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介紹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 精選 16歲男孩,右乳頭長大,有硬塊,是怎么回事
患者:化驗、檢查結果: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整形美容科魏培翰: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乳房和乳頭都會有變化,男孩乳房內(nèi)腫塊多數(shù)是乳腺組織輕度增生所致。如果腫塊較硬或皮膚表面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魏培翰? 副主任醫(yī)師? 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整形美容科1.1萬人已讀 - 為什么不自信
1為什么不自信 首先你要弄清楚你為什么不自信,不自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你天生就膽子比較小、以前受到過什么打擊、某些方面存在缺陷、長期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或者是自己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等等,這些都可能是造成你不自信的原因,找到自己的原因,對癥下藥,會對你有幫助的。 2、如何培養(yǎng)自信 培養(yǎng)自信的方法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自己可以平時多注意,最主要的是要學會表現(xiàn)自己,比如在人多的活動中,不要總是一個人待在角落,嘗試到人群中去,加入他們的討論,還有不管是開會還是干什么都盡量往前面坐,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不用害怕,沒人會覺得你不好。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自信的一種表現(xiàn)。 3、不斷提高自己 當一個人不自信的時候大多數(shù)是因為自己不夠完美,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如果是在某方面又缺陷的話,能彌補就可以盡量彌補,彌補不了也沒關系,你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出色,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不要老覺得自己有缺點,每個人都有缺點,盡量什么都往好的方面去想,不斷去完善自己,讓自己更加完美,這樣你就會有自信了。
李玉芹? 醫(yī)師? 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心理科2839人已讀 - 藥物的依賴性?
咨詢者:我在XXX醫(yī)院心身醫(yī)學科(或精神科或心理科)診斷XXX,醫(yī)生建議我吃抗抑郁癥,但是,我一直在猶豫,擔心藥物上癮,一直停不掉,需要一直服用這類藥物,所以,想問問抗抑郁藥會成癮么? 醫(yī)師答復:針對患者以上顧慮,我想說的是: 大家之所以有這方面的顧慮,主要是對這塊藥物的不甚了解所致。舉個簡單的例子:治療高血壓藥物和糖尿病藥物需要終生使用,是藥物依賴所致么?因為大家都這些常見慢性病很了解,所以能夠正確的認識,不會把終生服藥和藥物依賴聯(lián)系到一起。大家之所以認為這類藥物依賴,主要是這類疾病多為慢性遷延性或復發(fā)性疾病,藥物使用時間都較長有關系,給患者帶來誤會和假象。實際上,除苯二氮卓類藥物和中樞神經(jīng)興奮藥外,精神病治療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物、心境穩(wěn)定劑等)都不存在成癮問題,不會導致依賴。 下面我講講藥物依賴的定義: 藥物依賴:1974年WHO提出為一種強烈渴求,并反復地應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不快感為特點的一種精神和軀體性病理狀態(tài)。是一組認知、行為和生理癥狀群,個體雖然明白使用成癮物質(zhì)(能夠影響人類心境、情緒、行為,改變意識狀態(tài),并致依賴作用的一類化學物質(zhì),使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會帶來明顯的問題,但是還在繼續(xù)使用,自我用藥的結果是導致耐受性增加(藥物使用者必須增加使用劑量才能獲得所需要的后果,或還是以以前的劑量使用則達不到使用者追求的效果)、戒斷癥狀(停止使用藥物或減少藥物劑量或使用拮抗劑占據(jù)受體后所出現(xiàn)的特殊心理生理癥狀群)和沖動性覓藥行為。 如果大家對以上觀點認可的話,歡迎轉(zhuǎn)載,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常識,減少因缺乏正確認識而錯失治療與改善生活質(zhì)量的機會,您健康,所以我快樂!
王峰? 主治醫(yī)師? 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精神科2268人已讀
問診記錄 查看全部
- 患者:女 22歲 覺得自己心慌 自己受到了驚嚇 最后交流時間 2023.03.03覺得自己心慌 自己受到了驚嚇 自己從小害怕看到或聽到關于死亡的事件 感覺從這周一晚上開始有... 想解決一下怎樣能緩解心慌的感覺總交流次數(shù)10已給處置建議
- 患者:女 32歲 抑郁癥 最后交流時間 2018.12.15抑郁癥 抑郁癥該如何治療總交流次數(shù)60
- 患者:女 42歲 失眠十多年,越來越頻繁嚴重 最后交流時間 2018.11.17失眠十多年,越來越頻繁嚴重 如何改善失眠總交流次數(shù)17
- 患者:女 25歲 睡眠質(zhì)量差,情緒波動很大 最后交流時間 2018.10.02睡眠質(zhì)量差,情緒波動很大 我到底是怎么了總交流次數(shù)9
- 患者:男 49歲 失眠 最后交流時間 2018.10.08失眠 嚴重失眠怎么辦總交流次數(shù)86
關注度 河南省 第144名
總訪問量 858,613次
在線服務患者 617位
科普文章 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