘稠分泌物排出后,痙攣陣咳始暫停。隨著分泌物的積聚,陣咳再現。由于長期劇烈咳嗽在神經中樞形成了興奮灶,故病愈后數月內受到一些非特異性刺激,即可誘發(fā)百日咳樣咳嗽。百日咳的的三個階段必須了解:卡它期:癥狀與普通感冒相似,包括輕微發(fā)熱、流鼻涕、輕微的咳嗽或打噴嚏,持續(xù)約1至2周。這個階段沒有特征性,所以百日咳在臨床上很難從做出早期診斷的原因。痙咳期:典型的咳嗽癥狀表現為劇烈的咳嗽,有時可能連續(xù)咳嗽數分鐘,咳嗽發(fā)作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嘔吐;百日咳的咳嗽通常被描述為帶有“吸氣性雞鳴樣”或“狗吠樣”的聲音,這是由于氣管和支氣管痙攣引起的;咳嗽發(fā)作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尤其在嬰兒和幼兒中更為嚴重;咳嗽通常在夜間更為頻繁,可能會打擾睡眠?;謴推冢嚎人院推渌Y狀逐漸減輕,但恢復期可能持續(xù)3個月左右,平均100天左右,所以也稱為百日咳。如果普通感冒一般來說,一個星期就能恢復,不會咳嗽逐漸加重,如果一旦咳嗽一個星期沒有恢復,就要警惕百日咳的可能,如果想早期及時診斷,通常檢測百日咳核酸檢測或者是百日咳桿菌培養(yǎng),或者給予經驗性的治療。百日咳抗體檢測需要2個星期的時間,通常不推薦,因為已經進入痙咳期。百日咳只是一個概念,不是一定會咳嗽100天。該病的發(fā)作期平均時間在兩個月甚至一百天左右,但也因人而異,有患者一個月就痊愈了。百日咳的抗菌治療首選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紅霉素、羅紅霉素或克拉霉素等。但鑒于國內百日咳鮑特菌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耐藥率高,>2月齡的兒童和成人,若存在使用大環(huán)內酯類的禁忌證、不能耐受大環(huán)內酯類或感染耐大環(huán)內酯類的菌株,可使用復方磺胺甲噁唑(≥2月齡兒童4/20mg/kg/次,成人160/800mg/次,q12h,療程14天)。用藥期間注意腎損傷、結晶尿、皮疹等不良反應。國內研究報道對于大環(huán)內酯類耐藥的百日咳鮑特菌引起的感染,使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后細菌清除率高,可以考慮用于治療耐藥株感染的2月齡以下小嬰兒。
秋冬季節(jié)是很多病毒流行的季節(jié),也是哮喘容易發(fā)病的季節(jié),最近一段時間,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yī)院兒童呼吸科門診上,得哮喘的小患者也多了起來。對此,提醒廣大家長,預防哮喘不僅在“吃喝”方面有講究,外出玩樂也應注意及時保暖,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 既往有些寶寶進食雞蛋后就出現濕疹、咳嗽、氣喘或腹瀉、腹痛等表現,孩子飲食上要注意已知的過敏原。不要因為過敏原顯示雞蛋有加號而臨床沒有任何不適就不進食,這是非常錯誤的,尤其是IgG的檢查結果更不能提示過敏。 此外,天冷了家長就愛讓孩子進食較多的肉類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但是過多進食也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食物之間交叉過敏等,從而導致過敏的發(fā)生;不要進食炮制過于復雜的食物,因為腌制、炒制等過程中添加的香料、添加劑、香精等都有可能引起過敏;盡量減少進食比較油膩的食物以及海鮮、堅果等容易過敏的食物,尤其是已經有咳嗽、氣喘等癥狀的寶寶們。 最近幾天,氣溫一下子降到零下,兒童尤其是患有哮喘的孩子氣道非常敏感,容易發(fā)生痙攣從而導致氣喘發(fā)作。因此要注意及時保暖,尤其是氣道的保暖(必要時戴口罩);對于養(yǎng)寵物、環(huán)境低矮潮濕、種花較多的家庭也應注意孩子發(fā)生過敏。情緒過于緊張、激動,外出游玩過于勞累也可能導致哮喘發(fā)作,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
總訪問量 57,692次
在線服務患者 336位
科普文章 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