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及鼻竇異物是指由于各種原因使外來物質或內生物質滯留于鼻腔、鼻竇內。按照異物的來源可以分為外生性異物和內生性異物。本病多見于幼兒,常見癥狀有單側鼻塞,流膿鼻涕或涕中有血絲,且鼻腔發(fā)臭,嚴重者會出現鼻部紅腫、破潰流膿等癥狀。
- 1介紹
- 2發(fā)病原因
- 3癥狀表現
- 4如何預防
- 5檢查
- 6治療方式
- 7注意事項
- 8預后
發(fā)病原因
異物來源
本病按照異物來源可以分為外生性鼻腔及鼻竇異物和內生性鼻腔及鼻竇異物。
外生性異物
- 非生物性異物,如鈕扣、玻璃珠、紙卷、玩具、石塊、泥土等。
- 植物類異物,如果殼、花生、豆類、果核等。
- 動物類異物,如昆蟲、蛔蟲、蛆、毛滴蟲、水蛭等。
內生型異物
由患者自身鼻部異常物質引起,如死骨、凝血塊、痂皮等。
異物進入鼻竇及鼻腔的途徑
- 兒童玩耍時自己或他人將豆類、果核、紙卷、紐扣等塞入鼻孔內又難以取出,造成鼻腔異物。此種途徑最為多見。
- 熱帶地區(qū)水蛭和昆蟲較多,可爬入野浴或露宿者的鼻內。
- 工礦爆破、器物失控飛出、槍彈誤傷等使石塊、木塊、金屬片、彈丸經面部進入鼻竇、眼眶及翼腭窩等處進入鼻腔。
癥狀表現
典型癥狀
本病的主要癥狀有單側鼻塞,流膿鼻涕或涕中有血絲,且鼻腔發(fā)臭;嚴重者會出現鼻部紅腫、破潰流膿等癥狀。
- 單側鼻塞:是鼻腔及鼻竇異物常見的癥狀,由于異物堵塞,導致鼻部通氣不暢。
- 膿鼻涕、涕中帶血:是異物損傷鼻粘膜所致。
- 鼻腔發(fā)臭:如果異物在鼻內存在時間較長,引起鼻腔或鼻竇組織的變質,發(fā)炎,即可出現臭味。通常可在自發(fā)呼氣時聞到一股臭雞蛋味。
- 鼻部發(fā)紅:由鼻部破潰發(fā)炎,局部感染所致。
并發(fā)癥
鼻腔及鼻竇異物如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下鼻甲壞死、鼻中隔穿孔、鼻竇炎、鼻石等并發(fā)癥。
如何預防
本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幼兒將異物塞入鼻腔,可通過以下方式預防。
- 不要將小物件放到孩子能觸到的地方。
- 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告知孩子把東西塞進鼻腔的危害。
- 家長在看護孩子時應注意孩子是否有向鼻孔塞東西的習慣,如發(fā)現鼻部異常癥狀,及時就診。
檢查
本病主要通過鼻前鏡、鼻內窺鏡檢查、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
-
鼻前鏡檢查:可通過視診或用鼻前鏡初步判斷鼻腔是否有異物。
-
鼻內窺鏡:鼻內窺鏡檢查簡便、安全,對沒有明顯外傷的患者,及初步臨床診斷異物在鼻腔深處的患者通常先采用此項檢查。
-
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CT、和核磁共振(MRI)。
對有外傷的患者或異物為金屬的患者,常采用X線檢查,可判斷鼻腔、鼻竇及其周圍是否有骨折,是否有異物。CT檢查主要用來判斷鼻腔及鼻竇周圍有無其他病變,同時較大較深的異物也需借助CT來定位和確診。
通常異物位置較為特殊或懷疑周圍結構有變化時采用MRI檢查。
治療方式
本病的治療主要目的在于取出異物,具體方法需要根據異物的性質、具體位置、大小等來確定。同時,還需根據情況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通常取出異物的方法有:
- 耵聹刮匙
適用于取出圓形、光滑、易碎的異物。
常在內鏡的輔助下操作,視野清晰,無需麻醉,且不易導致異物移位、不易損傷鼻腔黏膜。對年齡較小的患兒,要家長協助控制其四肢、頭部活動。 - 鑷子
適用于異物質軟或條狀,且可經前鼻孔取出的患兒。 - 取嚏療法
適用于異物細小,且位置較淺的患兒。方法是通過給病人鼻腔以刺激,使之連續(xù)不斷地打噴嚏,以此將異物取出。 - 內窺鏡手術取出
適用于鼻竇處異物的取出,使用內窺鏡視野清晰,方便從多角度觀察和取出異物。當病情復雜、異物位置、形狀特殊的,需在影像導航精準定位下手術。
注意事項
- 取出異物后,需遵醫(yī)囑進行抗感染治療。
- 治療后應該回家觀察是否還有異樣感,如仍有異樣感,及時就診檢查,以防異物有殘留。
- 行內窺鏡手術取出的患者,應避免用力吐痰、咳嗽、打噴嚏,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感冒。
預后
鼻腔及鼻竇異物,如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下鼻甲壞死、鼻中隔穿孔、鼻竇炎、鼻石等并發(fā)癥。如進行及時的治療,一般都可痊愈。
相關科普號

王瑩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瑩 主任醫(yī)師
武漢兒童醫(yī)院
呼吸內科
498粉絲63.3萬閱讀

李凡成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凡成 主任醫(yī)師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
1.1萬粉絲1350.8萬閱讀

馬力學醫(yī)生的科普號
馬力學 主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2493部隊醫(yī)院
耳鼻喉科
118粉絲4.9萬閱讀
- 1 介紹
- 2 發(fā)病原因
- 3 癥狀表現
- 4 如何預防
- 5 檢查
- 6 治療方式
- 7 注意事項
- 8 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