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聲若干臨床常見問題專家共識(2018版)》由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專委會發(fā)表了,切合中國實際,對于指導中國醫(yī)師運用最新版BIRADS分類有重要意義! 乳腺超聲若干臨床常見問題專家共識(2018版) 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專委會 摘要:超聲作為乳腺疾病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具有無輻射、診斷準確性高、方便快捷和易于隨訪復查等優(yōu)點,在乳腺臨床診療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美國放射學會(ACR)發(fā)布了BI-RADS指南并進行了多次更新,該指南逐漸被我國各級醫(yī)院超聲醫(yī)師所接受和采納。這對我國乳腺超聲診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我國乳腺超聲診斷的標準和提高超聲在乳腺疾病臨床決策中的地位,在最新版ACR BI-RADS指南(2013版)的基礎上,本專委會就實際工作中諸存在爭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最終達成《乳腺超聲若干臨床常見問題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并且,隨著實踐經驗的不斷總結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本專委會將不定期對《共識》內容進行更新和完善。本《共識》僅供本行業(yè)醫(yī)療人員使用,不具備法律效力。 關鍵詞:乳腺腫瘤;超聲;共識 問題一、國內超聲報告中多見“乳腺增生癥”結論,是否準確? 專家意見: 超聲診斷不建議提示乳腺增生癥。因為乳腺增生癥可表現(xiàn)為多種影像學改變:包括單純性囊腫、腺瘤樣結節(jié)、腺病改變等,這些改變在BI-RADS分類中已經納入不同類別。針對未發(fā)現(xiàn)占位的乳腺,無論患者有或無臨床癥狀,超聲結論可提示為:雙乳未見占位性病變(BI-RADS: 1類)。 1、皮膚 2、皮下脂肪 3、腺體層 4、乳腺后間隙 5、胸壁肌層 圖一、正常乳腺灰階超聲圖。超聲結論:雙乳未見占位性病變(BI-RADS: 1類)。 問題二、在女性特殊周期,如青春期乳腺發(fā)育、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時,結論中是否需要提示? 專家意見: 青春期乳腺發(fā)育及哺乳期乳腺應列為結論的第一句來體現(xiàn),其余不建議贅述。哺乳期時還要在報告中描述乳腺導管情況,是否有乳汁淤積等,出現(xiàn)局部回聲不均時也要提示。其他特殊周期則不用提示。 圖二、青春期發(fā)育乳腺灰階超聲圖。超聲結論:雙乳未見占位性病變(BI-RADS: 1類)。 問題三、乳腺厚度需要常規(guī)測量并描述嗎? 專家意見: 正常乳腺不需要常規(guī)測量厚度。乳腺厚度具有種族差異和個體差異,并受月經周期和發(fā)育周期的影響,因此無實際臨床意義。但如男性乳腺發(fā)育、雙側乳腺不對稱性增大等特殊情況需要測量。 問題四、哺乳期乳腺炎超聲圖像與臨床癥狀不相符,如何描述及診斷? 專家意見: 1.依據超聲圖像表現(xiàn),如實描寫即可。 2.如超聲沒有明確的陽性發(fā)現(xiàn),結論提示為:哺乳期乳腺,目前未見明顯膿腫形成(BI-RADS: 1類)。 問題五、乳腺內有多個病灶,是否需要逐一描述?如何分類?應用鐘點法描述病灶時,距離乳頭的距離是否需要描述? 專家意見: 1. 雙側乳腺結節(jié)應分別描述。病灶描述必須應用鐘點法記錄其方位及距乳頭的距離。如臨床需要或同一部位出現(xiàn)多個相鄰結節(jié),應記錄病灶距皮膚的距離。 2. 對于BI-RADS 2、3類病變,如多個病灶在超聲表現(xiàn)上基本相同,可以合并描述,只詳細記錄每側乳腺最大病灶,并測量其三個徑線。BI-RADS 4類以上的病灶,如亞類不一致,須分別描述及記錄方位和測值;亞類一致時建議逐一記錄病灶方位及距乳頭的距離,統(tǒng)一描述病灶特征。 3. 結論必須要與描述一一對應,因此,對于性質相同并統(tǒng)一描述的結節(jié)應統(tǒng)一分類,對逐一描述的結節(jié)則應逐一分類。 問題六、診斷乳腺導管擴張的導管內徑是多少?如何描述及分類? 專家意見: 1. 無癥狀患者,如果局部擴張的導管管壁光滑,建議在內徑大于2mm時再進行描述,并分至BI-RASDS 2類,如患者伴有乳頭溢液或溢血,而超聲僅發(fā)現(xiàn)了單純的局部導管擴張,應如實描述,超聲結論報BI-RADS: 0類。 2.如果不僅導管擴張,而且導管內或導管壁出現(xiàn)回聲改變時,無論導管內徑是否大于2mm,均應進行詳細描述,并根據病變具體情況分類。 問題七、乳腺內囊性結節(jié)小至數(shù)毫米,大至數(shù)厘米,描述及結論如何進行? 專家意見: 1.如多個囊性結節(jié)聲像圖表現(xiàn)基本一致,可只對每側最大的結節(jié)進行描述并測量,同時標明具體位置。 2. 如果其中一個囊性結節(jié)為乳腺X線上發(fā)現(xiàn)的或臨床觸及的腫塊,但并不是最大者時,應再單獨詳細予以描述。 3.如其中某些囊性結節(jié)在聲像圖表現(xiàn)上與其它不同,如有碎屑或實性成分出現(xiàn),需要單獨描述、測量并標明具體位置。 問題八、典型的乳腺病變,如纖維腺瘤,可否在BI-RADS基礎上給予病理診斷? 專家意見: 典型的乳腺病變,可根據自身經驗,在BI-RADS基礎上注明可能的病理診斷。如典型的纖維腺瘤,超聲提示為BI-RADS 3類,考慮纖維腺瘤可能性大。 問題九、乳腺低回聲病灶,呈分葉狀,但邊緣光整,怎么分類? 專家意見; 在BI-RADS的應用詞典中,橢圓形的概念是允許病變外形包含2-3個平緩的局部隆起或大分葉,當病變滿足“橢圓形、與皮膚平行、邊緣光整”三個條件,排除其他惡性征象時,代表良性可能性大,可分至2類(囊性結節(jié))或3類(實性結節(jié)),病變呈細分葉是指腫物邊緣形成齒輪狀的起伏,屬于邊緣不光整范疇,代表具有一定的惡性風險,可分至4類及以上。具體見圖例,只有圖三A可以分至BI-RADS 3類。 圖三: A 橢圓形(淺分葉)、B 不規(guī)則形(邊緣細分葉改變)、C 不規(guī)則形(邊緣成角改變)、D 不規(guī)則形(邊緣模糊改變)、E 不規(guī)則形(邊緣毛刺改變,箭頭所示) 問題十、什么樣的情況下診斷BI-RADS 0類? 專家意見: 建議盡量不做BI-RADS 0類的診斷,若出現(xiàn)以下情況可酌情考慮: 1.患者情況特殊導致超聲不能掃查完全,如乳腺區(qū)域皮膚表面有較大破損、或巨大乳腺致深面結構顯示不清等,可以提示BI-RADS: 0類。 2.局部回聲明顯不均勻但沒有發(fā)現(xiàn)明確占位、有客觀臨床體征但超聲沒有明確占位、腺體內大量點狀強回聲但沒有發(fā)現(xiàn)明確占位、患者乳頭溢血但擴張導管內沒有發(fā)現(xiàn)明確占位等情況,均可以提示BI-RADS: 0類。 問題十一:有關微創(chuàng)旋切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癌,再次超聲檢查時如何分類?若病理為良性,超聲復查如何分類? 專家意見: 1.微創(chuàng)旋切術后,病理結果提示為乳腺癌,再次超聲檢查雖然病灶已切除,超聲分類為BI-RADS: 6類。 2.病理結果為良性,近期復查超聲若術區(qū)僅發(fā)現(xiàn)結構扭曲改變,可提示BI-RADS: 2類。若乳腺未見明確病灶,可提示BI-RADS: 1類。 問題十二:外院腫物手術切除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癌,再次超聲檢查時如何分類? 專家意見: 若患者需進一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擴大切除術或尚未明確下一步診療方案前提下,術前超聲檢查可詳細描述和記錄切口深面腺體回聲改變、術后積液及腫瘤殘留情況,超聲結論均提示6類,之前的腫物切除只能當成病理活檢;若患者或臨床醫(yī)生明確不再進行外科處理,此時的超聲檢查僅發(fā)現(xiàn)結構扭曲且考慮為術后改變所致,可提示為BI-RADS:3類。 問題十三:新輔助化療病人多次復查超聲,如何分類? 專家意見: 1.新輔助化療的病人,在沒有外科治療之前復查超聲,若超聲仍能探及病灶或病灶基本消失僅表現(xiàn)為周圍組織結構扭曲或異?;芈暩淖?,超聲提示為BI-RADS: 6類,并與前次超聲檢查做對比。若療效顯著,超聲無法顯示原病灶,可不進行分類,直接與前次超聲檢查做對比。 2.若新輔助化療期間超聲探及新發(fā)病灶,應描述新發(fā)病灶圖像特征并進行BI-RADS分類,同時對原病灶進行療效評價,分類方法同上。 問題十四、腋窩淋巴結結構正常需要提示嗎?如何提示?是否要對乳腺引流淋巴結進行分區(qū)描述? 專家意見: 1. 腋窩較大的淋巴結,只要符合所有正常淋巴結的超聲診斷標準,結論中可以不提示。 2. 進行乳腺超聲檢查時,需要同時對乳腺引流淋巴結進行分區(qū)掃查。引流淋巴結主要包括區(qū)域淋巴結(腋窩淋巴結及內乳淋巴結)及遠處鎖骨上區(qū)淋巴結。腋窩淋巴結分為第一水平(腋下組/level 1)、第二水平(腋中組/level 2)及第三水平(腋上組/level 3)淋巴結,必須掃查并描述。尤其懷疑乳腺病變?yōu)閻盒詴r,應同時對鎖骨上區(qū)淋巴結進行掃查及描述;如果可疑惡性病變位于內象限,內乳淋巴結也應掃查并描述(掃查第1-6肋間隙)。 問題十五、乳腺超聲檢查時意外發(fā)現(xiàn)的腋下腺體樣回聲是否需要診斷副乳腺?患者副乳癥狀明顯,但超聲無陽性表現(xiàn),報告如何書寫? 專家意見: 1. 腋窩區(qū)域皮下發(fā)現(xiàn)腺體樣結構,應測量其厚度,超聲結論提示副乳腺。但應注意與乳腺腋尾葉鑒別。 2. 若患者副乳癥狀明顯,但超聲無陽性表現(xiàn),超聲結論提示為:腋窩未見明顯腺體樣結構。 問題十六、BI-RADS指南中有管理意見,是否我們在分類后還要注明管理意見,如建議穿刺活檢等? 專家意見: 2013版ACR BI-RADS指南中,每一類都有對應的管理意見,不推薦在報告結論中重復提示。 問題十七、乳腺彈性成像的適應證有哪些?如何應用彈性成像進行診斷? 專家意見: 1. 彈性成像包括應變式彈性成像和剪切波彈性成像。根據2015版《彈性成像臨床應用世超聯(lián)指南及推薦》,彈性成像臨床適應證包括(1)在灰階超聲基礎上評估乳腺病灶硬度,輔助良惡性鑒別診斷;(2)應用于BI-RADS 3類和4A類病例的升降類,減少不必要的穿刺;(3)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價;(4)發(fā)現(xiàn)和評估乳腺非腫塊區(qū)域的病變。 2. 關于升降類的共識: 2013版ACR BI-RADS指南強調:超聲通過形態(tài)、邊緣及回聲來評估病變良惡性的價值遠大于病變的軟硬度,因此彈性評估是不可以凌駕于形態(tài)學特征之上的。但應用彈性成像對BI-RADS 3類或者4A類的病例進行升降類是合理的,例如B-RADS 3類的病例具有惡性的彈性特征,病灶可升類。如果灰階超聲或其他影像學提示BI-RADS 2類(如脂肪壞死或囊腫),不用彈性成像進行升類。 問題十八、乳腺超聲造影的適應證有哪些? 專家意見: 目前,乳腺超聲造影仍存在一些爭議,基于現(xiàn)有的研究報道,作如下建議:超聲造影可以反映病灶微灌注信息,穿刺活檢前使用超聲造影,有助于提高穿刺陽性率;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超聲造影對療效評估有一定價值;對常規(guī)超聲及彈性成像均難以判斷的病灶,可考慮超聲造影提供額外的診斷信息。但超聲造影在乳腺腫物良惡性鑒別診斷方面的價值仍有爭論,尚需要更多臨床研究和實踐檢驗。 問題十九、雖然BI-RADS分類中未提及年齡因素,在病變的評估中是否需要考量? 專家意見: 雖然在BI-RADS分類里,并沒有提及年齡因素,但實際工作中,患者的年齡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尤其中國女性乳腺癌的平均發(fā)病年齡比歐美女性早,因此,在分類時40歲以上女性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升類。如圖四所示,如為40歲以上患者首次發(fā)現(xiàn)的實性病變,即使不具備惡性征像,也應分至4A類較為合適。 圖四、患者45歲,病灶大小為2.4cm×1.3cm,超聲提示BI-RADS:4A類,手術病理證實為乳腺粘液癌。 問題二十、BI-RADS 4A類病例患者拒絕病理學檢查,超聲如何進行病變管理? 專家意見: BI-RADS 4A類病例患者拒絕病理學檢查,建議患者完善相關影像學檢查,如乳腺X線及MRI,根據綜合影像學結果進行評估分類,并提供管理建議。 BI-RADS 4A類病例患者拒絕病理學檢查及其它影像學檢查的,建議患者向臨床醫(yī)生咨詢或建議隨訪周期不超過3個月;2個隨訪周期(共6個月)影像學特征無改變,隨訪周期可更改為6個月,并參照BI-RADS 3類病例管理建議進行隨訪。若經過連續(xù)2~3年復查影像學特征無改變,可降為3類。若隨訪周期內病變體積增大(大于20%)或出現(xiàn)其它惡性征象時,可以適當升類。 參考文獻 1. Mendelson EB, B?hm-Vélez M, Berg WA, et al. Reston, VA.ACR BI-RADS? Ultrasound. In: ACR BI-RADS? Atlas,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13. 2. Barr RG, Nakashima K, Amy D, Cosgrove D, Farrokh A, Schafer F, et al. WFUMB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use o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Part 2: Breast.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5; 41(5): 1148-60.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和醫(y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橋本甲狀腺炎(以下簡稱「橋本」)逐漸變成一種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很多人是通過甲狀腺 B 超和甲狀腺功能檢查發(fā)現(xiàn)橋本的。 橋本甲狀腺炎的發(fā)病率很高,每 100 個人中就有 1 個人有橋本。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橋本,女性患者人數(shù)是男性患者的 10 倍左右。 橋本甲狀腺炎為什么會發(fā)生,醫(yī)學上還沒完全研究清楚。目前比較明確的一點是,橋本甲狀腺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吸煙、感染、過量碘攝入、懷孕、生子、精神刺激等多種因素都可以導致機體免疫系統(tǒng)紊亂,產生針對甲狀腺的免疫攻擊反應,致使甲狀腺被逐漸破壞而最終喪失功能。 大多數(shù)橋本患者血中的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和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都有明顯升高,這兩種抗體就是機體針對甲狀腺產生的自身抗體。 橋本甲狀腺炎是不治之癥? 橋本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是最終會導致一部分患者出現(xiàn)甲減,需要終身服藥以補充甲狀腺激素。 然而,目前并沒有針對橋本甲狀腺炎的特效藥物,可以阻止疾病進展。只有等甲狀腺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出現(xiàn)甲減時,才能開始補充甲狀腺激素,治療非常被動。 感覺好絕望?感覺身體被掏空?也許是因為甲狀腺被掏空了…… 沒有藥物可治療,那橋本豈不成了「不治之癥」?沒有什么是我們能做的嗎? 努力改變環(huán)境因素 前面已經提到,影響橋本甲狀腺炎發(fā)病的因素有很多?;蚝托詣e是先天決定的,我們無從改變,只能被動接受。但其他環(huán)境因素是我們可以努力改變的。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更好的呵護我們的甲狀腺。 與橋本甲狀腺炎相關的環(huán)境因素有:吸煙、飲酒、微量元素攝入、感染、應激(如精神刺激、嚴重外傷等)和藥物等。 其中,好幾個環(huán)境因素都和飲食相關,大家最關心、最容易改變的也是日常的飲食問題。 那么今天我們就講一下,橋本患者如何更好地吃喝。 酒精——小酌怡情,大酌傷身 酒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飲品,中國的酒文化更是源遠流長。酒精對甲狀腺功能具有多方面的影響。 研究表明,適度飲酒可以降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就是其中之一)的發(fā)病風險。不過,長期大量飲酒可以抑制甲狀腺功能,降低體內甲狀腺激素的水平,導致甲減。 可見,飲酒對于橋本甲狀腺炎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酒精對甲狀腺的保護作用和抑制作用是如何協(xié)調的,目前還不清楚,可能是由飲酒的頻率和量決定的。 所以,對于沒有飲酒禁忌的朋友,可以小酌,但不要貪杯哦。 合理攝取微量元素 對甲狀腺影響較大的微量元素主要有兩種:碘和硒。 限碘 大家對碘很熟悉,不久前還爆發(fā)出「碘鹽恐慌」。不少得了甲狀腺疾病的患者都自行購買無碘鹽食用。 事實上,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攝入不足會導致碘缺乏病,影響人體的正常體格發(fā)育和智力發(fā)育。但是,過量的碘攝入會增加橋本甲狀腺炎的風險。 因此,對于沒有甲狀腺疾病的人,補充碘鹽是必要的,一般不會造成碘攝入過量,不吃碘鹽反而有可能造成碘缺乏病。 對于已經確診的橋本甲狀腺炎患者,就應適當減少碘的攝入了,以免加重病情的發(fā)展。碘鹽依然可以吃,含碘豐富的食物應少吃,例如:海帶、紫菜等。 補硒 硒對維持甲狀腺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 硒缺乏后,會引起甲狀腺產生的 T3 減少,而 T3 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參與身體的各種代謝活動;此外,硒缺乏還會導致對身體有害的自由基增多。 這一方面會加重甲狀腺的工作負擔,導致甲狀腺腫大,以產生足夠的 T3 供機體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自由基會損傷甲狀腺組織,引起腺體的免疫性破壞,損害甲狀腺的正常功能。 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部分橋本患者接受補硒治療后,體內甲狀腺相關抗體有明顯降低。 但由于目前的這些研究還不夠充分、不夠有說服力,補硒對治療橋本甲狀腺炎是不是確實有效、有沒有其他副作用,都還沒研究清楚。所以臨床上并沒有把藥物補硒作為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的正規(guī)療法而大力推廣。 我們平時所攝取的硒主要來源于食物。俗話說,「吃藥不如食補」,橋本患者不必刻意靠藥物補硒,多吃些富硒的食物總還是好的。 肉類、海產品、蘑菇、動物肝臟、杏仁等食物的含硒量都比較高。不過海帶、紫菜也同時含有較多碘,不適合橋本患者食用,可以多選擇其他富硒食物來補硒。另外,三高人群及痛風患者不宜食用過多動物內臟。 本文作者:邢騰飛,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yī)學院,甲狀腺外科碩士
近年來,由于乳腺超聲檢查和乳腺X檢查的廣泛應用,女性接受乳腺檢查人數(shù)逐年增多,有越來越多的良性病變被檢出。這些良性病變中又以乳腺增生性病變最為常見,所以在超聲檢查和乳腺X檢查報告中,以及門診病歷中經常出現(xiàn)“乳腺增生”這一病理檢查才能診斷的病名,以致造成過度診斷和治療,再加上過度宣傳“乳腺增生”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也給廣大婦女造成困擾。因此,正確認識乳腺增生性病變,正確評估這些病變與乳腺癌的關系顯得重要而迫切。那么這個所謂的“乳腺增生”到底是個什么情況,以下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F 乳腺增生性病變各種病名的由來 乳腺增生性病變是乳腺良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組癥候群,其實質是乳腺腺體發(fā)育或復舊不全,經常出現(xiàn)在未育、生育少和不哺乳的女性。對這一癥候群的認識過程中,過去命名十分混亂,相繼有欣美布什氏?。⊿chimmelbusch's disease,1892)、慢性囊性乳腺炎(chronic cyoticmastitis,1893)、乳腺上皮增殖癥(mammary epitheliosis,1931)、乳腺腺病(mammary adenosis,1948)、纖維囊性?。╢ibrocystic disease,1953)、囊性增生癥(cystic hyperplasia,1953)、乳腺小葉增生癥(lobular hyperplasia,1964)、乳腺結構不良(mammary dysplasia,1968)和乳腺纖維囊性變(fibrocystic change,1982)以及乳腺增生癥等10個以上的名稱。但是,隨著對乳腺增生性病變的深入研究和對其認識的提高,專家們認識到乳腺增生性病變實際上是乳腺在發(fā)育與復舊過程中失調,而非真正的疾病,只有少數(shù)增生性病變與乳腺癌相關,而且可以通過一定的檢查方法評估其乳腺癌風險。因此,2012年版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腫瘤組織學分類[1]中將乳腺增生性病變統(tǒng)稱為導管增生性病變,取消了“纖維囊性腺病”及“乳腺結構不良”等命名,也未采納中國專家提出的“乳腺增生癥”這一病名,所以乳腺增生癥這個病名只在中國應用。 臨床實踐中,門診醫(yī)生經常將乳腺疼痛,或有伴乳腺結節(jié),但又不能診斷乳腺腫瘤的患者診斷為“乳腺增生”,并給予藥物治療或理療等處理,造成了過度診斷和治療的局面。而這種癥狀實際上是正常乳腺發(fā)育與復舊過程中的一組癥候群,會引起不同的癥狀有不同的診斷,如單純乳房疼痛,應該診斷為乳痛癥[2],大約有10%的人認為生活中一半的時間有乳痛經歷;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內分泌失衡是乳痛癥的病因之一。按照乳房疼痛的發(fā)病規(guī)律來看,73%表現(xiàn)為周期性疼痛(Cyclical Mastalgia,CM),27%為非周期性疼痛(Non Cyclical Mastalgia,NCM)。周期性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的乳房疼痛,病理改變輕微,是生理性的、可預期的,且一般限于生殖期年齡,表現(xiàn)為經前2~3天出現(xiàn)乳房觸痛或脹痛,嚴重時疼痛可放射至腋窩、肩部,甚至背部,隨著乳房和上肢的活動而加劇,并且乳房內可觸及小的結節(jié),月經期結束后逐漸緩解。這其實可以說是一種正?,F(xiàn)象。非周期性疼痛發(fā)生的平均年齡為40歲,非周期性疼痛與月經周期的明顯關系,常常是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如大乳房下垂、飲食和生活方式、痛性肋胸關節(jié)綜合癥和導管擴張等。一般認為乳痛癥與乳腺癌風險無關,但應定期檢查,特別是影像檢查有乳腺結節(jié)的患者應該按乳腺影像數(shù)據評估報告系統(tǒng),即BI-RADS分級評估后決定是繼續(xù)隨訪檢查還是進一步檢查或活檢,隨訪的婦女可能通過調整心理狀態(tài)、飲食習慣改變、體育鍛煉和適當?shù)闹谐伤幎唐谥委焷砭徑馊橥矗瑖乐卣卟潘幬镏委?,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焦慮。那么什么樣的增生性病變與乳腺癌相關呢? 2F 與乳腺癌相關的乳腺增生性病變 一些婦女經常會咨詢自已的“乳腺增生”是否會癌變,若解釋不當很容易引起她們嚴重的焦慮。關于乳腺增生性病變與乳腺癌風險的關系,很多針對乳腺良性病變的相關文獻已做詳細闡述?;究蓪⑷橄僭錾圆∽兎譃槿? 非增生性病變(NP),如乳痛癥、腺病、囊腫、纖維腺瘤和輕度增生等;增生性病變不伴非典型增生(PWA),如中度增生、乳頭狀瘤伴增生等;非典型增生(AH),如導管或小葉非典型增生。根據以往大量研究證明[2],單純乳房疼痛和NP均屬于生理性的乳腺增生性病變,并不增加乳腺癌風險。PWA僅輕度增加風險,這占絕大多數(shù)乳腺良性病變(NP和PWA,約占96%)的婦女不需要特殊處理,可按普通婦女進行定期隨訪即可,藥物預防治療也并無必要;在影像學評估為良性乳腺疾病而進行微創(chuàng)活組織檢查中[3],乳腺癌和非典型增生僅分別占1. 1%和1. 7%。雖然非典型增生的檢出率占良性乳腺疾病的極小部分,但伴有非典型增生的良性病變其發(fā)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加,大約是普通人群的3.5-5倍。非典型增生具有中度發(fā)展成浸潤性乳腺癌的風險,約3.7%~22% 的病例發(fā)展為浸潤性癌。故此部分婦女屬于高風險人群,應按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高危風險婦女篩查與預防指南進行密切篩查隨訪,甚至可用化學藥物預防或預防性切除乳房來降低風險。目前采用的三苯氧胺、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可使非典型增生婦女乳腺癌發(fā)生率降低約40%~50%[4-6]。所以,與乳腺癌相的主要是乳腺導管非典型增生病變,這類病變可能影像檢查發(fā)現(xiàn)和經皮活檢或手術活檢確診,并有明確的預防指南,大家可以依照指南和規(guī)范來處理這類病變,避免過度診斷和治療。 3F 檢查中發(fā)現(xiàn)乳腺結節(jié)怎么辦? 既然非典型增生與乳腺癌相關,那么我們關注的重點應是這類患者。乳腺結節(jié)是指不能捫及腫塊,但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的小低回聲病灶或乳腺X檢查發(fā)現(xiàn)的小致密影,因多考慮良性病變,BI-RADS分級屬2級或3級,所以統(tǒng)稱為乳腺結節(jié),以區(qū)別可捫及的乳腺腫塊,這類患者往往比較緊張,擔心是乳腺癌。這類病變是否都需要活檢呢?患者常常會不斷詢問醫(yī)生這個問題以求得明確的答案和心理安慰,但醫(yī)生又擔心漏診或延遲診斷而回答得模梭兩可,反過來又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其實根據目前的研究這就類病變98-99%都是良性的,只有1-2%可能是早期乳腺癌或原位癌[3,7]。所以,不管是否有乳房疼痛,對于乳腺結節(jié)患者,醫(yī)生應按影像學檢查的BI-RADS分級評估結果給患者提出處理意見,對于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的BI-RADS分級為2級的乳腺結節(jié),應每1年定期檢查一次;BI-RADS 分級為3級乳腺結節(jié),則3-6個月后復查,隨訪檢查過程中如升為4級則進行活檢。但對患者非常焦慮,或年齡大于50歲,或臨床需要(如乳腺癌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也可按相關指南,對超聲評估為3級的患者進行即時活檢,以避免延遲診斷和過度活檢。 總之,在乳腺疾病的診療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下“乳腺增生”的診斷,而乳痛癥是生理性變化,要充分告知正確的相關信息,以免婦女過度焦慮影響生活質量,并造成過度診療;要重點關注非典型增生病變,積極預防,降低乳腺癌風險。 文章來自: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乳腺中心 陳惠嫻 王頎 通訊作者:王頎 2307057220@qq.com 參考文獻: [1]齊曉偉 姜軍.2012年第4版《WHO乳腺腫瘤組織學分類》介紹[J]., 2012, 6(5): 62-64. [2]王頎,連臻強.正確認識乳腺增生癥.[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4 8(2)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4.02.003 [3]王永南,王頎,張安秦,等.真空輔助旋切微創(chuàng)術對超聲檢查良性乳腺實性腫塊的診治價值[J/CD].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0,4(4):403-409. [4]Cuzick J,Sestak I,Forbe JF,et al.Anastrozol for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in high-risk postmenopausal women(IBIS-Ⅱ):an international,double-blind,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Lancet,2014,383( 9922) : 1041-1048. [5] Morrow M. The evaluation of common breast problems. Am Fam Physician 2000; 61:2371. [6]Fentiman IS, Caleffi M, Hamed H, Chaudary MA. Dosage and duration of tamoxifen treatment for mastalgia: a controlled trial. Br J Surg 1988; 75:845 [7]吳玲,王頎,連臻強,等.超聲BI-RADS 3 級乳腺不可捫及病變的微創(chuàng)活組織檢查[J /CD].中華乳腺病雜志: 電子版,2012,6(2) : 147-152.
總訪問量 1,667,082次
在線服務患者 3,554位
直播義診 1次
科普文章 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