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介紹 查看全部
特色診療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 生病等自愈?抗生素濫用有啥危害?阿奇是什么藥?不吃感冒藥會加重病情嗎?
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怎么區(qū)分? 很遺憾,這個沒有百分之百滿意的答案。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醫(yī)生也不能百分之百區(qū)分,往往要靠檢查,比如血常規(guī)、病原學檢查,或者密切隨訪孩子情況來判定。即便是檢查也不能脫離醫(yī)生對孩子病情的觀察。 但也有一些線索有助于我們初步判定孩子是否存在細菌感染,比如對于感冒,如果出現: 癥狀持續(xù)超過10到14天 癥狀持續(xù)惡化而不是在幾天內有所改善 體溫越來越高,沒有好轉趨勢 感冒期間并發(fā)的這幾類疾病,可能提示是細菌感染: 鼻竇感染 耳部感染 肺炎(但不是所有肺炎都是細菌感染) 所以醫(yī)生在接診時: 如果發(fā)現孩子感冒后流鼻涕持續(xù)超過10-14天,那可以初步判斷可能是鼻竇感染; 又比如,流鼻水幾天后的耳朵疼痛和出現新的發(fā)燒,可能是耳部感染; 原有咳嗽加重,或者持續(xù)持續(xù)超過3周,或者呼吸困難,孩子可能出現肺炎。 在此基礎上醫(yī)生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檢查,會考慮用到抗生素。您的醫(yī)生可能會通過體格檢查診斷為肺炎或可能需要進行胸部X光檢查。 以前老觀念:也會用鼻涕、痰液是否黃綠色還是透明來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我10幾年前讀書時老師也這么教過我。 但其實無論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還是過敏,鼻涕、痰液顏色都有可能是黃綠色,這是白細胞釋放出針對外來物質以及壞死的白細胞所展現出來的顏色。 另外,醫(yī)生還很關注的其他部位的細菌性疾病,比如尿路感染,通常也是細菌感染,而且如果不及時有效治療,可能導致不可逆性腎臟損害。 所以對于發(fā)熱的孩子,如果醫(yī)生找不到明顯的感染病灶,會給孩子做尿常規(guī)和尿培養(yǎng)。 對于嬰兒,我們擔心存在更嚴重細菌感染性疾病,比如敗血癥(血液中的細菌)和細菌性腦膜炎(腦部和脊髓內細菌感染)。 但是,小嬰兒不太可能向我們展示這些疾病特有的癥狀,比如脖子僵硬、情緒變化、抽搐等等,他們表現可能就是精神差、嗜睡、吃奶減少這些不典型的表現。所以對于小嬰兒的細菌感染,我們可能會做更多的檢查來排除這些嚴重疾病。 也有很多家長會說,不是可以靠血常規(guī)和CRP來區(qū)分細菌和病毒感染嗎? 我也認為血常規(guī)和CRP是個很好用的檢測手段,可以初步劃分是病毒還是細菌,但也不是絕對。 比如有些胃腸炎孩子在嘔吐數次后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會明顯升高,有些病毒感染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CRP也會升高,比如皰疹病毒感染和腺病毒感染,而有些嚴重的細菌感染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則會降低。所以檢測結果還是得結合孩子的疾病和癥狀來綜合判斷。 所以,既然這么復雜,我們不如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醫(yī)生吧。 什么是抗生素,常見的有哪些? 治療細菌感染,門診常常會開的抗生素有“頭孢**”、“**西林”、“**素”,成年人比較常用的“**沙星”;治療真菌感染(普通兒科門診很少用到),比如“**康唑”、“**霉素”。 但很多藥物字眼沒那么明顯,而且多數是以商品名被大眾熟知,比如家庭常備的“百多邦”,門診常開的“??虅凇?,萬金油一般的“紅霉素軟膏”,都是抗生素,如果實在把握不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說明書哦(我是認真的)。 (叨叨補充下:藥品說明書里有通用名:是指在全世界都可通用的名稱。如阿司匹林。任何藥品說明書上都應標注通用名。而藥品商品名,一般你在電視上看到的藥品廣告聽到的名字,都是商品名。你要想知道它是不是抗生素,不要看商品名,而是要看藥品的通用名。XX西林、頭孢XX、XX霉素、XX沙星、X硝唑 ,含這些字眼的都是抗生素啦) 抗生素應該用在哪些情況? 抗生素發(fā)明出來是為了治療病菌感染、挽救生命,雖然有副作用,但仍然是個有用的治療工具。 如果因為懼怕它的副作用而抵觸使用,可能后果更嚴重;如果使用了很短時間暫時減輕了癥狀而停用,相當于篩選了一批頑固的細菌殘留在身體里,癥狀容易復發(fā)同時可能更難對付。所以藥不能停,抗生素也需要足療程使用。 以下常見的疾病就需要足療程使用抗生素: 社區(qū)獲得性細菌感染性肺炎:7-10天,并且體溫穩(wěn)定48-72小時及臨床穩(wěn)定。(如果使用阿奇霉素則為5天療程) 急性中耳炎:小于2歲或鼓膜穿孔或有反復急性中耳炎病史,使用10天,大于2歲且鼓膜完整使用5-7天。(如果使用阿奇霉素同樣為5天療程) 細菌性鼻竇炎:推薦阿莫西林10天 鏈球菌感染性咽炎(大家更熟悉的是扁桃體炎,鏈球菌常常是化膿性扁桃體炎的病原體):10天。(如果使用阿奇霉素則為3-5天療程) 尿路感染: 不發(fā)熱且免疫功能正常:3-5天 發(fā)熱:10天 百日咳:阿奇霉素使用5天, 紅霉素使用14天,克拉霉素使用7天 結核:根據疾病情況醫(yī)生會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不同方案治療時間不同,但總療程基本都不短于6個月。 細菌性腦膜炎:如果血培養(yǎng)或腦脊液培養(yǎng)能找到致病菌,根據致病菌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抗生素及治療療程,比如李斯特菌一般需要14-21天抗生素治療,革蘭陰性細菌需要3周抗生素治療,并且直到腦脊液培養(yǎng)轉陰。如果致病菌未知,治療周期往往會根據臨床指標而個體化。 除此之外,對于發(fā)熱性疾病,抗生素使用總的原則是建議使用至體溫穩(wěn)定至少72小時以上。 使用抗生素,會有哪些常見副作用? 抗生素是可以挽救生命的藥物,但本身也會給個體帶給一些副作用,對于個體而言,常見的副作用有: 消化道癥狀: 惡心、嘔吐、腹瀉,這在阿奇霉素、頭孢等抗生素中很常見。此外長期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菌群失調本身也會引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同時可能出現機會致病菌感染,導致消化道真菌感染(如鵝口瘡),也可能導致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大量繁殖引起偽膜性腸炎。 肝腎毒性: 多數藥物經肝、腎代謝,有些藥物肝腎毒性較大,而年齡越小的孩子對這類藥物更敏感。比如萬古霉素、美羅培南等,在使用期間醫(yī)生需要定期監(jiān)測孩子的肝腎功能。 聽力損害: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妥布霉素)引起聽力損傷往往是不可逆性的,因此在兒科這類抗生素口服和靜脈輸注很少用到,但可能會用到這些抗生素等外用制劑。 牙釉質及骨質損害: 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等引起多見,所以這類抗生素使用有年齡限制。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大家應該不陌生,有些抗生素使用前是需要皮試。但皮試往往只排除了速發(fā)型過敏反應,遲發(fā)型過敏反應仍然排除不了,所以口服幾天皮膚仍然有可能出現藥疹。 日光性皮疹: 四環(huán)素,氟喹諾酮類藥物和磺胺類藥物具有光敏性,口服期間應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尤其是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之間。幸運的是這幾類藥物兒科很少用到。 (叨叨注:所以,不要未經醫(yī)囑,在家自行給寶寶服用抗生素藥品哦!) 抗生素如果被濫用,會有什么危害? 抗生素濫用導致了世界上最緊迫的健康威脅之一:抗生素耐藥性。 很多家長把抗生素當“消炎藥”用,發(fā)熱、咳嗽了就來一點抗生素,這樣鍛煉了身體內的細菌,經過數代優(yōu)勝劣汰的人為選擇,導致超級耐藥菌出現,對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負擔,同時孩子年紀大了后可能無藥可用。 在老年病房和ICU,多重耐藥菌感染非常常見,很多無藥可用,醫(yī)生醫(yī)術再高明也無力回天。 如果持續(xù)地濫用抗生素,不用等到我們下一代、下下一代,可能我們這代人便會自食其果。 對抗病毒感染,有哪些是有效治療? 所有的病毒感染都靠孩子自己自愈?那也未必。 比如HIV、乙肝病毒,嚴重的巨細胞病毒感染、嚴重的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病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等,還是經常要采取抗病毒治療。 但對于感冒,通常沒有特效藥。家長可以發(fā)現,醫(yī)生多數是開具緩解孩子癥狀,增加舒適度的治療,比如退熱藥、鼻腔沖洗劑、增加液體攝入。 但對于流感,是有藥物可以抑制其復制,如常見的磷酸奧司他韋,我們也推薦小于5歲以下患流感的孩子使用。原因是5歲以下的孩子出現流感并發(fā)癥概率高,如肺炎、神經系統損害,而使用磷酸奧司他韋可以減少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同時有證據表明48小時內使用磷酸奧司他韋可以縮短整個病程。 當然我們也在擔心出現廣泛使用磷酸奧司他韋會導致耐藥毒株出現,同時也有使用磷酸奧司他韋出現副作用的個案報道,如前一段時間宣傳得沸沸揚揚的磷酸奧司他韋相關性神經系統損害,因此如何權衡利弊使用磷酸奧司他韋需要醫(yī)療監(jiān)督機構、疾病控制中心、醫(yī)生和家長共同來決策。 中成藥抗病毒是否有證據證明其效果? 中藥的治療效果,行外人難評行內事。中藥肯定有研究的價值,其治療作用也不能否認,即便在國外現代醫(yī)療使用的藥品也很多是傳統醫(yī)療發(fā)展而來,例如做為解熱鎮(zhèn)痛藥的水楊酸就是從柳樹皮中提取出來,這源于古老方藥的啟發(fā),這才有了后來的“神藥”——阿司匹林。 但目前中藥治療效果到底如何,是不是安慰劑效果,需要隨機、雙盲、對照試驗,需要動物試驗也需要臨床觀察;為了闡明作用機制,還需要深挖出到底是中藥里哪些分子在起作用、通過什么方式起作用;同時副作用需要觀察短期也要觀察長期。 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與其盲目自信,還不如想方設法做出成績讓大家讓世界都信服。但在此之前,對于未知的藥品甚至已經屢次發(fā)生有害事件的藥品,我們不建議給身體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寶寶使用。 感冒時,不吃感冒藥,會導致病情加重嗎? 真的非常理解家長的焦慮,每當孩子生病恨不得孩子立刻、立即、馬上好! 希望情況變糟糕的機率為零!生怕咳嗽咳久了“變成”肺炎,發(fā)熱會“變成”腦炎。 所以很想讓醫(yī)生開出可以預防病情加重的藥。但對于普通感冒,真的沒有公認、可靠的預防性藥物。 打個比方,感冒就像條河流,無論一路順暢還是蜿蜒曲折,大概率是會流向大海(自愈),小概率在中途泛濫成災(惡化),在看到有河水有泛濫趨勢時我們即時疏通河道或分流河水(醫(yī)學治療)。 這期間我們吃所謂“預防性藥物”就好比向河流丟入一些泥沙、石頭,并不會改變它的流向,丟入太多影響河床(器官功能),可能出現河水泛濫出現洪災(毒副作用)。 所以,感冒藥不會預防肺炎,相反6歲以下的兒童我們不推薦使用復合感冒藥;鎮(zhèn)咳藥也不會預防支氣管炎,鎮(zhèn)住了咳嗽,痰液積壓在氣道,反而不利于疾病恢復;沒有細菌感染的證據,我們也不會給孩子吃抗生素來預防細菌感染。 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難道生病就等自愈? 很多疾病都可以自愈的,比如多數的普通感冒、多數的支氣管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等,身體的免疫系統和組織修復能力不是吃干飯的,我們得對它們有信心。 當然疾病可以自愈,不代表生病就要硬抗,一些病毒感染,醫(yī)生還是會采用一些對癥治療的方法緩解寶寶的癥狀,對于不需要使用的藥物而且有副作用風險高的我們堅決不用。 最后我們還是要提醒,家長學習了解的目的不是在家自己看病,家長的初步判斷替代不了醫(yī)生的評估和檢查。 孩子生病還是要及時就醫(yī),孩子生病過程中仍然需要醫(yī)生隨診,觀察病情變化趨勢,這也是國外家庭醫(yī)生工作職責之一。
錫霞? 主任醫(yī)師? 東營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1621人已讀 - 醫(yī)生,我孩子吃美林不到四個小時又燒到40度怎么辦?兒科醫(yī)生的答案轉給所有家長!
天氣變冷,門急診發(fā)熱的孩子扎堆。 許多家長有“發(fā)熱恐懼癥”,看到孩子發(fā)熱,就如坐針氈。常常有人問我,“孩子吃了美林不到4小時又發(fā)熱了,怎么辦?”我告訴大家?guī)c。 1. 記住!發(fā)熱不是病! 發(fā)熱只是一種現象,一種癥狀,不是疾病。所以,家長和醫(yī)生不要只關注發(fā)熱,還是尋找原因。 2. 什么是急性發(fā)熱? 肛溫≥38度,發(fā)熱時間≤1周。 3. 發(fā)熱的利弊? 發(fā)燒的潛在好處包括延緩某些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和繁殖以及在適度升高的溫度下增強的免疫功能。 發(fā)熱壞處:發(fā)熱使人不舒服。人體代謝率增加,耗氧量增加等有關。 4. 為什么要退熱? 一方面減輕孩子發(fā)熱引起的不舒服。下圖0為舒服,10為非常不舒服。幫助醫(yī)生、家長判斷。 另一方面,退熱是為了減輕家長對孩子發(fā)熱的恐懼情況。因為許多家長怕孩子發(fā)熱抽筋、怕孩子發(fā)熱燒壞腦子了,考不上清華北大了。 5. 孩子發(fā)熱,口服退熱藥和退熱栓,優(yōu)先選擇哪個? 優(yōu)先使用口服藥。 6. 小兒發(fā)熱什么情況需要及時就醫(yī)? 兒童的大多數高熱病是自限性病毒感染,對于持續(xù)發(fā)燒和不適持續(xù)超過兩到三天的兒童,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繼發(fā)細菌感染的情況。 急性發(fā)熱兒童在下面情況的下需要及時就醫(yī) 小年齡兒童 發(fā)熱持續(xù)時間長 呼吸急促 頻繁嘔吐 精神不好 排尿異常等 7. 急性發(fā)熱時如何尋找病因? 小兒急性發(fā)熱,尋找病因、對癥治療是關鍵。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如果單純高熱,四肢酸痛,流涕等,需要甲流、乙流檢查;如果是流感,可盡早使用奧司他韋。 下呼吸道感染 如果發(fā)熱、咳嗽,病情有加重趨勢,需要需要結合情況,進行呼吸道病原學檢測,包括肺炎支原體、百日咳抗體等。 如果高熱不退、呼吸增快、咳嗽頻繁,呼吸音異常,需要拍胸片了解肺部情況。 胃腸道感染 如果有發(fā)熱、嘔吐或腹瀉,注意腸道病毒檢查,比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檢查。如果大便粘液血絲,需要化驗大便常規(guī)加腸道細菌培養(yǎng)。 尿道感染 小嬰兒發(fā)熱,如果血常規(guī)白細胞和超敏C反應蛋白高,需要注意小便化驗,警惕尿道感染。 如果小便正常,需要及時抽血培養(yǎng),警惕敗血癥。 化膿性腦膜炎 小嬰兒發(fā)熱,如果存在下面情況需要當心化膿性腦膜炎 1) 血常規(guī)白細胞很高或者很低 2) 超敏C反應蛋白很高 3) 精神不好,煩躁嗜睡、脖子僵硬 都提示嚴重感染,需進行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因為,嬰兒血腦屏障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現化膿性腦膜炎。這樣,有利于醫(y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我家小黃當時就腰穿過,該做的檢查,我一個都沒有少,怕漏診誤診。 8. 吃完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不到4小時又發(fā)熱,怎么辦? 不建議與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聯合或交替治療兒童發(fā)燒。 盡管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組合或交替使用可能比單獨使用任一種藥物更有效地減少發(fā)燒。 對兒童不適或聯合或交替使用退熱療法的安全性的影響的信息很少,并且理論上也存在肝臟或腎臟損傷的問題,特別對于體質比較弱的孩子。 如果決定使用聯合治療或交替治療,則必須給藥劑量和藥物間隔時間,避免藥物過量。 9. 退熱藥過量出現哪些副作用? 肝功能損害,血清轉氨酶升高; 胃炎和胃腸道出血; 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可能; 皮膚過敏等。 10. 小兒發(fā)熱治療的誤區(qū)? 可以使用激素退熱嗎? 百害無一利! 換一種退熱藥怎么樣? 國內外文獻指出,單用1種退熱藥,與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合用相比,退熱效果差別不大。 可以灌腸退熱嗎? 不推薦。 可以用退熱貼嗎? 效果不明顯。 哪些退熱藥不適合兒童 尼美舒利、安乃近、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西藥,小柴胡等中藥。 11.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如何使用? 年齡≤3個月嬰兒,不建議使用退熱藥,可以物理降溫。 ≥3個月孩子,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劑量為每四至六小時口服一次,劑量為10~15mg / kg(最大劑量為1g)(在24小時內不超過5次),每天最大劑量為75 mg /kg,每天最多4克。 ≥6個月孩子,可以使用布洛芬;每六小時口服1次,每次10 mg / kg(最大劑量600 mg),最大每日劑量為40 mg / kg,最高為2.4 g /天。 12. 如果血象化驗正常,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也吃了,還是發(fā)熱怎么辦? 考驗家長的時候到了,等待再等待。熱度總會慢慢退下去。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國內外指南發(fā)現,不是熱度越高,病情越嚴重。許多家長不明白這一點,往往打著愛孩子的名義,要求醫(yī)生趕緊退熱,這時孩子最容易被過度治療。 13.孩子高熱不退,要充分補水分! 高熱不退時,補充足夠的液體是關鍵。因為高熱時機體新陳代謝增快,容易脫水。 可以口服補液鹽,想喝果汁也可以。 如果口服困難,可以靜脈輸液,補充葡萄糖、水分和電解質,可以避免脫水。 也可以溫水擦浴。 14. 發(fā)熱何時需要抗病毒藥物或者抗生素? 發(fā)熱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除非是甲流乙流,需要奧司他韋抗病毒,對于其它病毒感染引起的發(fā)熱,例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藥物包括清熱解毒的中藥注射液。 除非發(fā)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例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中耳炎、化膿性腮腺炎、猩紅熱等,這時候需要抗菌素,其它大部分情況下都不需要使用。 天氣變冷,門急診發(fā)熱的孩子扎堆。 許多家長有“發(fā)熱恐懼癥”,看到孩子發(fā)熱,就如坐針氈。常常有人問我,“孩子吃了美林不到4小時又發(fā)熱了,怎么辦?”我告訴大家?guī)c。 1. 記住!發(fā)熱不是?。? 發(fā)熱只是一種現象,一種癥狀,不是疾病。所以,家長和醫(yī)生不要只關注發(fā)熱,還是尋找原因。 2. 什么是急性發(fā)熱? 肛溫≥38度,發(fā)熱時間≤1周。 3. 發(fā)熱的利弊? 發(fā)燒的潛在好處包括延緩某些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和繁殖以及在適度升高的溫度下增強的免疫功能。 發(fā)熱壞處:發(fā)熱使人不舒服。人體代謝率增加,耗氧量增加等有關。 4. 為什么要退熱? 一方面減輕孩子發(fā)熱引起的不舒服。下圖0為舒服,10為非常不舒服。幫助醫(yī)生、家長判斷。 另一方面,退熱是為了減輕家長對孩子發(fā)熱的恐懼情況。因為許多家長怕孩子發(fā)熱抽筋、怕孩子發(fā)熱燒壞腦子了,考不上清華北大了。 5. 孩子發(fā)熱,口服退熱藥和退熱栓,優(yōu)先選擇哪個? 優(yōu)先使用口服藥。 6. 小兒發(fā)熱什么情況需要及時就醫(yī)? 兒童的大多數高熱病是自限性病毒感染,對于持續(xù)發(fā)燒和不適持續(xù)超過兩到三天的兒童,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繼發(fā)細菌感染的情況。 急性發(fā)熱兒童在下面情況的下需要及時就醫(yī) 小年齡兒童 發(fā)熱持續(xù)時間長 呼吸急促 頻繁嘔吐 精神不好 排尿異常等 7. 急性發(fā)熱時如何尋找病因? 小兒急性發(fā)熱,尋找病因、對癥治療是關鍵。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如果單純高熱,四肢酸痛,流涕等,需要甲流、乙流檢查;如果是流感,可盡早使用奧司他韋。 下呼吸道感染 如果發(fā)熱、咳嗽,病情有加重趨勢,需要需要結合情況,進行呼吸道病原學檢測,包括肺炎支原體、百日咳抗體等。 如果高熱不退、呼吸增快、咳嗽頻繁,呼吸音異常,需要拍胸片了解肺部情況。 胃腸道感染 如果有發(fā)熱、嘔吐或腹瀉,注意腸道病毒檢查,比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檢查。如果大便粘液血絲,需要化驗大便常規(guī)加腸道細菌培養(yǎng)。 尿道感染 小嬰兒發(fā)熱,如果血常規(guī)白細胞和超敏C反應蛋白高,需要注意小便化驗,警惕尿道感染。 如果小便正常,需要及時抽血培養(yǎng),警惕敗血癥。 化膿性腦膜炎 小嬰兒發(fā)熱,如果存在下面情況需要當心化膿性腦膜炎 1) 血常規(guī)白細胞很高或者很低 2) 超敏C反應蛋白很高 3) 精神不好,煩躁嗜睡、脖子僵硬 都提示嚴重感染,需進行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因為,嬰兒血腦屏障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現化膿性腦膜炎。這樣,有利于醫(y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我家小黃當時就腰穿過,該做的檢查,我一個都沒有少,怕漏診誤診。 8. 吃完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不到4小時又發(fā)熱,怎么辦? 不建議與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聯合或交替治療兒童發(fā)燒。 盡管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組合或交替使用可能比單獨使用任一種藥物更有效地減少發(fā)燒。 對兒童不適或聯合或交替使用退熱療法的安全性的影響的信息很少,并且理論上也存在肝臟或腎臟損傷的問題,特別對于體質比較弱的孩子。 如果決定使用聯合治療或交替治療,則必須給藥劑量和藥物間隔時間,避免藥物過量。 9. 退熱藥過量出現哪些副作用? 肝功能損害,血清轉氨酶升高; 胃炎和胃腸道出血; 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可能; 皮膚過敏等。 10. 小兒發(fā)熱治療的誤區(qū)? 可以使用激素退熱嗎? 百害無一利! 換一種退熱藥怎么樣? 國內外文獻指出,單用1種退熱藥,與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合用相比,退熱效果差別不大。 可以灌腸退熱嗎? 不推薦。 可以用退熱貼嗎? 效果不明顯。 哪些退熱藥不適合兒童 尼美舒利、安乃近、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西藥,小柴胡等中藥。 11.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如何使用? 年齡≤3個月嬰兒,不建議使用退熱藥,可以物理降溫。 ≥3個月孩子,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劑量為每四至六小時口服一次,劑量為10~15mg / kg(最大劑量為1g)(在24小時內不超過5次),每天最大劑量為75 mg /kg,每天最多4克。 ≥6個月孩子,可以使用布洛芬;每六小時口服1次,每次10 mg / kg(最大劑量600 mg),最大每日劑量為40 mg / kg,最高為2.4 g /天。 12. 如果血象化驗正常,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也吃了,還是發(fā)熱怎么辦? 考驗家長的時候到了,等待再等待。熱度總會慢慢退下去。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國內外指南發(fā)現,不是熱度越高,病情越嚴重。許多家長不明白這一點,往往打著愛孩子的名義,要求醫(yī)生趕緊退熱,這時孩子最容易被過度治療。 13.孩子高熱不退,要充分補水分! 高熱不退時,補充足夠的液體是關鍵。因為高熱時機體新陳代謝增快,容易脫水。 可以口服補液鹽,想喝果汁也可以。 如果口服困難,可以靜脈輸液,補充葡萄糖、水分和電解質,可以避免脫水。 也可以溫水擦浴。 14. 發(fā)熱何時需要抗病毒藥物或者抗生素? 發(fā)熱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除非是甲流乙流,需要奧司他韋抗病毒,對于其它病毒感染引起的發(fā)熱,例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藥物包括清熱解毒的中藥注射液。 除非發(fā)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例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中耳炎、化膿性腮腺炎、猩紅熱等,這時候需要抗菌素,其它大部分情況下都不需要使用。
錫霞? 主任醫(yī)師? 東營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1.6萬人已讀 - 孩子感冒不用藥會怎樣?
秋冬季節(jié)感冒多發(fā),尤其是兒童。感冒要吃感冒藥,這是很多大人一輩子積累的體會,也是很多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所以孩子一感冒,也會想著給他們吃藥。 近些年經過反復的科普,一些家長知道了感冒藥對孩子并沒有作用,反而可能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所以對兒童感冒藥越來越慎重了。 但臨到孩子真感冒了,看到孩子流鼻涕、咳嗽又會擔心:不吃藥孩子會不會出什么問題?會不會讓感冒更難好,會不會出現什么并發(fā)癥?這些問題還是讓很多家長焦慮,所以今天就說說孩子感冒不吃藥會怎樣。 感冒的用藥有很多種,我們按種類來分析一下。 抗病毒藥物 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能引起的感冒的病毒有兩百多種,因為無法確定具體是哪一種,而且目前對這些病毒大都沒有針對性的抗病毒藥,所以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感冒都不需要用抗病毒藥。使用利巴韋林、金剛烷胺之類的抗病毒藥并不能讓孩子感冒好得更快,反而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抗生素 同樣是因為感冒是病毒引起的,針對細菌的抗生素,比如頭孢、青霉素之類,用了同樣不能讓感冒好得更快,也不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機會,反而可能導致腹瀉、過敏、皮疹、耐藥等風險。 抗組胺、縮血管藥 縮血管、抗組胺藥是感冒藥里的一大類,比如偽麻黃堿、去氧腎上腺素、撲爾敏之類,這些藥物在成人上可以減輕鼻塞、流鼻涕這些癥狀,但這些效果在幼兒身上并沒有得到證實,相反,使用這些藥物孩子有出現抽搐、心率快、嗜睡、呼吸抑制等風險。沒效還可能增加風險,所以不建議以治感冒為目的給6歲以下孩子使用抗組胺、縮血管藥。 止咳藥 感冒一個常見癥狀是咳嗽,所以止咳藥也是感冒最常用的一類藥物,包括右美沙芬、福爾可定、可待因中樞止咳藥。和縮血管抗組胺那些感冒藥一樣,止咳藥在幼兒身上的效果也沒有得到證實,用了并不能讓孩子咳嗽減輕,反而可能導致呼吸抑制等風險,6歲以下不建議使用,可待因更是18歲以下也不建議用。 中成藥 用于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名目繁多,比如板藍根、銀翹片、桑菊感冒片、雙黃連等。雖然使用廣泛,但沒有一種中藥中成藥被證實對感冒有作用,而且很多感冒中成藥里添加了其它感冒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其它感冒藥同時服用,容易導致藥物過量。 解熱鎮(zhèn)痛藥 感冒可以引起發(fā)燒、頭痛等癥狀,如果孩子發(fā)燒超過39度,或者孩子明顯的不舒服,解熱鎮(zhèn)痛藥比如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可以使用的,很多感冒藥里都含有這些成分,如果吃了感冒藥,又同時吃這些解熱鎮(zhèn)痛藥,就可能導致藥物過量導致肝腎功能損害。 市面上用于治療感冒的藥物,有的是其中的一種:比如泰諾林、美林、撲爾敏等,有的是其中的好幾種,比如艾暢、惠菲寧、泰諾、氨麻美敏、快克等。這些藥都是針對感冒癥狀的藥物,用藥的目的是讓感冒的過程不那么難受,并不能縮短感冒的時間。除了解熱鎮(zhèn)痛藥物的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外,其他藥物的效果在兒童身上都未證實,所以不建議6歲以下孩子使用。 用感冒藥不能縮短感冒的持續(xù)時間,那不用藥會不會增加并發(fā)癥呢? 對普通感冒而言,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中耳炎。據報道,5-30%感冒的孩子會發(fā)生中耳炎,托兒所里的幼兒發(fā)生的機率會更高,但感冒是否發(fā)生中耳炎,主要和孩子的年齡、性別、喂養(yǎng)方式、甚至和種族有關,用不用藥并不會影響中耳炎是否會發(fā)生。 感冒第二常見的并發(fā)癥是鼻竇炎。感冒本身可以引起鼻竇內發(fā)生炎性改變,比如水腫、分泌物增多,所以鼻竇的炎性改變本來是普通感冒病理改變的一部分,這種炎性改變大多會隨感冒痊愈而消失。但兒童感冒有5-13%會發(fā)生細菌性鼻竇炎。感冒是否發(fā)生細菌性鼻竇炎,和孩子的年齡,是否暴露于吸煙的環(huán)境,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是否存在胃食管返流、鼻腔異物等因素有關,而和是否使用藥物無關。 感冒還可以并發(fā)支氣管炎肺炎等問題。支氣管炎和感冒其實可以是由同一種病原體引起的,比如同樣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人表現為感冒,有人表現為支氣管炎,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感染同一個病毒,得的病也可能不一樣,這種差異是由人體身體條件造成的。比如早產、一歲以內的孩子、存在氣道畸形、有免疫缺陷、有心肺功能不全的孩子,感冒時就更容易發(fā)生支氣管炎、肺炎之類的問題,而和是否使用了感冒藥無關。 實際上感冒并發(fā)細菌性肺炎非常少,但因為肺炎早期,尤其是病毒性肺炎也會出現鼻炎、咳嗽這些癥狀,所以就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拖成了肺炎。 綜上所述,我們要知道:感冒用藥只能緩解感冒癥狀而治愈不了感冒,用感冒藥縮短不了感冒時間,也減少不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大人來說不用藥就是感冒過程中難受一點,對幼兒來說用不用都一樣,6歲內孩子感冒除了可以用解熱鎮(zhèn)痛藥,通常不需要用其它藥。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感冒僅指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癥狀很像,但是另外一種疾病,流感早期用抗病毒藥是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感冒如果同時出現了鼻竇炎、中耳炎、肺炎之類的問題,該用藥還是要用,但需要醫(yī)生來判斷。
錫霞? 主任醫(yī)師? 東營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2205人已讀
問診記錄 查看全部
- 淋巴結轉移癌 淋巴結是個什么情況,穿刺轉移性癌。。。。 乳腺癌,淋巴結是個什么情況,穿刺轉移性癌總交流次數48已給處置建議
- 乳腺疾病 乳腺脹痛做了彩超和鉬靶,彩超無異常 鉬靶分類4a級,嚴重嗎需... 鉬靶和彩超結果差別大,需要治療手術嗎總交流次數24已給處置建議
- 肺部毛玻璃結節(jié) 2024.2月于東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大王)做的ct顯示多發(fā)毛... 是否必須手術,不手術風險如何總交流次數9已給處置建議
- 促甲狀腺激素26.2會怎么樣? 在服用靶向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服用藥物后的副作用 促甲狀腺激素升高了會有什么后果?總交流次數12已給處置建議
- 乳腺結節(jié),增生,囊腫。 乳腺結節(jié)十余年,乳腺增生和囊腫?,F在在哺乳期,三個月,一直無... 目前哺乳期,寶寶不吸乳頭,只能吸奶器吸,堵奶只能通過人工手法排,對乳腺是不是不好?斷奶對乳腺好嘛?總交流次數31已給處置建議
關注度 山東省 第56名
總訪問量 15,560,094次
在線服務患者 16,966位
科普文章 6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