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引用 龔鐳主任醫(yī)師
胃炎是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癥,常伴有上皮損傷、黏膜炎癥反應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1.急性胃炎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癥。臨床上急性發(fā)病,常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隱痛等癥狀。2.慢性胃炎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臨床上十分常見,約占接受胃鏡檢查患者的80%~90%,隨年齡增長萎縮性病變的發(fā)生率逐漸增高。臨床表現不同胃炎的臨床表現會有所不同,常見的臨床表現1.上腹痛大多數胃炎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部疼痛多數無規(guī)律,與飲食無關。疼痛一般為彌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2.腹脹部分患者會感腹脹。常常因為胃內潴留食物、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3.噯氣有噯氣。表明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4.反復出血出血是在胃炎基礎上并發(fā)的一種胃黏膜急性炎癥改變。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惡心、嘔吐、乏力、便秘或腹瀉等。6.體征檢查時有上腹壓痛,少數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檢查1.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炎的主要方法。2.病理檢查3.實驗室檢查(1)胃液分析。(2)胃蛋白酶原測定。(3)血清胃泌素測定。(4)免疫學檢查。治療1.一般治療戒煙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紅霉素等,飲食宜規(guī)律,避免過熱、過咸和辛辣食物,積極治療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2.藥物治療(1)保護胃黏膜藥常用的藥物有膠體次枸櫞酸鉍(CBS)、硫糖鋁、麥滋林-S、氫氧化鋁凝膠、胃膜素等。(2)調整胃腸運動功能藥物上腹飽脹用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脹或有反流現象為主者,可用胃動力藥。(3)抗生素如果胃鏡檢查發(fā)現幽門螺桿菌陽性,應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羥氨芐青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選用兩種,常與胃黏膜保護劑和抑酸劑聯(lián)合應用。(4)制酸劑常用的藥物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鎂、氫氧化鋁凝膠等。(5)止痛藥上腹疼痛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片或654-2,以減少胃酸分泌和緩解腹痛癥狀。(6)其他對癥治療藥可用助消化藥,如胰酶、酵母片、乳酶生、二甲硅油片等。如有反酸現象也可用抑酸藥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防止膽汁反流可服鋁碳酸鎂、消膽胺以吸附膽汁;有嘔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