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細菌性陰道病為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但臨床及病理特征無炎癥改變。陰道內產生過氧化氫的乳桿菌減少,其他細菌大量繁殖,主要由加德納菌、動彎桿菌、普雷沃菌、紫單胞菌、類桿菌、消化鏈球菌等厭氧菌及人型支原體。2、臨床表現(xiàn):10~40%患者無臨床癥狀,有癥狀者表現(xiàn)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有魚腥臭味,性交后加重,可伴有外陰輕度搔癢或燒灼感。典型分泌物特點:灰白色,均勻一致,稀薄。婦科檢查:陰道粘膜無充血的炎癥表現(xiàn),分泌物粘度低,易從陰道壁拭去。3、診斷:下列四項由三項陽性就可臨床做出診斷。(1)、勻質、稀薄、白色陰道分泌物,常粘附于陰道壁。(2)、陰道PH>4.5(PH值通常為4.7~5.7,多為5.0~5.5)。(3)、胺臭味試驗(whifftest)陽性。(4)、線索細胞(cluecell)4、治療:治療原則:應用抗厭氧菌藥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首選治療方案: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連服7天;2%克林霉素軟膏陰道內涂抹,每次5g,每晚1次,連用7天;或0.75%甲硝唑軟膏,每次5g,每日2次,共7日。可選擇治療方案:甲硝唑2g,單次口服;或克林霉素300mg,每日2次,連服7日。性伴侶治療:不需常規(guī)治療。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罕静∨c不良妊娠結局如羊膜絨毛膜炎、胎膜早破、早產有關,因此任何有癥狀的孕婦及無癥狀的高危孕婦(胎膜早破、早產史)均需治療。多選擇口服用藥,甲硝唑200mg,每日3~4次,連服7日;或克林霉素300mg,每日2次,連服7日。
1、發(fā)病原因:月經血、白帶、大小便的刺激。糖尿病患者糖尿、糞瘺患者糞便及尿瘺患者尿液的長期刺激、浸漬。穿緊身化纖內庫,經期使用衛(wèi)生巾等導致局部透氣性差、潮濕。2、臨床表現(xiàn):外陰皮膚粘膜搔癢、疼痛、燒灼感,性交痛、活動、排尿及排便時加重。外陰局部充血、腫脹、糜爛,常有抓痕,嚴重者形成潰瘍或濕疹。慢性炎癥可使皮膚增厚、粗糙、皸裂,甚至苔癬樣變。3、治療:原則:消除病因,局部保持清潔、干燥,局部應用抗生素。病因治療:積極尋找病因,治療糖尿病,修補糞、尿瘺。局部治療:0.1%聚維酮碘液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鐘。局部涂抗生素軟膏或紫草油。還可選用中藥水煎熏洗外陰,每日1~2次。急性期還可選用微波或紅外線局部物理治療。
總訪問量 58,076次
在線服務患者 16位
科普文章 2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