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仁愛分院

公立二級中醫(yī)醫(yī)院

推薦專家

疾?。? 疼痛
醫(yī)院科室: 不限
開通的服務: 不限
醫(yī)生職稱: 不限
出診時間: 不限

疼痛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為什么有些人特別怕痛“我就納悶了,同樣是生活在一起的兩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顿u拐》的經(jīng)典臺詞。同樣是痔瘡的手術,為什么對疼痛的反應相差那么大呢?對肛腸疾病術后的疼痛,我寫了好幾篇文章,但是,總沒有把疼痛解釋清楚。這世界真的不是人這個物種能認識明白透徹的。換句話說,世界永遠在人類有限的認知能力之外。泰戈爾說:“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說世界欺騙了我們?!碧弁词莿游锷姹仨毜谋Wo性反應,動物如果沒有疼痛,幾乎沒辦法活下去,一個對疼痛沒有反應的人,每天回家一定是遍體鱗傷。200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正式將疼痛列為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后的第5大生命體征,是有道理的。2004年,國際疼痛學會將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全球征服疼痛日,這就有點過了。國際疼痛學會將疼痛定義為:疼痛是一種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情感體驗,或與此相似的經(jīng)歷。一句話,疼痛是自我保護性的、不愉快的心理體驗,盡量避免。對疼痛認識有二種說法:1.人類發(fā)展出疼痛感知能力來幫助躲避危險與傷害。碰到火焰的疼痛感使我們快速遠離火源,這種疼痛的記憶積累形成關于火焰危險的警示,提示我們與火焰保持距離,可見,疼痛表現(xiàn)出一種保護性反應,是對人類生存的有益警示,叫笛卡爾模型。2.當疼痛發(fā)生,我們經(jīng)驗到一種令人厭惡的、消極的情緒,并產(chǎn)生盡快極力消除這一負面情緒的行為傾向,叫亞里士多德模型。通過對比看到,笛卡爾疼痛模型與身體的密切關聯(lián),側重疼痛的物理特征,而亞里士多德模型則強調疼痛基于大腦的非身體因素,側重疼痛的心理特征。兩種模型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疼痛模式,這兩種模式綜合構建起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疼痛機制的詮釋。中醫(yī)“諸痛屬心論”來闡釋疼痛。《素向·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認為“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继弁粗?,多心神不寧,心理上較為脆弱,常因七情太過及意外變化而加重疼痛。2021年Cohen等將疼痛分為傷害性疼痛、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及傷害可塑性疼痛三種類型。傷害性疼痛:通常是由直接或潛在的組織損傷導致。常見的如外傷,各種手術等。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由外周或中樞的感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引起。常見的如坐骨神經(jīng)痛、三叉神經(jīng)痛、卒中后疼痛、化療或毒性物質所致的疼痛、腫瘤壓迫或浸潤神經(jīng)相關的疼痛等。傷害可塑性疼痛:是疼痛感覺信號處理異常引起的疼痛,通常沒有明確的組織損傷或涉及感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病理改變,過去被稱為功能性疼痛綜合征。常見的如纖維肌痛、腸易激綜合征和原發(fā)性腰背痛等。疼痛是一種復雜的多維體驗,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之間的多維動態(tài)整合過程。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疼痛與種族、年齡、性別、情緒和信仰等密切相關。非裔對疼痛更易感,歐美種群對冷痛的耐受性更高。男性對疼痛的耐受力低于女性。疼痛常與抑郁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綜合征呈共病狀態(tài)。社會經(jīng)濟等級低的個體對疼痛更敏感。心理因素對手術病人疼痛的影響:(1)術前焦慮術前焦慮和焦慮程度與疼痛程度呈明顯正相關。(2)抑郁術前的抑郁狀態(tài)與疼痛呈明顯正相關,大多數(shù)抗抑郁藥物具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而部分鎮(zhèn)痛藥也能明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3)疼痛的預期對預期越高會增加對疼痛的關注和意識。對疼痛特別敏感的人,最主要的原因是疼痛災難化。疼痛災難化是由AlbertEllis正式引入的,隨之由AaronBeck用來描述焦慮和抑郁障礙患者使用的一種適應不良的認知方式。疼痛災難化是指一種對實際或預期的疼痛體驗表現(xiàn)出的夸大的消極心理。研究表明,疼痛災難化的認知方式導致患者對疼痛過度的恐懼,產(chǎn)生對軀體活動的回避和對疼痛感的高度警覺,導致疼痛的發(fā)生。具體的說,疼痛災害化就是通過過度強調對感官和情感疼痛感受,放大了疼痛的體會。近幾年來,災難化成為歐洲國家在研究疼痛心理學領域中的熱點話題,取得了頗多成就。研究顯示,65%的混合痔患者術后早期會發(fā)生中、重度疼痛,會對術后疼痛有災難化心理,導致愈合時間延緩?;旌现绦g后患者疼痛災難化的影響因素:1年齡患者隨著年齡逐步增大,疼痛災難化程度就越高。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手術后的自我疼痛管理意識淡薄,常常以消極方式面對疼痛,故文化程度越低,疼痛災難化程度越高。3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常見于消極地面對生活,疼痛感覺通常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患者心理壓力增加,疼痛接受度下降,從而提高患者災難化程度。負面情緒會導致身體出現(xiàn)強烈的應激反應,也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即患者的負面情緒越高,疼痛災難化程度也越高。研究表明:疼痛災難化與童年早期受虐待、應激事件,不安全的依戀關系有密切的關系。童年有這樣生活經(jīng)歷的人,特別怕疼,其原因是由于疼痛會得到別人的關注,同情和幫扶。由此可見,成人的各種行為和情緒表現(xiàn),包括對疼痛的擴大或夸張,本質上是童年時代生活事件在未來事件中的投射和反映。研究表明,疼痛災難化與患者生存質量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通過應用認知行為療法、疼痛應對方法、冥想正念訓練、接受和承諾療法等干預方式轉變術后患者的疼痛信念體會,提高疼痛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