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yī)院

公立三甲綜合醫(yī)院

推薦專家

疾?。? 直腸息肉
醫(yī)院科室: 不限
開通的服務: 不限
醫(yī)生職稱: 不限
出診時間: 不限

直腸息肉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結直腸息肉內鏡下切除術后注意事項因人體的結直腸壁較薄,行內鏡下結直腸息肉切除術后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出現(xiàn)術后遲發(fā)性出血或穿孔等并發(fā)癥?,F(xiàn)總結注意事項如下:1、腹脹的處理:腸鏡檢查和治療過程中,需注入一定量氣體,可引起腹脹不適,應通過自然排氣來緩解腹脹,不要按壓腹部,有可能導致腸穿孔或出血。必要時可服用厚樸排氣合劑等藥物緩解腹脹感。2、術后飲食:遵醫(yī)囑,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2-3天(麻醉病人2小時后可進食),即稀飯、面條、牛奶類,軟食為主,雞蛋、魚肉類可少量攝取,無特殊情況3天后可逐漸恢復正常飲食,禁忌煙酒、刺激性飲食及促進腸蠕動藥物。3、術后運動:術后當日禁止開車或騎車,2周內不能進行劇烈運動或勞累運動。4、術后觀察:如術后出現(xiàn)便血或明顯腹痛需聯(lián)系手術醫(yī)生或及時就診。5、術后用藥:無特殊情況術后不需要口服藥物;有口服抗凝血藥物的患者術后應停藥2周,如有心腦血管疾病需口服抗凝藥物可權衡利弊縮短停藥時間;患者平時口服的降壓藥、降糖藥、抗凝藥以外的心腦血管疾病藥物可正常服用。6、術后復查1)單發(fā)性息肉切除術后1年隨訪內鏡檢查1次,陰性者3-5年1次。如發(fā)現(xiàn)息肉則重新開始。2)多發(fā)性息肉術后半年-1年復查1次,陰性者以后2年、3年、5年分別復查1次即可。如發(fā)現(xiàn)息肉則重新開始。3)息肉有癌變者,如局限于粘膜層切緣陰性可不追加手術,內鏡隨訪時間為術后3個月、6個月、1年分別復查1次,陰性者以后2年、3年、5年分別復查1次。如癌變浸潤粘膜下層,切緣陽性或有淋巴管及血管浸潤應聯(lián)系外科醫(yī)生追加手術。
結直腸息肉的常見病理類型臨床上結直腸息肉常見的病理類型有三種:炎癥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鋸齒狀息肉,可以單發(fā)或多發(fā)。一、炎性息肉是腸道對黏膜各種損傷的反應性改變,如繼發(fā)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病和腸結核等,也可見手術吻合口附近。通常由損傷黏膜周邊的上皮修復性增生形成。小的炎性息肉一般不需要處理。二、腺瘤性息肉是大腸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異型增生的腺上皮構成,長期不處理,有可能會進展為結直腸癌。根據(jù)腫瘤的生長結構將腺瘤分三種病理類型:管狀、絨毛狀和絨毛管狀。日常工作中,病理醫(yī)生要對腺瘤的異型增生程度(低級別或高級別)進行評估。通常認為腺瘤應有低級別異型增生,因此病理報告為低級別的腺瘤不需要特別的臨床處理。腺瘤癌變與它的大小、病理類型和分級有關。腺瘤性息肉體積越大,分級為高級別,越容易發(fā)生癌變。絨毛狀腺瘤較絨毛管狀和管狀腺瘤易癌變。因此,對高級別的、體積大的、含絨毛狀成分多的腺瘤,要及時內鏡下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術后需要臨床定期復查腸鏡檢查。三、鋸齒狀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傳統(tǒng)型鋸齒狀腺瘤,它們可伴或不伴異型增生。在病理診斷中區(qū)分出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和傳統(tǒng)型鋸齒狀腺瘤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們是癌前病變,長期不處理,有可能會進展成癌。傳統(tǒng)型鋸齒狀腺瘤、不伴異型增生的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是緩慢進展性病變,應當內鏡下完全切除。如果伴有異型增生,進展為癌的速度比普通腺瘤快,切除后,需按腺瘤伴高級別異型增生進行內鏡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