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愛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外科 在生活中,許多人可以說是談瘤色變,動脈瘤并不是腫瘤,但比腫瘤還危險,如果不加以重視,就可能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因為動脈瘤有破裂的可能,一旦發(fā)生破裂,很容易造成死亡。動脈瘤如此兇險,是哪些因素引起的呢?1、先天性動脈瘤,最為多見,占80%~90%。2、后天因素,與動脈硬化有關,稱為動脈硬化性動脈瘤;占10%~18%。3、感染性動脈瘤,又稱霉菌性或細菌性動脈瘤(包括梅毒感染引起),占0.5%~2.0%。4、外傷性動脈瘤,又稱假性動脈瘤,占0.5%左右。動脈瘤有哪些癥狀?1、壓迫性癥狀由于腦動脈瘤相鄰的腦或神經結構受壓引起,根據部位和受累結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瘤體較小,平時可以基本沒有癥狀。最常見的癥狀是眼運動神經受壓所造成的眼肌麻痹(上眼瞼下垂、眼球運動異常、瞳孔大小異常改變),也可以合并發(fā)生偏頭痛!較大的動脈瘤因為占位效應,可出現顱內壓增高(頭痛、嘔吐)表現。2、出血性癥狀動脈瘤破裂所致,對生命威脅最大!等到這個時候再來救,就只能看運氣好不好了。腦動脈瘤最常見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首發(fā)癥狀是突發(fā)異常劇烈全頭痛,病人常描述為“一生中經歷的最嚴重頭痛”,其次可有:意識障礙、神經功能障礙、全身癥狀和并發(fā)癥。蛛網膜下腔出血前可以先出現壓迫性癥狀,但也可以沒有先兆而突然發(fā)生。2024年01月16日
407
0
4
-
洪波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腦血管病科 腦動脈瘤形成的危險因素如下:1.??????年齡的增長,雖然任何年齡都可能形成動脈瘤,但高發(fā)的年齡段是30-60歲2.??????女性患病的概率明顯高于男性3.??????吸煙4.??????高血壓5.??????酗酒6.??????結締組織病,例如埃當氏綜合征(Ehlers-Danlossyndrome),纖維肌發(fā)育不良(FMD)7.??????多囊腎8.??????有腦動脈瘤的家族史9.??????吸毒10.????心臟粘液瘤、細菌性心內膜炎?如果具有上述一個甚至多個危險因素的,就應該到醫(yī)院就診篩查,目前最佳的篩查方法是不注射對比劑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這種檢查不注射對比劑,也沒有輻射損害。另外,動脈瘤在未破裂的時候也可能出現頭痛、一側眼皮下垂等癥狀,更需要盡早檢查2023年06月29日
346
0
7
-
2023年05月15日
264
0
0
-
2023年05月13日
211
0
0
-
姜除寒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外科 1、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在腦血管病中的發(fā)病率排名?答:排行老三,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2、顱內動脈瘤是常見疾病嗎?答:在中國人群中,大概100個人里有3-7個人可能患有顱內動脈瘤。3、動脈瘤的高發(fā)人群、年齡段?答:女性患病率較高,未破裂的動脈瘤發(fā)病年齡最常見于:60-79歲,破裂的動脈瘤發(fā)病年齡最常見于:40-50歲。4、動脈瘤的危害性大嗎?答:顱內動脈瘤破裂常會導致腦出血的嚴重后果,初次出血后24小時內再出血概率為5.8%~19%,而1個月后再出血的病死率高達74%。?5、如何早發(fā)現腦動脈瘤?答:平時有間斷頭痛等不適癥狀者,或40歲以上無癥狀體檢者,可做腦血管無創(chuàng)檢查(CTA/MRA)。6、患上動脈瘤疾病需要注意什么?答:1)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2)監(jiān)測血壓,若有高血壓應規(guī)范控制血壓3)避免劇烈咳嗽、情緒激動和便秘等4)定期做復查,監(jiān)測動脈瘤的變化2022年12月04日
1788
0
18
-
孫力泳副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動脈瘤破裂的因素,首先呢,是跟血壓升高有關的,比如說一些導致血壓升高的行為,情緒的激動,跟人家吵架爭執(zhí),而且呢,還有一些人呢,在做一些非常劇烈的體育活動的時候,這些血壓增高的行為都會導致腦動脈瘤的破裂,同時還有一些,呃,中老年患者經常有便秘,他們在解大手的時候啊,非常用力導致了顱壓的,呃,動脈壓的驟然的增加,也會導致腦動脈瘤破裂,還有一部分病人,大概在30%左右的患者,在睡夢中也可以有腦動脈瘤的破裂,還有一些患者呢,在夜間起夜的時候,從平躺的位置驟然的站起,上廁所的時候,導致顱內的血壓的驟然的變化,也會誘發(fā)腦動脈瘤破裂,所以我們建議廣大的中老年患者應該及時的就診,早發(fā)現早治療腦動脈瘤,防患于未然。2022年08月28日
328
1
5
-
2022年08月28日
263
0
4
-
2022年04月05日
342
0
4
-
賈棟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陜西 神經外科 見聞記錄患者:38歲全職媽媽疾病:夾層動脈瘤檢查:顳葉腦出血顱內動脈瘤我們都知道,他就像安裝在大腦內部的一個“定時炸彈”,如果不及時拆除,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設想。但是今天賈叔說的這種動脈瘤是一種特殊的動脈瘤——夾層動脈瘤。前兩天,我在門診便碰到一位夾層動脈瘤患者,據患者的影像學檢查顯示:顳葉腦出血,根源在于大腦中動脈分支動脈瘤破裂。通過這位患者,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夾層動脈瘤”是怎么一回事?1為什么叫夾層動脈瘤呢?正常情況下,動脈壁是分三層的,分別是內膜層、中膜層和外膜層。動脈里行走的是直接從心臟里打出來的血,所以壓強很高,有多高呢?舉個例子,如果在做心臟手術的時候不小心把主動脈搞破了個洞的話,血液可以直接飛到手術室的房頂,可想而知壓力有多大了。所以,我們的動脈血管時刻都在這種壓力下工作,有時,如果我們的動脈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硬化了,那動脈的內膜就有可能變形并且脆了,不但產生了縫隙,還會和中膜分離,這就給動脈血可乘之機,動脈血就會趁虛而入進入內膜和中膜之間,這就產生了夾層動脈瘤了。2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夾層動脈瘤主因夾層動脈瘤的病因很復雜,常見的誘因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結締組織遺傳性疾病、妊娠、嚴重外傷、馬凡氏綜合征等,其中以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最多見。據統(tǒng)計,80%~90%的夾層動脈瘤患者合并有高血壓,且發(fā)病時一般已有10~15年的高血壓病史。這主要是因為高血壓會促進中老年人的主動脈退行性改變,從而降低動脈壁各層組織間的黏合力,引起并加速夾層動脈瘤的形成,而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加劇主動脈中膜的退變和破壞,刺激長瘤。3夾層動脈瘤有何征兆?夾層動脈瘤發(fā)病率為5%,當發(fā)生夾層動脈瘤時,幾乎每個患者都會發(fā)生疼痛,而且是突發(fā)的劇烈疼痛?;颊吒杏X像胸部被撕裂了一樣,夾層動脈瘤越大,疼痛也越劇烈。也有患者表現為蒼白、大汗、皮膚濕冷、氣促、脈速、脈弱或消失等表現。一般來說如果發(fā)生夾層動脈瘤,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止痛和鎮(zhèn)靜,防止夾層動脈瘤的進一步進展,之后可以看情況補充血容量或者降壓治療。4密網支架夾層動脈瘤治療新利器密網支架又被稱為血流導向裝置,是一種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通常動脈瘤是血管壁形成的囊狀突起,血流導向裝置或者密網支架,是在血管內、載瘤動脈上跨過動脈瘤釋放支架,重建血管。密網支架與普通支架相比網孔更密、金屬覆蓋率高,能夠起到血流導向的作用,通過改變進入動脈瘤的血流方向達到徹底、持久的動脈瘤栓塞效果,不需要填塞過多的彈簧圈,術后占位效應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較低,還可以避免了傳統(tǒng)手術方法損傷大、出血多等問題,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動脈瘤破裂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且可以全程在高清視頻下進行造影、動脈瘤封堵等操作,極大地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也大大減少病人的痛苦和對手術的恐懼。總體上較彈簧圈栓塞操作更簡便,手術風險降低,更安全,相當于一個“防盜門”,尤其適合比較復雜、特殊的、難治性動脈瘤,用常規(guī)栓塞方式困難的病例。2022年03月29日
312
0
1
-
李剛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神經內科 青年卒中是指發(fā)生在18-45歲之間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更為常見。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青年卒中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青年卒中率在近幾十年增加了約40%[1]。而青年卒中的“頭號殺手”則是由頸、椎動脈夾層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大約占到青年卒中10%-25%。 那么什么是腦動脈夾層? 動脈夾層是指動脈壁層內的撕裂而導致血液成分通過破損的血管內膜進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層,形成了一個假的血管腔,進一步會造成血管狹窄、閉塞或形成假性動脈瘤,就像圖1里面所展示的。在之前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動脈夾層80%發(fā)生于30-50歲人群,以青年和中年為高發(fā)期,而且男女發(fā)病無明顯差別。 那么為什么會發(fā)生腦動脈夾層? 除去一些有遺傳疾病患者如馬凡綜合征,肌纖維發(fā)育不良等動脈夾層發(fā)病率較一般人高外,年輕患者發(fā)生動脈夾層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非創(chuàng)傷性的頭、頸部外傷史, 粗暴的頸部手法按摩,急剎車時頭部向前甩,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劇烈的頭頸部運動,及反復的咳嗽、打噴嚏等。這些發(fā)生誘因導致的動脈夾層中又以頸、椎動脈夾層最為常見,并且會伴隨著急性的缺血性卒中的癥狀。 那么腦動脈夾層怎么診斷和治療? 對于青年人突發(fā)缺血性腦卒中,顱內的動脈夾層是會被列為重要的疑似診斷,這時候配合高分辯的血管 MRI 或 DSA 等影像學檢查就可以明確診斷了。再明確診斷后,目前神經介入治療的成熟,使得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動脈夾層成為相對安全可靠的方法?,F在針對動脈夾層形態(tài)比較好的,大小合適的采用支架將假腔壓扁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年輕人突發(fā)卒中,一定要考慮到動脈夾層的可能,同時平時要注意不要做頸部的手法按摩和頸部的劇烈運動。 參考文獻: 1.Ekker MS,Boot EM,Singhal AB,Tan KS,Debette S,Tuladhar AM,de Leeuw FE.Epidemiology,aetiology,and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The Lancet Neurology 2018,17(9):790-801.2022年01月07日
421
0
0
腦動脈瘤相關科普號

趙強主任的健康號 301神經外科博士
趙強 主任醫(yī)師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
神經外一科
3226粉絲20萬閱讀

高洋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洋 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神經外科
171粉絲4149閱讀

劉健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健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外科-腦血管病外科
722粉絲3.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