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尿肌過度活動(detrusor overactivity,DO)指在充盈期尿動力學檢查過程中檢測到無抑制性逼尿肌收縮。當DO 由神經系統(tǒng)疾病引起,則稱為神經原性逼尿肌過度活動(neurogenic DO,NDO)。 肉毒素逼尿肌注射被稱為NDO 治療史上的一場“革命”或一個“里程碑”。其降低患者儲尿期膀胱壓力,從而保護腎功能。(2016年歐洲泌尿外科神經泌尿診療指南,2014年中國泌尿外科診療指南-神經源性膀胱) 手術采用局麻或靜脈麻,排空膀胱,膀胱內充生理鹽水100ml,與A型肉毒毒素(200-300u)稀釋于30ml生理鹽水,膀胱鏡直視下利用專用膀胱腔內穿刺針,分30處均勻膀胱逼尿肌內注射(避開膀胱三角及雙側輸尿管口),每1處藥液1ml(含A型肉毒毒素10U),深度約0.5ml,選擇在膀胱小梁內注射于逼尿肌內注射。 術后3-7天拔除尿管。
間歇導尿(IC) 是膀胱訓練的一種重要方式,膀胱間歇性充盈與排空,有助于膀胱反射的恢復,是協(xié)助膀胱排空的金標準 。IC 對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近期和遠期的安全性已經得以證實。間歇導尿的注意要點:①選擇適當粗細的導尿管:推薦使用12-14Fr 的導管(女性可以選用14-16Fr);②盡可能無菌操作:尿道外口消毒后,經尿道無菌插管;③充分潤滑尿道:推薦使用潤滑劑以避免發(fā)生尿道損傷等并發(fā)癥;④輕柔操作:緩慢插入導尿管,避免損傷尿道教膜;⑤完全引流尿液后,輕微按壓恥骨上區(qū),同時緩慢拔出導尿管,尿管完全拔出前夾閉尿管末端,完全拔出尿管,防止尿液反流。導尿頻率平均每天4-6 次,導尿時膀脫容量小于400時,可根據尿動力學檢查確定安全膀胱容量以及導尿量。推薦采用超聲膀胱容量測定儀。
當你脊柱骨折,肢體不能活動,伴感覺消失或者麻木時,醫(yī)生跟你說需要找泌尿科咨詢時,這時是否會覺得不可思議,甚至忍不住說:“我脊柱骨折,你怎么讓我住泌尿科了,到底會不會看病啊”。的確,有點令人費解,但耐心的你不妨看看以下的例子,可能會所改觀。其一,截癱了21年的他,雖然已經50多歲,但每年仍堅持參加4-5站的馬拉松比賽,手推輪椅跑40公里,可以說是馬拉松達人,但忽略了膀胱管理,形成了膀胱結石,到我院行結石手術。另一個是31歲的小伙子,截癱后使用腹壓排尿7年,到我院時查肌酐643umol/L,什么概念呢?就是常說的“腎衰竭”、“尿毒癥”,下一步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透析了。 唐山大地震25年后截癱死因分析發(fā)現49.37%死于慢性腎功能不全,26.58%死于泌尿系感染。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脊髓損傷患者60-95%會存在排尿功能障礙,引起一系列神經泌尿系統(tǒng)癥狀,如自主神經反射異常(AD),復發(fā)性尿路感染,膀胱結石,腎積水,膀胱輸尿管反流(VUR),最終損傷腎功能,威脅生命。 記得有脊髓傷友跟我說過,脊柱骨折后截癱我認了;下肢沒有感覺,卻會麻痛我也認了;但我只想干干凈凈的坐在輪椅上。到這里,你應該感謝讓你到泌尿科就診的康復醫(yī)生了。因為泌尿科大夫會呵護你的腎臟,預防腎積水,可以讓你優(yōu)雅的坐在輪椅上,遠離騷臭味。此外,泌尿科還可以提供性功能障礙康復,甚至完成你和愛人生育的愿望。作者簡歷:黃馬平,主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廣東省工傷康復醫(yī)院神經泌尿組負責人。 廣東省基層醫(yī)藥學會下尿路疾病專委會委員,廣東省男性健康管理協(xié)會男性健康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廣東省醫(yī)學會性醫(yī)學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泌尿生殖協(xié)會性醫(yī)學分會委員。完成廣東省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1項,主持廣東省醫(y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2項,第一作者發(fā)表SCI文章3篇,參編專著1本,參與多中心臨床試驗1項,作為主要完成人榮獲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項,廣東省康復醫(y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長期從事前列腺、壓力性尿失禁及神經源性膀胱診斷及治療,熟悉尿動力檢查、脊髓損傷全面系統(tǒng)康復,擅長脊髓損傷后運動功能、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礙的評定、治療與康復。 科室介紹:廣東省工傷康復醫(yī)院泌尿外科/神經泌尿康復科是一個以神經泌尿學與影像尿動力學為特色,集臨床、康復、科研、教學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室,2019年榮獲廣東省優(yōu)秀神經康復一體化先進科室。開放床位41張,下設普通泌尿、神經泌尿、脊髓損傷康復、尿路康復、性功能康復等亞???。配備德國西門子泌尿外科專用X線檢查床、加拿大萊博瑞尿動力學檢查儀、陰莖勃起檢測儀、德國愛克曼前列腺電切設備、膀胱鏡、輸尿管鏡、彈道碎石系統(tǒng)、生物反饋治療儀等設備。2013年承辦廣東省臨床尿控新技術學習班,2014年、2017年兩次承辦廣東省康復醫(yī)學會性功能障礙康復分會學術年會,2018年承辦廣東省醫(yī)學會性醫(yī)學分會學術直通車。2012年以來科室獲得廣東省醫(yī)學科研基金9項,廣東省中醫(yī)藥局基金項目2項。在國內外雜志發(fā)表論著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被SCI收錄5篇,獲專利5項。
總訪問量 413,843次
在線服務患者 1,489位
科普文章 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