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缺鈣嗎?(綜合了很多就診家長寫的) 媽媽問:大夫我家孩子缺鈣嗎? 醫(yī)生答:是因為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鈣吸收不良缺鈣,要想鈣吸收好,必須先補d3,d3促進鈣吸收! 媽媽:奧?什么是維生素D,我們鄰居說孩子晚上出汗、后邊頭發(fā)沒了是因為缺鈣,你給我開點鈣補補吧! 醫(yī)生(一臉黑線圈)答:得先補d,而且這個得生后2周到2歲都得一直補,作為預防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如果已經開始出現維生素D缺乏就得治療,治療量又不同。所以治療過程很長,補一次不能解決,需要長期隨訪! 媽媽:這么麻煩,那算了,你給我開點補鈣的吧!我都問好了 醫(yī)生:該說的都說了,你要要就給你開,不過告訴你效果可能不好! 媽媽:沒事,你開吧! 3個月以后 媽媽:大夫你看看,我家孩子怎么前胸鋪怎么那么高,肋骨這里怎么往外翻,你看這頭發(fā)怎么不長,囟門怎么還那么大!這鈣也補了怎么還不行! 醫(yī)生:因為缺維生素D,所以鈣吸收差,吃再多鈣可能吸收的也不多,如果3歲以上這些佝僂病就不能改變了,還有X型腿O型腿的! 媽媽:我問育嬰店了說吃點鈣和魚肝油就行了,你是那個某某牌子的行嗎? 醫(yī)生:你得吃藥治病不能靠那些保健品 媽媽:奧,那我再考慮考慮吧! 出去買了育嬰店產品吃3月再次來就診 媽媽:你看看我家孩子怎么退彎彎了?怎么辦?? 醫(yī)生:因為缺維生素D鈣吸收不良引起骨質疏松下肢負重大所以變形了,靠藥物可能不能糾正的很好需要康復治療! 媽媽:醫(yī)生,我出去打個電話,我想想的?。ǔ鋈ゴ螂娫拞査麑W醫(yī)的親戚,結果是個外行人,說吃點d行了)回來說你給我拿點d吧 醫(yī)師:給你說的很明白,你這樣下去會耽誤孩子的 媽媽:沒事,你開吧 3月后再次就診 媽媽:大夫你看看我家孩子腿怎么還這么彎,吃維生素D也沒用呀 醫(yī)生:如果6月前吃應該可以,現在做康復和吃藥要一起才行。 媽媽:好,我們去大醫(yī)院看看吧 醫(yī)生:好,去吧! 當天回來就診 媽媽:大夫你給我開藥加康復訓練吧,上級醫(yī)院也是這樣說的! 醫(yī)生:好 這就是活生生的耽誤了孩子的病,其實本來很簡單的病最后卻變的很復雜,像這些維生素D缺乏、缺鐵性貧血都是很簡單的病,都是全世界都統(tǒng)一治療方案的病,為什么大家還那么糾結,鄰居、育嬰店都比大夫可信度高,相信你的大夫,他不是萬能的但會盡全力給你診治!言歸正傳,下邊我就講講維生素D是什么,缺乏是什么癥狀,怎么補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概念及癥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這是一種小兒常見病,占總佝僂病95%以上,本病系因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以致鈣鹽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最終發(fā)生骨骼畸形。佝僂病雖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發(fā)病緩慢,易被忽視,一旦發(fā)生明顯癥狀時,機體的抵抗力低下,易并發(fā)肺炎、腹瀉、貧血等其它疾病。 佝僂病診斷標準如下: 1.病期 ⑴VitD缺乏期或VD缺乏開始期:此期是佝僂病臨床癥狀尚未出現之前,可有VD缺乏史,生化可見25-(OH)D3低于25nmol/L,或1,25-(OH)2D3處于低限以下。(正常值血清內25-(OH)D3為27.5~170nmol/L(11~68ng/ml))1,25-(OH)2D3為75~150pmol/L(30~60pg/ml)。 ⑵初期:臨床有神經精神癥狀或伴有輕度顱骨軟化和輕度患珠、“手鐲”,血鈣、血磷輕度下降,堿性磷酸酶輕度上升。X線片所見為正?;虺跗诟淖?。年齡多在3~4個月,季節(jié)多在入冬之后。 ⑶激期:有神經精神癥狀,顱骨軟化,明顯的患珠或“手鐲”。血鈣、磷明顯下降,堿性磷酸酶明顯上升。X線片呈各型激期改變。好發(fā)年齡在7~8月至2歲左右,季節(jié)多在冬春季。 ⑷恢復期:上述神經精神癥狀和體征經治療和日光照射后均有明顯好轉。血鈣、磷回升,堿性磷酸酶下降。X線片呈各類恢復期表現。年齡同激期,季節(jié)我在晚春、夏季、早秋季。 ⑸后遺癥期:此期無上述癥狀及活動性骨骼改變,僅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血生化正常,X線片恢復正常。年齡約在3歲以后。 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畸形程度畸形的分度 ⑴輕度:方顱、輕度串珠和郝氏溝,輕度“O”腿(站立、兩足并攏,膝關節(jié)距離在3cm以下)。 ⑵中度:顱骨軟化,明顯患珠和“手鐲”及郝氏溝,中度“O”型腿(膝關節(jié)距離在3cm~6cm),“x”型腿在中度以上(站立時兩膝關節(jié)并攏,兩踝距離在3cm以上。)。 ⑶重度:影響生理功能和運動功能。如圓百鈍的串珠、手鐲,明顯的郝氏溝和雞胸,以及影響步態(tài)的“O”型腿和“x”型腿,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治療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活動期預防畸形和復發(fā),所以應該早發(fā)現早治療綜合治療。 一維生素D治療: (1)口服法: 活動早期,嬰幼兒每天給維生素D62.5~125μg(0.25萬~0.5萬U),成人每天給125~250μg(0.5萬~1萬U)。 活動極期,嬰幼兒每天給維生素D125~250μg(0.5萬~1萬U),成人每天服維生素D250~500μg(1萬~2萬U)。治療量持續(xù)用1個月后改為預防量。 恢復期可用預防量維持,嬰幼兒每天10~20μg(400~800U),成人25μg(1000U)。為防止同時攝入大量維生素A,宜用單純維生素D制劑。 (2)肌內注射: 凡有吸收不良、或嬰幼兒不能堅持口服者可考慮采用肌內注射維生素D37500μg(30萬U/支)作為突擊療法。 活動早期或輕度患兒可肌內注射維生素D37500μg(30萬U)1次。 中度至重度者,可肌注維生素D37500μg(30萬U)2~3次,每次間隔1~2個月。 上述劑量完成后1個月,仍以預防量口服維持至2歲。成人在活動極期也可肌注維生素D31.5萬μg(60萬U);根據病情用1~2次,每次間隔1個月。以后繼用預防量。治療3個月后療效不顯著,應查明原因,除外抗維生素D佝僂病。 二其他治療 1)鈣劑補充,乳類是嬰幼兒鈣營養(yǎng)的可靠來源,一般佝僂病治療可不補鈣,但得根據母親的具體情況定。 2)微量營養(yǎng)素補充,應注意其他多種維生素的攝入。 三恢復期的治療 堅持隨訪,對坐、立、走訓練不易過早,避免下肢畸形發(fā)生。在夏冬季多曬太陽,冬季給予維生素D310萬―20萬IU一次口服來預防來年春天復發(fā)。 四后遺癥的治療 不需要藥物,輕度至中度應加強體育鍛煉,對骨骼畸形可以采取主動或被動康復訓練,嚴重畸形可以外科手術矯正。 維生素D缺乏預防母孕期:維生素D缺乏病的預防應從圍生期開始,孕婦應有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供應豐富的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妊娠后期7~9個月可每天服維生素D 25μg(1000U)或給維生素D22500~5000μg(10萬~20萬U)一次口服,每天應由膳食中補充1000mg元素鈣,不足的需用鈣劑補充。 新生兒期:應提倡母乳喂養(yǎng)盡早開始戶外活動,接觸日光,由于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因此應開窗曬太陽。一般建議生后數周就可以補充400IU維生素D,早產兒一般建議補充800IU維生素D3月后改為普通劑量,維生素D補充一般建議到2歲左右。 嬰幼兒需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如提倡母乳喂養(yǎng),及時添加輔食,每天1~2h戶外活動、補充維生素D、增加維生素D強化奶制品的攝入等。 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絕經期婦女亦應攝入維生素D和鈣劑,以預防骨軟化病和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 鈣劑如何補充?鈣劑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每天膳食鈣的參考攝入量為:0~6個月300mg,7個月~1歲400mg,1~3歲600mg,4~10歲800mg,青少年為1000mg。孕婦和乳母,絕經期婦女和老年人則需要1000~1200mg,奶制品是鈣的最好來源,在膳食中注意補充小魚、小蝦、豆制品、海藻和綠葉蔬菜。在補充維生素D時應適量給予鈣劑。應選用含元素鈣高、胃腸道刺激性小的鈣劑。
今年5月1日是第二十個“世界哮喘日”,主題是“預防和治療氣道疾?。簭慕褚院蟆?。從近幾年的統(tǒng)計情況來看,每年5月份,都會出現哮喘的探訪波、咨詢高峰,這不僅是因為春季和夏季哮喘發(fā)病率高,而且五月“世界哮喘日”的宣傳活動也起到了作用,密集媒體宣傳。報道讓人們注意哮喘,去醫(yī)院
1.發(fā)熱基本概念發(fā)熱原因:引起發(fā)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茨z原病)、惡性腫瘤等。發(fā)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fā)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于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愈。 發(fā)熱分級:晨安靜狀態(tài)下的口腔體溫在36.3~37.2℃;肛門內體溫36.5~37.7℃;腋窩體溫36~37℃。 按體溫狀況,發(fā)熱分為:低熱:37.5~37.9℃;中等度熱:38.0~38.9℃:高熱:39.0~40.9℃;超高熱:41.0℃以上。 2.常用藥物兒童口服退熱藥物目前全世界范圍內認為,6月以內對乙酰氨基酚是安全的,6月以上布洛芬及對乙酰氨基酚都可以。 布洛芬:常用藥名布洛芬顆粒,布洛芬混懸液,布洛芬緩釋片 對乙酰氨基酚:退熱栓,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等 作為孩子家長只要了解口服藥物就行,如果需要注射用藥那就是醫(yī)師的事了,而且原理復雜專業(yè)不好懂! 3.具體治療方案第一步:必須測體溫(在測體溫期間可以物理降溫) 不管你孩子怎么哭鬧,知道他的體溫是指導用藥的關鍵,別因為哭鬧就不了了之摸摸熱了隨便用藥,要明白是藥三分毒,孩子小肝腎功能不全,容易引起不可逆損傷。 物理降溫:既往無高熱驚厥史的孩子,體溫在低于38.5℃時可以只采取物理降溫來退熱。用溫水擦洗人體大血管部位,如頸部、腋窩、肘部、太陽穴,大腿根部。額頭可以貼退熱貼,頸部枕冰袋(冰袋需要裹毛巾不然太涼刺激)。現在還有退熱凝膠和退熱滾珠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步:口服藥物 測體溫超過38.5℃(既往無驚厥史的兒童),需要口服藥物治療。 6月以內兒童建議用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有口服顆粒也有肛入的栓劑,兩種都可以,一般劑量在10―15mg每公斤體重,間隔4―6小時后體溫超過38.5℃可以重復用藥,一般一天不超過4次。 6月以上兒童可以用對乙酰氨基酚,用法同上,也可以用布洛芬,一般劑量在5―10mg每公斤體重,間隔4―6小時后體溫超過38.5℃可重復用藥。 口服退熱藥物一般在服用后半個小時后會開始退熱,在半小時內要繼續(xù)物理降溫并多飲水,如果在半小時后身體未見出汗,體溫進一步上升,并手足發(fā)涼,寒戰(zhàn),建議立即到醫(yī)院就診。 第三部,醫(yī)院就診 發(fā)熱原因很多,退熱只是一個對癥處理,如果想找到病根,從源頭解決問題需要到醫(yī)院就診,找出發(fā)熱原因。 如果體溫不易降,孩子精神不好,寒戰(zhàn),四肢涼,這些都是危險信號,請在服用退熱藥后立即來院就診(一定在家做第一第二步處理,這樣會縮短就醫(yī)步驟) 本文系周蘭蘭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總訪問量 296,092次
在線服務患者 474位
科普文章 7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