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自閉癥兒童為什么不合群?揭秘社交溝通障礙的真相
自閉癥兒童不合群,根源在于神經發(fā)育障礙引發(fā)的社交信息處理、情感理解、互動模式全方位異常,以下從核心機制拆解“不合群”的真相:一、社交信息“接收-解讀”雙重障礙自閉癥兒童大腦對社交信號(眼神、表情、聲音)的感知與加工異常:?看不見“人”:對他人目光、面部表情缺乏關注(如回避對視、忽略父母逗笑),像“自動過濾”社交場景里的人;?讀不懂“意”:無法理解語言背后的情感(如分不清“你真棒”是夸獎還是敷衍),也看不懂肢體動作(如對揮手再見無回應),把復雜社交簡化成“無意義信息”。二、情感聯(lián)結“建立-回應”能力缺失正常孩子天然會通過互動建立情感,但自閉癥兒童存在共情與情感表達缺陷:?感受不到他人情緒:對同伴哭泣、家人難過無動于衷,像“情感絕緣體”;?表達不出自己需求:難用語言/動作(如指物、點頭)說清想法,只能用哭鬧、重復動作“笨拙溝通”,讓他人難理解意圖。三、社交規(guī)則“理解-運用”全面混亂社交場合的“輪流、等待、分享”等規(guī)則,對自閉癥兒童是復雜“密碼”:?學不會“配合”:游戲時強行打斷、重復單一行為(如一直搶玩具),不懂“輪流玩”;?適應不了“變化”:集體活動流程改變(如換座位、調游戲)會崩潰,因依賴“固定程序”應對社交,一旦打破就陷入混亂。四、興趣與互動“錯位”難融入自閉癥兒童的興趣極端狹窄且重復(如只玩旋轉物品、盯空調外機),與同齡人“錯位”:?沒共同話題:對同伴喜歡的游戲、故事毫無興趣,寧愿獨處研究“特殊愛好”;?互動方式怪異:想?yún)⑴c社交時,會重復說廣告詞、機械模仿對話,讓他人覺得“聊不到一起”,逐漸被群體自然疏離。五、感官敏感加劇“逃離”社交部分自閉癥兒童對聲音、光線、觸感過度敏感:?嘈雜的集體環(huán)境(如教室、操場)里,同學的笑聲、桌椅挪動聲會變成“刺耳噪音”;?他人觸碰、擁擠的空間會引發(fā)強烈不適,讓他們本能“逃離”群體,選擇安靜獨處。干預關鍵:早發(fā)現(xiàn)(1-3歲關注“不看、不應、不指、不語”)、早訓練!通過社交故事(教規(guī)則)、ABA行為干預(練互動)、感統(tǒng)訓練(調敏感),可幫孩子逐步理解社交、學會互動。家長別因“不合群”否定孩子,他們不是“不想社交”,而是“不會社交”——用耐心和科學方法,很多孩子能走出孤獨,融入小群體!
郭志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6月06日17
0
0
-
自閉癥早期信號:10個表現(xiàn)家長必知!?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一位家長都對他們的未來充滿期待,密切關注著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jié)。然而,有一種隱匿的神經發(fā)育障礙——自閉癥,可能在孩子的早期發(fā)育階段悄然留下痕跡。自閉癥,醫(yī)學上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正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jù)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每68名兒童中就約有1名患有自閉癥,且男孩發(fā)病率約為女孩的4倍。早期識別自閉癥對于及時干預、改善孩子的預后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以下為家長們詳細介紹自閉癥早期的10個關鍵表現(xiàn),幫助家長們更早地發(fā)現(xiàn)問題,為孩子爭取寶貴的治療時機。1.社交互動障礙:社交世界里的“獨行俠”正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社交互動有著天然的渴望,會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流、玩耍。但自閉癥兒童往往表現(xiàn)出對社交互動的冷漠與回避。他們很少對父母、親人的微笑、逗弄給予回應,在與他人互動時,眼神很少主動交匯,即便有短暫對視,也會迅速移開,仿佛刻意避開他人目光。在集體活動中,他們常常獨自玩耍,對其他小朋友的存在“視而不見”,難以融入群體,似乎對社交活動毫無興趣。例如,在幼兒園的游戲時間里,其他孩子都在興高采烈地一起玩游戲、分享玩具,而自閉癥兒童可能會獨自坐在角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對周圍的熱鬧場景無動于衷。美國兒科學會特別強調,這種社交互動的嚴重匱乏是自閉癥極為關鍵的早期跡象,家長們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此類表現(xiàn),需高度重視。2.眼神交流異常:心靈窗戶的“異常閉合”眼神交流是人與人之間情感溝通、信息傳遞的重要方式。正常嬰兒在出生后不久,便會開始通過眼神與外界建立聯(lián)系,滿月時就能與他人進行短暫的眼神對視,隨著月齡增長,眼神交流愈發(fā)頻繁且富有情感。然而,自閉癥兒童在眼神交流方面卻存在明顯缺陷。他們很少主動注視他人的眼睛,在與人對話或互動時,眼神常常游離、飄忽不定,難以長時間聚焦在對方身上,缺乏應有的專注度與交流感。當家長呼喚孩子名字,試圖通過眼神吸引其注意力時,自閉癥兒童可能很少給予回應,繼續(xù)專注于自己手頭的事情,仿佛對他人的呼喚“聽而不聞”。研究表明,最終確診為自閉癥的患兒在24月齡時,對人眼部的注視時間僅為正常兒童的一半,這一顯著差異進一步凸顯了眼神交流異常在自閉癥早期識別中的重要性。3.對名字呼喚無反應:“沉浸自我”的聽覺忽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名字的回應是一項基本的社交技能發(fā)展標志。正常孩子在聽到自己名字被呼喚時,通常會迅速做出反應,轉頭看向呼喚者,并可能伴有相應的表情或聲音回應。但自閉癥兒童常常對自己的名字“充耳不聞”,即便家長多次大聲呼喚,他們也可能無動于衷,繼續(xù)沉浸在自己的活動或思緒中。這種情況并非是因為聽力問題(在排除聽力障礙后),而是自閉癥兒童對社交信息的接收與處理出現(xiàn)了偏差,他們難以將外界的聲音刺激與自身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從而表現(xiàn)出對名字呼喚的忽視。例如,在家庭聚會中,家人多次呼喊孩子名字,希望引起他的注意,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但自閉癥兒童可能完全沒有反應,依舊自顧自地擺弄手中的玩具,這往往讓家長感到困惑和擔憂。4.語言發(fā)展遲緩:語言道路上的“緩慢行者”語言是孩子表達自我、與世界溝通的重要工具。多數(shù)正常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牙牙學語,逐漸說出簡單的詞語,如“爸爸”“媽媽”,1歲半到2歲時能組合成簡單短句,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如“我要喝水”“我要玩玩具”等。然而,自閉癥兒童在語言發(fā)展進程上可能遠遠落后于同齡人。有些孩子1歲后很少發(fā)聲,很少模仿周圍人的聲音;2歲時,仍無法說出有意義的單詞,甚至原本已經學會的一些簡單詞匯,也可能突然遺忘,出現(xiàn)語言倒退現(xiàn)象。還有些自閉癥孩子即便學會了說話,在語言運用上也存在諸多問題,如難以理解他人話語中的含義,無法進行正常的對話互動,常常出現(xiàn)答非所問的情況。例如,當家長問孩子“你今天在幼兒園玩了什么?”,自閉癥孩子可能無法理解問題,或者只是重復家長的問題,而不能給出實際的回答。5.重復刻板行為:行為模式的“固定循環(huán)”自閉癥兒童經常會出現(xiàn)重復性、模式化的動作和行為,這些行為往往顯得機械、刻板,缺乏明確的目的和意義。常見的重復刻板行為包括反復拍手、搖晃身體、旋轉物品、踮腳尖走路、不停地開關門等。他們會持續(xù)、頻繁地進行這些動作,一旦被打斷,可能會表現(xiàn)出煩躁、哭鬧等情緒反應。比如,有些自閉癥兒童會在長時間內反復轉動玩具車輪,專注于車輪的旋轉動作,對周圍其他事物都失去了興趣;還有些孩子會不停地拍手,無論在何種場合,都難以控制自己的這種行為。這些重復刻板行為并非基于實際需求或興趣愛好,更多是一種自我刺激行為,幫助他們維持內心的某種秩序和平衡。6.興趣范圍狹窄:興趣世界里的“單一聚焦”自閉癥兒童往往對某些特定物品或活動表現(xiàn)出過度且持久的專注與癡迷,而對其他豐富多樣的事物缺乏興趣。他們可能只鐘情于某一種玩具,如始終拿著一塊積木反復擺弄,對其他種類的玩具視而不見;或者對物品的某個特定部分極為關注,像只盯著車輪轉動、風扇葉片旋轉等,沉浸在這些單一的視覺刺激中。有些孩子會癡迷于特定的電視廣告片段、單調的音樂旋律,不斷重復觀看、聆聽,對其他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豐富的音樂類型毫無興趣。這種興趣范圍的極度狹窄,使得他們的生活似乎被局限在一個小小的、特定的圈子里,難以像正常孩子那樣廣泛地探索和體驗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7.對環(huán)境變化敏感:適應新環(huán)境的“艱難者”自閉癥兒童對生活環(huán)境中的微小改變常常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適和抗拒。家中家具位置的輕微挪動、日?;顒禹樞虻男┰S調整,都可能引發(fā)他們的不安、哭鬧等情緒反應,甚至出現(xiàn)情緒崩潰的情況。例如,每天上學都要走固定的路線,如果某一天因為特殊情況換了路線,孩子就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抗拒,哭鬧不止,難以接受這種變化;吃飯時,餐具必須按照特定的順序擺放,如果順序被打亂,他們可能拒絕進食。他們似乎依賴于熟悉、固定的環(huán)境和生活模式,對任何打破這種模式的改變都難以適應,這也給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日常照料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8.情感表達與理解障礙:情感世界里的“迷失者”在情感表達方面,自閉癥兒童面部表情相對單一,很少通過豐富的表情來傳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緒。他們可能很少主動對他人微笑、皺眉、生氣等,情緒表達顯得較為平淡、匱乏。在理解他人情感方面,他們也存在明顯困難,難以通過觀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語氣語調等,準確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意圖。比如,看到父母難過傷心,正常孩子可能會表現(xiàn)出關心、安慰的舉動,如擁抱父母、遞紙巾等,但自閉癥兒童可能對此無動于衷,無法體會他人的難過情緒,也不知道如何做出恰當?shù)姆磻路鹋c周圍的情感氛圍格格不入。9.游戲方式刻板:游戲舞臺上的“單調表演者”正常孩子在玩耍時,充滿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會進行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如角色扮演游戲、搭積木構建各種場景、與小伙伴們進行互動游戲等。然而,自閉癥兒童的游戲方式往往顯得刻板、機械,缺乏創(chuàng)意和變化。他們很少進行富有想象力的角色扮演,比如很難像其他孩子那樣假裝自己是醫(yī)生給“病人”看病,或者扮演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在玩玩具時,可能只是簡單地重復某個動作,如反復將積木推倒又搭起,或者將玩具排成一排,然后專注于排列的動作,而不是利用玩具進行多樣化的游戲。這種刻板的游戲方式,限制了他們在游戲中學習、探索和社交的機會。10.感官反應異常:感知世界的“特殊濾鏡”自閉癥兒童在感官方面可能出現(xiàn)過度敏感或過度遲鈍的情況,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與常人不同。在聽覺上,他們可能對某些聲音過度敏感,如吸塵器的轟鳴聲、汽車的喇叭聲、尖銳的警報聲等,這些聲音會讓他們感到極度不適,甚至出現(xiàn)恐懼、捂耳尖叫等反應;而對一些正常音量的聲音,可能又表現(xiàn)出異常的關注或排斥。在觸覺方面,部分自閉癥兒童不喜歡被觸摸、擁抱,對他人的肢體接觸表現(xiàn)出抗拒;或者對某些材質的物品,如粗糙的布料、特定質地的玩具等,表現(xiàn)出強烈的厭惡,拒絕接觸;相反,也有一些孩子對疼痛的感知較為遲鈍,在受傷時可能不哭不鬧,對身體的疼痛刺激反應不明顯。在視覺、嗅覺和味覺上,也可能存在類似的異常,比如對光線的變化非常敏感,在強光下容易感到不適;對某些特定氣味或味道的食物異常執(zhí)著,只愿意吃特定的幾種食物,對其他食物則堅決拒絕。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上述多個表現(xiàn),且這些表現(xiàn)持續(xù)存在一段時間,切不可掉以輕心,但也無需過度焦慮。建議及時帶孩子前往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如三甲醫(yī)院的兒科發(fā)育行為門診或兒童專科醫(yī)院,進行全面、專業(yè)的評估。早期診斷和干預對于自閉癥兒童至關重要,2-6歲是干預的黃金時期,通過應用行為分析(ABA)、語言治療、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科學有效的干預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孩子的癥狀,提升其社交溝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擁有更美好的未來。家長們要時刻保持敏銳的觀察力,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郭志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6月03日28
0
0
-
自閉癥早期的表現(xiàn)?
自閉癥(孤獨癥)早期的表現(xiàn)通常體現(xiàn)在社交互動、語言溝通、行為模式等多個方面,以下是常見表現(xiàn):第一,社交互動障礙。缺乏眼神交流,對他人呼喚反應遲鈍或無反應,難以理解他人情緒和社交規(guī)則,如不主動分享玩具或興趣,偏好獨自玩耍,難以建立同齡人友誼第二,語言發(fā)育遲緩或異常。1歲后仍無咿呀學語,2歲后詞匯量明顯落后于同齡人語言重復刻板(如鸚鵡學舌式重復他人話語),缺乏主動語言,或語言內容與場景不匹配第三,刻板行為與興趣。反復排列物品、開關門、旋轉物體等重復性動作,對特定事物過度專注(如旋轉的輪子、數(shù)字),排斥變化,堅持固定生活流程(如必須按特定順序穿衣)第四,感官異常。對聲音、光線、觸覺等過度敏感或遲鈍,排斥特定材質衣物或食物質地第五,情緒與行為問題。易發(fā)脾氣、尖叫或攻擊行為,情緒表達單一,難以理解他人情緒早期識別建議:若發(fā)現(xiàn)18個月以上兒童存在上述多項表現(xiàn),建議及時至兒童精神科或發(fā)育行為兒科就診,通過專業(yè)評估(如ADOS-2量表)確診。早期干預(如應用行為分析療法)可顯著改善預后。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精神科科普號2025年04月16日119
0
0
-
孤獨癥
孫亞興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3月16日25
0
1
-
對自閉癥兒童的認知
自閉癥社交溝通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難以理解他人情感和社交規(guī)則,缺乏眼神交流,語言發(fā)育遲緩或重復刻板語言。部分患者無法使用手勢、表情等非語言交流,難以發(fā)起或維持對話,對他人興趣漠然。早期干預(如行為療法、社交技能訓練)可改善溝通能力,但需個性化支持,尊重神經多樣性,促進融入社會。教說話往往增加刻板,而不能學會應對,所以重點應該是看人辦事的能力和應對能力!
王燕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3月15日94
0
0
-
孩子自閉癥和發(fā)育遲緩的區(qū)別在哪里?
一、概念方面自閉癥自閉癥,也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是一種神經發(fā)育障礙。它主要表現(xiàn)為社交溝通障礙、重復刻板行為和興趣狹窄。自閉癥兒童往往在與他人建立眼神交流、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圖、主動發(fā)起社交互動等方面存在明顯困難。例如,他們可能很少對別人的呼喚做出回應,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在集體活動中常常獨自行動。自閉癥的癥狀具有持續(xù)性和廣泛性,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等多個領域產生嚴重影響。而且自閉癥的癥狀程度在個體之間差異較大,有些孩子可能功能較高,能夠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和學習活動,而有些孩子可能功能較低,需要大量的支持和照顧。發(fā)育遲緩發(fā)育遲緩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指兒童在發(fā)育過程中,在運動、語言、認知、社交情感等一個或多個領域的發(fā)展速度比正常兒童慢。比如,一個孩子在正常情況下應該在1歲左右開始走路,但如果到1歲半還不會走路,這可能是運動發(fā)育遲緩的表現(xiàn);或者正常兒童在2歲左右能夠說出簡單的句子,而有些孩子在這個年齡語言表達仍很有限,可能是語言發(fā)育遲緩。發(fā)育遲緩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遺傳因素、營養(yǎng)不良、環(huán)境因素、疾病等。而且有些孩子的發(fā)育遲緩可能是暫時的,經過適當?shù)母深A和支持后,能夠逐漸趕上正常的發(fā)育水平。二、社交方面自閉癥社交障礙是自閉癥的核心癥狀之一。自閉癥兒童通常對他人缺乏興趣,很少主動與他人進行眼神接觸、分享自己的感受或物品。他們可能不理解社交規(guī)則,比如在對話過程中,不懂得輪流說話,可能會打斷別人或者自己一直重復說同樣的話,不考慮對方的反應。在集體環(huán)境中,他們往往像是一個“局外人”,很難融入群體活動,不會像正常孩子一樣通過合作游戲來建立同伴關系。發(fā)育遲緩對于單純發(fā)育遲緩的孩子,社交方面可能只是比同齡人稍差一些,但他們仍然有社交的意愿。他們可能在社交技巧上不夠成熟,比如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時不夠清晰,但能夠對他人的社交信號做出一定的反應,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適當?shù)母深A,社交能力可以逐漸提高。例如,一個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可能在參與游戲時,會通過簡單的肢體語言來和同伴交流,并且會嘗試理解別人的意圖。三、行為方面自閉癥自閉癥兒童常常表現(xiàn)出重復刻板行為,如拍手、搖晃身體、旋轉物品等,而且這些行為通常是無目的的,孩子會反復進行這些動作來自我刺激。他們還可能對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動表現(xiàn)出過度的專注和強烈的興趣,比如只喜歡玩汽車玩具,并且會按照固定的方式排列汽車,不允許別人打亂。如果這種行為模式被改變,可能會引發(fā)他們的情緒問題,如哭鬧、發(fā)脾氣等。發(fā)育遲緩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一般不會出現(xiàn)像自閉癥兒童那樣典型的重復刻板行為。他們的行為問題可能更多地與自身發(fā)育不足有關,比如運動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可能因為身體協(xié)調性差而容易摔倒,或者在精細動作方面有困難,如不能很好地握筆;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表達不暢而出現(xiàn)一些情緒問題,但這和自閉癥兒童的行為模式有本質的區(qū)別。四、語言方面自閉癥部分自閉癥兒童可能存在語言發(fā)育遲緩的情況,但也有一些自閉癥孩子語言能力正常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機械記憶語言內容)表現(xiàn)突出。然而,他們在語言使用上存在問題,如語言的語用功能受損。他們可能會鸚鵡學舌,重復別人的話語,卻不理解其中的含義;或者在語言表達上比較生硬,缺乏情感和語調的變化,很難根據(jù)不同的場景和對象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發(fā)育遲緩語言發(fā)育遲緩主要表現(xiàn)為語言發(fā)展的速度落后于同齡人。比如,開口說話晚、詞匯量增長緩慢、語法錯誤較多等。但他們語言發(fā)展的順序和正常孩子基本一致,只是在時間進程上有所延遲,并且隨著干預和成長,語言能力會逐步提升,在語言的理解和使用的靈活性上通常比自閉癥兒童好。五、認知方面自閉癥自閉癥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往往不均衡。他們可能在某些方面(如對圖形、數(shù)字的記憶)有超常的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如對他人情感的理解、社會情境的認知)存在嚴重缺陷。他們可能很難理解抽象概念,對環(huán)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在適應新環(huán)境和新任務時會遇到較大的困難。發(fā)育遲緩發(fā)育遲緩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是整體延遲的。他們在各個認知領域(如感知覺、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的發(fā)展速度都可能比正常兒童慢,但發(fā)展模式與正常兒童相似,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訓練來達到相應的認知水平。
重慶小米熊兒童醫(yī)院科普號2024年12月06日154
0
1
-
幼兒自閉癥的表現(xiàn)是什么
幼兒自閉癥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發(fā)育障礙,通常在幼兒早期就會有所表現(xiàn),以下是詳細的癥狀:一、社交互動方面缺乏眼神交流正常幼兒在與人交流時,會自然地與對方進行眼神對視,通過眼神來表達情感、分享興趣等。但自閉癥幼兒往往避免眼神接觸,他們可能會看向別處,比如看地板、墻壁或者周圍的物體,即使別人試圖吸引他們的目光,他們也很難做出回應。例如,在父母和孩子說話時,孩子的眼睛不會注視父母的眼睛,而是盯著旁邊的玩具或者自己的手指。對他人的存在不關注自閉癥幼兒似乎對周圍人的存在不太在意,就像自己生活在一個獨立的小世界里。他們可能對別人的呼喚沒有反應,即使叫他們的名字很多次,也不會像正常幼兒一樣轉頭或者回應。在集體活動中,他們很少關注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例如在幼兒園的游戲時間,其他孩子在歡笑、玩耍,自閉癥幼兒可能自己坐在角落,對周圍的熱鬧場景毫無反應。很少主動互動正常幼兒通常會主動和他人進行互動,如主動和父母、小伙伴分享自己發(fā)現(xiàn)的有趣事物,或者提出一起玩游戲的請求。然而,自閉癥幼兒很少主動發(fā)起社交互動。他們可能不會主動去和別人說話、分享玩具或者尋求陪伴。比如,看到一個新玩具,正常幼兒會興奮地拉著小伙伴一起看,而自閉癥幼兒可能只是自己默默地玩,不理會身邊的人。不理解社交規(guī)則和情感表達社交規(guī)則對于自閉癥幼兒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內容。他們可能不明白輪流的概念,在玩游戲時不知道要等待別人,總是自己搶先或者一直霸占玩具。在情感表達方面,他們很難理解別人的情緒,也不太會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情緒。例如,當別的小朋友哭了,他們可能不會像正常幼兒一樣去安慰,而是無動于衷;自己感到難過時,也可能不會通過哭泣或者向他人求助來表達,而是用一些奇怪的行為來發(fā)泄情緒,如撞頭或者尖叫。二、語言發(fā)展方面語言發(fā)展遲緩自閉癥幼兒在語言發(fā)展上通常比正常幼兒慢。一般幼兒在1-2歲左右開始說話,能說出簡單的詞匯,如“爸爸”“媽媽”“要”等。而自閉癥幼兒可能到2-3歲甚至更晚才開口說話,或者在語言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就停滯不前。例如,正常幼兒在2歲半左右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像“我要喝水”“我要玩球”,但自閉癥幼兒可能還只能說單個的字詞。語言交流障礙即使自閉癥幼兒會說話,他們在語言交流中也存在明顯的問題。他們可能會有重復性語言,一種是即時性的鸚鵡學舌,就是別人說什么,他們就跟著說什么,比如別人問“你叫什么名字?”他們也會回答“你叫什么名字?”;另一種是延遲性的鸚鵡學舌,會重復之前聽到過的話語,比如在不相關的場景下突然說出幾天前聽到的廣告詞。此外,他們的語言往往是單向的,很難進行有來有往的對話。比如,他們可能會自顧自地說著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如不停地講火車的知識,而不關注對方是否在聽或者是否回應。非語言溝通困難除了語言交流,非語言溝通對于自閉癥幼兒也是挑戰(zhàn)。他們可能不會使用或者不理解手勢、表情等非語言信號來輔助交流。正常幼兒會用手指向想要的東西來表達需求,或者用微笑、皺眉等表情來表達情緒。但自閉癥幼兒可能不會這樣做,他們想要某個東西時,可能只是拉著大人的手過去,卻不會用手指來指示;對于別人的表情也很難做出正確的解讀,比如看到別人生氣的表情,他們可能不知道這意味著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三、重復刻板行為方面重復性動作自閉癥幼兒經常會出現(xiàn)重復性的身體動作,這些動作似乎是他們自我刺激或者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常見的有拍手、搖晃身體、旋轉物品、踮腳尖走路等。他們可能會反復地做這些動作,而且很難被外界因素干擾而停止。例如,一個自閉癥幼兒可能會坐在那里不停地拍手,持續(xù)很長時間,即使周圍的人試圖制止或者用其他事情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也很難停下來??贪宓呐d趣愛好他們對某些事物或活動會表現(xiàn)出過度的專注和強烈的興趣,而且興趣范圍比較狹窄。例如,有的自閉癥幼兒可能只對汽車模型感興趣,會收集各種各樣的汽車模型,并且反復地排列、觀察這些模型,對其他玩具或者活動則完全不關注。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固定的模式和順序,比如在看動畫片時,必須從某一集開始看,而且每次觀看的方式都一樣,如果被打亂,就會非常生氣。對環(huán)境變化的敏感自閉癥幼兒對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任何微小的改變都可能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應。例如,家具的擺放位置改變、日常活動的順序變化或者穿了新的衣服等,都可能導致他們情緒崩潰。他們更喜歡生活在固定的、熟悉的環(huán)境中,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感到安全。四、感官異常方面對聲音敏感有些自閉癥幼兒對某些聲音會過度敏感,比如聽到吸塵器的聲音、警報聲或者人群的嘈雜聲時,他們可能會捂住耳朵、尖叫或者表現(xiàn)出極度的痛苦。而對于一些正常音量的聲音,他們可能會覺得太吵,需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躲避。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對一些聲音沒有反應,比如別人叫他們的名字或者在安靜環(huán)境下的正常說話聲,他們可能像沒聽見一樣。對光線和視覺刺激敏感在光線方面,強光可能會讓他們感到不適,他們可能會瞇起眼睛、躲避強光或者表現(xiàn)出煩躁不安。同時,他們可能對一些視覺刺激有特別的偏好或者厭惡。例如,有些自閉癥幼兒會對閃爍的燈光、旋轉的物體或者有規(guī)律的圖案(如條紋、格子)非常著迷,會一直盯著看;而對于一些復雜的、混亂的視覺場景則會感到不舒服,盡量避免去看。對觸覺敏感觸覺方面,他們可能對某些質地的物體非常敏感。比如,不喜歡穿有標簽的衣服,因為標簽會摩擦皮膚讓他們感到難受;或者不喜歡被觸摸,別人的擁抱、牽手等接觸可能會讓他們抗拒或者感到不安。但也有一些自閉癥幼兒會尋求特定的觸覺刺激,比如喜歡用手觸摸柔軟的物體(如毛絨玩具)或者在粗糙的表面上摩擦雙手。如果幼兒出現(xiàn)上述多種表現(xiàn),家長應該高度重視,及時帶孩子去醫(yī)院或專業(yè)機構進行評估和診斷,以便盡早進行干預和治療。
郭志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2月02日207
0
0
-
“陳主任孤獨癥科普”來啦
孩子診斷出孤獨癥/自閉癥該如何治療???兒童發(fā)育遲緩的治療是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在全面了解病史,系統(tǒng)檢查后才能判斷如何對癥下藥,治療也是綜合性,免疫治療,抗異常放電治療,神經營養(yǎng)治療,腸腦軸調整治療和康復訓練治療均要考慮??祻椭委熤挥性诓∫蛑委熀蟛拍馨l(fā)揮效果。
陳育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1月11日69
0
0
-
如何提高自閉癥(孤獨癥)患兒的認知能力
如何提高自閉癥(孤獨癥)患兒的認知能力陳育才主任2024.9.18直播課內容及答疑?筆記臨床特征兒童自閉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亞型1.?社會交往障礙: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交往方式存在問題,不能調整自己的行為和對他人的情緒缺乏反應。2.?交流障礙:常以哭或者尖叫表示情感,語言交流明顯障礙,出現(xiàn)模仿語言,刻板重復,缺乏主動語言。3.?興趣狹窄及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4.?感知覺異常自閉癥,孤獨癥譜系障礙語言發(fā)育遲緩(3歲左右,語言少或者無語言)狹窄興趣;不愛玩玩具,重復動作,對事物無興趣重復和刻板行為:固定方式排列玩具,出行走固定的路線,固定的玩具,固定的衣服等;違反后,哭鬧,難以改變感知覺異常:表現(xiàn)存在很大差異;障礙通常在早期出現(xiàn);障礙可能延續(xù)終身。孤獨癥譜系障礙患病率中國6-12歲兒童發(fā)病率估計值:0.70%(11143)男女比例:0.95%/0.30%(3.2/1)我國約有200萬-300萬孤獨癥兒童,我國孤獨癥患者總人數(shù)約1000萬人,孤獨癥已成為我國兒童最常見的神經精神疾病和發(fā)育障礙疾病。孤獨癥譜系障礙病理結構基礎磁共振大腦形態(tài)結構改變腦功能異常:PET-CT和視頻腦電圖病因及檢查遺傳因素:?染色體全外顯子基因檢查,線粒體基因組檢查遺傳代謝疾病篩查,乳酸,血氨甲狀腺功能檢查環(huán)境因素:?懷孕時,母親有糖尿病,高血壓,雙胎,高齡,臍帶繞頸,出生時窒息,缺氧,產傷,黃疸,1歲以內感染,外傷,各種手術打擊,免疫性腦炎:感染,疫苗,發(fā)熱:免疫性腦炎抗體檢查,細胞因子癲癇及腦電圖異常:過夜視頻腦電圖檢查?倒退型自閉癥的常見臨床特征1歲左右正常或稍落后以后倒退(相關因素:發(fā)熱,疫苗接種,外傷,手術創(chuàng)傷,嚴重過敏等)臨床表現(xiàn):睡眠障礙,夜驚,發(fā)呆,傻笑學習困難,忘了原來學習的東西,驚厥抽搐,點頭,撞頭,各種精神行為異常。病因及檢查聽力:必須的聽力檢查教育因素:狼孩的故事病因治療遺傳問題例子:可治療的遺傳病葡萄糖轉運子1缺乏綜合征由SLC2A1編碼,具有轉運葡萄糖通過血腦屏障及紅細胞膜的作用。SLC2A1基因突變致使葡萄糖轉運子1表達量減少或功能部分喪失,葡萄糖不能有效地通過血腦屏障,導致腦組織缺乏能量供應,產生一系列神經系統(tǒng)癥狀。智力發(fā)言遲緩,孤獨癥,癲癇,運動障礙。治療:生酮飲食維生素B6依賴綜合征是一種先天代謝酶-犬尿氨酶的結構及功能缺陷,其活性僅為正常的1%。臨床癥狀:癲癇,發(fā)育遲緩治療大劑量維生素B6治療?神經營養(yǎng)藥物B族維生素:B1,B6,B12葉酸胞二磷膽堿:通過增強上行性網狀結構激活系統(tǒng)功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管血流量,改善大腦血液循環(huán),促進大腦物質代謝。奧拉西坦:動物實驗證實奧拉西坦對化學物質所致學習記憶障礙有顯著改善作用和促進學習記憶作用。神經生長因子激素適應癥倒退,有證據(jù)說明這種倒退同免疫異常相關排除遺傳因素方法:大劑量激素沖擊,口服激素,ACTH可能的副作用:感染擴散,胃腸道刺激,電解質紊亂,鈣代謝異常生長發(fā)育落后等;丙球適應癥倒退,有證據(jù)說明這種倒退同免疫異常相關排除遺傳因素可能的副作用:過敏,外來的疾病進入??抗驚厥藥物治療適應癥:夜驚,傻笑,發(fā)呆,驚厥發(fā)作,腦電圖異常方法:口服可能的副作用:肝腎功能,血小板異常,心電圖??講解中提及的部分內容1.?禁食:可能導致維生素缺乏,需要補充B組維生素2.?鼠神經:打完鼠神經會興奮可能容易引起抽搐;腦電異常的,要打鼠神經的話最好同時服用抗癲癇藥,但是剛開始打要慎重,建議先間隔1周1次,以后逐漸增加。3.?口服激素:大劑量激素沖擊(輸液)兩三天副作用比較小。長期口服激素副作用大,但若孩子自免腦癥狀明顯且嚴重,可在大劑量沖激素后適當口服。4.?激素副作用:孩子當前有感染的,建議暫時不能用激素(會抑制免疫)5.?倒退型:查過夜腦電圖很重要6.?異常放電是否需要治療: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少量異常放電不需要;從臨床上看孩子是有問題的(特別是非抽搐但是傻笑、發(fā)呆、夜驚),所以需要吃藥。不停放電會影響細胞之間的聯(lián)系。7.?抗癲癇藥的副作用:隨著醫(yī)學發(fā)展,現(xiàn)在藥物副作用比以前?。恍枰t(yī)生根據(jù)腦電圖及癥狀等綜合情況來選擇用藥。不要把抗癲癇藥當做洪水猛獸(德巴金可能會影響肝腎功能或血小板異常)8.?糞菌移植:某大咖說,腸菌受攝入的食物影響(一起吃同樣食物的母子腸菌結構一樣)。?答疑(部分問題)1.?自免腦能治好嗎?——若倒退前是很正常的孩子(基礎好),且對癥,癥狀不是太重的情況下,是可以治療的,治療周期一般為1-2年。2.?白介素2、8高,可以輸丙球嗎?——白介素8非常高可適當打丙球,前提是沒有正在生病。感染時時細胞因子都會高3.?腦電圖慢波?——智力發(fā)育遲緩的孩子,慢波常見,反映的是腦發(fā)育功能不夠好,不能說明太大的問題,主要關注棘慢波、尖慢波4.?有沒有補腦藥?——B1\6\12,葉酸;不贊成中醫(yī)補腦藥;不贊成腦蛋白水解液5.?腦電圖放電,吃癲癇藥還是放電怎么辦?——某種癲癇病吃藥是為了不發(fā)作,但不能解決放電(只能抑制電往外擴散);6.?吃德巴金時可以同時吃神經營養(yǎng)藥嗎?——可以(B族、葉酸);但興奮性的(如鼠神經)要慢慢觀察再逐漸加量7.?髓鞘化未完成是問題嗎?——一般正常,具體看片子8.?黃疸照藍光會引起發(fā)育遲緩嗎?——藍光不會,黃疸會9.?如果無臨床發(fā)作可以適當減藥,看看是否好轉10.?抽動癥病因——可能與飲食、光照、維D、過敏等因素相關。需要做相關檢查、并做綜合調整,不推薦長期服用阿立哌唑等藥物。11.??腦炎有很多類型,自免腦只是其中一種,還有病毒性腦炎(病情非常重)等,治療方法也不一樣。12.?全外顯子(核基因)+線粒體基因檢查,最好染色體也要同時做13.?若睡著后身體抖動,復查視頻腦電,看看抖動時是否有放電,看看是否是癲癇。若沒有放電是正常現(xiàn)象,可以補充維生素B族、D。14.?神經營養(yǎng)藥物對這類孩子都可能有效,最基礎的就是維生素B族、葉酸,以及調節(jié)免疫狀況。幾十年前就是用這些藥(包括胞二磷膽堿等),確實有很多孩子有用15.?可以,是B族的一種。特別是智力發(fā)育落后的孩子16.?對于興奮性的營養(yǎng)藥物(可能引發(fā)情緒改變和誘發(fā)癲癇),要先做腦電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17.?維D與腦電無關聯(lián),但補充足夠的維D很重要,特別是自免腦孩子,但是要先檢查【25-羥基維生素D】,根據(jù)結果來進行補充。一般小孩是補400IU
生酮飲食與營養(yǎng)微生態(tài)2024年09月29日571
0
0
-
自閉癥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
路聚保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9月26日32
0
0
自閉癥相關科普號

王慧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慧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
兒童精神科
391粉絲4.5萬閱讀

王瑜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瑜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兒童醫(yī)院
兒童保健科
5168粉絲19.1萬閱讀

覃蓉醫(yī)生的科普號
覃蓉 副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
兒童康復中心
475粉絲3.1萬閱讀
-
推薦熱度4.7李斐 主任醫(yī)師上海新華醫(yī)院 發(fā)育行為兒童保健科
自閉癥 12票
發(fā)育遲緩 7票
小兒多動癥 5票
擅長:兒童認知、行為和喂養(yǎng)問題的診治:包括多動癥、自閉癥、智能遲緩、語言問題、睡眠問題、情緒問題、兒童喂養(yǎng)困難、肥胖、食物過敏、早期智能促進等。 -
推薦熱度4.6侯梅 主任醫(yī)師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 康復科
小兒癲癇 64票
抽動癥 24票
發(fā)育遲緩 9票
擅長:小兒癲癇、抽動癥、神經發(fā)育罕見病、發(fā)育遲緩/智力障礙、吞咽障礙、言語語言障礙、腦癱、各種腦發(fā)育問題的診治以及早產兒神經發(fā)育監(jiān)測與家庭干預指導、肉毒毒素治療痙攣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
推薦熱度4.5徐明玉 副主任醫(yī)師上海新華醫(yī)院 發(fā)育行為兒童保健科
小兒多動癥 14票
自閉癥 10票
兒童保健 5票
擅長:語言發(fā)育障礙,溝通障礙,孤獨癥,多動癥等神經發(fā)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