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經濟的穩(wěn)定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交流日益頻繁以及環(huán)境污染的加重,嗓音疾病逐年增多,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嗓音作為人們的“第二面孔”,正在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嗓音,這可以說是我們個人的第二“名片”,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并沒有太過重視和關愛自己的這張“名片”,導致咽喉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們讓嗓子過度疲勞,得不到休息,我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刺激咽喉,我們大喊大叫,損傷聲帶,我們不健康的用嗓習慣讓嗓子產生咽喉病,咽喉不僅嘶啞腫痛,而且干癢灼熱,不適感強烈,聲帶息肉、水腫、小結等嗓音疾病隨之而來。 聲帶息肉對嗓音的危害 聲帶息肉是發(fā)生于聲帶固有層淺層的良性增生性病變,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喉炎, 臨床癥狀:聲嘶 病發(fā)群體:多為過度用聲者,歌唱演員,教師,銷售員等 引起息肉原因: 1.用聲過度或用聲不當 常見于教師、演員、歌唱家等職業(yè)用聲者,長期持續(xù)高聲講話,音調過高或者過長時間的演唱等均可導致聲帶息肉。 2.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急、慢性喉炎,鼻炎、鼻竇炎、咽炎,肺、氣管、支氣管炎等均可成為聲帶息肉發(fā)生的誘因。如果在有上呼吸道炎癥存在的基礎上過度用聲,則更容易發(fā)生聲帶息肉。 3.喉咽反流 喉咽反流疾病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對該病的研究也不斷深入,有研究者認為由于胃內容物反流刺激喉部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癥也是引起聲帶息肉的原因之一。 治療方式: 1.一般治療 聲帶休息、發(fā)聲訓練,對聲帶息肉有一定作用,通過調整說話發(fā)聲位置,糾正咬字器官的正確運用,恢復聲帶閉合機能,保證聲帶正常工作,聲帶自我修復,達到不用做手術亦可完成疾病恢復。 此外,在發(fā)音訓練中應限制吸煙、飲酒和食用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咖啡、濃茶等,還要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粉塵等致病因素。 2.藥物治療 局部可給予理療和霧化吸入治療。抑制胃酸分泌,減少因為喉咽反流造成的咽喉黏膜的慢性炎癥,可以治療及預防聲帶息肉。 3.手術治療 聲帶息肉切除術,手術方法有多種,可視息肉大小、部位等具體情況而定。較小的息肉可在表面麻醉下通過纖維喉鏡或電子喉鏡下進行切除,但隨著喉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絕大多數(shù)聲帶息肉患者采用全麻后在支撐喉鏡下顯微鏡輔助的激光切除手術及顯微器械微瓣技術手術。
生物反饋治療 生物反饋治療是指來自生物體的信息反饋與生物體,使其機能不斷地被調整為新的平衡狀態(tài)。生物反饋治療是訓練患者學習利用反饋信息,調整或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動,以達到緩解應激狀態(tài)的目的。這些反饋信息由生物反饋儀來提供。根據(jù)反饋信息的不同可將生物反饋儀分為肌電生物反饋儀、皮膚電反饋儀皮膚濕度反饋儀、腦電生物反饋儀等。 人們的某些心理活動過程(如緊張、焦慮、恐懼),失去隨意控制的骨骼肌活動(如肌癱瘓)及人體的各種內臟活動(如心跳、血壓、腸蠕動)等都是來自自主神經的反饋,可提高人體機能的調節(jié)能力。這也就提供了生物反饋療法的理論依據(jù)。大腦皮質的意識(隨意)活動和皮質下的潛意識(不隨意)活動,是以皮質與皮質下豐富的神經聯(lián)系為基礎的,這是不隨意的活動接受隨意控制的解剖基礎。皮質下邊緣系統(tǒng)有調節(jié)情緒和內臟功能的作用。這也反映出心理(情緒)反應和生理(內臟)活動間存在內在聯(lián)系。巴甫洛夫及其弟子提出的“皮質內臟相關學說”,證實了由自主神經系統(tǒng)支配的不隨意活動,是能夠得到控制或調節(jié)的。 如果一耳鳴患者聽到有關于耳鳴的負面意見,由意識部作用于潛意識部的邊緣系統(tǒng)產生一種焦慮情緒,使自主神經活動增強,煩惱也加重,耳鳴響度也感到增大了,反而“印證”了有關耳鳴的“意見”,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如果聽到耳鳴的正面意見,就會打破這個惡性循環(huán),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由于人體內許多生理活動,如肌肉收縮或放松時的肌電活動、腦電活動、皮膚溫度、皮膚電反應等,人們難于感知,從而借助于生物反饋儀,將人體的這些活動住處記錄下來,并處理放大轉換成人們能夠辨認的住處;聽覺信號(如音調、節(jié)律、樂音等)和視覺信號(如有色燈光、數(shù)碼、屏幕圖像等),個體根據(jù)反饋信息了解自身的生理活動變化,并逐漸學會有意識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控制這些生理活動變化,通過反復學習和訓練,可對自身心理活動進行隨意控制或自我調節(jié)而達到治療目的。 注意在治療過程中若出現(xiàn)頭暈、頭痛、惡性、血壓升高、失眠,甚至幻覺、妄想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治療。
總訪問量 113,576次
在線服務患者 92位
科普文章 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