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在線
首頁
找專家
找醫(yī)院
查知識
問診
掛號
登錄
|
注冊
消息
工作站
個人中心
聯(lián)系客服
當前位置:
好大夫在線
>
寧??h城關醫(yī)院
>
神經內科
>
推薦專家
寧??h城關醫(yī)院
神經內科
已收藏
+收藏
主頁
介紹
科室醫(yī)生
門診信息
推薦專家
患者評價
問診記錄
科普號
推薦專家
疾?。?
失眠
開通的服務:
不限
醫(yī)生職稱:
不限
出診時間:
不限
吳喜萍
副主任醫(yī)師
寧??h城關醫(yī)院? 神經內科
擅長:腦血管病、癲癇、周圍神經病、頭痛、頭暈等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治
專業(yè)方向:
神經內科
主觀療效:暫無統(tǒng)計
態(tài)度:暫無統(tǒng)計
在線問診:
9元起
預約掛號:
未開通
疾病病友推薦度
3.1
暫無
查看詳情
不限
內科
熱門
腦梗塞
癲癇
頭痛
三叉神經痛
失眠
面肌痙攣
E
耳石癥
S
神經痛
T
頭暈
失眠其他推薦醫(yī)院
查看全部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廈門市仙岳醫(yī)院
失眠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托莫西汀會引起失眠,食欲差、煩躁嗎?
答:會。一位13歲女性,因疑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而服用托莫西汀,開始服用25mg/早,半個月后食欲,動力,睡眠都是很好,后來增至37.5mg/早,遂出現(xiàn)日夜顛倒、失眠,食欲差、易激惹,煩躁、自傷,這是托莫西汀過度增加去甲腎上腺素能所引起。?
喻東山醫(yī)生的科普號
科普文獻:超聲導航下的 “睡眠調節(jié)器“,頸部迷走神經脈沖射頻技術新突破
失眠已成為現(xiàn)代人群的常見健康困擾,其中15%-30%的難治性失眠患者面臨藥物依賴與傳統(tǒng)療法效果有限的困境。近年興起的"超聲實時導航下頸部迷走神經脈沖射頻調制術",通過超聲影像精準定位迷走神經,結合脈沖射頻的非熱效應調節(jié)神經功能,為失眠治療開辟了微創(chuàng)、精準的新路徑。本文將從技術原理、治療優(yōu)勢、臨床應用等角度,通俗解析這一創(chuàng)新療法如何重塑失眠治療格局。一、失眠困境:當"迷走神經失調"遇上"睡眠障礙"凌晨3點,輾轉反側的李女士再次打開手機——這是她第N次經歷"清醒的夜"。作為一名難治性失眠患者,她試過安眠藥、心理治療,卻始終無法擺脫"入睡難、易驚醒"的循環(huán)。像李女士這樣的人群,其睡眠障礙背后可能隱藏著一個關鍵因素:迷走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如同人體的"副交感神經指揮官",從大腦延伸至胸腹,負責調節(jié)心跳、消化等無意識生理活動。當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時,交感神經會過度興奮,導致心率加快、皮質醇升高,大腦陷入"過度覺醒"狀態(tài)。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80%的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迷走神經調控失衡,這也是為何傳統(tǒng)藥物難以根治的核心原因——它們難以精準修復神經調控網絡的"失衡齒輪"。二、技術解析:超聲導航與脈沖射頻的"雙劍合璧"(1)超聲:迷走神經的"實時GPS"在頸部超聲圖像中,迷走神經呈現(xiàn)為頸內靜脈與頸總動脈之間的"低回聲束",如同一條包裹在結締組織中的"電纜"。高頻超聲(18MHz線陣探頭)如同"顯微導航儀",能清晰分辨0.1mm級的神經結構,避免損傷周圍血管與喉返神經。醫(yī)生通過超聲實時觀察針尖位置,就像駕駛汽車時盯著導航避開障礙物,確保穿刺針精準到達神經周圍5mm范圍內。(2)脈沖射頻:神經的"溫和調音師"與傳統(tǒng)射頻的"熱損傷"不同,脈沖射頻如同"輕柔的聲波按摩":它以100kHz的高頻脈沖發(fā)射能量,每次脈沖僅持續(xù)20-100微秒,使神經周圍溫度保持在42℃以下(人體體溫安全閾值)。這種非熱效應就像給過度興奮的神經"踩剎車":通過調節(jié)離子通道活性,抑制迷走神經的異常放電,同時促進γ-氨基丁酸(GABA)等抑制性神經遞質釋放,讓大腦從"亢奮模式"切換至"睡眠模式"。三、治療流程:從精準定位到睡眠重啟術前準備:患者仰臥,醫(yī)生在頸部涂抹耦合劑,用超聲探頭掃描尋找迷走神經"身影"。此時會注射少量局麻藥,減輕穿刺時的輕微痛感。超聲引導穿刺:22G穿刺針在超聲實時監(jiān)控下"繞行"血管,到達神經周圍后,注射0.5ml生理鹽水形成"水隔離帶",如同給神經穿上"保護衣",避免射頻能量誤傷周圍組織。脈沖射頻調節(jié):開啟射頻儀,患者可能感受到短暫的頸部酸脹感(迷走神經被激活的正常反應)。醫(yī)生會同步監(jiān)測心率,當發(fā)現(xiàn)心率下降10%以上時,確認靶點精準,開始持續(xù)5-10分鐘的脈沖治療。術后恢復:治療后多數人僅出現(xiàn)輕微咽部異物感,24小時內即可緩解。臨床數據顯示,約83%的患者在首次治療后,入睡潛伏期從原本的60分鐘縮短至30分鐘以內。四、臨床價值:對比傳統(tǒng)療法的三大突破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該技術對合并焦慮的失眠患者效果更顯著。2024年一項涉及300例患者的研究顯示,治療后患者血清中的促炎因子(如IL-6)下降28%,褪黑素水平升高40%,這意味著它不僅能改善睡眠,還能從根源上調節(jié)身體的炎癥-免疫網絡。五、專家提醒:哪些人適合這項技術?適用人群:確診為難治性失眠(經藥物、心理治療無效);合并心悸、胃腸功能紊亂等自主神經癥狀;拒絕長期服用安眠藥或存在藥物禁忌(如肝腎功能不全)。注意事項:頸部感染、嚴重心臟病患者需謹慎;治療后建議搭配睡眠行為療法(如固定起床時間、避免睡前藍光),鞏固療效;目前該技術最佳治療周期為3次(每2周1次),具體方案需由??漆t(yī)生評估。六、未來展望:從"對癥治療"到"神經調控"的跨越隨著神經科學與影像技術的融合,超聲引導迷走神經調制術正在拓展更多可能:科學家們正在探索其對抑郁癥、肥胖等代謝疾病的治療潛力?;蛟S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會像"神經調音師"一樣,不僅能重啟睡眠,還能為更多與自主神經失調相關的疾病帶來新希望。?小結失眠不是簡單的"睡不著",而是身體神經調控網絡發(fā)出的"求救信號"。超聲引導脈沖射頻技術的出現(xiàn),讓我們首次擁有了精準調節(jié)迷走神經的"鑰匙",這把鑰匙打開的不僅是睡眠之門,更是人類對自身神經奧秘的探索之門。
王祥瑞醫(yī)生的科普號
睡眠不好三招解決,就怕你第一條就做不到。
李博醫(yī)生的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