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主任醫(yī)師 教授
消化內(nèi)科主任
消化內(nèi)科張焰平
主任醫(yī)師
科主任
消化內(nèi)科王清秀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4
消化內(nèi)科裴章勛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消化內(nèi)科魏敏
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孫小明
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程暢
副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鄭曉敏
副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陳燕
副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汪文生
副主任醫(yī)師
3.3
方崇文
副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汪祺
副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陳剛
副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李祥春
副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徐偉
副主任醫(yī)師
3.3
消化內(nèi)科賀玲
主治醫(yī)師
3.2
消化內(nèi)科吳李飛
主治醫(yī)師
3.2
消化內(nèi)科吳義先
主治醫(yī)師
3.2
消化內(nèi)科江燁
醫(yī)師
3.2
消化內(nèi)科方翔
醫(yī)師
3.2
2022-05-19原創(chuàng):老杜說健康一、吃什么最容易便秘?1.便秘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器質(zhì)性便秘,主要是腸道、肛門的疾病引起了便秘,可以做一些檢查,比如腸鏡、排便造影或者是下消化道造影,判斷便秘是不是結腸癌、直腸癌等疾病引起的;第二類是消化系統(tǒng)以外的疾病引起的,主要是一些慢性病,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時候,很多人會便秘,還有糖尿病,如果病史比較長,也會影響胃腸道的功能造成便秘。還有一類叫功能性便秘,這是最常見的,就是沒有器質(zhì)性疾病也沒有其他系統(tǒng)的慢性病的便秘,就屬于功能性便秘,它占的比例是最高的。2.所有的便秘都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的嗎?第一方面飲食因素,這是最重要的??梢詺w結成兩大方面,一個是吃了很多不該吃的東西,再一個是少吃了該吃的東西。這兩方面比較起來,最重要的還是吃了不該吃的東西。第二個方面,精神因素。假設一個人平時精神緊張、工作非常疲勞,這種狀態(tài)也會造成便秘。因為工作緊張的時候,交感神經(jīng)會興奮,抑制胃腸道的蠕動,尤其會造成腸道傳輸功能障礙,就會造成便秘。當然,有的時候工作日程安排得非常緊張忘了排便,也會造成便秘。第三個方面,跟運動和日?;顒佑嘘P系,假如整天呆在辦公室,缺乏適當?shù)倪\動,也會造成胃腸蠕動功能減弱,出現(xiàn)便秘。便秘的原因主要是這三大方面,此外,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也會誘發(fā)便秘,比如過量飲酒、長期飲酒。3.大便干結成球狀跟上火有關系嗎?確實吃上火的東西容易便秘。吃辣,吃干炒的食物比如炒花生、炒瓜子、炒干果;還有油炸的、燒烤的,這些能引起上火的東西特別容易誘發(fā)便秘。這種便秘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大便干燥,大便會結塊或者是一粒一粒的小球,像羊糞蛋一樣。對這類人群來說,上火的東西就屬于不該吃的東西。4.容易造成便秘的食物跟吃的量有關系嗎?如果你的口味比較辛辣,非常喜歡吃辣椒、胡椒、芥末這些東西,就容易引起便秘。但并不是說只要吃這些東西就會便秘,最主要還是取決于吃的量,以及吃的頻率和時間,偶然吃一次辣不會便秘,但是吃的量比較大,或者吃得非常頻繁,就很容易便秘。5.我的大便不干,只是經(jīng)常幾天不排便,排便的時候總覺得沒排干凈,為什么醫(yī)生也說我是便秘呢?便秘最主要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排便次數(shù)減少,比如一周之內(nèi)排便少于兩次,所以這種情況也叫便秘。經(jīng)常沒有便意,排出來的大便是不成形的,排便很費力,排便時間長,大便有排不盡的感覺,排了以后還有,以及大便粘馬桶,沖水馬桶沖不干凈,這是黏膩型便秘的主要表現(xiàn)。屬于便秘的一個特殊的類型,過去很難見到,現(xiàn)在這樣的便秘患者越來越多。它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跟干硬性的便秘一樣多。黏膩型便秘最主要是因為飲食過于高蛋白、高脂肪、缺少纖維素,以及缺少適當?shù)腻憻挾⒊允裁茨苤伪忝兀?.我吃瀉藥時能排便,不吃瀉藥就便秘,我一直靠吃藥通便不可以嗎?我在臨床工作中遇到很多頑固性便秘的患者,吃了很多類型的通便藥甚至是瀉藥,包括中藥和西藥,經(jīng)常是剛吃某一種藥的時候效果比較好,幾天、兩三周甚至一個月都有效,但是過了一兩個月,這個藥就失效了,又換了一種通便藥,同樣的情況,還是剛吃的時候有效,吃一段時間又沒效。這種情況往往是沒有進行飲食調(diào)整,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所以便秘很難治愈,甚至很多患者最后吃什么通便藥都沒效了,只能求助外科大夫。外科大夫可能找出器質(zhì)性病變的原因做一些手術校正,比如慢傳輸型的便秘(編者注:結腸傳輸功能障礙導致腸內(nèi)食物傳輸緩慢所引起的便秘),屬于整個結腸的問題,可能需要做全結腸切除手術。我特別不希望患者出現(xiàn)這樣的結局,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視飲食的調(diào)整。飲食調(diào)節(jié)是治療便秘的基礎和根本。7.能不能不吃藥只靠飲食調(diào)節(jié)治療便秘呢?在你便秘比較嚴重的時候,在飲食調(diào)節(jié)的基礎上同時用藥會更好,因為飲食調(diào)節(jié)治療便秘,它的療效會來得比較慢。所以治療早期可以先用藥,在飲食調(diào)節(jié)發(fā)揮作用以后,可以將藥物逐漸減量,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就可以停藥,最后長期靠飲食調(diào)整來維持療效。8.出口梗阻型的便秘調(diào)節(jié)飲食有用嗎?出口梗阻型便秘,也叫功能性排便障礙。正常人在做排便動作的時候,直腸收縮,但肛門應該是打開的。做直腸肛門測壓檢查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慢性便秘的人在做排便動作時,直腸收縮肛門也收縮,或者肛門不能放松。它的發(fā)生跟飲食也有很大的關系,實際上一般是先有慢性便秘,慢慢引起了出口梗阻,原發(fā)的出口梗阻很少。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最基礎的治療還是飲食調(diào)節(jié)。再一方面,這種患者還有一種不用藥物的緩解辦法,比如最有效的是每天進行五到十分鐘的“深慢呼吸鍛煉”,深慢呼吸的時候,交感神經(jīng)抑制,迷走神經(jīng)興奮,可以促進胃腸蠕動。要點是呼吸一定要非常深非常慢,就是把呼吸調(diào)整到每分鐘10次、12次的頻率。對于出口梗阻型的便秘,最重要的是,到衛(wèi)生間排便時要張口深慢呼吸,當張大嘴深慢呼吸的時候,肛門會自然地放松,經(jīng)過多次反復的訓練,大部分患者出口梗阻的情況都會緩解。9.多吃纖維素能促進排便,這是正確的嗎?這是正確的。因為纖維素是胃腸道不能吸收的大分子物質(zhì),可以使大便在腸道里面保持水分保持體積,使糞便不容易干結。其次,還能刺激腸黏膜,來促進腸胃蠕動。高纖維素的食物對于干硬型的便秘肯定是有好處的。10.哪些食物里纖維素多,您推薦幾個能長期吃的?對干硬型的便秘,通便效果最好的食物就是紅薯,它含纖維素最多,不但可以緩解便秘,而且對預防很多腫瘤都會有好處,尤其是胃腸道的腫瘤。除了紅薯之外,其它的薯類,土豆、山藥這些對便秘都有好處。除此之外,含纖維素比較多的就是蔬菜水果,比如芹菜。但是有一種食品大家需要關注——韭菜,雖然含纖維素比較多,但韭菜是熱性的。有患者聽說吃韭菜能治便秘,但吃了很多之后,便秘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所以,不建議大家吃韭菜來緩解便秘。11.益生菌能改善所有患者的便秘嗎?益生菌對便秘會有好處,但是益生菌只可以緩解一部分患者的便秘。因為每個人的腸道菌群是不一樣的,腸道菌群受飲食的影響非常大。假如正好這個患者的便秘跟缺乏某些益生菌有關系,那它就會有效;假設根本就不缺這種益生菌,那它就沒用。含益生菌的酸奶同樣對于一部分便秘患者會有好處,但是喝酸奶也要適量。畢竟它也是一種高蛋白的食品,如果每天都喝甚至每天喝幾罐酸奶,可能會事與愿違。12.多喝水有用嗎?喝水太少,很可能誘發(fā)便秘或者加重便秘,缺水的人一定要充足飲水,但喝太多也沒必要,對便秘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緩解作用。建議大家不要等到很渴的時候再喝水,當出現(xiàn)口渴這個癥狀的時候,很顯然是已經(jīng)缺水了。關于每天攝入的水量,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身高體重,對水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每天喝水不能低于1000毫升,雖然飲食喝粥或者吃稀面條,里面已經(jīng)含有一定的水了,但還需要另外再喝一些水。三、怎么吃才能治便秘?13.關于治療便秘,請您推薦一些具體的飲食方案?第一類是建議不要吃的,就是中醫(yī)說要忌口的,比如辛辣的,干炒的油炸的燒烤的,還有熱性的食物,比如羊肉、韭菜。第二類是要限量吃的,比如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主要是肉類,雞鴨魚肉、豬肉、牛肉等等,還有雞蛋,奶類,乳制品,都應該盡量少吃。第三個是飲食要以五谷雜糧為主,多吃水果蔬菜。五谷雜糧里面更應該多吃粗糧,如糙米、全麥、玉米、高粱等等。但不建議吃黏玉米或者水果玉米,因為跟傳統(tǒng)玉米所含的成分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雖然很好吃,但是它已經(jīng)不再有傳統(tǒng)粗糧對身體的正面影響。第四個是喝一些養(yǎng)生的粥類。小米粥最好,對于便秘也會有非常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以小米為主,里面可以加一些紅薯、山藥。大便黏膩型的便秘,加上薏米會更好,因為薏米是健脾祛濕的。平時容易上火的人加上紅小豆,可以清熱利尿,也非常有好處。14.不吃肉蛋奶,我會不會營養(yǎng)不良呢?這種擔憂完全是多余的。二三十年以前的飲食結構里,很少有肉蛋奶,那時候只要能吃得飽,沒有人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糧食里面都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質(zhì),所以不用擔心吃糧食不吃肉蛋奶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的問題,恰恰是因為現(xiàn)在吃了過多的肉蛋奶才出現(xiàn)了很多疾病。除了便秘之外,很多高血壓、高脂血癥、痛風,心腦血管病和某些腫瘤,都跟營養(yǎng)過剩、體重超重有關系。15.清淡飲食短期內(nèi)就會有效果嗎?所有類型的便秘都適用嗎?比較輕的患者單用飲食療法就可以緩解便秘,非常重的就需要服用一段時間的藥物。飲食療法在便秘的治療里面,應該說是最基礎性、最根本的,應該說對所有人都是適合的。16.清淡飲食要吃多久呢?便秘好了也需要一直吃嗎?這種飲食調(diào)節(jié)是長期的,甚至是終生的。經(jīng)過飲食調(diào)節(jié)或者藥物治療以后,便秘緩解了,如果又恢復到原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便秘必然會復發(fā)。而飲食方面非常配合的便秘患者,通常會得到長期的緩解,甚至終生都不復發(fā)。四、不吃藥治便秘,還有哪些辦法?17.還有什么別的辦法,不用吃藥也能改善便秘癥狀嗎?除了飲食之外,發(fā)病因素里面還有精神因素,包括精神緊張、工作忙碌等,建議在飲食調(diào)節(jié)的基礎上,適當?shù)恼{(diào)整緊張忙碌的生活。緩解精神緊張,可以每天抽出10分鐘來做深慢呼吸,最好在吸氣的時候只想一個字——靜,這時候的精神要完全靜下來;呼氣的時候想一個字——松,全身肌肉放松。假如每天都能抽出時間做放松功,對緩解精神緊張,緩解焦慮情緒會有很大的幫助,對改善胃腸功能非常有好處。18.運動能改善便秘嗎?可以做有氧運動,比較緩和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但不要做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反而會抑制胃腸道的蠕動,對便秘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劇烈運動對中老年人的關節(jié)也會造成損傷。最好做運動時不出汗或者微微出汗就可以了,不要做出大汗的運動。19.一定要養(yǎng)成每天都上廁所的習慣嗎?一定要養(yǎng)成非常好的排便習慣,每天定時去排便。大多數(shù)人都是早晨排便,也有人晚上睡覺以前排便,這些都可以。但最好能定時,可以形成條件反射,到了時間就會產(chǎn)生便意,胃腸道也會出現(xiàn)推進性的蠕動,對于排便也會有幫助。20.關于便秘,您還有什么好建議給廣大患者呢?通便的中藥、中成藥、保健品,可能很多患者都用過,往往剛開始用是有效的,過一段時間就沒效了。這些產(chǎn)品很多都含有瀉藥,如大黃、番瀉葉、蘆薈等等,長期使用會出現(xiàn)結腸黑變病,這是非常常見的。在結腸黑變病的基礎上容易出現(xiàn)結腸息肉,這是一種結腸的良性腫瘤,如果不切除,時間一長就有癌變的可能。所以,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千萬不要想依賴藥物徹底治愈便秘,飲食治療特別特別重要。
消化科醫(yī)生提醒:這種「糜爛性胃炎」,是癌前病變 2021-10-08胃腸病作品原創(chuàng):胃腸病 “糜爛性胃炎”是胃鏡報告中最常見的診斷之一,我們常??吹健胺俏s性胃炎伴糜爛”、“萎縮性胃炎伴胃竇局部糜爛”等等。 很多朋友看到“糜爛”二字,就嚇得不輕,以為是胃爛掉了。其實不然。有的糜爛很輕微,有的卻是癌前疾病,有癌變傾向。 我們常說的糜爛性胃炎,其實包括兩大類: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糜爛性胃炎。 急性糜爛性胃炎大多因為酒精、藥物、化學物質(zhì)的突然損傷胃黏膜,造成紅腫、充血、甚至出血的一系列癥狀,在臨床并不常見。比如大量飲酒、誤食某些化學藥物等等。 慢性糜爛性胃炎,大多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良生活習慣,巨大精神、壓力刺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損傷、炎癥表現(xiàn),多在內(nèi)鏡下表現(xiàn)為胃黏膜水腫充血、糜爛、甚至出血等為主。通常我們認為大約地可以分為兩種: 1、一種就是胃鏡報告中常見的“糜爛性胃炎”: 由于多種因素引起的糜爛性胃炎,就是黏膜充血紅腫,黏膜層有點損傷而已,或者會有極微量的出血。 我們的胃粗略說,從里向外有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 一般來說,糜爛性胃炎僅僅是損傷了最表面的黏膜層,尚未到達肌層,所以很好修復,也沒有癌變風險。輕微的甚至不需要治療,只需要改善生活習慣即可恢復。 陳舊性出血點、黏膜水腫 2、還有一種,叫做痘疹樣胃炎,或者疣狀胃炎,是癌前病變 顧名思義,就是胃壁長出像痘疹一樣的隆起,頂端糜爛,所以也叫胃竇隆起型糜爛性胃炎、疣狀胃炎。 它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上圖:胃竇可見多發(fā)章魚吸盤樣隆起,伴中央糜爛 以下是三例胃竇隆起性糜爛——疣狀胃炎:(圖片源于網(wǎng)路) 【圖一】 胃竇可見黏膜隆起,表面欠光滑,頂部凹陷伴糜爛。病理回報:輕度萎縮,中度不典型增生。 【圖二】 胃竇可見黏膜隆起,頂部伴糜爛。病理回報:輕度萎縮,輕度不典型增生。 【圖三】 胃竇可見多發(fā)黏膜隆起,頂部伴糜爛。病理回報:輕度萎縮,輕度不典型增生。 內(nèi)鏡下病變呈特征性疣狀隆起,也可呈不整形或長條形,色澤與周圍黏膜相似,病變多分布在胃竇,也可分布在胃體和胃底,常沿皺襞嵴呈鏈狀排列,直徑大約0.5-1.5cm,高0.2-0.5cm。隆起的頂部為臍狀凹陷性糜爛,淡紅色或附有黃色薄苔。 組織學上分為糜爛期與修復期。 糜爛期組織學特征為上皮變性、壞死和脫落、中性粒細胞浸潤和少量纖維素滲出,有時可見淺表腺體壞死脫落的同時伴有幽門腺或胃體小皮增生。 修復期的主要表現(xiàn)糜爛周圍固有腺、幽門腺或胃小凹上皮增生,有時可見纖維化,再生腺管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與胃癌鑒別要點是:多發(fā)且糜爛界限不清 報道檢出率為1.22%-3.3%,疣狀胃炎發(fā)病機理及病因目前未完全闡明,治療方案也不統(tǒng)一。目前認為疣狀胃炎有癌變的傾向,并與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密切相關。 一、病因 到目前為止,疣狀胃炎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大多認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過多、胃黏膜局部免疫炎癥有關,而以幽門螺桿菌感染為主。 由于胃黏膜反復炎癥刺激下,胃黏膜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反復進行,引起胃黏膜纖維組織增生隆起,表面又糜爛,從而形成了疣狀胃特有的表現(xiàn)。由于反復損傷修復,細胞容易突變,因而疣狀胃炎容易癌變。 1、幽門螺桿菌感染 疣狀胃炎患者89%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是治療的主要措施。 2、免疫機制異常 部分學者認為疣狀胃炎可能與變態(tài)反應有關,為局部組織Ⅰ型變態(tài)反應。andret等證實在疣狀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含IgE的免疫細胞浸潤明顯高于其他胃炎和正常胃黏膜。 3、高酸 消化性潰瘍雖然非直接來自疣狀胃炎,但二者并存的幾率很高,且潰瘍合并疣狀胃炎者,潰瘍難愈合、易復發(fā)。認為疣狀胃炎與高胃酸有關。 二、病理 肉眼下病變呈特征性疣狀隆起,也可呈不整形或長條形,色澤與周圍黏膜相似。 病變多分布在胃竇,也可分布在胃體和胃底,常沿皺襞嵴呈鏈狀排列,直徑大約0.5-1.5cm,高0.2-0.5cm。 隆起的頂部為臍狀凹陷性糜爛,淡紅色或附有黃色薄苔。組織學上分為糜爛期與修復期。 糜爛期組織學特征為上皮變性、壞死和脫落、中性粒細胞浸潤和少量纖維素滲出,有時可見淺表腺體壞死脫落的同時伴有幽門腺或胃體小皮增生。 上圖:可見表皮的再生性改變和幽門腺增生,未見異型上皮細胞 修復期的主要表現(xiàn)為糜爛周圍固有腺、幽門腺或胃小凹上皮增生,有時可見纖維化,再生腺管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黏膜肌層常明顯增厚并隆起,結構紊亂。 三、臨床癥狀 疣狀胃炎多見于30-60歲,男性多見。其病程較長,有的幾個月自行消退(未成熟型),有的可持續(xù)多年(成熟型),少數(shù)發(fā)生惡變。 臨床上檢出的疣狀胃炎有明顯的上消化道癥狀,多為上腹痛,其次為反酸、腹脹、食欲低下、惡心、嘔吐、上消化道出血及體重下降等。 體征主要為上腹壓痛,少數(shù)患者有消瘦及貧血。 四、治療 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首先根除幽門螺桿菌,以“四聯(lián)療法”治療2周。 隨后的藥物治療,主要是“抑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并應避免服用可使癥狀加重的藥物和食物。 抑酸劑,主要是質(zhì)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潘托拉唑等;癥狀不重者也可使用H2拮抗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胃黏膜保護劑,如尿囊素鋁片、替普瑞酮、麥滋林、瑞巴派特等。 有上腹脹悶、噯氣者,加用胃動力藥,如莫沙比利、依托比利等。 1、未成熟型: 隆起基底部逐漸高起,隆起較低。病變易消失,一般不超過3個月。 這種類型的,建議用黏膜保護劑,抑制胃酸,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3個月復查胃鏡。 2、成熟型: 建議胃鏡下取活檢,進行組織學檢查。 如果有不典型增生或是腸上皮化生。建議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在內(nèi)鏡下切除病灶,以防止癌變。 五、與胃癌的關系 有關研究顯示疣狀胃炎與胃癌發(fā)生密切相關,應該作為癌前病變看待。 疣狀胃炎多見于30-60歲,男性多見。其病程較長,有的幾個月內(nèi)自行消退,有的可持續(xù)多年,少數(shù)發(fā)生惡變。 臨床表現(xiàn)沒有特異性,和普通型慢性胃炎無區(qū)別,少數(shù)患者無癥狀。主要癥狀為上腹疼痛,以隱痛、脹痛多見,無規(guī)律性。其次是上腹脹悶、噯氣、反酸、惡心等。 體征主要為上腹壓痛,少數(shù)患者有消瘦及貧血。 有三分之一病例可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現(xiàn)為嘔血、黑便,以少量出為多見。 有學者觀察了82例疣狀胃炎,隨訪1~5年,4例發(fā)生癌變,占4.88%。癌變時間為1~3年,平均21月,均發(fā)生在原發(fā)病灶上。 臨床上有必要對疣狀胃炎進行前瞻性臨床觀察,預防癌變。 六、預防 1.放松心情 2.根除幽門螺桿菌 及時檢測和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本病非常重要。 3.慎用藥物 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吲哚類藥、紅霉素、潑尼松等藥物,尤其在胃炎活動期。 4.適當?shù)倪\動 5.戒煙、戒酒 6.改善飲食習慣 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應盡量避免,細嚼慢咽,三餐按時定量、多攝取營養(yǎng)豐富、含維生素A、B、C多的食物。 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僅供醫(yī)學人士參考
胃腸病作品原創(chuàng):老杜說健康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數(shù)十種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尤其胃癌,90%的非賁門部胃癌與它有關,因此,及時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胃癌的最重要的可控手段。但是,有很多朋友擔心:既然這個細菌是通過口口傳播的,我辛辛苦苦根除了,和朋友一起吃頓飯,不又感染上了么?那還治它干啥?今天咱們就說說這件事兒。治療后再次感染的幾率到底有多大呢?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治療后,也會產(chǎn)生抗體,但這個抗體并不能保護機體再次被感染,加上我國獨特的就餐習慣(共餐),是不是治療等于白治呢?對此,我查閱了大量的相關研究資料,歸結一下:1、歐洲的研究一項研究結果顯示,5歲以上人群治好之后的感染復發(fā)每年不超過0.5%~2%。2、我國的相關研究據(jù)權威專家陳燁教授的估計,我國總體的5年再感染率大約在4-8%左右,兒童和家庭衛(wèi)生條件差的地區(qū),會相應高一點;而呂農(nóng)華和祝蔭教授團隊的結果高一點:大陸地區(qū)Hp感染的年復發(fā)率為2.2%,我國臺灣地區(qū)為2.8%。根據(jù)權威專家劉文忠教授所述,我國的平均每年再感染率應該在3%左右,就是說:治療成功后,一年內(nèi)再次感染的幾率,只有3%。這是非常低的。盡管我們還不明白其中原因,但數(shù)據(jù)還是可以讓我們放心的。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幽門螺旋桿菌的發(fā)現(xiàn)者巴里·馬歇爾教授,2017年在上海東方醫(yī)院演講,他說,即使保持中國式的就餐習慣,治療后再次感染的幾率也非常低,盡管還沒有證據(jù)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一項大規(guī)模研究證實,年再感染率低于1.5%!2020年3月,Merging Microbes&Infections雜志發(fā)表了我國幽門螺桿菌和消化性潰瘍學組等發(fā)表的一項重要研究——首次根除幽門螺桿菌后再感染的長期隨訪及其危險因素,該研究是一項全國性多中心、前瞻性、大樣本隊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幽門螺桿菌根除成功后的年再感染率低于1.5%。我們先了解兩個概念:復發(fā)與再感染復發(fā):根除成功后6-12個月,復查陽性;再感染:根除成功后12個月以上,復查陽性。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5193名受試者參加了這項前瞻性開放隊列研究。其中,2059名參與者完成了至少一次隨訪,平均年齡為47.3±14.8歲,其中女性946人(46%),男性1113人(54%)。根除成功后隨訪間隔為6-84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58.2±13.6個月。幽門螺桿菌再感染隨訪期間,在前瞻性開放隊列中,共有216名成功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再次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其中129名受試者為根除成功后6個月內(nèi)出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復發(fā)病例,87名受試者為根除成功后12個月之后出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再感染病例。幽門螺桿菌年再感染率為1.5%(87/5707.5人/年)(95%CI:1.2-1.8)。幽門螺桿菌再感染的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顯示,潛在的危險因素包括種族、文化程度、居住地、胃癌家族史(均為P<0.1),提示這些因素可能影響根除治療成功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復發(fā)。進一步的多變量分析表明,幽門螺桿菌再感染與以下5個風險因素獨立相關:少數(shù)民族(HR=4.7,95%CI:1.6-13.9)、低學歷(HR=1.7,95%CI:1.1-2.6)、胃癌家族史(HR=9.9,95%CI:6.6-14.7)、居住地在我國西部地區(qū)(HR=5.5,95%CI:2.6-11.5),居住地在我國中部地區(qū)(HR=4.9,95%CI:3-8.1)(P<0.05)。研究結論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初次根除幽門螺桿菌后的年再感染率(1.5%人/年)相對較低。具有特定的種族、受教育程度、家族史或居住地區(qū)的患者似乎有更高的幽門螺桿菌再感染風險。小結1、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后,再次感染的幾率很低;當然還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比如使用公筷。2、很多的所謂“再感染”,大多數(shù)是上次根本沒有殺滅,也就是“復發(fā)”。3、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都是一個活動的傳染源,建議沒有抗衡因素的成年人都要根除治療,這樣才能有效降低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4、大力推廣公筷公勺行動,杜絕餐桌傳播。5、不要擔心再次感染的問題,該治就治!
總訪問量 489,550次
在線服務患者 2,200位
科普文章 23篇