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科普
發(fā)表者:吳鋼 人已讀
原發(fā)性膽囊癌列消化道腫瘤的第5~6位,膽囊癌由于其高度惡性的生物學行為,預后極差,總體五年生存率低,但是目前術前診斷率較低,主要原因包括對本病的認識不足及早期缺乏特異性診斷方法,其癥狀與膽石癥,膽囊炎或其他膽道疾病的癥狀相似、無特異性而易導致漏診或誤診。膽囊癌在開始出現(xiàn)癥狀后平均生存時間為6個月,明確診斷后1年的病死率約為88%,5年后還生存的僅4%,而且膽囊癌的生存率與分期有關,因此,如何提高膽囊癌的早期診斷率一直是外科醫(yī)師的努力方向。
提高對早期原發(fā)膽囊癌的認識
B超已被公認是膽道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對膽囊癌的診斷符合率75%-88.8%,但對早期膽囊癌的診斷率較低。對病史較長的膽囊結石病人,在B超檢查及臨床診斷中,不能僅滿足于膽囊結石的診斷,應警惕膽囊癌的可能。內鏡超聲(EUS)及內鏡多普勒(EDUS)診斷膽囊疾病可以提高術前診斷率,其他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超聲血管造影術,超聲引導下經肝細針穿刺活檢細胞學檢查(PT FNAC),Dynamic CT掃描方法,螺旋CT等等,對提高早期膽囊癌的診斷率均有一定的作用。
膽囊癌的發(fā)病女性明顯多于男性,高峰年齡為60~70歲。合并膽囊結石的膽囊癌為49.7%~100%,合并膽管結石7.92%,膽囊結石病人發(fā)生膽囊癌的相對危險度(RR)為13.7。綜合文獻作者認為膽囊癌的高危人群為:①女性膽囊結石患者年齡50歲以上,且膽囊炎反復發(fā)作者;②病程長,膽囊結石病史5年以上者;③結石逐漸增大增多,結石直徑>2.0CM,膽囊壁增厚者;④膽囊結石患者癥狀改變并乏力,體重下降者;⑤膽囊萎縮,B超顯示輪廓不清者;⑥膽囊結石同時發(fā)現(xiàn)膽囊內有非結石隆起性病變者;⑦梗阻性黃疸,肝外膽管無明確梗阻原因者;⑧膽石癥,腫瘤標志物陽性,原發(fā)腫瘤部位不明確者;⑨影像學可疑發(fā)現(xiàn)者。
原發(fā)膽囊癌的術前診斷率仍然較低,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在于提高對膽囊癌的認識,加強對高危人群的隨訪,對高危人群的隨訪即二級預防,普及對膽囊癌危險性的認識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膽囊切除術比較安全,并發(fā)癥較少,而晚期膽囊癌的療效差。權衡兩者的利害關系,對高危人群提倡早期手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是吳鋼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
發(fā)表于: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