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專家

疾病: 胰腺囊腫
開通的服務: 不限
醫(yī)生職稱: 不限
出診時間: 不限

胰腺囊腫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與胰腺囊腫“和平共處”的智慧——同一天三位門診患者的隨訪啟示錄當體檢報告上出現(xiàn)“胰腺囊性病變”時,很多人會陷入恐慌,仿佛體內埋藏了隨時引爆的“炸彈”。事實上,超過70%的胰腺囊腫屬于低危類型,例如生長緩慢的漿液性囊腺瘤(惡變率<0.1%)和分支胰管型IPMN(5年惡變風險約3%)。國際權威指南《Fukuoka共識》早已明確:若囊腫直徑<3厘米且無壁結節(jié)、胰管擴張等高危特征,密切隨訪觀察才是首選策略,而非貿然手術。??-病例1:69歲Z先生(隨訪9年),寧波當?shù)蒯t(yī)院體檢發(fā)現(xiàn)2cm胰頭囊性病灶,醫(yī)生建議手術。2019年來我院門診就診,精準評估為分支胰管型IPMN,無需馬上手術。每年接受MRI檢查,至今病灶略增大。期間飲酒后發(fā)作胰腺炎1次,血糖始終正常。??-病例2:70歲D先生(隨訪5年半),本市某大型三甲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1.6cm病灶,醫(yī)生建議手術。2020年來我院門診就診,精準評估為囊腺瘤,無需手術。每年接受影像檢查隨訪,病灶形態(tài)穩(wěn)定,生活如常。??-病例3:68歲G先生(隨訪5年),普外科手術期間發(fā)現(xiàn)胰頭囊腫。2020年來本人門診,精準評估為分支胰管型IPMN,定期CA19-9聯(lián)合影像學追蹤,未出現(xiàn)惡性轉化跡象。??現(xiàn)代醫(yī)學為低危囊腫患者量身定制了“雷達式”監(jiān)測方案:??-影像追蹤:CT/MRI可清晰觀察囊腫形態(tài)變化,超聲內鏡(EUS)能分辨毫米級壁結節(jié);??-生物標記:CA19-9、CEA等腫瘤標志物動態(tài)監(jiān)測,比影像更早預警惡變傾向;??-基因檢測:針對高危類型(如主胰管型IPMN),KRAS、GNAS基因突變分析可輔助風險評估。??胰腺手術需切除部分腺體,可能引發(fā)糖尿病(發(fā)生率15%-30%)、脂肪瀉(20%-40%)等終身并發(fā)癥。研究表明,對低危囊腫實施預防性手術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顯著低于保守觀察組。正如國際胰腺病學會(IAP)強調:“手術刀應留給真正需要的人,而非焦慮本身?!??醫(yī)學的本質是平衡的藝術。對胰腺囊腫而言,既不忽視潛在風險,也不濫用治療手段,用科學監(jiān)測取代盲目恐慌,才能守護珍貴的胰腺功能與生命質量——這三位患者的“帶瘤生存”之路,正是現(xiàn)代醫(yī)學理性之光的生動寫照。
胰腺假性囊腫的治療理念與技術胰腺假性囊腫是指胰腺周圍或胰腺內部的有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體積聚,屬于胰腺囊性病變的一種,是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外傷的一種常見局部并發(fā)癥,極少數(shù)并發(fā)于胰腺腫瘤,囊內含有滲出的胰液積聚,多數(shù)囊腫與主胰管相通,常常難以吸收。胰腺炎癥等病變嚴重時導致胰管破裂,出現(xiàn)胰液外滲,這些消化酶刺激胰腺周圍組織,最終在胰腺周圍形成一個囊狀結構,囊內是液體成分(包括胰液、血液和壞死胰腺組織),囊壁是纖維狀的疤痕組織,這就是胰腺假性囊腫。胰腺假性囊腫的治療是一個多學科參與的綜合治療過程,目前尚存在治療理念不統(tǒng)一、干預時機不明確、并發(fā)癥處理不完善等問題。但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其治療方式的選擇已從既往以外科治療為金標準轉變?yōu)榘▋如R、手術和經皮穿刺引流治療等在內的多樣化治療模式。張繼紅醫(yī)生綜合文獻觀點并結合自身經驗,將胰腺假性囊腫相關知識特別是胰腺假性囊腫形成機制、治療理念與技術總結如下,供廣大同行和病員參考。一、胰腺假性囊腫形成機制及特征1、形成機制胰腺炎癥等病變嚴重時,胰管破裂、胰液外滲,胰腺實質自身消化、出血、壞死和液化,主胰管或其分支胰管局部斷裂、管腔阻塞、引流不暢,胰腺實質或胰周出現(xiàn)液體積聚,周圍被增生的纖維組織包裹,長期不能吸收就形成胰腺假性囊腫。胰腺假性囊腫實質上就是一個炎癥滲出的漏口,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結構。2、胰腺假性囊腫的特征(1)囊壁無上皮細胞:胰腺假性囊腫是由肉芽和纖維組織構成的囊壁;(2)囊內含有胰腺分泌物、肉芽組織和纖維組織,因此囊液可以檢出胰酶。(3)廣義的胰腺假性囊腫狹義的胰腺假性囊腫來源于急性胰腺炎的急性胰周液體積聚,以液體為主(慢性胰腺炎、胰腺腫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胰腺假性囊腫可能與胰管梗阻導致的潴留性囊腫有關);包裹性壞死來源于急性壞死物積聚,含有較多胰腺和胰周壞死組織成分。二者均可引起細菌和真菌感染導致感染性胰腺壞死,后者更易引起。廣義的胰腺假性囊腫包括包裹性壞死。二、胰腺假性囊腫的危害與臨床表現(xiàn)1、危害胰腺假性囊腫大小、形態(tài)各異,直徑小于5cm的假性囊腫6周內大約有50%可以自行吸收。胰腺假性囊腫的危害在于:壓迫癥狀和囊內感染、出血或破裂等并發(fā)癥,嚴重時危及生命。囊腫內出血系因胰周或上腹部的許多血管常構成囊壁的一部分,如胃左靜動脈、胃右動靜脈、脾動靜脈,血管壁被激活的胰酶和感染侵蝕,可突然發(fā)生破裂導致腹腔出血;囊腫破裂、感染可并發(fā)胰瘺、腸瘺;發(fā)生囊腫胃腸道瘺時可同時并發(fā)消化道出血。2、臨床表現(xiàn)少數(shù)較小的胰腺假性囊腫無癥狀,僅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較大的胰腺假性囊腫可能出現(xiàn)以下臨床表現(xiàn)。(1)囊內壓增高:腫塊逐漸增大,伴有上腹飽脹,持續(xù)性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2)壓迫癥狀:囊腫增大壓迫附近器官,可出現(xiàn)相應癥狀。如囊腫壓迫幽門可引起幽門梗阻;壓迫十二指腸可引起十二指腸淤積和高位腸梗阻;壓迫膽總管可引起阻塞性黃疸;壓迫結腸可引起低位腸梗阻;壓迫下腔靜脈引起下腔靜脈梗阻癥狀及下肢浮腫;壓迫輸尿管可引起腎盂積水;壓迫胰腺本身引起胰腺萎縮,發(fā)生胰腺內外分泌功能減退,出現(xiàn)消化不良、糖尿病等。(3)并發(fā)癥癥狀:囊腫破裂可出現(xiàn)腹膜炎,消化道內瘺表現(xiàn),甚至引起胰瘺、腸瘺等嚴重并發(fā)癥;感染可出現(xiàn)感染中毒癥狀;并發(fā)囊腫內、腹腔內或消化道出血,可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表現(xiàn)。(4)消耗癥狀:急慢性胰腺炎所致的消耗使病人消瘦、體重下降。(5)腫塊體征:上腹觸及囊性腫塊,表面光滑,不可推動,不隨呼吸活動,可有壓痛。三、胰腺假性囊腫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1、X線診斷胃、結腸氣泡影移位,胰腺鈣化,囊壁弧形致密現(xiàn)狀影。2、B超無創(chuàng)、經濟、方便、準確率高,被列為診斷胰腺假性囊腫的首選方法,能識別囊腫大小、位置、性質、囊壁厚度、囊內有無分隔等特征。3、CT水樣密度,邊界清晰,囊壁薄而均勻,無壁結節(jié)的囊性腫塊,可單房或多房狀;增強后囊壁輕度強化,囊內容物不強化。CT“氣泡征”是感染性胰腺壞死的直接證據(jù)。4、MRI與MRCPMRI更有利于判斷囊腫性質、液體及壞死物含量,MRCP可以辨別囊腫與主胰管是否相通。5、ERCPERCP是直接造影,可確定囊腫的存在和位置,并有助于與胰腺癌相鑒別。假性囊腫時ERCP表現(xiàn)有囊腫充盈;主胰管梗阻,梗阻端呈錐形或截然中斷;膽總管受壓移位;非溝通性囊腫時胰管分支受壓和局限性分支不充盈。但約有半數(shù)假性囊腫不與主胰管溝通,故胰管造影正常不能否定診斷。ERCP亦可檢查有否瘺管存在。但ERCP可促使繼發(fā)感染或使炎癥擴散,故在診斷業(yè)已肯定的病例,不宜列為常規(guī)檢查。6、超聲內鏡判斷囊腫性質、區(qū)分假性囊腫與包裹性壞優(yōu)于CT和MRI,可精確判斷囊腫內壞死物比例,鑒別假性囊腫與包裹性壞死;CT無法確診感染性胰腺壞死時,內鏡下細針穿刺活檢有助于判斷囊腫或包裹性壞死是否合并感染。不建議單純以診斷為目的的細針穿刺,通常在擬行內鏡引流前實施。7、DSA對假性囊腫有肯定的診斷價值,能顯示病變部位。囊腫區(qū)呈無血管區(qū),并見鄰近血管移位變形。能正確地診斷血管受侵情況,確定有否出血和出血來源(囊腫內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腹腔內出血),判斷囊壁內有否假性動脈瘤存在。血管造影對判斷假性囊腫是否侵入脾內,較B超和CT更有價值。四、胰腺假性囊腫治療理念1、胰腺囊腫囊腫的治療理念胰腺假性囊腫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消除假性囊腫或包裹性壞死的危害,基本原理是消除囊腔或去除病灶。囊壁未成熟前,如無嚴重感染、無全身中毒癥狀、囊腫較小增大不明顯、除外惡性者無需手術治療,隨訪觀察即可。對于尚未成熟、囊腫并感染等并發(fā)癥尚不適合手術時,一般采取非手術治療方法。對于囊腫已經成熟,隨訪不吸收,有明顯癥狀或出現(xiàn)明顯并發(fā)癥者才需要手術治療。2、治療指征(干預時機)當胰腺假性囊腫或包裹性壞死出現(xiàn)下列情況不易自行消散:(1)囊腫直徑>6.0cm;(2)囊腫持續(xù)6周以上;(3)合并感染、出血、壓迫毗鄰臟器等并發(fā)癥。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胰腺假性囊腫囊壁厚,且伴有胰管中斷,囊腫出現(xiàn)后不易自行吸收。依據(jù)《中國胰腺假性囊腫內鏡診治專家共識意見(2022)》,囊腫直徑<6.0cm,無明顯癥狀且無并發(fā)癥,可通過制酸、抑酶、抗感染及營養(yǎng)支持等保守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爭取自行吸收;胰腺假性囊腫/包裹性壞死持續(xù)4周以上,且囊腫直徑>6.0cm、繼發(fā)壓迫癥狀、囊腫進行性增大、囊腫合并感染或胰源性門靜脈高壓等情況,有干預指征。慢性胰腺炎引起的假性囊腫很難自行消散,建議積極引流,若有惡變傾向則應早期外科手術治療。3、外科手術治療指征(1)一般認為,胰腺假性囊腫形成超過6周,直徑大于6cm(有人提出囊壁厚度大于1cm),即可手術治療。(2)出現(xiàn)囊腫破裂、出血、感染、壓迫膽管、靜脈和胃腸道等明顯并發(fā)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胰腺假性囊腫發(fā)生并發(fā)癥時,如不及時引流,死亡率高達10-50%(《廣東醫(yī)學》1992)。(3)非手術治療過程中,囊腫進行性增大;(4)復雜胰腺假性囊腫,如合并脾動脈假性動脈瘤、囊內乳糜漏、主胰管中斷等;(5)多發(fā)性假性囊腫、多發(fā)主胰管狹窄并其他復雜疾病如胰頭炎性腫塊;(6)合并慢性胰腺炎或胰管狹窄,或不能除外胰腺癌者。五、胰腺假性囊腫治療技術總體來講,胰腺假性囊腫和包裹性壞死應先行保守治療和內鏡治療,經保守及內鏡治療無效,或與胃、十二指腸壁相隔較遠且無法行經皮穿刺引流者,應行外科手術治療。消除囊腔靠引流、去除病灶靠切除,因此,治療方式包括置管外引流、內鏡引導下內引流與外科手術引流和手術切除病灶(囊腫切除術、胰腺部分切除術)。1、引流術外科引流的原則:通暢、徹底、微創(chuàng)、順應、確定。通暢:通暢引流是外科引流必備條件,就近、低位引流是最基本的策略;徹底:引流徹底可使病程縮短,避免發(fā)生并發(fā)癥;微創(chuàng):對組織損傷或干擾最小,應避免損傷大塊組織、大血管、神經及重要臟器和關節(jié)腔;順應解剖生理要求:應考慮皮紋走向、關節(jié)功能、術后瘢痕形成及對鄰近組織的影響;確定病原菌:懷疑有細菌感染時,應做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引流的原理:通過有吸附、導流、虹吸、壓力梯度、胃腸蠕動等達到將積聚的液體引出體外或腔內。引流的目的:消除異常液體(血液、膽汁、胰液、腸液、膿液等)積聚,防止感染發(fā)生或擴散,解除壓力和液體對局部組織器官的損害,促進傷口愈合。胰腺假性囊腫和包裹性壞死引流的基本原理:通過置入導管或外科手術的方式,將囊腫內的液體和壞死組織導流到體外或胃腸道,通過壓力梯度及胃腸蠕動促進液體引流,最終使得囊腔縮小甚至消失,達到解除囊腫壓迫和預防囊腫破裂、感染、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目的。(1)外引流術囊腫距胃壁較遠,且有經皮穿刺路徑,應先行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外引流術(percutaneouscatheterdrange,PCD)。但外引流術主要針對胰腺假性囊腫情況較為復雜、囊壁尚未成熟且伴有感染、出血及較嚴重的腹腔或腹膜壞死組織者、癥狀明顯但全身情況不適合內引流術的緊急情況。因臨床上確有部分病例經外引流治愈的假性胰腺囊腫患者,故歐洲胃腸內鏡學會建議PCD或內鏡穿刺引流作為胰腺感染性包裹性壞死的首選治療方法,但PCD易形成胰液外漏和電解質丟失,PCD后有一定出血、感染、胰瘺或腸瘺方式率,須密切觀察并及時干預。(2)內鏡下內引流手術①胰管支架引流術假性囊腫或包裹性壞死與主胰管相通、繼發(fā)于慢性胰腺炎者,選擇ERCP放置胰管支架引流。ERCP引流后有并發(fā)感染或急性胰腺炎的風險,對于胰管部分中斷者必要時聯(lián)合超聲內鏡下引流。②超聲內鏡引流術超聲內鏡引導下穿刺引流術為治療假性胰腺囊腫與包裹性壞死的首選治療方法,即在超聲內鏡引導下建立胃腸壁(多為胃壁)與囊壁的通道達到囊腫內引流的目的。具有操作成功率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低、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勢。基本原則是:囊腫達到治療指征時,選擇囊腫距離消化道最近處(最膨出處)穿刺引流,必要時還可細針穿刺排除囊內腫瘤。穿刺路徑避開大血管,遵循置入導絲-電切-擴張竇道-置入支架步驟。一般選用塑料支架,但壞死物成分較多者選用雙腔固定金屬支架。塑料支架引流有堵塞、移位、并發(fā)感染與出血的風險;雙腔固定金屬支架引流有一定出血風險,需密切觀察病情,一旦出血需緊急拔出支架,必要時介入止血或外科手術治療。雙腔固定金屬支架引流后出現(xiàn)發(fā)熱等感染表現(xiàn),需性內鏡直視下壞死組織清除術。隨訪:每隔3-6月進行影像學復查,必要時再次干預或手術干預。支架何時取出的問題:理論上應于損傷修復后,即胰腺囊腫消散后取出。有文獻報道于3周后取出有利于降低囊腫復發(fā)率,但對主胰管異常者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當延長支架管放置時間。內鏡下置管引流的相對或絕對禁忌證有囊腫內出血、感染、區(qū)域性門靜脈高壓(脾靜脈或門靜脈受壓)、假性動脈瘤等并發(fā)癥,或不除外囊性腫瘤,或距離胃腸壁較遠(>1.0cm),或穿刺容易導致大血管損傷。這是往往需要外科手術干預。(3)內引流手術假性胰腺囊腫與包裹性壞死與胃、十二指腸壁相隔較遠且無法行經皮穿刺引流者,應行囊腫內引流術。遠期療效好,復發(fā)率低,是目前手術治療的主要方式,具體要根據(jù)囊腫位置與周圍器官的解剖結構關系決定行囊腫空腸Roux-en-Y吻合術、囊腫十二指腸吻合術或囊腫胃吻合術(囊壁與胃后壁粘連者尤為適合,但后期可能發(fā)生吻合口出血)。手術關鍵是清除囊內壞死組織和分隔,吻合口要大和低,以免壞死物和食物殘渣潴留囊內并發(fā)感染。手術時機:急性胰腺炎所致胰腺假性囊腫應盡量延期至囊腫形成4-8周后(一般6周后),慢性胰腺炎并發(fā)的胰腺假性囊腫因囊壁較厚無需延期手術干預時間。2、囊腫切除術為最理想的方法,但僅適用于較小的囊腫或引流效果不佳的胰尾多發(fā)或多房性假性囊腫,特別適用于位于胰體尾部且被摸完整的囊腫。3、胰腺部分切除術有胰腺嚴重病變、復雜胰腺囊腫或不能除外胰腺腫瘤者,可行胰腺切除術。具體手術方式依據(jù)不同情況采取胰體尾部切除、胰腺次全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等。4、當今治療趨勢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進步,處少數(shù)情況外,以腔鏡手術治療為主流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方法已經逐漸取代了既往的外科手術治療。(1)內鏡下囊腫胃引流術超聲內鏡引導下胰腺囊腫胃引流或支架置入術對與胃壁粘連的胰腺假性囊腫是較好的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但本人認為不適宜于有分隔和大量壞死物存在的胰腺假性囊腫。(2)腹腔鏡手術腹腔鏡囊腫胃吻合術、腹腔鏡囊腫空腸吻合術、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術,其中以腹腔鏡囊腫胃吻合術和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術治療胰腺假性囊腫效果最佳,并發(fā)癥最低。文獻報道腹腔鏡囊腫胃吻合術、腹腔鏡囊腫空腸吻合治愈率、再手術率和病死率無顯著差異;但囊腫胃吻合術簡單易行,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更短,應為首選術式。胰腺假性囊腫術后并發(fā)癥包括胰腺出血、感染、胰漏、脾臟及胃腸道損傷等,需密切觀察,實時處理。張繼紅醫(yī)生提示:符合手術治療的胰腺假性囊腫患者,應盡快到肝膽胰外科就診,以期盡早獲得正確治療。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精準、快速康復的優(yōu)勢,在手術決策時,優(yōu)先選擇腹腔鏡囊腫胃或空腸Roux-en-Y吻合術和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術等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治療胰腺假性囊腫和包裹性胰腺壞死,符合安全、高效、精準和微創(chuàng)的外科治療理念。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