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產

就診科室: 婦產科  產科 

+收藏
精選內容 介紹 推薦專家 推薦醫(yī)院 相關問診
目錄
  • 1介紹
  • 2發(fā)病原因
  • 3癥狀表現(xiàn)
  • 4如何預防
  • 5檢查
  • 6治療方式
  • 7注意事項
  • 8預后

介紹

滯產一般是指總產程超過 24 小時的分娩。如果孕婦懷的是雙胞胎或多胞胎,滯產是指持續(xù)時間超過 16 個小時的分娩。

滯產會增加剖宮產的幾率,并且太長的產程可能導致胎兒缺氧、胎兒心律異常、羊水中出現(xiàn)異常物質、宮內感染等情況發(fā)生。

發(fā)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常見病因如下:

  • 機械性阻礙:如產道異常、胎位異常、子宮肌瘤、懸垂腹等皆可阻礙產程進展,常出現(xiàn)繼發(fā)性宮縮無力。
  • 神經性精神因素:由于產婦對分娩的生理過程了解不夠,產生恐懼心理、精神緊張,因而影響各神經中樞間的協(xié)調,尤其是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的相互誘導關系失調,使正常機能紊亂,影響宮縮和宮口擴張。
  • 胎位不正或胎兒過大無法通過產道、產道太小胎兒無法通過、宮縮微弱。
  • 其他:由于產婦極度興奮,緊張吵鬧不安,影響休息與進食,使體力衰竭,胃腸功能紊亂,而導致宮縮乏力。產婦無力配合使用腹壓,使產力不足,產程延長。同時因宮縮及胎頭壓迫,使產婦排氣排便困難,膀胱直腸充盈,也影響產程進展。

危險因素

  • 精神緊張
  • 產道異常
  • 胎兒過大或多胎
  • 羊水過多
  • 胎位不正
  • 高齡產婦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滯產的原因

黃啟濤 副主任醫(yī)師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產科

癥狀表現(xiàn)

典型癥狀

  • 胎頭下降受阻
  • 子宮收縮力異常
  • 子宮頸擴張緩慢
  • 胎膜早破
  • 出現(xiàn)病理性縮復環(huán)

并發(fā)癥

本病的常見并發(fā)癥有:

  • 感染:如胎膜早破或肛查次數(shù)較多,可增加感染機會。
  • 組織水腫:如果胎頭擠壓盆底組織時間過久,可使組織缺血水腫,甚至壞死而形成生殖道瘺管。
  • 產后出血或胎盤、胎膜殘留:由于子宮收縮乏力,還可能引起產后出血或胎盤、胎膜殘留。
  • 宮內窘迫:胎兒方面也常因宮腔內感染,可能出現(xiàn)宮內窘迫,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

本病可以通過下列方法進行預防:

  • 加強孕期保健,是預防滯產的重要措施。在妊娠期間,要定期進行檢查,早期確定分娩方針。
  • 孕婦需理解妊娠過程以及如何注意孕期衛(wèi)生,降低心理壓力,爭取順利分娩。

檢查

本病主要依靠宮內壓力導管放置、持續(xù)胎兒電子監(jiān)護等進行診斷,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 宮內壓力導管放置:用以了解宮縮的時間和強度。
  • 持續(xù)胎兒電子監(jiān)護:以測量胎兒的胎心。

治療方式

  • 由于宮縮無力引起的第一產程延長,原則上采取積極促進宮縮的辦法,給以精神安慰、流質飲食、補充水分,必要時洗腸、導尿、避免膀朧脹滿,等待宮縮好轉。由于產婦過度緊張濫用無用的腹壓,可使胎心變快,此時宜令產婦安靜、吸氧。因宮縮無力引起的第一產程延長的滯產,多不引起胎兒窒息。
  • 第二產程的宮縮無力,多由第一產程繼續(xù)而來,此期的滯產容易引起胎兒窒息,故需積極采取促進宮縮的辦法,首先用簡單的人工破膜,效果良好,特別是對羊水少,胎膜緊包胎頭者,更應積極地破膜。人工破膜后如不能引起宮縮增強時,應加用催產素。

注意事項

  • 應該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做到有問題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 做好產前、產時,產后心理護理,減少孕婦對分娩的恐懼心理。
  • 嚴密觀察產程,分娩過程中應有專人觀察、專人護理,以隨時調整分娩方式。
  • 如有骨盆軟產道問題、頭盆不稱、估計經陰道分娩困難者應立即行剖宮產。
  • 試產的時間不宜太長。

預后

如果胎兒有危險,需要對孕婦實施緊急分娩。此時,務必密切監(jiān)測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滯產可以給母體和胎兒帶來很多不良后果,甚至危及健康和生命。產程延長,胎兒可因胎盤血液循環(huán)受阻而產生窘迫甚至死亡。第三產程延長,子宮收縮無力,可影響胎盤的正常剝離,致使胎盤滯留,以致產后大出血。

滯產相關科普號

黃啟濤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啟濤 副主任醫(yī)師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產科

409粉絲82.8萬閱讀

汪叢敏醫(yī)生的科普號

汪叢敏 主任醫(yī)師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

婦產科

9422粉絲67.6萬閱讀

王海芳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海芳 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

婦科

1.2萬粉絲5.8萬閱讀

  • 1 介紹
  • 2 發(fā)病原因
  • 3 癥狀表現(xiàn)
  • 4 如何預防
  • 5 檢查
  • 6 治療方式
  • 7 注意事項
  • 8 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